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便血
(案1)陰虛內熱,腸紅脈數。
生地炭(五錢) 炒丹皮(二錢) 炒白芍(一錢半) 炙甘草(五分) 柿餅炭(三錢) 炒槐花(二錢) 廣皮(一錢) 地榆皮(一錢半) 血餘炭(一錢) 茯苓(三錢)
(案2)便後下血,陰絡傷也。
熟地炭(五錢) 萸肉(一錢半) 炒白芍(一錢半) 炙甘草(五分) 茯苓(三錢) 焦白朮(一錢半) 山藥(二錢) 炒地榆(一錢半) 廣陳皮(一錢) 荷蒂(二枚)
(案3)便溏下血,脾腎兩傷也。刻難取效。
黨參(二錢) 煨木香(五分) 炮姜(五分) 白芍(一錢半)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半) 北五味(三分) 廣皮(一錢) 炙草(五分) 紅棗(四枚)
(案4)便血過多,脾失健運,神色萎黃,唯恐中滿。擬歸脾法,以圖痊愈。
制於術(一錢半) 煨木香(五分) 川石斛(三錢) 棗仁(三錢) 焦穀芽(三錢) 焦歸身(二錢) 菟絲子(三錢) 遠志肉(一錢) 茯神(三錢) 澤瀉(一錢半)
(案5)素好嗜飲,內戕脾胃,肛翻帶紅,延久不收,此屬氣陷,參補中法。
生耆(二錢) 升麻(三分) 歸身(二錢) 半夏(一錢半) 茯苓(三錢) 黨參(三錢) 柴胡(六分) 白芍(一錢半) 陳皮(一錢) 荷葉(一角)
(案6)凡痔皆由肝腎陰虧,下不能攝,而其部則歸於手陽明大腸。陽明屬乾金,現交燥令,火旺則爍金,水不能制。其脫屬虛,其脹屬熱,脈來浮大。當滋補。
熟地(五錢) 麥冬(二錢) 牡蠣(四分) 澤瀉(一錢半) 杞子(二錢) 茯苓(三錢) 天冬(二錢) 炙耆(二錢) 五味(三分) 川柏(蜜炙,一錢半) 柿餅(二錢) 荷蒂(二枚) 石榴皮(一錢)
煎湯代水。
(案7)腎主二便,胃關在腎,膀胱氣化,亦由命火。腎陰先虛,氣陷下焦,肛痔不收,小便時閉,神倦色黃,脈來浮濡。補納為主。
牡蠣炒熟地(五錢) 山藥(二錢) 杜仲(二錢) 新會(一錢) 澤瀉(一錢半) 萸肉(二錢) 鹽水炒川柏(一錢半) 杞子(二錢) 茯苓(三錢) 胡桃(二錢)
(案8)腎、命二虛,氣不攝陰。肛痔時發,腰節酸楚,脈虛弦不靜。肝、脾之陰皆血,陰絡傷則下行。擬用填補。
丸方:熟地(六兩) 歸身(二兩) 杜仲(二兩) 菟絲(二兩) 杞子(二兩) 阿膠(二兩) 黨參(二兩) 炙耆(二兩) 於術(一兩五錢) 茯神(三兩) 川柏(一兩五錢) 木香(五錢) 山藥(二兩) 五味子(二錢)
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