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門

民国·陆锦燧
来源:䱐溪秘传简验方

三消門

消渴。 白茅根。洗淨,搗汁,恣飲。

又方:冬瓜瓤或苗葉(不論鮮干)。並煮汁飲。

又方:頻食生梨。

又方:黃連。煎服。

又方:繅絲湯飲,效。

消渴重者。 取市門溺坑水服一小盞,三度即瘥。勿令病人知。

消渴引飲。白浮石、蛤粉、蟬蛻等分。為末。鯽魚膽汁七個,調服三錢,效。

又:人參。為末。雞子清調服一錢,日三四服。

消渴飲水。 稻秧中心。燒灰。以湯浸一合,澄清飲。

又:綠豆。煮汁,煎作粥食。

又:好梨汁。蜜湯熬稠,不時服。

又:鯽魚。去腸留鱗,茶葉填滿,紙包煨熟,食數尾。

消渴飲水。 晚蠶沙。焙乾,為末。每用冷水下二錢,不過數服。

熱中消渴。 常食菘菜。

胃虛消渴。 羊肚。爛煮,空腹食。

三消渴疾退。 雄雞湯澄清飲,神效。白者尤佳,

除煩止渴。生萊服汁。 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許,同收點湯。

消渴心煩。 小麥作飯及粥食。

又:冬瓜瓤(乾者)一兩。水煎飲。

消渴不止。 菟絲子。煎汁任意飲。

又:冬瓜一枚。燒熟絞汁飲。

肺熱膈消,熱灼。 枯黃芩。煎湯,溶於阿膠二錢。

消食。 綠豆、小麥、糯米各一斗。炒熟,磨粉。每日白湯服三五杯。

又方:羊肚。爛煮,空腹食。

又方:雄豬肚一具。洗淨,入黃連五兩,花粉、麥冬、知母各四兩,線縫口,蒸爛,搗細蜜丸梧子大。每米飲下百丸。

消渴引飲,小便不利。 葵根五兩。煮汁,平旦日一服。

又方:炙瓜蔞根。煮飲。

消渴尿多。 黃連。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又方:薔薇根一把。煎服。

又方:竹瀝。恣飲數日,愈。

消渴飲水,日夜不止,小便數者。 田螺五升。水一斗,浸一夜,渴即飲,每日一換水及螺;或煮飲汁亦可。

消渴,小便滑數如油。 黃連末。入豬肚內,蒸爛,搗丸,梧子大。飯飲下。

腎消飲水,小便如膏油。 茴香、炒苦楝子各等分。為末。每食前酒服二錢。

下消。 生地、熟地(俱用竹刀切)、麥冬(先酒浸一日,次鹽湯浸二日)、天冬(酒浸三日)各一斤,西洋參八兩(去皮)。蒸熟,甘泉水於沙鍋煎,去滓,熬膏,和入薯蕷粉,丸梧子大。每晨鹽湯下五七十丸。

消渴有蟲。 苦楝根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許,煎。空心飲,雖困頓不妨。

消渴變水腫。 真蘇子、蘿蔔子等分。微炒,研末。桑白皮湯煎湯調末三錢服。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