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症宝筏 卷二藥方

何廉臣
来源:感症宝筏

卷二藥方

六經古方

(分量參用《古方通令》)

麻黃湯

麻黃(一錢二分) 桂枝(八分) 杏仁(一錢二分) 炙甘草(四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四分,煮取六分。

桂枝湯

桂枝(一錢) 白芍(七分半) 炙甘草(五分) 生薑(七分) 大棗(二枚)

上五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

大青龍湯

麻黃(一錢二分) 桂枝(四分) 甘草(四分) 杏仁(一錢) 石膏(二錢) 生薑(六分) 大棗(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盞八分,煮取六分。

小青龍湯

麻黃(四分) 生白芍(四分) 炙甘草(四分) 乾薑(四分) 桂枝(四分) 北細辛(三分) 姜半夏(六分) 五味子(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葛根湯

葛根(八分) 麻黃(六分) 桂枝(四分) 白芍(四分) 甘草(四分) 大棗(六分) 生薑(六分)

上七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麻杏石甘湯

麻黃(一錢二分) 杏仁(六分) 石膏(二錢四分) 甘草(六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六分) 白芍(六分) 大棗(六分) 生薑(六分) 甘草(四分) 厚朴(四分) 杏仁(四分)

上七味,以水一盞,煮取六分。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五分) 白芍(三分) 生薑(三分) 甘草(三分) 麻黃(三分) 大棗(三分) 杏仁(三分)

上七味,以水一盞六分,煮取六分。

五苓散

澤瀉(一錢) 茯苓(六分) 豬苓(六分) 白朮(六分) 桂枝(四分)

上五味,為散,開水送服三錢。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八分半) 白芍(六分) 大棗(六分半) 麻黃(五分半) 甘草(五分半) 杏仁(三分半)

上七味,以水一盞半,煮取六分。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四分半) 白芍(四分半) 甘草(四分半) 麻黃(四分半) 大棗(六分) 石膏(六分) 生薑(七分)

上煮法同前。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一錢二分) 連翹(一錢二分) 赤小豆(一錢半) 杏仁(一錢) 梓白皮(一錢半) 生薑(五分) 甘草(五分)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潦水二碗,先煮麻黃,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碗,分溫二服,一日服盡。

以上皆太陽門古方。

瓜蒂散

瓜蒂(五分) 赤小豆(五分)

上二味,為散。先以香豉二盞,熱湯七分,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

白虎湯

石膏(二錢四分) 知母(九分) 粳米(一錢二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一盞二分,去滓,納粳米煮取六分。

豬苓湯

豬苓(六分) 澤瀉(六分) 茯苓(六分) 滑石(六分) 阿膠(六分)

上五味,前四味,以水一盞二分,煮取六分,納膠令消。

大承氣湯

大黃(八分) 厚朴(一錢六分) 枳實(一錢) 芒硝(一錢二分)

上四味,以水三盞,煮二物取一盞半,去滓,納大黃煮取六分,納芒硝令消。

小承氣湯

大黃(一錢二分) 厚朴(六分) 枳實(九分)

上三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調胃承氣湯

大黃(一錢) 甘草(五分) 芒硝(二錢)

上三味,以水一盞八分,煮取六分,納硝令消。

茵陳蒿湯

茵陳蒿(一錢八分) 梔子(七分) 大黃(六分)

上三味,以水二盞,煮茵陳蒿,取一盞二分,納二味,煮取六分。

以上皆陽明門古方。

小柴胡湯

柴胡(八分) 黃芩(三分) 人參(三分) 甘草(三分) 生薑(三分) 大棗(三分) 半夏(六分)

上七味,以水二盞四分,煮取半,去滓,再煎取六分。

黃芩湯

黃芩(九分) 大棗(二枚) 甘草(六分) 白芍(六分)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大柴胡湯

柴胡(八分) 黃芩(三分) 白芍(三分) 大棗(三分) 半夏(六分) 枳實(四分) 大黃(二分) 生薑(五分)

上八味,以水二盞四分,煮減半,去滓,再煎取六分。

小建中湯

白芍(一錢二分) 桂枝(六分) 甘草(六分) 大棗(六分) 生薑(六分) 膠飴(三錢二分)

上六味,前五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去滓,納膠飴,更上微火消解。

柴胡去參夏加桂枝蔞根湯

柴胡(八分) 栝蔞根(二錢) 黃芩(五分) 甘草(三分) 大棗(三分) 桂枝(五分) 生薑(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盞四分,煮取半,去滓,再煎取六分。

黃連湯

黃連(四分半) 甘草(四分半) 乾薑(四分半) 桂枝(四分半) 人參(三分) 半夏(九分) 大棗(四分半)

上七味,以水二盞,煮取一盞二分。

以上皆少陽門古方。

理中湯

人參(一錢) 白朮(錢半) 乾薑(六分) 炙甘草(五分)

上四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每服一碗,一日兩服。

四逆湯

甘草(一錢二分) 乾薑(九分) 附子(九分)

上三味,以水一盞半,煮取六分。

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一錢) 乾薑(七分半) 附子(七分半) 人參(五分)

上煮法同前。

三物白散

巴霜(一分) 桔梗(二分) 川貝(三分)

上三味,研勻,每服一分,開水調下。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六分) 大棗(六分) 芍藥(一錢二分) 甘草(四分) 生薑(六分)

上五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遠溫服。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六分) 生薑(六分) 大黃(二分) 大棗(六分) 甘草(四分) 白芍(四分半)

上六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

以上皆大陰門古方。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一錢) 細辛(一錢) 附子(七分半)

上三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麻黃附子甘草湯

甘草(一錢) 麻黃(一錢) 附子(七分半)

上三味,以水一盞四分,煮取六分。

附子湯

茯苓(六分) 白芍(六分) 附子(六分) 白朮(八分) 人參(四分)

上煮法同前。

通脈四逆加人參湯

甘草(一錢) 附子(七分半) 乾薑(一錢半) 人參(五分)

上四味,以水一盞,煮取六分。

真武湯

茯苓(九分) 白芍(九分) 生薑(九分) 附子(四分半) 白朮(六分)

上五味,以水一盞六分,煮取六分。

豬苓湯

豬苓(六分) 澤瀉(六分) 茯苓(六分) 滑石(六分) 阿膠(六分)

上五味,前四味,以水一盞二分,煮取六分,納膠令消。

黃連阿膠湯

黃連(一錢二分) 黃芩(三分) 白芍(六分) 雞子黃(一枚) 阿膠(九分)

上五味,以水一盞半,先煮三物,取六分,去滓,內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

四逆散

柴胡(八分) 枳殼(一錢) 白芍(一錢) 生甘草(五分)

上四味,為散,以水碗半,煎成一碗,一日兩服。

以上皆少陰門古方。

當歸四逆湯

當歸(錢半) 桂枝(八分) 白芍(一錢) 甘草(五分) 北細辛(三分) 通草(一錢) 生薑(兩片)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時服。

白頭翁湯

白頭翁(五分) 黃柏(七分半) 黃連(七分半) 秦皮(七分半)

上四味,以水二盞,煮取六分。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乾薑(七分半) 黃連(七分半) 黃芩(七分半) 人參(七分半)

上四味,以水一盞八分,煮取六分。

烏梅丸

烏梅(三百個) 細辛(六兩) 乾薑(十兩) 黃連(一斤) 當歸(四兩) 附子(六兩,炮) 蜀椒(四兩) 桂枝(六兩)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之隼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以上皆厥陰門古方。

六經新方

六安煎

陳皮(一錢半) 半夏(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杏仁(三錢) 白芥子(五分,老年氣弱不用)

上六味,以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煎七分,食遠服。

大溫中飲

熟地(三五七錢) 冬白朮(三五錢) 當歸(三五錢) 人參(二三錢) 甘草(一錢) 柴胡(二三四分) 麻黃(一二三錢) 肉桂(一二錢) 炒乾姜(二三錢)

上九味,以水二碗,先煎麻黃,去浮沫,再納諸藥,煎至七分,溫服,略蓋取微汗。

涼膈散(此湯分量)

生大黃(一錢) 芒硝(八分) 青子芩(錢半) 焦山梔(錢半) 連翹(二錢) 蘇薄荷(八分) 鮮竹葉(三十片) 生甘草(六分) 白蜜(四匙)

上八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納蜜四匙,攪令消。

甘露飲

生地(二錢) 熟地(二錢) 天冬(錢半) 麥冬(錢半) 霍石斛(錢半) 生甘草(八分) 西茵陳(一錢) 青子芩(一錢) 生枳殼(八分) 枇杷葉(三大片,去毛)

上十味,以水二碗半,煎成一碗,食遠溫服,渣再煎服。

小甘露飲

霍石斛(二錢) 西茵陳(一錢) 鮮生地(四錢) 黃芩(一錢) 桔梗(一錢) 升麻(三分) 焦梔子(一錢)

上七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食遠溫服,渣再煎服。

玉女煎

生石膏(五錢) 熟地(三錢) 麥冬(二錢) 江西術(錢半) 乾薑(八分) 炙甘草(八分)

上六味,以水兩碗煎成一碗,溫服。

二陳湯

姜半夏(三錢) 新會皮(錢半) 浙茯苓(四錢) 炙甘草(六分)

上四味,以水碗半,煎成一碗,食遠溫服。

太無神朮散

藿香(四錢) 石菖蒲(二錢) 蒼朮(五錢) 厚朴(三錢) 廣皮(三錢) 炙甘草(三錢)

上八味,為散,每服三錢,用生薑七分、大棗兩枚,煎湯調服。

金水六君煎

當歸(二錢) 熟地(三錢) 陳皮(錢半) 半夏(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一錢)

上六味,以水二碗、生薑三片,煎人分,食遠服之。

左歸飲

熟地(二三錢) 山藥(二錢) 枸杞(二錢,鹹水炒) 甘草(一錢) 茯苓(四錢) 山茱萸(一二錢)

上六味,以水二碗,煎七分,食遠服。

桂附八味湯

肉桂(五分) 附子(錢半) 熟地(三錢) 山萸肉(一錢) 山藥(二錢) 丹皮(錢半) 澤瀉(錢半) 白茯苓(三錢)

上八味,以水二碗半,煎成一碗,食遠溫服。

參附湯

別直參(三錢) 黑附塊(二錢)

上二味,以水一碗,煎成七分,溫服。

右歸飲

熟地(二三錢) 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二錢) 枸杞(二錢) 甘草(一二錢) 杜仲(薑製,二錢) 肉桂(一二錢) 製附子(二錢)

上八味,以水二碗,煎七分,食遠溫服。

白虎加犀羚紫雪湯

生石膏(八錢) 知母(六錢) 犀角(一錢) 羚角(錢半) 紫雪(五分,沖) 生甘草(一錢) 生粳米(四錢)

上六味,以水三碗,煎成碗半,去渣,調紫雪,分三服。

竹葉石膏加牛黃清心湯

鮮竹葉(四十片) 生石膏(六錢) 麥冬(三錢) 生甘草(八分) 仙露夏(錢半) 西洋參(錢半) 牛黃清心九(一顆,研細,藥湯調服)

上六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去渣,調服牛黃清心丸。

犀連承氣湯

犀角(一錢) 小川連(一錢) 元明粉(三錢) 川樸(八分) 生大黃(三錢) 小枳實(二錢) 生甘草(八分)

上七味,以水二碗,先煎犀角,再煎餘味,成一碗,溫服。

瓜霜紫雪丹

黃金(一百張) 寒水石(如無真者,可以元精石代之,五錢) 磁石(五錢,醋煅) 石膏(五錢) 白滑石(五錢)

上四石,共搗碎,用水一升,連金煮至五合,去滓,入下藥。

犀角屑(五分) 羚角屑(五分) 青木香(切,五分) 沉香(研,五分) 丁香(一分) 元參(切,一錢六分) 升麻(一錢六分) 生甘草(八分)

上八味,入前藥汁中,煮取一合五抄,去滓,入下藥。

活命金丹

貫仲(一錢) 生甘草(一錢) 板藍根(一錢) 牙硝(一錢) 川大黃(錢半) 西牛黃(五分,研) 玳瑁(五分) 薄荷(五分) 辰砂(四分,研) 麝香(三分,研) 肉桂(三分) 青黛(三分) 梅冰(研,二分)

上為末,與研藥和勻,蜜水浸蒸餅為劑,每兩作十丸,硃砂為衣,就濕時用真金箔四十張為衣,臘月修合。瓷器收貯,多年不壞。如療風毒,清茶化下。解毒藥,新汲水化下。汗後餘熱勞病及小兒驚熱,並用薄荷湯化下。以上並量大小,加減服之。

阿膠雞子黃湯

陳阿膠(錢半) 牡蠣(四錢) 生地(四錢) 甘菊(二錢) 生白芍(三錢) 雞子黃(一枚) 女貞子(三錢) 童便(一酒盅,沖)

上八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阿膠燉烊,沖服。

葉氏神犀丹

犀角(六兩,磨汁) 石菖蒲(六兩) 黃芩(六兩) 生地汁(二斤八兩) 銀花(一斤) 金汁(十兩) 連翹(十兩) 板藍根(九兩) 香豉(八兩) 元參(七兩) 花粉(四兩) 紫草(四兩)

如生曬研細,切勿見火,以各汁和搗為丸,切勿加蜜。如難丸,可將香豉煮爛。每丸重三錢,涼開水調服,小兒減半。

三甲復脈湯

炙甘草(六錢) 乾地黃(六錢) 生白芍(六錢) 原麥冬(五錢) 陳阿膠(三錢) 大麻仁(三錢) 生牡蠣(五錢) 生鱉甲(八錢) 生龜板(一兩)

上九味,以水八杯,煮取八分之三杯,分三次服。

大定風珠

生白芍(六錢) 阿膠(三錢) 生龜板(四錢) 乾地黃(六錢) 麻仁(二錢) 五味子(二錢) 生牡蠣(四錢) 原麥冬(六錢) 炙甘草(四錢) 雞子黃(二枚,生) 生鱉甲(四錢)

上十一味,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再入雞子黃,攪令相得,分三次服。

專翕大生膏

人參(二斤) 茯苓(二斤) 龜板(一斤) 烏骨雞(一對) 鱉甲(一斤) 牡蠣(一斤) 鮑魚(二斤) 海參(二斤) 白芍(二斤) 五味子(半斤) 原麥冬(二斤) 羊腰子(八對) 豬脊髓(一斤) 雞子黃(二十圓) 阿膠(二斤) 蓮子(二斤) 芡實(三斤) 熟地黃(三斤) 沙苑蒺藜(一斤) 白蜜(一斤) 枸杞子(一斤,炒黑)

上藥,分銅鍋,忌鐵器,攪用銅勺,以有情歸有情者二,無情歸無情者二,文火細鍊三晝夜,去滓,再熬六晝夜,陸續合為一鍋,煎煉成膏,末下三膠,合蜜和勻,以方中有粉無汁之茯苓、白芍、蓮子、芡實為細末,合膏為丸。每服二錢,漸加至三錢,日三服,約一日一兩,期年為度,每殞胎必三月。肝虛而熱者,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同熬膏,再加鹿茸二十四兩,為末。

瘥後古今良方

牡蠣澤瀉散

牡蠣 澤瀉 栝蔞根 蜀漆 葶藶 海藻 商陸(各等分)

上七味,為末,白飲和服二錢,日三服。

理中丸

乾薑(一錢)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 炙甘草(一錢)

上四味,蜜丸彈子大,沸湯研,和滓,日三、夜二服。

竹葉石膏湯

鮮竹葉(三十片) 石膏(四錢) 仙半夏(錢半) 人參(一錢) 生甘草(一錢) 麥冬(三錢) 粳米(四錢)

上七味,以水兩碗,煮取一碗,去滓,納粳米,煮米熟湯成,溫服。

枳實梔豉湯

枳實(六分) 梔子(七分) 豆豉(二錢四分)

上三味,以水一盞六分,先煮二味,取八分,下豉,煮取六分。

加味逍遙散

柴胡(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五分) 煨姜(二分) 薄荷(三分) 丹皮(一錢) 梔子(一錢)

上十味,為散,每服三錢,開水調服。

當歸六黃湯

鮮生地(四錢) 熟地(三錢) 黃柏(五分) 黃芩(錢半) 黃連(六分) 當歸(錢半) 黃耆(五錢)

上七味,以水二碗半,煎成一碗,食遠溫服。

黃耆建中湯

黃耆(錢半) 白芍(二錢) 桂枝(八分) 炙甘草(六分) 生薑(七分) 大棗(四顆) 飴糖(三錢,若加歸身錢半,名歸耆建中湯)

上六味,以水兩碗,煎成一碗,去滓,納飴糖,更上微火消解。

玉屏風散

黃耆(六兩) 白朮(四兩) 防風(二兩)

上三味,為散,每服四五錢,加生薑七分,大棗四枚,加水煎服。

都氣飲

熟地(四錢) 茯苓(三錢) 萸肉(一錢) 山藥(一錢) 丹皮(一錢) 澤瀉(一錢) 五味子(五分)

上七味,以水兩碗,煎成一碗,去滓,溫服。

補中益氣湯

黃耆(錢半) 人參(一錢) 炙甘草(一錢) 白朮(一錢) 陳皮(五分) 歸身(五分)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生薑(七分) 大棗(兩枚)

上十味,以水兩碗,煎成一碗,食遠溫服。

燒褌散

上取婦人中褌近隱處剪,燒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中褌燒散。

生金滋水飲

生地(三錢) 歸身(錢半) 白芍(錢半) 丹皮(錢半) 人參(錢半) 麥冬(二錢) 白朮(錢半) 炙甘草(六分)

上八味,以水二碗,煎成一碗,去滓,溫服。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