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医案十八、瀉痢

佚名
来源:孤鹤医案

十八、瀉痢

(案1)久瀉不已,繼之腹脹,食減,此脾腎陽微也。法當溫補。

白朮(一錢半) 熟附(七分) 炮姜(五分) 肉果(七分) 補骨脂(二錢) 半夏(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廣皮(一錢)茯苓(三錢) 煨木香(五分)

(案2)久瀉不止,色脈少神,此脾腎陽衰,清不升也。殊非輕恙。

黨參(二錢) 茯神(三錢) 菟絲子(三錢) 廣皮(一錢) 白芍(一錢半) 於術(一錢半) 炮姜(五分) 煨木香(五分) 炙草(五分) 乾荷蒂(二枚)

複方:

黨參(二錢) 煨肉果(七分) 補骨脂(二錢) 炮姜(五分) 茯苓(三錢) 於術(一錢半) 五味子(三分) 炙甘草(五分) 炒白芍(一錢半)

(案3)過食不能運化,非脹即瀉,乃胃強脾弱也。法當溫補己土。

黨參 山藥 白芍 菟絲子(各三錢) 木香(五分) 於術 扁豆 炮姜 新會皮(一錢) 茯苓(三錢) 紅棗(四枚)

(案4)暑濕內傷氣分,腹痛紅痢,延為腹脹,減食。中容邪邪,病勢非輕。

廣皮(一錢) 赤苓(三錢) 藿香(一錢半) 銀花(五分) 半夏(一錢半) 於術(一錢半) 澤瀉(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木香(五分) 佛手(五分)

(案5)濕熱內蒸,腹痛下痢。暫用香連法。

吳萸炒川連(三分) 木香(五分) 厚朴(一錢) 赤苓(三錢) 藿香(一錢半) 六一散(三錢) 炒銀花(五錢)廣皮(一錢) 白芍(一錢半) 佩蘭(二片)

(案6)由瘧轉痢,痢久傷陰。

於術(一錢半) 熟地炭(五錢) 歸身炭(二錢) 白芍(一錢半) 茯苓(三錢) 炙草(五分) 炒柴胡(六分) 炙升麻(四分) 陳皮(一錢) 紅棗(四枚)

(案7)久痢延至腹脹,六脈細軟,陰陽兩傷也。必須溫補。

黨參(二錢) 熟附(七分) 廣皮(一錢) 補骨脂(二錢) 茯苓(三錢) 於術(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炮姜(五分) 車前子(三錢) 澤瀉(一錢半)

(案8)久痢脈微,命陽衰也。若不急進補,惟恐延成腫脹。

黨參(二錢) 白朮(一錢半) 茯苓(三錢) 炮姜(五分) 補骨脂(二錢) 白芍(一錢半) 山藥(二錢) 廣皮(一錢) 五味子(三分)

(案9)久痢不止,下體畏冷。此陰陽之氣交傷也,屬休息重候。

白朮(一錢半) 熟地炭(四錢) 枸杞(二錢) 鹿角霜(二錢) 煨肉果(七分) 茯苓(三錢) 煨木香(五分) 白芍(一錢半) 補骨脂(二錢)

(案10)痢久傷及腎陰,法當固攝下焦為治。

熟地炭(五錢) 赤石脂 山藥(二錢) 白芍(一錢半) 阿膠(二錢) 制於術(一錢半) 禹餘糧 枸杞(二錢) 五味子(三分) 炙升麻(四分)

(案11)濕熱內侵,痛瀉,脈數。

厚朴(一錢) 川連(三分) 赤苓(三錢) 白芍(一錢半) 生茅朮(一錢半) 藿香(一錢半) 陳皮(一錢) 澤瀉(一錢半)

(案12)症屬痢瘧,寒熱有往來之勢,胸悶嘔逆,舌糙白,不渴,向患頭風,痛歸左偏,脈弦右甚,似非所宜,營液素虧,驟不能補。姑擬和解太陽兼少陽治。

制中樸(一錢) 細桂枝(三分) 廣藿香(一錢半) 酒炒歸身(二錢) 薑汁炒山梔(一錢半) 茯苓(三錢) 炒毛術(七分) 柴胡(七分) 新會皮(一錢) 炒枳殼(一錢半) 炒荊芥(一錢半) 羌活(一錢半) 姜(二片)

(案13)脾虛挾濕,營液亦耗,近因外感,起患下痢,暑邪挾暑飲,令積寒氣,陷下焦,脾土肌肉既弱,不能達邪,脈形濡弱。先以培中為主,接進疏化之法。

人參(一錢) 於術(一錢半) 生耆(二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二錢) 炮姜(五分)

加蓮房。

又方 暑濕傷脾,氣弱不化,茶瓜之冷,由面之消,中焦阻滯,起患下痢,日數十行,裡急後重,舌黃而膩,脈右濡左不弦而澀。凡痢皆因氣陷,今脾陽既虛,不能達邪。先培補,清升則濁降,擬用疏化之品,此方主之。

人參(八分) 川樸(一錢) 羌活(一錢半) 煨葛(一錢) 廣藿(一錢) 茯苓(三錢) 萹蓄(一錢半) 毛術(一錢) 建曲(二錢) 川芎(一錢) 陳皮(一錢) 枳殼(一錢半) 腹皮(一錢半) 荷蒂二枚 煨姜(二片)

又方 脾胃兩虛,起患下痢,大勢已減,胃亦漸開,時覺嘈雜,中虛氣之虛可知。腎為胃關,脾主中州,暑濕之邪雖未淨,然不培本原,徒事疏化,斷不能定也。右脈虛弱,沖和之氣自在,左部略大。擬用培補,補則清陽自升,略參疏品。

砂仁炒熟地(五錢) 生耆(二錢) 棗仁(三錢) 秦皮(二錢) 炮姜(五分) 陳皮(一錢) 萹蓄(一錢半) 人參(一錢) 於術(一錢半) 山藥(二錢) 升麻(三分) 苡仁(三錢) 茯苓(三錢) 蓮房

(案14)暑濕傷脾,瘧後兼利,患症經年,大便仍泄,肌削色黃,食不甘味,脾土中虛,清陽下陷,脈促數而弦,尚有鬱火。培土為主,參用疏達。

黨參(一錢) 川連(三分) 半夏(一錢半) 陳皮(一錢) 羌活(一錢半) 穀芽(三錢) 於術(一錢半) 炮姜(五分) 木香(五分) 茯苓(三錢) 煨葛(一錢半) 苡米(三錢)

(案15)暑濕蒸熱,因瘧轉痢,氣滯於下,裡急後重,舌白漸黃,右脈略數。升清為主。

人參(一錢) 荊芥(一錢半) 新會(一錢) 白芍(一錢半) 銀花炭(五錢) 川連(三分) 煨葛(一錢半) 苡米(三錢) 萹蓄(一錢半) 蓮房

(案16)心之積曰伏梁,腹痛經阻,近兼下痢。姑從肝脾疏理,後當攻積。

冬朮(一錢半) 吳萸炒川連(三分) 艾絨(一錢) 楂肉(三錢) 茯苓(三錢) 小樸(一錢) 乾薑(五分) 陳皮(一錢) 白芍(一錢半) 佛手(五分) 荷蒂(十一枚)

(案17)脾虛下痢,久必傳腎,腎氣素虧,關門不固,脈來見濡,左略弦。擬用培補,多服見效。

砂仁炒熟地(五錢) 杞子(二錢) 炮姜(五分) 新會(一錢) 扁豆(三錢) 冬朮(一錢半) 山藥(二錢) 茯苓(三錢) 苡米(三錢) 荷蒂(二枚) 穀芽(三錢)

(案18)腎為胃關,實主二便,久痢脾虛,氣陷於下,少腹增痛,脈見虛弦。擬用溫攝。

炒熟地(五錢) 山藥(二錢) 澤瀉(一錢半) 新會(一錢) 肉桂(三分) 黨參(二錢) 菟絲(三錢) 白芍(一錢半) 木香(五分) 荷蒂(二枚)

(案19)便泄淹久,時或帶血,肛門作痛,此屬臟毒,由脾肺氣虛下陷。脈形濡弱。參真人養胃法。

高麗(一錢) 炮姜(五分) 歸身(二錢) 肉果(七分) 白芍(一錢半) 新會(一錢) 於術(一錢半) 木香(五分) 訶子(六分) 澤瀉(一錢半) 茯神(三錢) 粟殼(一錢半)

(案20)夏秋暑濕鬱久不泄,入冬又感寒邪,歸於小腸,發為陰瘧,瘧止患痢,時或帶紅,脾虛則氣陷。凡餘邪之蘊於中者,勢必下趨,左脈弦澀。參敗毒及清暑益氣等法,升其清氣,不必純補。

人參(一錢) 川芎(一錢) 羌活(一錢半) 柴胡(七分) 陳皮(一錢) 枳殼(一錢半) 萹蓄(一錢半) 中樸(一錢) 於術(一錢半) 荊芥(一錢半) 茯苓(三錢) 楂肉(三錢) 腹皮(一錢半) 加姜(二片)

(案21)脾命陽衰,火不化土,表陽亦於下焦,便泄淹久,兼之畏風,右脈浮濡。擬方培補,作丸子調理。

人參(一兩) 生耆(二兩) 炙耆(二兩) 菟絲(三兩) 棗仁(三兩) 茯神(三兩) 補骨脂(二兩) 熟地(八錢) 於術(一兩五錢) 新會(一兩) 歸身(二兩) 杜仲(二兩) 蓮肉(二兩) 芡實(二兩)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