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門
氣臍,大如慄,虛腫而軟,痛。 竹瀝。頻塗。
小兒臍腫。 荊芥。煎湯洗。煨蔥貼之。須常留意,勿為尿濕。
小兒臍突囊腫。 大黃、牡蠣各五錢,朴硝二錢。研末。每一二錢,以田螺一枚,洗淨,浸一宿,取水調塗。
小兒多哭,以至臍突。 須設法使之不哭。外用赤小豆、淡豆豉、天南星、白蘞各一錢。為末。搗芭蕉自然汁調塗四圍,小便下,愈。
肚臍突出。 原斷臍帶,並艾葉。同燒灰。油胭脂調搽。
小兒臍濕。 發灰、棉灰皆可敷,須防受風。
又方:枯礬、龍骨。為末,麝香少許,拭臍,干敷之,避風。
小兒臍汁不幹。 車前子。炒焦,為細末。敷。
臍間出水。 附子二錢,甘遂錢半,蛇床子一錢,麝香五釐。各研細末,和勻。填臍中,外加膏藥封之。
腹如鐵石,臍出水,變作蟲行狀。 煎蒼朮湯。浴。
小兒臍未落時,腫痛水出。 故緋絹。燒灰,研細末,敷。
小兒臍爛。 哆羅呢、羽毛、緞嗶、吱絨、洗絨、□子,皆可燒灰,研末。厚糝,包好勿見風。如濕再糝。
小兒臍瘡。 黃柏,或龍骨末。敷。
又方:干蝦蟆灰。頻敷。
又方:胭脂、海螵蛸。研末。油調搽。
小兒臍帶有犯而落,舊根未斂,潰腫成瘡。 白龍骨、黃柏、枯礬。為末。敷。
臍風爛瘡。 紅綿、黃牛糞(同燒灰)、干胭脂各五分。濕則濕敷,干則清油調敷。
臍瘡久不瘥。 馬齒菜。燒,研。敷。
小兒臍瘡變癇。 黃連二錢半,鉛粉、龍骨(煅)各一錢。研細和勻。頻以少許敷臍中。
小兒臍爛成風。 杏仁。去皮,研。敷。
小兒撮口臍風,胎熱也。 蝸牛五枚。去殼,研汁。塗口。
小兒臍風撮口。 生地、生薑、蔥白、蘿蔔子、田螺肉。共搗爛。塗臍四圍一指厚,抱住,泄矢氣而愈。
又方:噤口者,用蜈蚣一條(酒炙),蠍梢四條,殭蠶七條,瞿麥五分。為末。以少許吹鼻,取嚏,啼哭者可治。
臍風將死。 搗蒜,安臍,以熱艾灸蒜上,至口中有蒜氣方止,仍以蒜汁滴鼻中。
又方:艾。燒灰。厚敷臍上,綢絹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