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医案三、虛勞

佚名
来源:孤鹤医案

三、虛勞

(案1)失血後氣喘咳逆,脈來細數。水虧火動也,恐久延成怯。

阿膠(烊化)(二錢) 北沙參(二錢) 橘白(一錢) 煅牡蠣(四錢) 懷牛膝(一錢半) 棗仁(三錢) 川貝母(二錢) 茯神(三錢) 女貞子(二錢)

加枇杷葉二張。

(案2)朝涼暮熱,氣逆咳嗆,此陽不戀陰也。將成怯疲,不易取效。

大熟地(四錢) 北沙參(二錢) 麥冬(二錢) 懷山藥(二錢) 橘白(二錢) 炙綿耆(一錢半) 女貞子(二錢) 茯神(二錢) 炒棗仁(三錢)

加枇杷葉二張。

(案3)咳血久,纏延,至食少便溏。是陰損及陽也。姑從中治為急。

炙綿耆(一錢半) 制於術(一錢半) 茯苓(三錢) 炙甘草(四分) 扁豆(三錢) 米仁(三錢) 沙參(一錢半) 橘白(一錢半)

加建蓮肉七粒。

(案4)積勞,內傷咳血,延至氣喘,脈來軟弱,陰損及陽也。防其虛脫。

西黨參(三錢) 五味子(三分) 麥冬(二錢) 橘白(一錢半) 懷山藥(三錢) 制於術(一錢半) 枸杞子(二錢) 茯苓(三錢) 牡蠣(四錢)

加軋河車一錢半。

(案5)咳血便溏,六脈無力,怯之漸也。當用補土生金法。

西黨參(三錢) 於術(二錢) 蛤粉拌阿膠(二錢) 橘白(一錢半) 炙甘草(四分) 枸杞子(二錢) 沙參(一錢半) 懷山藥(二錢) 茯苓(三錢)

加紅棗四枚。

(案6)勞倦內傷,咳嗆失血,肢體萎頓,煩悶少寐。此營虛絡空,神不守舍也。損不肯復,頗為可慮。

西黨參(三錢) 大熟地(五錢) 阿膠(二錢) 沙參(二錢) 炒懷牛膝(一錢半) 朱茯神(二錢) 炒棗仁(三錢) 麥冬(二錢) 橘白(一錢半) 煅牡蠣(四錢)

(案7)失血後咳嗆便溏,六脈少力。不但陰絡有傷,而陽氣亦不足也。宜扶陽以生陰。

炒黃西黨參(三錢) 菟絲餅(二錢) 枸杞子(二錢) 茯神(二錢) 冬桑葉(一錢半) 制冬朮(一錢半) 懷山藥(二錢) 米仁(三錢) 橘紅(一錢半)

加冬桑葉一錢半,紅皮棗四個。

(案8)遺精咳血,絡脈空虛,腰背作痛,神色㿠白,怯症之根也。當以甘溫補劑。

西黨參(三錢) 制於術(一錢半) 甘菊(二錢) 麥冬(二錢) 煅牡蠣(四錢) 炒棗仁(三錢) 陳阿膠(二錢) 茯神(三錢) 橘白(一錢半)

加建蓮肉七粒。

(案9)失血後,咳逆自汗,脈數無力。乃陰液內虧,陽氣無依也。姑以潛陽攝陰以幸功。

炙黃耆(二錢) 熟地(四錢) 梔子(二錢) 麥冬(二錢)茯神(三錢) 炒棗仁(三錢) 橘白(一錢半) 牡蠣(四錢) 五味(三分) 浮小麥(二錢)

(案10)咳嗆失音,痰中帶血,無夢精泄,腰背痠痛,陰痼陽浮之駐也。當用清上納下法。

制洋參(一錢半) 沙參(二錢) 丹皮(二錢) 人中白(一錢) 橘白(一錢半) 烊化阿膠(三錢) 麥冬(二錢) 玉竹(二錢) 冬桑葉(一錢半)

加枇杷葉二片。

(案11)咳血氣喘,寒熱便溏。病起肝腎下損,迫及脾胃,二氣交備,恐草木難以奏效。

西黨參(三錢) 阿膠(二錢) 炙五味(三分) 茯神(三錢) 懷山藥(二錢) 制於術(二錢) 麥冬(二錢) 炒棗仁(三錢) 橘紅(一錢半)

加紅棗四枚。

(案12)咳嗆,咽痛,惡風內熱。陰傷及陽,已成怯疾。

烊化阿膠(二錢) 沙參(二錢) 生蛤殼(三錢) 橘白(一錢半) 冬桑葉(二錢) 白花百合(三錢) 米仁(三錢) 人中白(一錢) 川貝(二錢)

加枇杷葉二片。

(案13)咳血延至便溏,此勞怯之末傳也,甚為辣手。

炙綿耆(二錢) 焙麥冬(二錢) 懷山藥(二錢) 橘白(一錢半) 雲苓(三錢) 制於術(一錢半) 炙五味(三分) 炒米仁(三錢) 京川貝(二錢)

加冬桑葉二錢,紅棗仁四個。

(案14)失血後咳逆不休,間有寒熱,診六脈數虛。此由陰損及陽也,症已延入怯門,草木焉能振頓?

熟地(四錢) 制於術(一錢半) 焙麥冬(二錢) 沙參(二錢) 川貝(一錢半) 茯神(三錢) 懷山藥(二錢) 煅牡蠣(四錢) 枸杞(二錢) 橘白(一錢半)

加冬桑葉二錢。 (案15)程,左。脾虛挾濕,血熱生風,當用苦燥,脾主肌肉,亦統四末,故宜培土。

茅朮(一錢半) 川柏(一錢半) 赤苓(一錢半) 荊芥(一錢半) 海桐皮(二錢) 生地(四錢) 陳皮(一錢) 當歸(二錢) 生苡米(二錢) 豨薟草(一錢半)

(案16)彭,左。相火分寄於肝、腎,在腎者,坎中之陽;其在肝者,雷火也。水虧不足以制火,從上升,爍金則咳,傷及陰絡則動血。火愈旺,水愈耗矣。脈浮數,時覺虛弦,重切則無力。是不特陰虧,真陰亦弱矣。益氣則助火,滋陰又恐滑脾,當於潛陽育陰之中使之,兩不相悖,更得靜養,方冀漸愈。木令後,繼以火令,總須加意調攝。

熟地(六錢) 龜板(四錢) 川貝(二錢) 麥冬(二錢) 元參(二錢) 生地(五錢) 金斛(三錢) 丹皮(二錢) 橘紅(一錢) 山藥(二錢)

加淡秋石。

彭。又,火邪可清,真火宜養,陰精藉陽氣以生,畸於陽則助火,畸於陰則秋冬不能生物。寒潤之品,必致傷脾。按脈大而不和,雖無促數之象,而不能斂攝,腎之下虛可見矣。虛則火升,爍金則咳,現當炎令,惟靜可以存陰,擬方:以體陰用陰之劑,填補真元。庶乎有濟。

熟地(六錢) 龜板(四錢) 麥冬(一錢) 生地(四錢) 丹皮(二錢) 五味子(三分) 橘紅(一錢) 生耆(二錢) 知母(二錢) 澤瀉(一錢半) 山藥(二錢) 川貝(二錢) 枇杷葉(二片)

(案17)氣虛不任補,所謂「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責其陽,補火乃能生土。脈虛無力。後恐見喘急之象,急宜溫補。

生綿耆(二錢) 麥冬(二錢) 杜仲(二錢) 萸肉(二錢) 茯苓(三錢) 新會(一錢) 鹿角膠 砂仁炒熟地(六錢) 於術(一錢半) 附子(七分) 胡桃肉(二錢)

可衝高麗參一錢半。

(案18)命火下衰,氣不生陰,脾腎並虛,精液亦耗,精依於氣,氣依於神,虛則兩無所附,左脈見澀,右濡弱無力,而尺為甚。現交肅令,陽氣漸藏,恐難藉草木之靈潛資化育也。

沉香炒熟地(六錢) 五味子(三分) 柏子仁(一錢半) 附子(七分) 辰炒拌茯苓(三錢) 胡桃 人參(一錢) 懷牛膝(一錢半) 橘紅(一錢) 鱉甲(四錢) 紫河車(一錢半)

(案19)錢,左。內中之候,無脾痰壅沖,亦與肝風牽擾,此屬腎脫,景岳所詔,非風也。現瘥輕減,腎命亦虛,氣與陰未能驟復,時有不相筦挕之勢。脈遷變不常,隨氣之升降為衰旺。然尺脈總小,或大或濡,右大於左,有虛無實。擬以體陰用陽之品,滋納下焦,腎與脾本自為關鍵也。

沉香炒熟地(六錢) 懷膝(一錢半) 菟絲(三錢) 人參(一錢) 生耆(二錢) 杞子(二錢) 附子(七分) 胡桃(二錢)

(案20)腎為水臟,亦主五液,虛則濕無從化,陰不化氣,命火亦衰,脾陽無所稟承,運化失常,本升見,必水土實,然後可以疏瀹溝瀆,當從本治。

熟地(六錢) 附子(六分) 炙草(五錢) 澤瀉(一錢半) 新會(一錢) 菟絲(三錢) 於術(一錢半) 炮姜(五分) 茯苓(三錢) 鹿霜(四錢) 杞子(二錢) 海金砂(一錢半)

加紅棗四枚,白片通五分。

(案21)左。始由風寒襲絡,肩背入掣痛。近散入於絡,全歸厥陰之部。由兩脅連及於背,咳嗆則痛,痰中帶紅,此屬木火。脈數,左略弦。養血則恐其膩,溫燥助火。姑擬輕劑宣泄。

全福(一錢半) 羚角(一錢半) 橘絡 川石斛(三錢) 鬱金(一錢) 象貝(三錢) 歸尾(一錢半) 蔞皮(三錢) 枳殼(一錢半) 茯苓(三錢) 山梔(一錢半) 十大功勞

(案22)勞乏傷陰,煩火內動,絡熱瘀積,咳嗆狂溢,吐痰漸腥。血由陽明火動爍肺,金令不肅,陰虧愈無以制火,脈形見芤,夏令防其加劇,靜養為要。

熟地(六錢) 川貝(二錢) 橘紅(一錢) 五味子(三分) 懷膝(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麥冬(二錢) 杏仁(三錢) 元參(二錢) 龜板(四錢)

加枇杷葉二片。

(案23)勞倦內傷,氣陷陰中,腰膝酸楚,兼之便濁,脈來浮大。當用滋補。

熟地(六錢) 山藥(二錢) 車前(三錢) 毛術(一錢半) 杜仲(二錢) 川柏(一錢半) 萸肉(二錢) 澤瀉(一錢半) 新會(一錢) 牡蠣(四錢) 茯苓(三錢) 淡竹葉(一錢半)

(案24)脾不統血,失血之後,神倦色黃,漸覺肌削,脈濡澀不調。現當夏令,炎暑鬱蒸,恐其加劇。益氣為主,補氣乃能生陰。

黨參(三錢) 炙耆(二錢) 棗仁(三錢) 橘紅(一錢) 炮姜(五分) 香附(三錢) 於術(一錢半) 歸身(二錢) 附子(七分) 懷膝(一錢半) 茯苓(一錢)

加沉香片三分。

(案25)心虛則生血之源不旺,肝脾液虧,木火爍金,咳嗆有痰,絡傷失血,見症在肺胃,實則心肝二臟受病,最稱神倦色粹。脈濡不數,正氣亦虧,內無實火,擬柔劑滋養。

黨參(三錢) 歸身(二錢) 橘紅(一錢) 石英(三錢) 阿膠(二錢) 元參(二錢) 棗仁(三錢) 茯神(三錢) 麥冬(二錢) 懷膝(一錢半) 決明(五錢) 胡桃(三錢)

(案26)沈,左,復。肺主上氣,脾主中氣,甘,丹田命火屬右腎,為氣之根,所謂元海也。脾為坤土,腎為坎水,右腎,水中之火,非土不能剋水,非火不生土,火即陽也,亦即氣也。氣所不至即腫。太陽膀胱,陽水也。氣不化,則水道不行,甚則莖腫,日晡神倦,陽陷於陰也;舉動氣喘,腎不納也;至寅丑時而喘甚,陰甚陽不能達人也;大便溏泄,脾虛則傳化失宜,腎虛則關門不固;脈濡細,氣升,即瀉下焦也。總皆火衰。擬用溫補。

熟地(六錢) 於術(一錢半) 安桂(三分) 炮姜(五分) 新會(一錢) 鹿茸膏(二錢) 生耆(二錢) 杞子(二錢) 附子(六分) 菟絲(三錢) 澤瀉(一錢半) 茯苓(三錢) 沖沉香(三分)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