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門
預解痘毒。 七八月間或三伏日,或中秋日,剪葫蘆須如環子腳者,陰乾。於除夜煎湯,浴小兒,則可免出痘。
痘初起發熱。 用手蘸真麻油摩其背脊,下至尻骨,如此數次,其熱自退。
麻痘解穢。 茵陳。研末,棗肉搗丸,焙乾。常燒煙,薰衣服。
痘毒初起。 綠豆、黑豆等分。為末。醋調。頻塗。
解痘毒。生螃蟹。 和飛羅面搗膏。貼患處。
痘毒。 泡過茶葉,曬乾為末,五倍子等分。雞子清調敷。
又方:哺雞蛋殼。炙。麻油調搽。
又方:生黃豆。口中嚼爛。塗之。不必留頭,數次即消。
痘毒已爛。 糯米、粽尖。焙灰,冷定,同百草霜研勻。摻。
痘瘡作癢。 房中燒茶葉。熏。
又方:上好白蜜。湯和。以翎頻刷。
痘瘡潰爛。 枇杷葉。煎湯洗。再用海螵蛸末或綠豆末。敷。
又方:黑大豆。研末。敷。
又方:荍麥粉。敷。
又方:青茶葉。滾水略泡。攤草紙上,覆以絹,臥兒於上,任其輾轉。
痘瘡生蛆。 用嫩柳葉鋪席上,臥之。其蛆盡出。
痘瘡黑陷。 沉香、檀香、乳香等分。蒸於盆內。抱兒於上,熏之即起。
痘瘡赤瘢。 雞子一個,酒醅,浸七日,白殭蠶二七枚,和勻。揩赤(瘢),塗之效。
防痘入目。 胭脂。嚼汁。點之。
天花出在眼中。 新象牙。磨水。滴入眼,即退。
出痘,目生翳障。 豬蹄爪甲。煅灰。泡湯,濾淨,洗。
痘抓破。 白螺螄不拘多少,片腦少許。香油調。搽患處。
小兒暑月出痘,潰爛不能著席。 夾褥裝麩皮,藉臥。
痘疔。 青蔗。曬乾,真香油點燈,燒成灰。以津液調勻,銀針挑破點之,立效。
又方:雄黃一錢、紫草三錢。為末,胭脂汁調。先以銀針挑破,搽。
痘不落痂。 雞子黃。炒油。雞翎蘸掃。
又方:以蜜頻拭。且無瘢痕。
痘後翻疤,膿水潰,蔓延。 赤石脂一兩,寒水石一兩,大貝母七錢。為末,乾摻。
痘後翻疤。 新象牙三錢,兒茶錢半,殭蠶炒斷絲二錢,珍珠三錢。為細末,油胭脂調塗。毒水如注,漸漸收口。
痘後生瘡。 生黃豆。研末,麻油調搽。
痘後癰毒。 赤小豆末。雞子白調塗。
又方:嚼生黃豆。塗之,即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