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勞門
勞症虛損辨
二症外相似,而治法實不同。虛損者,陰陽兩虛也。勞症者,陰虛陽亢也。故虛損可用溫補;若勞症則忌溫補而用清補也。
兩症辨法,不必憑脈,但看人著復衣,此著單衣者,為勞症。人著單衣,此著復衣者,為虛損。勞症,骨蒸而熱;虛損,榮衛虛而熱也。
過勞
凡人過勞,脈必浮大不倫,〔按之無力〕,若不安閒作息,必有吐血之症。法當滋補,方用:
人參(三兩) 白朮(五兩) 茯苓(三兩) 熟地(五兩) 山萸(四兩) 當歸(八兩) 白芍(五兩) 黃耆(五兩) 麥冬(三兩) 五味子(三兩) 砂仁(五錢) 陳皮(五錢) 神麯(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五錢。
〔此方乃補氣、補血、補精之妙品也。有斡旋之力,可以久服滋人,不致有偏勝之禍也。〕
未成勞而將成勞
〔人有虛勞,未成勞瘵之症,〕而將成勞者,方用:
熟地(一兩) 地骨皮(五錢) 人參(五錢) 麥冬(五錢) 白朮(一錢) 山藥(三錢) 白芥子(三錢) 五味子(三分)
水煎服。
凡人右寸脈大於左寸脈,即內傷之症。不論左右關尺脈如何,以此方投之效驗。
勞病
勞病既成,最難治者,蓋必有勞蟲生之,以食人之氣血也。若徒補其氣血,而不入殺蟲之品,則飲食入胃,只蔭蟲而不生氣血也。若但只殺蟲而不補氣血,則五臟盡傷,又何有生理哉?惟於大補之中,加入殺蟲之藥,則元氣既全,真陽未散,蟲死而身安矣。方用:
人參(三兩) 熟地(八兩) 何首烏(八兩) 地慄粉(八兩) 鱉甲(一斤) 神麯(五兩) 麥冬(五兩) 桑葉(八兩) 白薇(三兩) 山藥(一斤)
為末,將山藥末打成糊,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五錢,半年,蟲俱從大便中出矣。
久虛緩補
久虛之人,氣息奄奄,無不曰宜急治矣。不知氣血大虛,驟加大補之劑,力量難任,必致胃口轉膨脹,不如緩緩清補之也。方用:
當歸(一錢) 白芍(二錢) 茯苓(一錢) 白朮(五分) 人參(三分) 山藥(一錢) 陳皮(三分) 麥芽(三分) 炮姜(三分) 棗仁(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以白芍為君,引參朮入肝為佐,小小使令,徐徐奏功,使脾氣漸實,胃口漸開,然後再用純補之劑,先宜緩補之也。
補氣
右手脈大,氣分之傷也。用補氣丸:
人參(三兩) 黃耆(三兩) 茯苓(四兩) 白朮(八兩) 白芍(三兩) 陳皮(一兩) 炙草(八錢) 麥冬(三兩) 五味子(一兩) 遠志(一兩) 白芥子(一兩)
蜜丸,早服五錢,白水下。
補血
左手脈大,血分之勞也。方用補血丸:
熟地(八兩) 白芍(八兩) 當歸(四兩) 山萸(四兩) 麥冬(三兩) 五味子(一兩) 砂仁(五錢) 生棗仁(一兩) 白芥子(一兩) 肉桂(五錢)
蜜丸,晚服一兩,白水下。
如血熱者,去肉桂加地骨皮五錢。
血虛面色黃瘦
出汗盜汗,夜臥常醒,不能潤色以養筋是也。血虛自當補血,舍四物湯又何求耶?今不用四物湯,用:
熟地(一兩) 麥冬(三錢) 當歸(五錢) 桑葉(十片) 枸杞(三錢) 茜草(一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桑葉補陰而生血,又妙在加茜草血得活而益生,況又濟之歸、地、麥、杞大劑以共生之,〔則血足而色潤筋舒也。〕
氣血兩虛
飲食不進,形容枯槁,補其氣而血益燥;補其血而氣益餒;助胃氣而盜汗難止,補血脈而胸膈阻滯。法當氣血同治,方用: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二錢) 甘草(八分) 陳皮(五分) 當歸(二錢) 熟地(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三錢) 神麯(五分) 麥冬(五錢) 穀芽(一錢)
水煎服。
此方氣血雙補,與八珍湯同功,而勝於八珍湯者,妙在補中有調和之法耳。
陽虛下陷
凡人因飢飽勞役,內傷正氣,以致氣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飲食不能運化,往往變成勞瘵。
若疑飲食不進,為脾胃之火,肉黍之積,輕則砂仁,枳殼、山楂、麥芽之類,重則大黃、芒硝、牽牛、巴豆之品,紛然雜進,必致膨悶而漸成勞矣。倘先以提升之藥治之,何至於成勞?方用:
人參(一錢) 柴胡(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黃耆(三錢) 當歸(三錢) 白朮(三錢) 升麻(五分)
水煎服。
凡人右手寸脈,大於左手寸脈,即內傷之症,不論左、右關、尺脈如何,以此方投之,無不神效。
〔此方即補中益氣湯,而增定其輕重也。此方之妙,妙在用柴胡、升麻二味,雜於參、耆、歸、術之中,以提升其至陽之氣,不使下陷陰分之間。尤妙在加甘草、陳皮於補中解紛,則補者不致另補,而升者不致偏隋,所以下口安然,奏功如響耳。〕
陰虛下陷
凡人陰虛脾泄,歲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方用:
熟地(五錢) 山萸(五錢) 白朮(一兩) 山藥(三錢) 茯苓(三錢) 五味子(一錢) 車前子(一錢) 肉桂(一錢) 升麻(三分)
水煎晚服。
此方純是補陰之藥,且有升麻以提陰中之氣,〔陰氣升而泄自止。〕乃又有溫濕之品,以暖命門而健脾土,何致再溏泄哉?〔此乃補升陰氣之湯也。〕
陰虛火動夜熱晝寒
此腎水虛兼感寒,或腎水虧竭,夜熱晝寒,若認作陽症治之,則口渴而熱益熾,必致消盡陰水,吐痰如絮,咳嗽不已,聲啞聲嘶,變成勞瘵。法當峻補其陰,則陰水足而火自消,骨髓泰然矣。方用:
熟地(一兩) 地骨皮(三錢) 山萸(五錢) 元參(三錢) 沙參(五錢) 麥冬(五錢) 五味子(三錢) 白芥子(一錢) 芡實(五錢) 桑葉(七片) 丹皮(一錢) 車前子(一錢)
水煎服。
此方陰虛火動者神效。〔妙在全國純陰之品,直進腎宮,滋其匱乏,則焦急之形,不上焰於口舌、皮毛之際。又加元參、地骨皮、沙參、丹皮之品,少清其骨髓中之內熱,自然陰長陽消,不治陽而自安也。〕
陰寒無火
若陰寒無火者,方用:
肉桂(一錢) 附子(一錢)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白朮(三錢) 人參(三錢) 柴胡(五分)
水煎服。
〔此方之妙,用桂、附祛寒之藥,加之於熟地補陰之內,使陽得陰而有制,不至奔越沸騰。少加柴胡數分,則陰邪自散矣。況腎中之火,必得水而後生,以此水非邪水,乃真水也。邪水可以犯心而立死,真水可以救心而長延。蓋陽根於陰,而真陰腎水,實為君、相二火之母也。此方中加熟地、山萸,正是此意。恐人未知,故又表而出之。〕
〔以上〕二方,治陰之中即有以治陽,而治陽之中即藏於補陰也。
亡陽
如人汗出不已,此亡陽,氣欲散也,故必以補為斂之為得也。方用: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 當歸(一兩) 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桑葉(五片) 炒棗仁(一錢)
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用參、歸以補氣,用山、萸五味以斂氣,則補足以濟斂之功,而斂足以滋補之益。況又有桑葉收汗之妙品,調停於補斂之中,不偏於斂,亦不偏於補也。〕
內傷發熱
人病發熱,有外感,有內傷。外感必先散其邪氣,邪氣退而後補正氣,正不為邪所傷也。若內傷之發熱,方用:
柴胡(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芍(二錢) 梔子(一錢) 花粉(二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此方凡肝木鬱者,用一劑即快,〔治內傷初起者神效。〕
日重夜輕
病重於日間,而發寒發熱,較夜尤重,此症必須從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
人參(一錢) 白朮(五錢) 陳皮(一錢) 青皮(一錢) 柴胡(三錢) 當歸(三錢) 黃耆(五錢) 甘草(一錢) 枳殼(一錢) 乾薑(五分) 半夏(一錢)
水煎服。
又方:
人參(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白朮(五錢) 柴胡(二錢) 熟地(一兩) 白芥子(一錢)
水煎服。
夜重日輕
病重於夜間,而發寒發熱,或寒少熱多,或熱多寒少,一到天明便覺清爽,一到黃昏即覺沉重,此陰氣虛甚也。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柴胡(三錢) 陳皮(一錢) 鱉甲(五錢) 茯苓(五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白芥子(三錢) 生何首烏(三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鱉甲,乃至陰之物,逢陰則入,遇陽則轉;生何首烏直入陰經,且亦攻邪;白芥子去痰又不耗真陰之氣,有不奏功者乎?但必須黃昏時服,則陰氣固而邪氣不敢入也。
陰邪兼陽邪
此症亦發於夜間,發寒發熱,無異純陰邪氣之症,但少少煩燥耳,不若陰症之常靜也。法當於補陰之中,少加陽藥一、二味,使陽長陰消,自然奏功如響矣。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當歸(三錢) 鱉甲(五錢) 人參(二錢) 白朮(三錢) 茯苓(五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柴胡(二錢) 陳皮(一錢) 白芥子(三錢) 生何首烏(三錢)
水煎服。
精滑夢遺
此病人以為腎虛也,不獨腎病也,而亦心病也,宜心腎兼治。方用:
熟地(五兩) 山萸(四兩) 山藥(四兩) 人參(三兩) 茯苓(三兩) 白朮(四兩) 麥冬(三兩) 五味子(一兩) 肉桂(一兩) 附子(二錢) 遠志(一兩) 炒棗仁(一兩) 肉蓯蓉(三兩) 補骨脂(一兩) 巴戟天(三兩) 柏子仁(一兩) 杜仲(一兩) 砂仁(五錢) 鹿茸(一兩) 紫河東(一副) 白芍(二兩)
蜜丸,早晚白水送下五錢。
此方用熟地、山藥、山萸之類,補腎也。巴戟、蓯蓉、附子、鹿茸,補腎中之火也,可以已矣。而又必加入人參、茯苓、柏子仁、麥冬、遠志、棗仁者,何也?蓋腎中之火虛,由於心中之火虛也。徒補腎火而不補心火,則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補腎火,乃必須補心火,則水火相濟也。
夜夢遺精
此症由於腎水耗竭,上不能通於心,中不能潤於肝,下不能生於脾,以致玉關不閉,無夢且遺。法當補腎,而少佐以益心、益肝、益脾之品,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白朮(五錢) 茯苓(三錢) 茯神(二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薏仁(三錢) 五味子(一錢) 生棗仁(三錢) 白芥子(一錢) 肉桂(五分) 黃連(五分)
水煎服,一劑止,十劑不犯。
此方妙在五臟兼補,而使心腎兩交,自然魂魄寧而精竅閉矣。
滋陰補水
方用大滋陰補水丸:
大熟地(六兩) 炒山藥(三兩) 沙參(三兩) 茯神(三兩) 炒棗仁(三兩) 蒺藜(三兩) 麥冬(三兩) 蓮鬚(二兩) 阿膠(三兩) 牡蠣(四兩) 丹參(二兩) 敗龜板(四兩) 菟絲子(二兩) 遠志肉(錢半) 甘草(六錢) 桂元肉(一百二十個)
焙乾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米飲送下〕。
又方
魚膘一兩,搗碎,蛤粉炒,沙苑蒺藜酒洗炒,全當歸各四兩,牛膝三兩,枸杞子三兩,為末,蜜丸,〔每服黃酒送二、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