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門
陽強不倒
此虛火炎上,而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耳。若用黃柏、知母,煎湯飲之,立時消散。然自倒之後,終年不能重振、是亦苦也。方用:
元參(三兩) 麥冬(三兩) 肉桂(三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元參以瀉腎中之火,肉桂入其宅,麥冬助肺金之氣,清肅下行,以生腎水,水足則火自息矣,不求倒而自倒也。
陽痿不舉
陽痿而不振者,乃平日過於琢削,日泄其腎中之水,而腎中之火,亦日消也。蓋水去而火亦去,必然之理。如一家人口,廚下無水,何以為炊?必有水而後取柴炭以煮飯,不則空鐺也。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遠志(一錢) 巴戟(一錢) 肉蓯蓉(一錢) 杜仲(一錢) 肉桂(二錢) 茯神(二錢) 人參(三錢) 枸杞(三錢) 白朮(五錢)
水煎服。
〔一劑起,二劑強,三劑妙。此方用熟地於補水之中則火起,而不愁炎燒之禍,自然煮湯可飲,煮米可食,斷不致焦釜沸干,或虞爆碎也。〕
疝氣
此症方用去鈴丸:
生薑一斤,將薑汁入茴香內浸一宿,入青鹽二兩,和勻,同炒研為米,酒糊為丸,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送下。
腎子痛
腎子大痛,方用:
澤瀉(一錢) 陳皮(一錢) 赤茯苓(一錢) 丹皮(五分) 小茴香(五分) 枳殼(五分) 蒼朮(五分) 山楂(四分) 蘇梗(四分)
薑、水煎服。
又方
酒炒大茴香、酒炒小茴香、赤石脂(煅)、廣木香,各等分,研末和勻,烏梅肉搗爛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每服十五丸,蔥、酒湯送下,立效。
偏墜
此症方用:
小茴香、豬苓等分,微炒為末,空心鹽水沖服(原缺分量)。
又熱鹽熨,甚神效。
雜方
統治諸瘡
方用:
天花粉(五錢) 生甘草(二兩) 金銀花(四兩) 蒲公英(二兩) 當歸(二兩)
水煎服。
二劑痊愈。此方消毒,大有奇功,諸癰諸疽,不論部位,皆治之。〔金銀花能內消瘡毒,然非多用,則力輕難以成功。生甘草一味,已足解毒,況又用之於金銀花內,益足以散邪而益正,蒲公英陽明經藥也,且能散結逐邪;天花粉消痰聖藥;當歸活血,是其專功,今血活而癰自愈。此方之所以奇而肆也。〕
瘡毒
〔治小瘡毒,如神,方用:〕
金銀花(一兩) 當歸(一兩) 蒲公英(一兩) 荊芥(一錢) 連翹(一錢) 甘草(三錢)
水煎服。
〔一劑輕,二劑消,三劑愈。此明治之妙法,人亦宜知之,不可忽也。頭上瘡最不可用升藥,切忌切忌!下病宜升,而上病不宜升也。頭上瘡最宜用降火之藥。〕
頭面上瘡
治頭面上瘡,方用:
金銀花(二兩)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桔梗(三錢) 蒲公英(三錢) 黃芩(一錢) 甘草(五錢)
水煎服。
二劑全消。治頭面上瘡,不可用升提之藥,最宜用降火之藥,切記之。
黃水瘡
〔凡毒水流入何處,即生大水泡瘡,名為黃水瘡,手少動之即破,此熱毒鬱於皮毛也,當以湯洗之即愈。方用:〕
雄黃(五錢) 防風(五錢)
〔二味用水十碗,煎數沸,去滓取汁,洗瘡上即愈。〕
身上手足瘡疽
身上手足之瘡疽,方用:
金銀花(三錢) 當歸(一兩) 蒲公英(三錢) 天花粉(五錢) 甘草(三錢) 芙蓉葉(七片,如無葉,用根三錢)
水煎服。
腿上濕瘡
治腿上濕瘡方:
榆條(一兩) 椿條(一兩) 桑條(一兩) 槐條(一兩) 荊芥(一兩) 當歸(一兩) 蔥胡(一攝) 蒜瓣(一攝) 川椒(一撮) 水十碗,煎五碗洗。洗後,敷以銀杏散:
銀硃(一兩) 杏仁(五錢) 京粉(五錢) 研細末。
疥瘡
〔皮毛治法者,感輕之症,病未深入營衛,從皮毛上治之也。如疥瘡、黃水瘡、痱瘡,此等之症,不必用湯藥。疥瘡用:〕
大楓子(三錢) 人言(一錢) 核桃仁(三錢) 水銀(一錢)
研為細末,搗為六丸,晚間於心窩上,用一丸以手旋轉之,一夜一丸。病輕者用三、四丸即愈,病重者再配一料可愈。
陰虛雙蛾
陰虛雙蛾,方用:
附子(一錢),鹽水炒,每用一片,含口中,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
外治法:
引火下行,用附子一個為末,醋調,貼湧泉穴。或吳茱萸一兩、白麵五錢,水調,貼湧泉穴。急針刺少高,則咽喉有一線之路矣。
洗眼仙方
防風(五分) 硼砂(一釐) 膽礬(二釐半)
同煎水洗之立愈。
洗眼奇方
方出《道藏》,不論瞽目、犯土、雲霧、風眼、火眼、昏花,久洗自明。〔方〕用:
皮硝(六錢) 桑白皮(一兩)
水煎。
每遇日期,熱洗數十次。正月初五、二月初二、三月初三、四月初九、五月初五、六月初四、七月初三、八月初十、九月十二、十月十二,十一月初四、十二月初四。
以上吉星日子,乃通光明也。其方千金不易,屢用屢效。
明目補腎方
小紅棗(十二枚,冷水洗淨去核) 甘枸杞(三錢) 馬料豆(四錢)
水二碗,煎一碗,早晨空心連湯共食之。
飲砒毒
用生甘草三兩,(水煎湯),加羊血半碗,和勻飲之,立吐而愈。若飲之不吐,速用:
大黃(二兩) 甘草(五錢) 白礬(一兩) 當歸(三兩)
水煎湯數碗飲之,立時大吐即生。
破傷風
破傷風,方用:
蟬退(蛻)去淨頭足,為末五錢,用好酒一碗,煎滾,入末調勻,服之立效。
喉閉
治喉閉方:
用梧桐子一、二十粒,研細,少加醋,服下痰去自愈。
瘋狗咬傷
方用:
手指甲焙黃為末,黃酒沖服,發汗即愈。忌房事百日。
時行瘟病
急治時行瘟病,方用:
藿香(二錢) 紫蘇(錢半) 蒼朮(錢半) 赤茯苓(三錢) 白芷(一錢) 陳皮(錢半) 姜川樸(一錢) 姜半夏(錢半) 碎烏梅(四個) 檳榔(一錢) 桔梗(一錢) 引加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水三杯,
煎一杯,溫服。
人馬平安散
明雄黃(一錢) 硃砂(一錢) 冰片(一分三釐) 麝香(一分五釐)
共為細末,瓷瓶收貯。
治男女大小心口臌悶,水瀉痢疾,心腹痛疼等症。用骨簪,男點左眼,女點右眼,點之即愈。兼治牛馬豬羊等畜。
五子衍宗丸
男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和平:舊稱古今第一種子方。有能世世服此藥,子孫蕃衍。
枸杞子(八兩) 菟絲子(八兩) 車前子(二兩) 五味子(二兩) 覆盆子(四兩)
上藥俱選地道精新者,焙曬乾,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空心服九十丸,上床時服五十丸,白湯或鹽湯送下;冬月用溫酒送下。
百子附歸丸
女服此藥,調經養血,安胎順氣。不問胎前產後,經事參差,有餘不足諸症,悉皆治之,殊益胎嗣。此本太僕吏鮑璧,台州人,其妻三十年不育,忽經事不至者十月,腹臌大無病,皆謂妊娠,一日忽產惡物盈桷,視之皆敗痰積血。後服此方,不期年生一子。張云:彼嘗以此二方(即上方及此方)與人,服無不應者。
阿膠(二兩) 蘄艾(二兩) 當歸(二兩) 川芎(二兩) 白芍(二兩) 熟地(二兩) 香附(二兩)
杵成米粒樣,水、醋各浸一宿,曬,焙乾為十二兩,研為細末。用大陳石榴一枚,連皮搗碎,東流水(即河水)三升熬,去滓,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陳醋點湯下。
手汗
〔人有手汗出者〕,洗法用:
黃耆(一兩) 葛根(一兩) 荊芥(三錢) 防風(三錢)
水煎湯一盆,熱熏而溫洗,三次即無汗,〔神方也〕。
瘧疾
瘧疾方用遇仙丹:
生大黃(六兩) 檳榔(三兩) 三稜(三兩) 莪朮(三兩) 黑醜(三兩) 白醜(三兩) 木香(二兩) 甘草(一兩)
共為細末,水丸,櫻桃大。
如遇發日,清晨溫水化下三、四丸,藥行後以溫米飯補之。忌腥冷、蕎麵等物。孕婦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