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產後門
產難既明,須知產後疾病,故以次之。
產後將護法第一
(周頲論並在其中)
論曰:凡婦人生產畢,且令飲童子小便一盞,不得便臥,且宜閉目而坐,須臾方可扶上床仰臥,不得側臥,宜立膝,未可伸足。高倚床頭,厚鋪茵褥,遮圍四壁,使無孔隙,免被賊風。兼時時令人以物從心擀至臍下,使惡露不滯,如此三日可止。仍不可令多臥,如臥多,看承之人宜頻喚醒。舊說產婦分娩了,三日方可上床。若三日上床則必就地睡臥,又豈可令產婦近地氣乎?才生產畢,不得問是男是女,且先研醋墨三分服之。一法云不可服醋墨,有傷肺經成咳嗽之戒,誠過慮也。然醋墨本破凝結之血,然不可用太釅之醋,仍不可太多,即不至傷肺。然所在皆同,亦有不吃者。更產後三日內,令產婦嘗聞醋炭氣,或燒乾漆煙。若無干漆,以破舊漆器燒之,以防血逆、血迷、血運不省之患。夏月宜於房門外燒磚,以醋沃之置於房中。(夏月房中不須著大火及煮粥、煎藥之類。)分娩之後,須臾且食白粥一味,不可令太飽,頻少與之為妙,逐日漸增之。煮粥時須是煮得如法,不用經宿者。又不可令溫冷不調,恐留滯成疾,仍時與童子小便一盞飲之。(亦須先備小便,若遇夏月以薄荷養之。)新產後不問腹痛不痛,有病無病,以童子小便以酒和半盞溫服,五七服妙。一臘(七日也)之後,方可少進醇酒並些小鹽味。一法才產不得與酒,緣酒引血迸入四肢,兼產母臟腑方虛,不禁酒力,熱酒入腹,必致昏悶。七日後少進些酒,不可多飲。如未出月,間欲酒吃或服藥者,可用淨黑豆一升,炒令煙出,以無灰酒五升澆淋之,仍入好羌活一兩(洗淨拍破)同浸尤妙。當用此酒下藥,或時時飲少許,可以避風邪、養氣血、下惡露、行乳脈也。如產婦素不善飲酒,或夏月之間,亦不須強飲。一臘之後,恐吃物無味,可爛煮羊肉或雌雞汁,略用滋味,作粥飲之。或吃爛煮豬蹄肉,(忌母豬及白腳豬肉)不可過多,(今江浙間產婦多吃熟雞子,亦補益,亦風俗也)三月之後,方可少食溫面,(食麵早,成腫疾)凡吃物過多,恐成積滯。若未滿月,不宜多語、喜笑、驚恐、憂惶、哭泣、思慮、恚怒、強起離床行動、久坐;或作針線,用力工巧,恣食生冷、黏硬果菜、肥膩魚肉之物;及不避風寒,脫衣洗浴,或冷水洗濯。當時雖未覺大損,滿月之後即成蓐勞。手腳及腰腿痠重冷痛,骨髓間颼颼如冷風吹,繼有名醫亦不能療。大都產婦將息,須是滿百日方可平復。大慎!觸犯此,多致身體強直如角弓反張,名曰蓐風,遂致不救。又不得夜間獨處,緣去血心虛,恐有驚悸,切宜謹之。所有血衣洗濯,不得於日中曬曝,免致邪祟侵傷。又不得濯足,恐血氣攻下。又不得刮舌、(傷心)刷齒及就下低頭,皆成血逆、血運,此產家謹護之常法也。滿月之後,尤忌任意飲食、觸冒風寒、恣意喜怒、梳頭用力、高聲、作勞工巧、房欲(詳見產後通用方第一),及上高厠便溺之類。如此節養,攝至百晬,始得血氣調和,臟腑平復,自然安帖。設不依此,即致產後余疾矣。小可虛羸,失於將補,便成大患,終身悔而不及。或有諸疾,不論鉅細,後並有方藥醫療,不得信庸醫妄投藥餌。經云婦人非止臨產須憂,產後大須將理,慎不得恃身體和平取次為之。乃縱心恣意,無所不為。若有觸傷,便難整理。犯時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嶽,知命者可不謹之。
產後調理法第二
若產後將息如法,四肢安和無諸疾苦,亦須先服黑神散四服;亦略備補益丸散之類,不可過多。又恐因藥致疾,不可不戒。(如四物湯、四順理中丸、內補當歸丸、當歸建中湯。)或產婦血盛,初經生產覺氣悶不安者,調七寶散(在十九卷第二論中)服之,若寧帖不須服。若三日後覺壯熱頭痛、胸腑氣刺者,不可便作傷寒、傷風治之,此是乳脈將行,宜服玉露散一、二服。(如無此證不須服。)若因床帳太暖,或產婦氣盛,或素多喜怒,覺目眩暈如在舟車,精神鬱冒者,此是血暈。即須服血暈藥一、二服止,(方見第五論。)仍須看承之人照管問當也。或覺粥食不美。虛困,即服四順理中丸一、二服。(若不如此不須服。)若於兩、三日間覺腹中時時撮痛者,此為兒枕作痛,必須服治兒枕藥一、二服。(方見第二十卷。)若大便秘或小便澀,切不可服通利藥,以其無津液故也。若投通利之藥則滑泄不禁,不可治也,切須戒之。若秘甚必欲通利,方可服和緩藥即通。(方見二十三卷第二論。)
產後通用方論第三
《千金》云:凡產後滿百日乃可會合,不爾,至死虛羸,百病滋長,慎之。凡婦人患風氣,臍下虛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凡產後七日內惡血未盡,不可服湯,候臍下塊散乃進羊肉湯。有痛甚切者,不在此例。候兩、三日消息,可服澤蘭丸,比至滿月,丸藥盡為佳,不爾,虛損不可平復也。至極消瘦不可救者,服五石澤蘭丸補之。服法必七日外,不得早服也。凡婦人因暑月產乳,取涼太多,得風冷,腹中積聚,百病竟起,迄至於死,百方療不能差,桃仁煎主之,出蓐後服之。婦人縱令無病,每至秋冬須服一、二劑,以至年內常將服之佳。
黑神散
治婦人產後惡露不盡,胞衣不下,攻衝心胸痞滿;或臍腹堅脹撮痛,及血暈神昏眼黑、口噤,產後瘀血諸疾,並皆治之。
熟乾地黃 蒲黃(炒) 當歸 乾薑(炮) 桂心 芍藥 甘草(各四兩) 黑豆(炒,去皮,半升)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半盞,童子小便半盞,同煎調服。
烏金散治產後十八疾方論。(方與《局方》黑神散同。有人選集為歌訣十八首,言語鄙俚,故不錄。)
一曰產後因熱病,胎死腹中者何?但服烏金散。二曰產難者何?但服烏金散。三曰產後胞衣不下者何?但服烏金散。四曰產後血暈者何?但服烏金散。五曰產後口乾心悶者何?但服烏金散。六曰產後乍寒乍熱者何?但服烏金散。七曰產後虛腫者何?但服烏金散兼硃砂丸。八曰乍見鬼神者何?但服烏金散。九曰產後月內不語者何?但服烏金散。十曰產後腹內疼痛兼瀉者何?但服烏金散兼用止瀉調氣藥。十一曰產後遍身疼痛者何?但服烏金散。十二曰產後血崩者何?但服烏金散。十三曰產後血氣不通,咳嗽者何?但服烏金散。十四曰產後乍寒乍熱、心痛、月候不來者何?但服烏金散。十五曰產後腹脹滿、嘔逆不定者何?宜服烏金散,次服硃砂丸三、二日,炒生薑,醋湯下七丸。十六曰產後口鼻黑氣及鼻衄者何?論同此證,不可治。十七曰產後喉中氣喘急者何?論同十,死不治。十八曰產後中風者何?但服烏金散。以上論與郭稽中二十一論問答同,故不詳錄。
桃仁煎
療萬病,婦人產後百病諸氣方。
桃仁(一千二百枚,去皮尖及雙仁,熬令黃色)
上一味搗令極細,熟,以上等酒一斗五升研三、四遍,如作麥粥法,以極細為佳。納小長頸瓷瓶中密塞,以面封之。納湯中煮一復時不停火,亦勿令火猛,使瓶口常出在湯上,勿令沒之,熟訖出。溫酒服一合,日再服,丈夫亦可服。
《千金》增損澤蘭丸
療產後百病,理血氣,補虛勞。
澤蘭 甘草 當歸 川芎(各七分) 附子(炮) 乾薑 白朮 白芷 桂心 北細辛(各四分) 北防風 人參 牛膝(各五分) 柏子仁 熟地黃 石斛(各六分) 厚朴 藁本 蕪荑(各二分) 麥門冬(去心,八分)
上二十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二十丸。
產後醋墨方
松煙墨不拘多少,用炭火煅通紅,以米醋淬之,再煅再淬,如此七度。研令極細,用絹羅過。才產了吃醋墨二錢,用童子小便調下。
四味湯
療產後一切諸疾。才分娩吃一服尤妙。
當歸(心膈煩加半錢) 延胡索(氣悶喘急加半錢) 血竭(惡露不快加半錢) 沒藥(心腹撮痛加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各炒半錢,用童子小便一盞煎至六分,通口服。
玉露散
治產後乳脈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大便澀滯,悉能治之。涼膈、壓熱、下乳。
人參 白茯苓 甘草(各半兩) 苦梗(炒) 川芎 白芷(各一兩) 當歸(一分) 芍藥(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平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如煩熱甚、大便秘者,加大黃二錢半。
地黃煎
治產後諸疾。
生地黃汁 生薑汁(各一升) 藕汁(半升) 大麻仁(三兩,去殼為末)
上和停,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溫酒調半匙服。更以北術煎膏半盞入之尤佳。《產寶方》無麻仁,用白蜜。治產後虛憊,盜汗,嘔吐。
理中丸
治新產血氣俱傷,五臟暴虛,肢體羸瘦,乏氣多汗,才產直至百晬日常服。壯氣補虛,和養臟氣,蠲除余疾,消穀嗜食。
甘草(二兩,一方三兩) 白朮 人參 乾薑(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溫米飲下三十丸,空心服。才產了以童子小便打開點服,七日內日三服。《產乳方》云:此乃大理中丸加甘草兩倍耳,然其功比之四味等分大,故不同。蓋取甘味以緩其中,而通行經絡之功最勝者也。此產婦月內不可闕者,出月不須服矣。古方中有婦人補益之藥,如大澤蘭丸、小白薇丸、熟乾地黃丸、大聖散之類,其藥味稍眾,而中下之家、村落之地卒何以致?且藥肆中少有真者,不若以四順理中丸易之,較其功比澤蘭丸之類主治頗多也。
黑龍丹
治產後一切血疾,產難,胎衣不下,危急惡疾垂死者。但灌藥得下,無不全活,神驗不可言。
當歸 五靈脂 川芎 良薑 熟地黃(各一兩)
上細銼,以沙合盛,赤石脂,泯縫紙筋,鹽泥固濟。炭火十斤,煅令通赤,去火候冷,取開看成黑糟色,取出細研,卻入後藥。
百草霜(五兩) 硫黃 乳香(各一錢半) 花蕊石 琥珀(各一錢重)
上五味並細研,與前五味再研,如法修制、和勻;以米醋煮麵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炭火燒令通赤,投於生薑自然汁,與童子小便入酒,漉出控乾研細,只用此酒調下。
茂恂,熙寧初從事濮上幕府,郡之蓐醫胡者為余言,數政之前,有朱汴水部施黑龍丹,凡產後諸病危甚垂死者無不愈,郡中及村落人賴以全活者甚眾。汴受代歸,婦人數千號泣遮道送行,尚有一、二粒未之施也。先人自三峰謫官淮陽,家嫂馬氏蓐中大病,醫者康從變投丹立愈,訪之乃得於汴也。且言每鬻一粒,輒受千錢,必其獲厚利,不欲求之。後起守汝海,從變餞別一驛,臨行出此方為獻,每以救人,無不驗者。盧道原侍郎再帥涇原,時姨母妊娠,至臨潼就蓐。後數日,有盜夜入其室,驚怖成疾,眾醫不能治。乃以忳弟嘗遺此藥,服之遂安。家人金華君在秦生文度,數日苦頭痛,未止又心痛。痛發兩股,上下走注,疾熱甚惡。昏躁煩憒,目視燈如金色,勺飲不下,服藥甚眾無效。忳弟曰:黑龍丹可服。初以半粒投之即能飲粥,而他藥入輒吐出不受。覺痛稍緩又投半粒,又得安眠。自中夜服藥至五鼓,下惡物數升,頭痛頓減;又至食時復下數升,渙然醒愈。蓋敗血所致,其效如此。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二十日,郭茂恂記。
仲氏嫂金華君,在秦產七日而不食,始言頭痛。頭痛而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是者更作更止,相去才瞬息間。每頭痛甚欲取大石壓,食久漸定。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掌;痛定,目復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者十日不已。國醫二、三輩,郡官中有善醫者亦數人,相顧無以為計。且言其藥犯芎,可以愈頭痛;犯薑黃,可以治心痛。率皆悠悠不根之言,竟不知病本所起。張益困頓,醫益術殫。余度疾勢危矣,非神丹不可愈。方治藥而張召余。夫婦付以諸子,與仲氏別慘,恆不復言。余瞋目戒張曰:弟安心養疾。亟出召伯氏曰:事急矣,進此丹可乎?仲氏尚遲遲以兩旬不食,恐不勝任。黃昏進半粒,疾少間;中夜再服藥下,瞑目寢如平昔;平旦一行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減半;巳刻又行如前,則頓愈矣。遣荊釵輩視之,奄殆無氣。午後體方涼、氣方屬,乃微言索飲,自此遂平復。大抵產者,以去敗惡為先,血滯不快乃至是爾。後生夫婦不習此理,老媼、庸醫不能中病,所以疾苦之人,十死八九。大數雖定,豈得無夭?不遇良醫,終抱遺恨!今以施人,俾終天年,非祈於報者,所冀救疾苦、養性命爾。崇寧元年五月五日,郭忳序。
當歸散
療產後氣血俱虛,慎無大補,恐增客熱,別緻他病。常令惡露快利為佳。
當歸 芍藥 川芎 黃芩(各一兩) 白朮(半兩)
上為細末,溫童子小便或酒調下二錢。(出《指迷方》,又出《傷寒括要》。)
周頲傳授濟急方四道:頲嘗見人傳《經效》諸方,自曾修合,實有大功,遂編於卷末,普用傳授,以濟急難。
勝金丸
治產後血暈、血氣及滯血不散,便成癥瘕,兼瀉,面色黃腫,嘔吐噁心,頭痛目眩,口吐清水,四肢萎弱,五臟虛怯,常日睡多,吃食減少,漸覺羸瘦,年久變為勞疾。如此所患,偏宜服勝金丸。
澤蘭葉(四兩) 芍藥 蕪荑仁 甘草 當歸 芎藭(各六分) 乾薑 桂心(各三分半) 石膏 桔梗 細辛 厚朴 吳茱萸 柏子仁 防風 烏頭(炮) 白薇 枳殼 南椒 石頷 蒲黃 石斛 茯苓(各三分) 白朮 白芷 人參 青木香 藁本(各一分)
上揀擇上等州土,如法修制,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有所患,熱酒研一丸,入口便愈。大忌腥膩、熱面、豉汁、生蔥、冷水、果子等。若死胎不下,胎衣在腹,並以炒鹽酒研服,未效再服。
治產後諸疾。聖散子,方與《局方》大聖澤蘭散同,但無地黃、阿膠、桔梗,故不錄。
黑散子
神效產後一切疾。
鯉魚皮(三兩,燒灰) 芍藥 蒲黃(各二兩) 當歸 沒藥 桂心 好墨 卷柏 青木香 麝香(各一兩) 丈夫發灰 鐺墨(各半兩)
上為細末。以新瓷器盛,密封勿令走氣,每產後以好酒調下一錢匕。如血暈衝心,下血不盡,臍下攪刺疼痛不可忍,塊血症疾甚者,日加兩服,不拘時候。忌冷物、果子、黏食。
保生丸方與《局方》同。卻無麻仁,有川椒,故不復錄。
硃砂丸
治產後虛中有積,結成諸疾。
黑附子 桂心 白姜(各半兩) 巴豆(一錢,醋浸、煮去皮,研)
上為細末,入巴豆研停,醋煮,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冷茶下服之。取瀉為度。
姜粉散
才產,服此蕩盡兒枕,除百病。
當歸 人參 木香 黃耆 川芎 甘草 茯苓 芍藥 桂心 知母 大黃(炒) 草豆蔻 白朮 訶子 良薑 青皮 熟地黃(少許) 附子(重半兩一個)
上除地黃、附子外,各等分,焙乾。生薑一斤,研取自然汁於碗中,停留食久,傾去清汁,取下面粉腳,攤在蒻葉上,入焙籠焙乾,搗、羅為末。才產後,用藥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熱服。服後產母自然睡著,半日以來,睡覺再服,全除腹痛。每日只三服,至九日不可服,肚中冷也。
地黃酒
治產後百病。未產一月先釀,產訖可服。
地黃汁 好曲 好淨秫米(各二升)
上先以地黃汁漬曲令發,准家法釀之,至熟,封七日,取清者服。常令酒氣相接,勿令絕。忌蒜、生冷、鮓滑、雞、豬肉、一切毒物。婦人皆可服之,但夏三個月不可合,春秋宜合。以地黃汁並滓,內米中飲,合用之。若作一碩,十碩准此,一升為率。先服當歸湯,後服此妙。
地黃丸
治產後腹痛,眼見黑花。或發狂如見鬼狀;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胸脹滿,水穀不化,口乾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喉腫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產後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或崩中如豚肝,臍腹㽲痛,煩躁恍惚,四肢腫滿;及受胎不穩,唇口、指甲青黑。(一方地黃減半,當歸一兩,延胡索、琥珀各一兩,名琥珀地黃丸,治狀同。)
生地黃(研,取汁留滓) 生薑(各二斤,研,取汁留滓) 蒲黃 當歸(各四兩)
上於銀石器內,用慢火取地黃汁炒生薑滓,以生薑汁炒地黃滓,各令乾。四味同焙乾為細末,醋煮麵糊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當歸酒化下神妙。
琥珀散
治產後一切危困之疾。
琥珀 硃砂 麝香 香墨(醋炙) 白殭蠶 當歸(各一分) 鯉魚鱗(炒焦) 桂心 百草霜 白附子 梁上塵(炒令煙出,篩、過稱,各半兩)
上為細末,炒生薑,熱酒調下二錢。產後一切病,服之奇效。
治產後諸疾,如產臥畢,切須用童子小便調黑神散數服,除百病。如無小便用白湯亦可。或產勞力過度,或下血頗多,或微熱,惡露來遲。
大當歸方
馬尾大當歸(洗,一兩半)
上在未產前修製為末,如遇產有疾、無疾,若產了,但用童子小便調服,令產婦月後並無他證,果有神效。
許仁則方
療產後雖甚通利,唯覺心腹滿悶,脅脹咳嗽,不能食,大便不通,眼澀,行坐心腹時痛。(許仁則秘方三道)
白朮 當歸 桑白皮 大黃(各三兩) 細辛 桂心(各二兩) 生薑(四兩)
上㕮咀,用水二升,煎取一升,分為三服。如人行七、八里久,再服此湯當得利,利又不宜過多。所利者,為不獲已而微利之,其不然,未合令利。既初產後覺身皆虛,尚藉藥食補之,豈宜取利?此緣病熱既要不利,苟以當塗服湯得通,氣息安帖。利既未止,即便須急取三匙醋飯吃即止。止後但須適寒溫,將息後取瘥復。飯食之節,量其所宜,如利不減,宜依後方服之。(產後不宜輕易便投大黃,如不得已,後人更斟酌強弱而用之,方得穩當。)
當歸(十分) 白朮(八分) 甘草(七分) 細辛(四分) 桂心 人參 生薑(各三分) 桑白皮(六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產後血氣不通,當時不甚覺,如在產出血少,皆成癥結。心便疼硬,乍寒乍熱,飲食不進,不生肌肉,心腹有時刺痛,口乾黏,手足沉重。有此狀者,宜此藥。
當歸 芍藥 甘草 牛膝 鬼箭羽 人參(各五分) 牡丹皮 虎杖 白朮(各六分) 大黃(八分) 乾地黃(七分) 朴硝(十分) 烏梅肉(炒) 白薇 桂心(各四分) 水蛭(炒) 蒲黃(各三分) 虻蟲(十四枚,制)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兩服。《外臺》有赤石脂十分。(許公在西京,為女秘妙,不傳此方於人。後仁則女婿尋得,依狀相傳,萬不失一。余散歸本門)
產科序論
(陳無擇)
世傳產書甚多,《千金》、《外臺》、會王《產寶》,馬氏、王氏、崔氏皆有產書。巢安世有《衛生寶集》、《子母秘錄》等。備則備矣,但倉猝之間,未易歷試。惟李師聖序郭稽中《產科經驗保慶集》二十一篇,凡十八方,用之頗效。但其間序論未為至當,始用料理,簡辨於諸方之下,以備識之者,非敢好辯也。(愚詳產後要病,無出於郭稽中二十一論、一十八方,有益於世多矣。余家三世用之,未有不效。雖陳無擇所評或是或否,亦不可不詳而究之。且如產後眩暈以牡丹散,然其中有大黃、芒硝,況新產後氣血大虛,豈宜輕服?又云去血過多而暈者,或有之;若言痰暈者,十無一、二。又如產後熱悶,氣上轉為腳氣,不應用小續命湯。僕以《百問》中方加減而用之,此活法也。故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此之謂也)
胞衣不出方論第四
夫有產兒出、胞衣不落者,世謂之息胞。由產初時用力,此產兒出而體已疲憊,不能更用力產胞;經停之間,而外冷氣乘之,則血道澀,故胞衣不出。須急以方藥救治,不妨害於兒。所奈者,胞系連兒臍,胞不出即不得以時斷臍、浴洗,冷氣傷兒則成病也。舊法胞衣不出恐損兒者,依法截臍而已。產處須順四時方面,並避五行禁忌者。若有觸犯,多令產婦難產。雖腹痛者,未產也。欲腹痛連腰痛甚者,即產也。所以然者,腎候於腰,胞系腎故也。診其脈,轉急如切繩無殊者,即產也。郭稽中論曰:胎衣不下者何?答曰:母生子訖,流血入衣中,衣為血所脹,是故不得下。治之稍緩,脹滿腹中,以次上衝心胸,疼痛喘急者。但服奪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脹消,胎衣自下而無所患。更有牛膝湯等用之甚效,錄以附之。
奪命丹
附子(半兩,炮) 牡丹皮(一兩) 乾漆(一分,碎之,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以釅醋一升,大黃末一兩,同熬成膏,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溫酒吞五、七丸,不拘時。
《必效方》牛膝湯
治胎衣不出,臍腹堅脹急痛即殺人,服此藥胞即爛,下死胎。牛膝 瞿麥(各四兩) 當歸(三兩) 通草(六兩) 滑石(八兩) 葵子(五兩)
上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衣不下,腹滿即殺人。推其源,皆是胞衣有血奔心,是以不出也。或坐婆生疏,斷帶收兒,其衣失於繫住,則帶縮入腹中,便不得出。宜服此藥,衣即爛出也。(《廣濟》、《集驗》、《千金》、崔氏同)
花蕊石散
治產後氣欲絕,緣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暖,急以童子小便調一錢,取下惡物如豬肝,終身無血風、血氣疾。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吐出,或小便中出也。若先下胎衣,則泛泛之藥不能達;若先治血悶,則尋常之藥無此功、無如此藥有兩全之效也。
花蕊石(一斤) 上色硫黃(四兩)
上二味相拌令均,先用紙和膠泥固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干入藥在內,密泥封口了,焙籠內焙令透熱,便安在四方磚上;(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自巳、午時從下生火,令漸漸上徹,有墜下火,放夾火上,直至經宿、火冷炭消盡;又放經宿,罐冷定,取出細研,以絹羅至細,瓷合內盛,依法用之。(此藥便是療金瘡花蕊石散。尋常人自宜時時收蓄,以防急難。至妙)
有一親戚婦人,產後胞衣不下,血脹迷悶,不記人事。告之曰死矣!僕曰:某收得趙大觀文局中真花蕊石散在笥中,謾以一帖贈之,以童便調,灌藥下即蘇,衣與惡物旋即隨下,乘興無恙。
牛膝散
治妊娠五、六月墮胎,胞衣不出。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黃(各三分) 桂心(半兩) 當歸(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
若胞衣不出,若腹脹則殺人。
黑豆(一合,炒令熟)
上入醋一盞,煎三、五沸去豆,分為三服,酒煮亦可。
《必效方》方
療胞衣不出方:
服蒲黃如棗大。《集驗》、《千金》、崔氏同。
又方:以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緩服之。
《救急》一方。(見子死腹中論中)
又方:以水噀產婦面,神驗。
《延年》方以洗兒水令產母飲半盞,其衣便下,勿令產婦知。
又方:牛膝:(一兩) 葵子(一合)
上搗碎,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廣濟》方
療胞衣不出方。
上以末灶突中土三指撮,以水服之。《集驗》、《千金》、《備急》、文仲同。
又方:灶下土(一大寸,研碎)
用好醋調令相合,納臍中,續煎生甘草湯三、四合服。
又方:以醋湯飲之出。
又方:雞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飲之,立出。一方用蓖麻子,名如聖膏。(見產難門)
《延年》方
療胞衣不出,腹脹則殺人。
吞雞子黃三個,仍解發刺喉中,令嘔即出。若困極,以水煮螻蛄一枚,二十沸,灌入口中,汁下即出。崔氏同。
《救急》方 用赤小豆,男用七粒,女用十四粒,東流順水吞下。
《產乳》方
療產後惡血衝心,或胞衣不下,腹中血塊等疾。(《備急》同)
上大黃一兩為末,以好醋半升熬成膏,以藥末搜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溫醋湯吞五丸,良久取下惡物,不可多服。
療胞衣不下。栝蔞實一個(取子,研令細)
上酒與童子小便各半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無實,根亦得)
又方:紅花(一兩),酒煮濃汁服。
又方:以鹿角鎊屑三分為末,煮蔥白湯調下。
凡欲產時,必先脫常所著衣以籠灶,胞衣自下,仍易產,神驗。《廣濟方》云:取夫單衣蓋井上,立出。(《千金》、《集驗》、《救急》、崔氏、《小品》同)
治胞衣不下訣
婦人百病,莫甚於生產。產科之難,臨產莫重於催生;既產莫甚於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散一件,最為緊要。如黑神散、琥珀散諸方之類,雖皆有驗,然鄉居或遠於藥局,倉卒之間,無法可施。今採得胡氏《寶慶方》一妙法云:若產訖胞衣不下,停待稍久,非特產母疲倦,又且血流入胞中,為血所脹,上衝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篤。若有此證,宜急斷臍帶以少物系墜,(以物系墜之時,切宜用心。先系,然後截斷。不爾則胞上掩心而死),使其子血脈不潮入胞中,則胞衣自當痿縮而下,縱淹延數日亦不害人。只要產母心懷安泰,終自下矣,累試有驗。不可輕信坐婆,妄用手法,多有因此而亡,深可浩嘆。所以胡氏重引,親見其說為據。
產後血暈方論第五
論曰:產後血暈者,由敗血流入肝經,眼見黑花,頭目旋暈,不能起坐,甚致昏悶不省人事,謂之血暈。細酒調黑神散最佳。庸醫或作暗風、中風治之。凡暈,血熱乘虛,逆上湊心,故昏迷不省、氣閉欲絕是也。然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過多而暈者;有下血多而暈者;有下血少而暈者;其暈雖同,其治特異,當詳審之。下血多而暈者,但昏悶煩亂而已,當以補血清心藥治之;下血少而暈者,乃惡露不下,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口噤,絕不知人,當以破血行血藥治之。古法有云:產婦才分娩了,預燒秤錘或江中黃石子,硬炭燒令通赤,置器中,急於床前以醋沃之,得醋氣可除血暈。產後一臘,不妨時作為妙。崔氏云:凡暈者,皆是虛熱,血氣奔並,腹中空所致。欲分娩者,第一須先取釅醋以塗口鼻,仍置醋於傍,使聞其氣,兼細細飲之,此為上法。如覺暈即以醋噀面,蘇來即飲醋,仍少與解。(一云仍少以水解之。)一法燒乾漆,令煙濃熏產母面即醒。(如無干漆以舊破漆器,以猛火燒熏之亦妙)
郭稽中論曰:產後血暈者何?答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極甚者,令人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氣冷。醫者不識,呼為暗風,若作此治之,病必難愈。但服清魂散即省。
清魂散方
澤蘭葉 人參(各一分) 荊芥(一兩) 川芎(半兩)
上為末,用溫酒、熱湯各半盞,調一錢急灌之,下咽即開眼,氣定即醒。一方有甘草二錢。
若去血過多而暈者,當服芎藭湯(方見第二卷通用門):當歸芍藥湯。(方見十二卷第十二論)
《廣濟》方
治產後血暈,心悶不識人,神言鬼語,氣急欲絕。
芍藥 甘草(各一兩) 丹參(四分,並㕮咀) 生地黃汁(一升) 生薑汁 白蜜(各一合)
上水二升,先煎前三味,取八合;下地黃、生薑汁、蜜,分為兩服。
又方:荷葉(二枚,炙) 真蒲黃(一兩) 甘草(二兩) 生地黃汁(半升) 白蜜(一匙)
上切細,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入蒲黃、蜜、地黃汁,暖服立愈。
療產後血暈心悶。
蒲黃(四分) 紫葛 芍藥(八分) 紅花(十二分)
上㕮咀,以水二升,煎至七合,入生地黃汁二合,更煎三、五沸,每服三合。
產後血暈,心悶亂,恍惚如見鬼。
生益母草汁(三合,根亦可) 生地黃汁(二合) 童子小便(一合) 雞子清(三枚)
上煎三、四沸後,入雞子清攪停,作一服。
產後血暈,狂語不識人,狂亂。
童子小便(五合) 生地黃汁(一合) 赤馬通(七枚) 紅雪(八分)
上以前二味浸赤馬通,絞去滓,下紅雪,溫為兩服。
獨行散
治產後血暈,昏迷不省,衝心悶絕。(《衛生方》名立應散)
五靈脂(半生半炒,二兩)
上為末,溫酒調下二錢。口噤者,拗開口灌之,入喉即愈。一方加荊芥,等分為末,童便調下。
又方:治產後血暈。
上神麯為末,熟水調二錢。
療產後血暈,狂言,煩渴不止。
生香附子(去毛)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溫服。
治產後血暈危困。國醫以此方獻禁中,用之大效,厚獲賞賚,時庚寅歲也。
生地黃汁(一大盞) 當歸(一分,銼) 赤芍藥(一分,銼)
上水煎三、五沸,溫服。如覺煩熱去當歸,入童子小便半盞妙。
張氏方
治產後血暈,全不省人事,極危殆者。
用韭菜切,入在一有嘴瓷瓶內,煎熱醋沃之,便密縛瓶口,以瓶嘴向產婦鼻孔,令醋氣透入,須先扶病人起。惡血衝心,故有此證。韭能去心之滯血,加以醋氣運達之,用無不效。
紅藍花酒
《近效》方療血暈、絕不識人,煩悶,言語錯亂,惡血不盡,腹中絞痛,胎死腹中。
紅花(一兩)
上為末,分二服。每服酒二盞、童子小便二盞,煮取盞半,候冷,分為二服,留滓再並煎。一方無童便。
崔氏方
療產乳暈絕方
以洗兒水飲三合良;或以惡血服少許良。
又方:半夏(洗,不以多少)
上為末,丸如大豆,內鼻中即省,亦療五絕。(《指迷》、文仲同)
又方:生赤小豆搗為末,取東流水和服方寸匕,不瘥再服。(《救急》同)
奪命散
治產後血暈,血入心經,語言顛倒,健忘失志及產後百病。
沒藥 血竭(等分)
上細研為末,才產下,便用童子小便與細酒各半盞,煎一、二沸,調下二錢,良久再服。其惡血自循下行,更不衝上,免生百疾。《專治婦人方》只用白湯調。
五羊洪運使(上天下錫)子舍孺人,產後語言顛倒,譫語不已,如有神靈,服諸藥無效。召余診之,六脈和平,僕以此藥兩服而愈。
產後顛狂方論第六
療產後因驚,敗血衝心,昏悶發狂,如有鬼祟,宜用《局方》大聖澤蘭散(除是自合者,方有效)加好辰砂,研令極細,每服加一字許,煎酸棗仁湯調下,一服可安。
何氏方
療產後因敗血及邪氣入心,如見祟物。顛狂方。
用大辰砂一、二錢重,研令極細,用飲兒乳汁三、四茶腳許調。仍掘紫項活地龍一條入藥,候地龍滾三滾,取出地龍不用,不令帶藥出,但欲得地龍身上涎耳。卻入無灰酒,與前乳汁相合七、八分盞,重湯溫。遇疾作,分三、二服。
余家荊布,方產一日,忽見鬼物,言語顛倒。遂取自合蘇合香丸一錢重,以童子小便調服即醒,神思如故。
產後狂言譫語如有神靈方論第七
夫產後言語顛倒,或狂言譫語如見鬼神者,其源不一,須仔細辨證、用藥。治療產後驚風,言語亂道,如見鬼神、精神不定者,研好硃砂酒調,下龍虎丹,(見《局方》)三丸作一服,兼琥珀地黃丸服之。
一則因產後心虛,敗血停積,上干於心而狂言獨語者,當在第十九卷第一論求之。
二則產後臟虛,心中驚悸,志意不定,言語錯亂、不自覺知,神思不安者,當在十九卷第二論求之。
三則宿有風毒,因產心虛氣弱,腰背強直,或歌哭嗔笑,言語亂道,當作風痙治療,當在十九卷第三論求之。
四則產後心虛中風,心神恍惚,言語錯亂,當在十九卷第四論求之。
五則產後多因敗血迷亂心經而顛狂,言語錯亂無常,或暈悶者,當於本卷第五、六論求之。
六則因產後感冒風寒,惡露斬然不行,憎寒發熱如瘧,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當作熱入血室治之。宜琥珀地黃丸及四物湯,只用生乾地黃加北柴胡等分煎服。如不退者,以小柴胡湯加生乾地黃如黃芩分兩,煎服愈。雖然以上諸證,大抵胎前、產後之疾,自有專門一定之法,毫髮不同。如產後首當逐敗生新,然後仔細詳辨疾證,不可妄立名色,自立新意,妄自加減方藥。大宜對證,依古法施治,未有不安者也。
琥珀地黃丸、(方見十九卷第二論)四物湯、(方見二卷第五通用方)小柴胡湯、(方見六卷第五論)治產後敗血衝心,發熱,狂言奔走,脈虛大者。(男六德續添)
乾荷葉 生地黃(干) 牡丹皮(等分,不以多少)
上三味濃煎湯,調生蒲黃二錢匕,一服即定。
產後不語方論第八
七珍散
論曰:產後不語者何?答曰:人心有七孔三毛。產後虛弱,多致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又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塞則舌亦強矣,故令不語。如此但服七珍散。
人參 石菖蒲 生乾地黃 川芎(各一兩) 細辛(一錢) 防風 辰砂(別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薄荷湯調下,不拘時。
孤鳳散
胡氏孤鳳散 治產後閉目不語。
白礬(研細)
上每服一錢,以熟水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