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遊門
赤遊火丹。 芭蕉根。搗爛,塗。
又方:新生荷葉。杵爛,入鹽,塗。
又方:蜒蚰。搗爛,磨好京墨汁和,塗。
又方:冬青樹葉。搗爛,和入雞子清,敷患處,以絹縛一周時。
又方:生麻油。塗,浸,並飲之。
又方:水調芒硝末。塗。
又方:藍靛。塗,效。
白遊風腫。螺螄肉。 入鹽少許,搗泥,貼,效。
白遊腫,簇上白。 自臭死蠶。搗,塗。赤遊腫用赤者。
小兒黑丹。 青羊脂。熟摩病上,日三五度。如無青羊,白羊亦可。
赤黑丹疥,或癢或燥,遍身即死者。 白瓷末。豬油和。塗。
五色丹毒,俗名遊腫,犯者多死。 以榆白皮末。雞子白和,塗。
小兒兩足赤遊流火,如至小腹胸膛,多危。 用馬蘭頭汁。冬季無葉,取根,搗絞汁。雞毛蘸搽,燥則再換。如頸、項、腿、肋縫中潰爛,以此汁調飛淨六一散。
小兒火丹發足趺,起正赤者。 寒水石、硝石各半兩,莽草一兩。水調塗。
火灶丹毒從腳起,如火燒。 五茄皮根葉(燒灰),五兩。取煅鐵家槽中水和塗。
又方:乳香末。羊脂調塗。
小兒火丹,發從兩股起,及臍,走陰頭。 李樹根半斤。燒灰,為末。取田中流水調塗。
又方:桑白皮(切)一斗。水二斗,煮一斗,浴。
小兒丹發兩膀里,尻間正赤,流至陰頭,赤腫血出。 薺葉三兩,赤小豆一合(煅),爐門上灰一兩,青羊脂三兩,蔥白二莖(切)。和,搗膏,摩。燥則加水摩。
又方:蠶沙一升。水煮,去滓,洗。
丹從臍起。 檳榔末。油調敷。
腋腰丹毒,青紫者。 羚羊角。煅,研。雞子清和,塗。
小兒丹初發兩脅及腋下、腿上,謂之殃火丹。 山梔子仁四兩,生鯽魚半斤。同杵如泥。每酢化少許,塗丹上。
丹發赤斑如梅子,遍背腹,名野火丹。 雄黃、戎鹽各半兩。為末。雞白調,頻塗。
丹從背起,一宿成瘡,名茱萸丹。 赤小豆。為粉。粉之。如未成瘡,雞子白調敷。
小兒天火丹,從背起赤點。 麻油五合,生鯽魚半斤。同杵爛。塗丹上,干再易。
野火丹毒,從背上兩脅起者。 殭蠶二七枚。慎火草同搗。塗,效。
丹毒浸淫,走串皮中,名火丹。 蠐螬。搗爛,塗。
火焰丹,毒從頭起者。 生蔥汁,塗。
兩頰赤癢,其狀如疿,名頭面風。 杏仁。頻頻揩之。
遍身赤丹。 羚羊角。燒灰。雞子清和,塗,效。
身面丹腫,如蛇狀者。 以雨滴階上苔痕水花塗在蛇頭上,愈。
丹癢。 韭汁。搗,入鹽與香油少許,手摩熱,于丹上揩。
小兒丹瘤。 白芷、寒水石。為末。生蔥汁調塗。
又方:水調地龍屎或青黛,塗。
小兒爛皮火丹。 蓮蓬(煅灰)、麵粉、伏龍肝、柏末等分。研末。勻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