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膝門

民国·陆锦燧
来源:䱐溪秘传简验方

腿膝門

男婦大小腋、肋、臂、腿、腰間等處,忽如火熱,腫硬如石,痛不可忍,傴僂跼蹐。 急用糯米炊飯,少加食鹽、蔥管。共搗。罨一二次,過宿即松,其渣務傾魚池或河內。

腳腿紅腫,熱如火炙。 鐵鏽水。塗。

環跳穴及兩膝,附骨等處,感受風寒濕氣,皮上不熱,色不變,漫腫無頭,微覺痛,攣拘,不即治,變生貼骨等癰,難以收功。 紫荊皮五兩(炒),赤芍二兩(炒),香白芷一兩(曬燥,勿經火),石菖蒲一兩五錢(曬燥,勿經火),獨活一兩五錢(炒,磨末)。好酒和蔥五莖煎滾,調,搽。不必留頂,一日一換,腫消不痛為度。

流火。 以大張海蜇皮包之,干則易。

又方:生煤炭。研極細末。醋調,塗之。

又方:朴硝、大黃、寒水石、牙皂。為末。雞子清調敷。

又方:人中黃。研細。芭蕉根汁調塗。

又方:蘿蔔。煎湯洗之。仍以蘿蔔曬乾,為末。鋪襪內。

又方:馬前子一個。以粗碗底磨水,用雞毛掃遍,日掃五七次,立效。

又方:鮮紫蘇、鮮鳳仙花。洗淨,連根葉搗爛,放木盆內,滾水衝入,將腳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軟帛洗之,立愈。雖數十年者,不過三四次,亦不發矣。

濕氣爛腿。 松香。入水,慢火煮一炷香,入冷水,候凝,換水再煮,如此八次,其毒已盡。研細末,豬脂搗爛,調勻,隔紙膏攤之。以有孔一面紙向患處貼。有脂流出。

足臁爛瘡。 韭地蚯蚓泥。乾研,入輕粉,清油調敷。

腳脛爛瘡,臭穢不可近。 蜒蚰十條。瓦焙,研末。油調敷,效。

濕毒臁瘡。 爐甘石。童便制八九次。豬油調搽,效。

臁瘡。 馬齒莧。煎,人黃蠟熬膏,塗。

又方:豆腐泔水熬成膏,塗。

又方:棉子。炒脆,取末。填滿瘡內,紮好,不可開,看自然痂愈。

又方:柿葉(燒灰),川椒(研末)。搽之。

又方:先以鹽湯淋洗,用帛拭乾。後以白糖霜、津唾塗敷。

又方:生豆腐渣。捏成餅。如瘡之大小,先用清茶洗淨,絹帛拭乾,然後貼上,以帛束之,一日一換,瘡漸小,肉漸平而愈。但勿落水。

又方:龜板(炙),爐甘石(煅)各三錢,輕粉二錢,冰片一二分。共研細末,麻油半杯,銅銚內熬滾,入白蠟、黃蠟各二錢,溶化,離火,將凝入前藥末,攪勻。攤油紙,貼患處,以蔥椒甘草湯洗,一日一換。

又方:黃牛矢(曬燥,煅黑)四兩,煙膠末一兩。共研細末。少加冰片,香油調搽。

又方:香油一兩。鐵杓煎,入黃蠟五錢,化開,用銅綠三錢,研細末,徐徐入杓內,作五十餘次人。將銅錢銼末,另放碗內,將藥傾入,冷定。將瘡洗淨,用氈一塊如瘡大,攤藥於上,扎患處,一日一換,換時須洗淨。

臁瘡,用清涼藥不效者。 改用鹿角灰、乳香末。研勻,清油調敷。

臁瘡不斂。 蔥、鹽湯洗淨,拭乾,馬屁勃末敷,愈。

臁瘡生蟲。 小蝦三十隻。去頭、足、殼,同糯米飯研爛。隔紗貼瘡上,別以紗罩之,一夜解下,掛看有小赤蟲,以蔥椒湯洗淨,再用舊茶籠內白竹葉,隨大小剪貼,一日兩換,待汁出盡,逐日煎苦楝根湯洗之。

臁瘡潰爛。 以鹽湯洗淨,用左草鞋洗淨,燒為末,加輕粉五分,敷。

腿腳爛。 鴨掌。燒,麻油調,抹。

臁瘡,久不收口。 鮮桑根皮一斤,生豬板油四兩。搗作餅。將一餅貼之,每日一換,五六日後換生肌藥。用赤石脂、乳香、沒藥、冰片、炒黃輕粉、煅過狗脛骨,麻油調塗。

多年臁瘡。 驢蹄,剔下足皮。或舊爛鞋底、牛皮末。麻油調。搽濕處,燥摻,驗。或人腳下剔落皮,更妙。

HF骽肚瘡。 人乳、桐油等分。和,掃。

又方:貫眾。煎洗。再用百藥煎,研末,唾和圍之。

腿肚生瘡,初起如粟,搔之漸開,黃水浸淫,癢痛潰爛,遂致繞脛。 酸榴皮。煎濃汁,冷定。頻掃。

脛骨生碎孔,髓流出。 載足門兩足心凸腫條。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