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陰門
陰腫 一
婦人子戶腫脹墜痛,及兩抝疼痛者,謂之痃。乃肝心二經火盛,濕熱下注,或中氣素虛,下陷重墜,以致憎寒壯熱,小便澀滯,或腹內急痛,或小腹痞悶。法當瀉肝熱,養肝血,升補中氣,治無餘矣。
若兩抝小腹腫痛者,肝經濕熱壅滯也,龍膽瀉肝湯。玉門腫脹者,肝火盛而血虛也,加味逍遙散,或龍膽瀉肝湯加木香。倘投以散血攻毒之劑,則誤甚矣。若中氣素虛,下陷重墜者,補中益氣湯。外俱宜用騰洗之法,則腫消而痛自定。
龍膽瀉肝湯 本門一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薰洗法 本門二
騰熨法 本門三
陰痛 二
婦人陰中作痛,名小戶嫁痛,痛極往往手足不能伸舒。由鬱熱傷損肝脾,濕熱下注所致也。治此者宜內服加味逍遙散,外以四物湯料合乳香搗餅,納陰中,其痛即定。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四物乳香敷法 本門四
陰癢 三
婦人陰癢,由鬱怒傷肝,結滯不散,濕熱蓄起,因而生蟲,甚則陰內癢痛,不時出水,肢體倦怠,小水淋漓。法當養血清肝,則癢痛可消矣。
若治此者,宜加味逍遙散,甚則龍膽瀉肝湯。外以桃仁雄黃膏納陰中,其蟲一聞肝腥,皆鑽於肝內吮食,將肝提出,此去蟲之法也。蟲去其病即愈。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龍膽瀉肝湯 本門一
桃仁雄黃膏 本門五
陰挺 四
婦人陰中突出一物如蛇頭,或如菌如雞冠者,名曰陰挺,即古之癲疝類也。或因胞絡損傷,或分娩用力太過,或氣虛下陷,或濕熱下注,但此證有熱虛之辨,不可不析。其形腫痛,小便赤數者,為熱、為濕;其形重墜小便清長者,為氣虛下陷也。
若屬濕熱者,龍膽瀉肝湯,或加味逍遙散。屬氣虛下陷者,補中益氣湯加青皮、山梔。外俱宜用蛇床洗法,洗後以黎蘆敷法敷之,無不愈者。
龍膽瀉肝湯 本門一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蛇床洗法 本門六
藜蘆敷法 本門七
陰滄 五
婦人陰滄.名曰䘌。由七情鬱火,傷損肝脾,氣血凝滯,濕熱下注,久而蟲生,蟲蝕成滄,膿水淋漓,時疼時癢,有若蟲行,少腹脹悶,溺赤頻數,食少體倦,內熱哺熱,經候不調,赤白帶下,種種證見,須洋而治也。
若腫痛者,加味四物湯。潰爛出水而痛者,加味逍遙散。重墜者,補中益氣湯。
加味四物湯 本門八
加味逍遙散 見月經門十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陰痔 六
婦人陰中有肉突出者,名曰陰痔,俗稱茄子疾也。流黃水者易治,流白水者則難愈矣。
治此者,宜逍遙散、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量其虛實用之。外宜烏頭薰法。
逍遙散 見月經門九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
補中益氣湯 見月經門四八
烏頭薰法 本門九
陰冷 七
婦人陰冷,皆由勞傷過度,風寒乘虛,客於子臟,久之血凝氣滯,多變他證,且艱於受孕也。
治此者,宜多服八味地黃丸,以漸圖功。外宜溫中坐藥。
八味地黃丸 本門十
溫中坐藥 本門十一
陰吹 八
婦人陰吹者,陰中時時氣出有聲,如穀道轉矢氣狀。《金匱》謂由穀氣實,胃氣下泄,用膏發煎,導病從小便而出,其法甚奧。若氣血大虛,中氣下陷者,宜十全大補湯加升麻、柴胡以升提之。
膏發煎 本門十二
十全大補湯 見月經門二四
交接出血 九
婦人每交接輒出血者,由傷損心脾二經也。宜歸脾湯中加優龍肝,或用《千金》桂心釜墨散。
歸脾湯 見月經門十四
桂心釜墨散 本門十三
前陰門匯方
龍膽瀉肝湯 一
生地(二錢) 木通 車前子(各一錢五分) 澤瀉 黃芩(各二錢) 當歸(二錢) 黑梔仁 龍膽草 生甘草。
上燈心一團,水煎眼。
薰洗法 二
防風(三錢) 大戟(一錢) 蘄艾(一團)。
上熬湯薰洗。
騰熨法 三
枳實 廣皮(各等分)。
上為末,炒熱騰熨之。
四物乳香敷法 四
四物湯(一料) 乳香(一錢)。
上搗餅,納陰中,其痛即定。
桃仁雄黃膏 五
桃仁(五錢,研膏) 雄黃(三錢,末)。
上二味研勻,用雞肫肝切片,蘸藥納戶中,其蟲即鑽入肝,而癢自止。
蛇床洗法 六
蛇床子(五錢) 烏梅(九枚)。
上二味,熬湯乘熱薰洗。
藜蘆敷法 七
藜蘆為末。
上用豬脂油調敷自收。
加味四物湯 八
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 柴胡 山梔(炒) 龍膽草。
上銼,水煎服。
烏頭薰法 九
烏頭。
上用釅醋熬薰自消。
八味地黃丸 十
熟地(八兩,九蒸) 山藥(四兩,炒) 山萸(四兩,酒蒸去核) 白苓(三兩,乳制) 丹皮(三兩,酒焙) 澤瀉(三兩,鹽水拌炒) 附子(一兩,炮) 肉桂(一兩,去粗皮)。
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鹽湯送下,忌三白。
溫中坐藥 十一
遠志 乾薑 吳茱萸 蛇床子(各等分)。
上為末,綿里納戶內,一日二次換。
膏發煎 十二
婦人亂髮一團。
上用豬膏熬化服之,小便利則愈。
桂心釜墨散 十三
桂心 釜底墨(各等分)。
上二味為末,酒服方寸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