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帶下門
五色帶下
帶下者,陰中穢物時下也。由五志不遂,或產育房勞,傷及衝任,風邪乘間入於胞中,血受其邪,隨人臟氣寒熱虛濕而化。其色有五,故有五臟之分焉。色青者,屬肝為風濕;色赤者,屬心為熱濕;色黃者,屬脾為虛濕;色白者,屬肺為清濕;色黑者,屬腎為寒濕也。治法有六,曰:補、瀉、燥、澀、溫、寒也。隨宜而施,靡有不效。若帶已久,更審其淋漓之物,氣臭或腥而穢者,系胞中敗血所化。倘似瘡膿,乃內癰膿潰而致。下如米泔.兼尿竅不利.因膀胱蓄熱,名為白濁,此出自溺孔。若如膠黏,小水清長,名曰白淫,來自胞中,由乎精道者也。《經》曰: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化為白淫也。
若因六淫之邪入於胞中者,少腹多痛,宜吳茱萸湯加減主之。色白黑而清稀者,虛寒也。色白者,補中益氣湯;色黑者,六味地黃湯。色黃而淡者,六君於湯,或加味歸脾湯。胞中痛,色兼黃赤者,濕熱也,知柏四物湯。胞中冷痛者,寒濕也,加味四物湯。日久滑脫者,照加法施用。五色相兼者,濕熱尤甚也,清白散主之。五色相雜,皆從濕化。若少腹脹痛,汙水綿綿,屬濕熱者,宜導水丸;屬濕寒者,宜萬安丸。其寒熱之辨,在尺脈有力無力間分也。人肥者,多屬痰濕,蒼柏樗皮丸。
白濁白淫,亦帶類也,宜威喜丸、固精丸。
帶有因瘀血所比者,以通逐為主。因內癰膿出者,當詳瘡瘍施治,毋容混也。
吳茱萸湯 見月經門三一,本門八附加減法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六味地黃湯 見月經門十五
六君子湯 見經閉門五
加味歸脾湯 見崩漏門三
知柏四物湯 見崩漏門一
加味四物湯 本門一
清白散 本門二
導水丸 本門三
萬安丸 本門四
蒼柏樗皮丸 本門五
威喜丸 本門六
固精丸 本門七
帶下門匯方
加味四物湯 一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酒洗) 白芍(二錢,酒炒) 川芎(一錢) 附子(一錢,炮) 炮姜(一錢) 肉桂(一錢)。
水煎服。日久滑脫者,加升麻柴胡舉之,龍骨牡蠣石脂澀之。
清白散 二
生地(酒洗)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川芎 黃柏(鹽水泡) 椿根皮(酒炒) 貝母(各一錢,去心) 薑炭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水煎溫服。色赤加地榆、荊芥、黃芩;濕加蒼朮、白朮;滑加龍骨、牡蠣;久則與四君湯合用。
導水丸 三
牽牛頭末 滑石(各四兩,水飛) 黃芩 川大黃(各二兩)。
上末蒸餅為丸,滾白湯送眼.丸數量虛實服。
萬安丸 四
牽牛頭末 胡椒 廣本香 小茴香(各等分,焙)。
上末水泛為丸,量虛實白湯送服。
蒼柏樗皮丸 五
蒼朮(米泔制) 黃柏(鹽水泡) 樗根皮 南星(姜炙) 半夏 海石(煅) 川芎 香附 乾薑(各等分,炮)。
上末醋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暑月去乾薑加滑石。
威喜丸 六
白苓(四兩,去皮作塊,用豬苓二錢半同於磁器內煮二十餘沸,取出曬乾,不用豬苓),黃蠟四兩。
上以白苓為末,煉黃蛤為丸,如彈子大。空心細嚼,滿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為度,忌米醋,只吃糠醋,忌動氣惱。
固精丸 七
牡蠣(煅粉) 菟絲子(酒蒸焙) 韭子 白龍骨 五味子 白茯苓 桑螵蛸(酒製) 白石脂(各等分)。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吳茱萸湯 八 見月經門三一
色赤或黃而濁黏者,熱也,加黃連、梔子。色青者,加防風、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