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雜方

清·傅山著,何高民编考
来源: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女科雜方

先生本有《女科》傳世,此數條《女科》未載,故存之。為保持《方論》、《男科》原貌,故應保留之。

白帶

產前無帶也,有則難產之兆。即幸而順生,產後必有血暈之事,方用:黑豆三合,水三碗,煎湯二碗,入白果十個,紅棗十個,再煎一碗,入: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山藥(四錢) 丹皮(二錢) 茯苓(三錢) 澤瀉(二錢) 薏仁(四錢)

再加水二碗煎服。

一劑止,二劑永不白矣。亦通治婦人白帶無不神效。

血崩

歸身(一錢) 生地錢(二分) 蒲黃(三分) 地榆(三分) 丹皮(五分) 木通(五分) 焦白朮(一錢) 桔紅(七分) 香附(五分) 三七根(五分) 生薑(三片) 黃酒(一樽) 水(一樽)

煎九分,空心服。

子懸

此乃胎熱,子身不安,欲立起於胞中,故若懸起之象。若作氣盛治之,立死矣。方用:

人參(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二錢) 黃芩(三錢) 白芍(五錢) 當歸(二錢) 熟地(一兩) 生地(二錢) 杜仲(一錢)

水煎服。

此皆利腰臍之聖藥,少加黃芩,則胎寒而自定矣。

胎漏胎動

此兩症俱氣血不足之故,方用:

人參(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一錢) 熟地(五錢) 山萸(二錢) 山藥(二錢) 當歸(一錢) 杜仲(一錢) 枸杞子(一錢) 麥冬(二錢) 五味子(五分)

水煎服。

此方不寒不熱,安胎之聖藥也。胎動為熱,不動為寒。

產門瘡

方用:

炒黃柏(三錢) 蚯蚓糞(三錢) 白薇(三錢) 乳香(三錢) 鉛粉(三錢) 潮腦(三錢) 輕粉(五分) 冰片(五分) 兒茶(二錢) 麝香(三分)

共為細末調勻擦瘡

此方通治諸瘡亦可,治產門瘡最效。

產門痛癢

產門非痛即癢,下方可以兼治:

當歸(一兩) 白芍(五錢) 柴胡(一錢) 茯苓(五錢) 梔子(三錢) 楝樹根(五分)

水煎服。

橫生倒養

氣血之虧也,氣血既虧,子亦無力,不能轉身而出,遂先出手足,必以針刺之,痛而縮入,急用:

人參(一兩) 當歸(三兩) 川芎(二兩) 紅花(三錢)

煎湯灌之。

產後治法

產後以補氣血為主,方用:

人參(三錢)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黑荊芥(一錢) 益母草(一錢)

水煎服。

有風,加柴胡五分:有寒,加肉桂五分;血不淨,加山楂十粒;血暈,加炮姜五分;衄血,加麥冬二錢;夜熱,加地骨皮五分;有食,加穀芽、山楂;有痰,少加白芥子。余不必胡加。

產婦氣喘腹痛

此症少陰受其寒邪,而在內之真陽,必逼越於上焦,上假熱而下真寒也,方用平喘祛寒湯:

人參(三錢) 麥冬(三錢) 白朮(五錢) 肉桂(二錢) 吳茱萸(一錢)

水煎服。

一劑喘定,二劑痛止,必微涼頓服。

產後大喘大汗

此乃邪入於陽明,寒變為熱,故大喘大汗。平人得此病,當用白虎湯,而產婦氣血大虛,何可乎?方用補虛降火湯:

麥冬(一兩) 人參(五錢) 元參(五錢) 桑葉(十四片) 蘇子(五分)

水煎服。

此方以麥冬、人參補氣,元參降火,桑葉止汗,蘇子定喘,助正而不攻邪,邪退而不損正,實有奇功也。

產婦嘔吐下痢

此腎水泛溢,因腎水之衰也。急用補陽之藥入於補陰之中,引火歸源,水自下行矣。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五錢) 人參(五錢) 白朮(一兩) 茯苓(一兩)車前子(一錢) 附子(一錢) 肉桂(三分)

水煎服。

產後亡陽發狂

大抵亡陽之症,用藥汗止,便有生機,宜先止汗,而後定狂,方用收汗湯:

人參(三兩) 桑葉(三十片) 麥冬(二兩) 元參(一兩) 青蒿(五錢)

水煎服。

一劑汗止,二劑狂定。後改用人參,麥冬、五味子、當歸、川芎調理。此方衹可救亡陽之急症,一時權宜之計,二劑後,必須改用他方。

乳痛

治乳痛,方用:

生半夏一個研末,蔥白一寸,搗為泥,用絹包之,左乳痛,塞入右鼻孔內;右乳痛,塞入左鼻孔內。(《方論》中有,《男科》中無)。

附益丸

婦人常服卻病方:

香附一斤(童便浸透),水洗淨,露一宿,曬乾,再如此三次,用益母草十二兩烘乾,共為細末。再用香附四兩,艾葉一兩煮汁,加醋大半,糊丸梧子大,每日服百丸,空心下。

此方能治婦人百病,生育之功如神。胎前產後俱服,神妙無比,而功效倍常,仙方也。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