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肝風
(案1)氣虛挾濕,脾陽運遲,木亦不達。培中為主,擬甘平之劑。
潞黨參(三錢) 枸杞子(二錢) 新會皮(一錢) 茯神(三錢) 菟絲子(三錢) 杜於術(一錢半) 法半夏(一錢半) 歸身(二錢) 澤瀉(一錢半)
加胡桃肉三錢,龍眼肉五枚。
(案2)肝藏血,用心過度,心不能生,肝之所藏亦耗,木不滋則邪亢,亢必侮土,胃氣本虛,脘次作痛,連及兩脅,肝之絡也。木鬱達之,木枯宜培養。脈右濡而調,左大不弦。擬方以劑進,參以溫煦,從春令也。
高麗參(一錢半) 水炙甘草(三分) 安南肉桂(四分) 新會皮(七分) 茯神(三錢) 炒遠志(一錢) 炒棗仁(三錢) 制透香附(三錢) 枸杞子(二錢) 炒黑歸身(二錢) 澤瀉(一錢半)
加沉香片三分。
(案3)盛,右。心藏神,肝藏魂,心不生血,肝木失養,魂不得安,木鬱不達,必致侮土,脾中虛,土弱則木益不榮,氣升不降,君火被擾,神靈無主,陰盛而陽無所附,時覺虛煩,近乎癇厥。血為心所生,必得離火之化。按脈左弦大而虛,右濡澀不調,統觀大象,營氣並虧,中無實火,擬甘溫之劑。補氣調營,兼理奇脈。心為離,君火衰則無主;肝為震,木亢則厥。藥必溫補,不可用苦寒重鎮之品。
炒黨參(三錢) 於術(二錢) 歸身(二錢) 棗仁(三錢)遠志(一錢) 新會(一錢) 上肉桂(三分) 丹參(二錢) 香附(三錢) 杜仲(二錢) 茯苓(三錢)
加龍眼五枚。
復:肝膽震巽,同屬於木,木鬱不達,四火動心。心,陰火也。木火引動君火,營液內耗,木失滋養,中空無主,煩擾不安,肝藏魂,血少則夜不得眠。魂,陽氣之最靈者也。膽主決,營虛則怯,症純屬於虛。虛者可補,而其關於七情者,則非藥力之所及。右脈緊細而弦,右關浮大,寸略濡。擬方以葉劑靜攝。
懷熟地(六錢) 棗仁(三錢) 歸身(二錢) 香附(三錢) 龍齒(五錢) 茯神(三錢) 新會(一錢) 潞黨參(三錢) 丹參(二錢) 遠志(一錢) 川芎(一錢) 龜板(五錢)
加龍眼肉五枚。
復:大象與前相同,而氣候則升,天寒氣燥,時當斂藏,脈左大而時見虛弦,右浮大而濡,並無數象亦勁急。心主血而藏神,思慮生於脾,肝藏魂而膽主決,脾陽中虛,氣不帥血,血失無次,內失滋養,神魂不安,心無主而事不能決,與癇症異,與怔忡亦異。總之,氣旺則神有所歸,氣能生血,則肝脾調而行止有序。仍擬補,參用溫疏。
懷熟地(六錢) 於術(一錢半) 乾薑(五分) 肉桂(三分) 茯苓(三錢) 遠志 潞黨參(三錢) 棗仁(三錢) 歸身(二錢) 五味(三分) 麥冬(三錢) 新會
加龍眼肉五枚。
(案4)肝脾不調,正弱則本邪時亢。近感外風,兼挾積酒,留滯於太陽、少陽二經,蒸郁不達,日晡發熱,脘次不舒,時或脹悶。右脈見澀。未宜進補,姑擬疏泄。
茅朮(一錢半) 炒枳實(一錢半) 細桂枝(四分) 陳皮(一錢) 大腹皮(一錢半) 加薄荷(八分) 炒小樸(一錢) 炒柴胡(四分) 廣藿香(一錢半) 茯苓(三錢) 酒炒當歸(二錢)
(案5)腎陰下虛,水不生木,脾陽中虛,土不敗木,木旺則剋土,土痛則亦剋水,脾腎兩虛,少陽風動,虛之象也。以靜制動,當主培補。
砂仁炒熟地(六錢) 於術(一錢半) 新會皮(一錢) 棗仁(三錢) 遠志(一錢) 肉桂(三分) 鱉甲(四錢) 梔子(二錢) 福澤瀉(一錢半)
加胡桃二錢。
複方:去肉桂、鱉甲,加鹽水炒杜仲、茯神、甘菊、熟地(用牡蠣炒)。
(案6)右。肝風挾痰,上衝包絡,氣滯則厥,先笑而後肢節牽動,脈來弦細。包絡與肝同為厥陰,故厥;近心,故笑。擬用開法。
炒黨參(三錢) 川連(三分) 白蒺藜(三錢) 丹參(二錢) 橘紅(一錢) 炒棗仁(三錢) 半夏(一錢半) 小枳殼(一錢半) 茯神(三錢)
加燈心一札。
(案7)右。肝主風,風必有火,巽之象也。雖為火,風火家人之象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必有外感而後發。現當木令正旺,暫輟補劑,清肝養胃為主。
生地(五錢) 山梔(一錢半) 甘菊(一錢) 茯神(三錢) 當歸(二錢) 天竺黃 羚角(一錢半) 橘紅(一錢) 白芍(一錢半) 川斛(三錢) 蒺藜(三錢)
加燈草。
(案8)左。太陽感風兼挾寒濕,始因頸項不便,流入左臂,漸覺酸楚。加以敷治臂,臂松又發頭風。肝陽未旺,外風引動內風,留滯於絡。風為陽屬,無定處也。脈澀,素體氣虛,多痰,現患尚輕。宜擬宣理。
生地(四錢) 秦艽(二錢) 當歸(二錢) 橘絡 石斛(三錢) 茯苓(三錢) 羌活(一錢半) 羚角(一錢半) 桂枝(四分) 枳殼(一錢半) 薑黃(一錢)
加桑枝五錢,忍冬藤五錢。
(案9)肝屬木,得土以生,得水以潤,木托根於土,所謂水者,坎水為體,營血為用,土潤澤則木發榮,虛者邪亢,亢必侮土,發時宜疏,平時宜補。擬方平時常服。
於術(一錢半) 歸身(二錢) 柴胡(六分) 新會(一錢) 艾絨(一錢) 香附(三錢) 白芍(一錢半) 茯神(三錢) 鬱金(一錢) 杜仲(二錢)
加玫瑰花二朵,煨姜二片。
(案10)頭風頻發,太陽少陽兼症,營液素虧,脈來弦細。難許脫根。治風先治血,肝脾兼理。
當歸(二錢) 羌活(一錢半) 薄荷(八分) 橘紅(一錢) 蒺藜(三錢) 白芍(一錢半) 柴胡(六分) 茯苓(三錢) 阿膠(二錢) 藁本(一錢)
加生薑兩片。
(案11)肝脾兩虧,虛風入腦,舌中脫液。當用滋攝。
熟地(八錢) 菊花(一錢) 橘紅(二錢) 山梔(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歸身(二錢) 山藥(二錢) 蒺藜(三錢) 梔子(二錢) 胡桃(二個)
(案12)肝主筋,血虛則筋失養,虛風內動,時或掣急,甚則反脹。姑擬滋補。
熟地(八錢) 秦艽(二錢) 木瓜(一錢半) 桂木(六分) 川斷(二錢) 歸身(二錢) 杜仲(二錢) 陳皮(一錢) 獨活(一錢半) 桑枝(五錢)
(案13)營虛風動,蹺脈為病,足攣,難於行走,脈來促數,急切難愈。
生地(五錢) 秦艽(二錢) 木瓜(一錢半) 新會(一錢) 虎骨(敲碎)(二錢) 當歸(二錢) 杜仲(二錢) 獨活(一錢半) 梔子(二錢) 桑枝(七錢)
(案14)肝脾不調,脘次作脹,氣阻於絡,絡血外溢,頭風時發,脈來細澀。當用宣理。
香附(三錢) 橘紅(一錢半) 蒺藜(三錢) 丹皮(二錢) 川芎(一錢) 當歸(二錢) 枳殼(一錢半) 懷膝(一錢半) 旋覆(一錢半) 玫瑰花(二朵)
(案15)濕毒兼風,多發紅瘰,歸於營分。擬用苦泄。
荊芥(一錢半) 羌活(一錢半) 秦艽(二錢) 當歸(二錢) 生草(五分) 白蘚皮(一錢半) 毛術(一錢半) 赤苓(三錢) 赤芍(一錢半) 川芎(一錢半) 新會(一錢)
加冬瓜皮三錢。
(案16)陽明遊風,歸於營分。現當燥令,養血為主。
生地(五錢) 首烏(三錢) 新會(一錢) 荊芥(一錢半) 獨活(一錢半) 秦艽(二錢) 歸身(二錢) 阿膠(二錢) 茯神(三錢) 蒼耳 蒺藜(三錢) 升麻(四分) 豬膚
(案17)土不培木,虛風上升,脈來弦大。當用調補。
冬朮(一錢半) 羌活(一錢半) 新會(一錢) 鉤鉤 (四錢) 蔓荊子 歸身(二錢) 蒺藜(三錢) 甘菊(一錢) 懷膝(一錢半) 化阿膠(二錢)
(案18)厥陽化風上冒,頭暈目昏,此血虛肝旺也。宜養營以熄風。
制首烏(二錢) 歸身(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麥冬(二錢) 白蒺藜(三錢) 石決明(五錢) 甘菊(一錢) 冬桑葉(二錢) 女貞子(二錢)
(案19)膈脹嘔惡,飲食頓減,肝風患胃也。診脈象弦大。暫擬苦泄法。
羚羊角(一錢) 鬱金(一錢) 新會皮(一錢) 知母(二錢) 石決明(四錢) 半夏(一錢半) 生甘草(四分) 雲苓(三錢)
加竹茹(四分)。
(案20)心嘈不寐,兼四肢發麻。此肝鬱生風也。先宜苦泄熱,然後進補。
川連(五分) 首烏(二錢) 鬱金(一錢) 茯神(三錢) 麥冬(二錢) 川貝(一錢半) 決明(四錢) 牛膝(一錢半) 棗仁(三錢)
加冬桑葉一錢半。
(案21)頭暈心悸,六脈不靜,虛風內動也。須安養調攝。
大熟地(四錢) 歸身(二錢) 茯神(三錢) 炒棗仁(三錢) 麥冬(一錢) 柏子霜(一錢半) 決明(四錢) 刺蒺藜(三錢) 甘菊(一錢)
加冬桑葉一錢半。
(案22)頭暈多痰,脈來滑大,由肝風內扇所致。理柔肝熄風。
羚羊角(一錢) 法半夏(一錢半) 橘紅(一錢) 麥冬(二錢) 真川連(一錢半) 白杏仁(三錢) 石決明(四錢) 鉤鉤(四錢) 懷膝炭(一錢半)
加甘菊花一錢。
(案23)心煩不寐,驚悸神呆,由肝鬱生風所致。
小川連(五分) 法半夏(一錢半) 辰拌麥冬(二錢) 鬱金(一錢半) 茯神(二錢) 煅龍齒(四錢) 柏子霜(一錢半) 淨棗仁(三錢) 丹皮(一錢半)
加橘葉二張,竹茹四分。
復:制洋參(一錢半) 淨棗仁(三錢) 煅靈磁石(三錢) 龍膽草(一錢) 黑山梔(一錢半) 辰砂拌麥冬(二錢) 茯神(三錢) 法半夏(一錢半) 新會皮(一錢)
丸方:
桂元制西洋參(一兩五錢) 元生地(四兩) 龍膽草(一兩) 茯神(二兩) 辰砂拌麥冬(三兩) 半夏曲(一兩五錢) 黑山梔(一兩五錢) 沉香末(五錢) 炒棗仁(二兩) 橘葉(五錢) 瓜蔞仁(二兩) 細菖蒲(一兩)
為末,煎鉤藤湯泛丸,每服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