古今名医方论 凡例

清·罗美
来源:古今名医方论

凡例

一、古之方書,得人乃傳,非人勿言,誠重之也。故扁鵲倉公輩,皆稱禁方,不輕授人。後漢張仲景夫子,傷橫夭之莫救,博採眾方,平脈辨證,著《傷寒雜病論》,公之天下,欲人見病思源,是世醫方之祖也。其方發表攻裡,固本御邪,內外證治,無乎不備。後人惑傷寒為一家書,束之高閣。即專治傷寒者,又為《活人》、《全生》諸書所掩,未嘗好學深思,心知其故。則見為古方難用,竟營膚淺,以矜捷得,所以瓦釜雷鳴也。茲編本欲以仲景方為首簡,恐人猶重視而畏遠之,姑以日用諸方表表耳目者為先導。諸方義明,而後入仲景之門,亦行遠登高之自爾。

一、漢建安以前,苦於無方;宋元豐以後,《局方》猥賾。蔓延今時,何有根柢,漫無指歸。惟薛立齋先生所用諸方,簡嚴純正,可為後法,是編多所採錄。而《金匱》、《千金》、《外臺》諸書,及潔古、東垣、太無、丹溪方之佳者,咸擇而錄焉。仲景有云:學者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

一、有方即有柄,自仲景始也;有方更有論,自成無己始也。明代趙以德有《金匱衍義》,於方頗有論,吳氏鶴皋著《醫方考》。近時醫林復有張景岳、趙養葵、喻嘉言、李士材、程郊倩、張路玉、程扶生諸公,各有發明,余喜得而集之矣。然其間或擇焉而未精,語焉而未詳,亦間有不愜於心者。因與素交諸同人,往來探索古作者之意,時時析疑欣賞。得見一斑,即各與分方補論,因而附列增入,少開後學。本非啖名,實未辭續貂之愧云。

一、病名多端,不可以數計,故仲景分六經而司治之,使百病咸歸六經,是扼要法也。後人不知六經為雜病辨證設,竟認為傷寒設,由是仲景辨證之權衡廢。夫不知證,便不知方矣。巢元方作《病源》,陳無擇作《三因》,為近來醫書之祖;華佗之《肘後》,孫思邈之《千金》,是後來《局方》之祖。然論雖多,方雖廣,而不得治之要,實千載迷途矣。後此繼起者,莫不貴敘證之繁,治法之備,集方之盛,求勝前人。不知病名愈多,後學愈昏;方治愈繁,用者愈無把柄。一遇盤根錯節,遍試諸方,眇無所措。豈如得仲景法,不於諸病搜索,但於六經講求,一劑而唾手可愈耶。友人韻伯,於仲景書探討有年,所著《傷寒論翼》,多所發明。故是編於傷寒方中,錄其論最多,亦欲學者因之略見仲景一斑耳。

一、吳氏作《醫方考》,其意未嘗不欲以立方本源,開後學之蒙也。究乃拘證論方,譬多疏注以遷就之,仍與諸家類書無別。夫所謂考者,考其制方之人,命名之義,立方之因,與方之用,因詳其藥之品味,分兩制度,何病是主治,何病可兼治,何病當增減,何病不可用,使人得見之明,守之固也。乃爾分門分方,第知有證之可尋,徒列方以備員,亦何知有方之神奇變化,考其所用之精妙乎?是編非但論其方之因,方之用,詳其藥性,君臣法制,命名之義而已,必論其內外新久之殊,寒熱虛實之機,更引諸方而比類之,又推本方而互通之。論一病而不為一病所拘,明一方而得眾病之用,遊於方之中,超乎方之外,全以活法示人,比之《方考》,稍有一得耳。

一、僭評方論,非取文章。故所批閱,必於眼目肯綮,指出所以然,以質證同志。人有共目,則人有同心,非敢僭為臆說也。

一、茲選不侫本以數年心目,遍搜古今名醫經論,刪纂其要,定為《古今名醫匯粹》八卷,實為經論無方之書。茲選《方論》附在末部,因剞劂費繁,茲編先出,用質四方同志。以為可教,祈珠玉見投,以慰飢渴,即當補入正集,用慶大觀。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