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門
預防喉症。 冬春二季,每晚食生蘿蔔數片。
又方:橄欖、蘿蔔。常煎湯代茶飲。
一切喉症。 蘿蔔菜。於初冬攤屋瓦上,或掛樹上,任其風吹、日曬、雨洗、霜凌、直至立春前一日收下,懸掛檐下,有風無日處陳久愈佳,煎濃湯服。
喉痛。 用山豆根、射干各一錢。水煎服,立效。
喉風腫痛。 絲瓜根。以瓦盆盛水浸飲。
喉痹腫痛。 生油一合。灌,愈。
又方:白殭蠶(為末)半錢。乳香湯下。
喉痹熱痛。 上好消梨。杵,取汁頻食。
喉閉咽痛。 馬勃。以蜜揉拌,以水調呷。
急喉痹風。 玄參、牛蒡子(半炒半生)各八錢。煎服。
喉痹將死者。 以烏魚膽點入即瘥。病深者,水調灌之。
喉痹。 糟茄,或醬茄。細嚼咽汁。
又方:絲瓜。搗汁灌。
又方:硼砂二錢。含化咽津。
又方:朴硝,或馬牙硝,或焰硝,含口中細細嚥汁,瘥。
又方: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炒)。為末。熱酒調下一錢。
又方:陳年白梅。人蜒蚰令化,噙梅於口中。
喉痹,水穀不下。 蘿蔔汁。徐徐咽之。
喉風,喉痹。 大青葉。搗汁,灌。
喉痹塞口。 韭地紅小蚯蚓數條。酢擂,取食之,即吐出痰血二三碗,神效。
喉閉。 蚯蚓。取汁吞之,即開。
喉閉,水漿不入。 射干根。搗汁細呷,或釅酢同研汁,噙,引出涎,效。
喉閉垂死。 馬蘭根。搗絞汁,稍稍咽之。口噤者,灌下。葉子功同。
先一二日胸膈氣緊,呼吸短促,忽然咽喉腫毒,手足厥拎,氣閉不通,急鎖喉風也。 巴豆七粒(三粒生,四熟。生者去殼,研;熟者去殼,炒去油),將明雄黃五分,鬱金一個,研末。每日半匙,清茶調下。如口噤咽塞,用小竹管吹喉。
纏喉風。 豬牙皂角。細搗,醋調入喉口五匙,取吐。余藥塗頸外,干則易。
又方:白礬末半錢,烏雞子清一個。調勻,灌入喉中,效。
纏喉鳳,食不能下。 大麥面。作稀粥令咽,容易下咽,可助胃氣。
喉症氣塞不通者。 先呷好麻油,後以茶葉燒灰,水調下半錢。
喉蛾。 立秋後擇粗大絲瓜藤,或南瓜藤。掘起根三四寸,剪斷,插瓶中,其汁滴,貯瓦瓶內,封埋土中,年久愈佳。
單雙蛾,已成欲死者。 紫羅蘭,即紫色蝴蝶花,取根。杵爛,同醋和一碗,灌口內,吐出再灌。
喉癰,俗呼喉蛾。 荊瀝。徐徐咽之。
咽喉生瘡,層層如疊,不痛,日久有竅出臭氣,廢飲食。 臭橘葉湯多服。
咽生息肉及舌腫痛。 秤錘燒赤,淬酢一盞,咽。
咽中結塊,不通水食,危困欲死。 百草霜。蜜丸,芡子大。新汲水化灌二丸。
喉爛。 紫蘇葉八分。蘿蔔湯煎服。
又方:土蕎麥根一個。擂碎,食。
喉癬。 真香梗芋艿十斤。去皮,勿烘,切片,曬極干,磨末,開水法丸。每服三錢,甜酒下,或米湯下,效。
咽喉卒腫,不下食。 地龍十四條。搗塗喉外。
又:以一條著鹽化水,入蜜服之。
小兒咽腫。 牛蒡根。搗汁細嚥。
梅核膈氣。 半黃 梅子。每個用鹽一兩,醃一日夜,曬乾,又浸又曬,至水盡乃止,用青錢三個夾二梅,麻線縛,裝瓷罐,埋土中百日,取出。每用一枚,含咽。
咽喉猝噎。 羚羊角。研末。飲服一匙。
又方:橘紅。研末。水一盞,煎減半,熱服。
又方:炭末。蜜丸。含之,咽汁。
咽喉失音。 人乳、白蜜、梨汁各四兩,香椿芽汁四兩(如無鮮者,用干為末亦可)。和勻,重湯煮熟,不拘時服。
稻芒阻喉。 脂麻。炒,研。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