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損傷瘡(附破傷風)
跌打損傷瘡,皆瘀血在內而不散也。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折不能續。初傷之時,必須內服活血止痛之藥,外用三七研末,加酒調爛敷之,痛即止,血則散。瘡上如沾三七末乾燥,再不潰矣。如不沾者,頻用三七末摻之,多用三七藥末調服尤妙。倘不破損,用前藥不效者,此日久瘀血留中,非草木之味所能獨散也。必須加入水蛭三錢、當歸、大黃、白芍治之,連用三劑,瘀血無不即散,而痛亦止矣。三劑之外,斷不可多服,仍單服三七,未有不愈者矣。如破傷風,頭痛寒熱,角弓反張,如痓狀,用蠶鱉散最妙。
散瘀至神湯 岐天師傳方。治跌打損傷至重者。
三七(三錢) 當歸(五錢) 白芍(五錢) 大黃(三錢) 丹皮(三錢) 枳殼(一錢) 桃仁(十四粒) 生地(五錢) 大小薊(三錢) 紅花(一錢) 水酒各半,煎八分服。如日久疼痛,或皮肉不破而疼痛,加水蛭,切碎如米大,烈火炒黑,研碎,煎前藥,煎好,加入水蛭末吞服,三劑則不痛矣。其水蛭必須炒黑,萬不可半生,則反害人矣。
蠶鱉散 傳世方。治破傷風瘡。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紅花(四分) 羌活(六分) 防風(八分) 白殭蠶(一錢二分) 土鱉蟲(七個,搗碎) 穿山甲(三大片,酒炙) 柴胡(七分) 生甘草(四分) 水酒各半,煎八分服。下部加牛膝一錢。
日曬瘡
日曬瘡,乃夏天酷烈之日曝而成者也,必先疼後破,乃外熱所傷,非內熱所損也。大約皆奔走勞役之人,與耕田胼胝之農夫居多,若安閒之客,安得生此瘡乎。故止須消暑熱之藥,如青蒿一味飲之,外用末藥敷之即安。
青蒿飲 祖傳。治日曬瘡。
青蒿(一兩,搗碎) 以冷水沖之,取汁飲之,將渣敷瘡上,數日即愈。如不愈,另用柏黛散敷之。
柏黛散 祖傳。外治日曬瘡,並治火瘢瘡。
黃柏(二錢) 青黛(二錢) 各研末,以麻油調搽即愈。
虎噬瘡
虎噬瘡,乃遇虎咬傷之瘡也。虎之捕人,如貓之捕鼠,有毒涎惡炁噴人之面,人輒膽喪一時,昏憒失神,即自褫其衣以謝虎,而虎不知其悔罪而吞噬矣。故凡人遇虎,不必自解其衣,若不解衣者,虎不敢食,即有所傷,必可救也,以人非虎食耳。然而人被虎傷者,血必大出,其傷處之口,立時潰爛,其疼不可當。以虎之爪牙最毒,一有傷損,則毒侵肌膚,未有不爛者矣。急用豬油貼之,無豬油則用豬肉亦可。隨貼隨化,隨化隨易,則疼痛少緩。急用榆根散摻之,隨摻隨濕,隨濕隨摻,血必止矣。一止血,而命可奪也。世有一遇虎損,以香油灌一二碗以祛毒,仍用香油以洗瘡,亦佳。然終不若吾法之奇也。倘內服安神益氣之藥,外用玉真散生肌等藥尤妙。
榆根散 治虎噬,載末卷。
又方
地榆二兩,煮汁飲,併為末敷之。亦可為末,白湯調服,一兩作三次飲,忌飲酒。
犬咬瘡
犬咬瘡,多在人身兩足並腿上也,間有咬傷兩手者。急用生甘草煎湯洗之,則毒散而不結黃,用玉真散,或搽或服,皆可無恙也。惟瘋犬傷人,其毒最甚,急打散頭髮,頂內細看,有紅髮如銅針者,即拔去。次以地骨皮一把,約一兩,煎湯洗去黃,內亦服之;又用地龍糞為末,將咬傷處封好,口出犬毛,即無虞矣。倘人已發狂如狗狀,大小便俱閉,外勢急痛,腹脹甚者,前方又不能解,亟用活命仙丹解其熱毒,斷不死亡也。
活命仙丹 岐天師傳。治瘋狗咬傷。
木鱉子(三個,切片,陳土炒) 斑蝥(七個,去頭、足,米一撮,炒) 大黃(五錢) 劉寄奴(五錢) 茯苓(五錢) 麝香(一分) 各研細,和勻,黃酒調服三錢。一服而毒氣、熱氣全解,重者二服必愈。咬七日內者,皆能建功,過七日外,必須多服數劑,無不可救。
《千金方》 家傳。治犬咬傷。
紫蘇葉(三片) 薄荷葉(十片) 嚼,敷之自愈。
經驗方 治犬咬。
舊屋瓦上刮下青苔屑,按之即止。
鼠齧瘡
鼠齧瘡,或因捕鼠被傷而得者也。鼠膽最怯,豈敢咬人?因人捉拿甚急,不得已咬傷人皮肉,以冀脫逃,是奪命心急,故咬傷亦重也。夫鼠技有限,何足害乎?不知鼠齒細長,齧肉必傷筋骨,況鼠涎原有毒也,筋肉既破,必透入鼠涎,故往往爛穿筋骨矣。宜用貓尿搽其傷處,其毒隨散,後以末藥敷之,數日即愈也。
禁鼠丹 岐天師傳。治鼠傷瘡。
貓糞(一錢) 輕粉(一分) 三七根(五分) 各焙乾,研細為末,填滿瘡口,即結靨而愈。
馬汗瘡
馬汗瘡,沾馬汗而爛者也。馬汗沾無瘡之人,何能生瘡?惟原生瘡之人,最忌馬汗入於瘡內。蓋馬性最動,瘡沾其汗,欲收口者不收,欲生肌者不生矣。生者不生,收者不收,必有變動難愈之苦,或焮腫,或疼痛者有之。治法以冬瓜皮、絲瓜葉煎湯洗之,另用末藥摻搽自愈。
靜寧散 岐天師傳。治馬汗瘡。
輕粉(三分) 五倍子(一錢,炒) 古石灰 絲瓜根(灰,一錢) 冰片(一分) 殭蠶(炒,一錢) 摻之即愈。如瘡干痛,加生甘草五分,以蜜搽之。
《靈苑方》 治馬汗入瘡腫痛,急療之,遲則毒深。
生烏頭為末,敷瘡口,良久有黃水出即愈。
火瘢瘡
火瘢瘡,乃天氣嚴寒,向火烘手,炙傷皮膚,因而成瘢,變成痛瘡者也。此瘡貧窮之人居半,卑弱之人居半也。氣血內虧,火焰外逼,當時不知炎威,久則天溫有汗,氣血回和。因而作痛矣。外用薄荷、荊芥、苦參各等分,煎湯洗之。如已破,用柏黛散摻之,無不速痊。
荷芥湯 外治火瘢瘡。
薄荷(二錢) 荊芥(二錢) 苦參(二錢) 煎湯一碗,洗之即愈。如破,用柏黛散搽之。
灸火瘡
灸火瘡,用艾火灸穴治病而成者也。灸穴不發不可,然過發亦不可。過發必至疼痛,宜用太乙膏貼之。如無太乙膏,春月用柳絮,夏月用竹膜,秋月用新棉,冬月用壁上錢貼之,亦能止疼也。如炙瘡血出不止者,莫妙用黃芩為末,酒調服二錢,無不止者。此李樓《怪症奇方》也,然用之實驗甚。
《濟生秘覽》方 治灸瘡不斂神效,並可斂惡瘡。
瓦松陰乾為末,先以槐枝蔥白湯洗後,摻之立效。
汗漸瘡
汗漸瘡,乃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漸肌膚,因而成瘡者也。亦有皮破血出而作痛者。古人以真蛤粉、滑石末摻之自愈,實妙法也。
蛤粉散 治汗漸成瘡。
真蛤粉(五錢) 滑石末(五錢) 二味摻瘡上即愈。
獨骨瘡
獨骨瘡生於頤頦之下,大人小兒皆有之,而小兒居多。乃口津下流,積滯之故也。如是大人,乃任脈虧損,宜用內治。如小兒,外治易愈,不須用內消之藥,但少食瓜果則得矣。
燥津丹 岐天師傳。治大人獨骨瘡。
茯苓(三錢) 白朮(三錢) 薏仁(五錢) 山藥(五錢) 白果(十個) 甘草(一錢) 黃柏(二錢) 陳皮(五分) 天花粉(一錢五分) 水煎服,以愈為止。
制津丹 世傳。治小兒獨骨瘡。
百合(一兩) 黃柏(一兩) 白及(三分) 蓖麻子(五十粒) 輕粉(五分) 上為細末搽之。如干者,以朴硝水和餅貼之。
竹木簽破傷水生瘡
傷水瘡者,因誤被竹木簽破皮膚,又生水洗之,潰而疼痛;或魚刺諸骨破傷,久而不愈。同用黃丹、蛤粉、文蛤等分,同炒變色,摻瘡口上,漸次而愈。如刺已入肉,搗鼠腦同鹿角末,同塗傷上即出。如骨刺入肉,用象牙刮末厚敷,其刺自軟即出也。
梅師方 治竹木針刺在肉中,不出疼痛。
王不留行為末,調熱水方寸匕,以根敷即出。
蛇咬瘡
蛇咬瘡最毒,不止虺蛇也。或在足上,或在頭面,或在身腹之間,疼痛異常。重者必至足腫如斗,面腫如盤,腹腫如箕,五日不救,毒氣內攻於心,而人死矣。蓋蛇乃陰毒,陰毒以陽藥解之,其毒益熾,必須用陰分之藥,順其性而解之為妙。外治之法最神者,取半邊蓮草搽而擦之,頃刻即安,隨用祛毒散飲之,三劑即全愈。外治之方,如蜈蚣散亦神,皆可用也。若蛇誤入人孔竅之內,即以針刺其尾,則自出,不過二三針也。北直田野間一婦人小遺,蛇入陰戶,竟不知用針刺尾之法,卒至暴亡,可憫也。余故特志之,以傳世云。
祛毒散 岐天師方。內治蛇咬瘡毒。
白芷(一兩) 生甘草(五錢) 夏枯草(二兩) 蒲公英(一兩) 紫花地丁(一兩) 白礬(三錢) 水煎服,三劑全愈。
蜈蚣散 伯高太師傳。外治蛇咬。
白芷(一兩,取白色者) 雄黃(五錢) 蜈蚣(三條) 樟腦(三錢) 各為極細末,以香油調搽腫處,隨干隨掃,蛇毒盡出而愈。
蜈蚣叮瘡
蜈蚣叮人,雖不成瘡,然痛亦苦楚。蜈蚣有二種:一赤足,一黃足。黃足者,叮人痛輕而不久;赤足者,叮人甚久而痛重,以赤足之毒勝於黃足也。倘為所咬,以蝸牛之涎搽之,其痛即止。如北地無蝸牛,用雞冠血塗之。有雄黃末捻香油紙條,點火熏其傷處,立刻止痛。或以山茱萸一粒,口嚼敷之亦妙。更有人誤食蜈蚣遊過之物腹痛者,以紫金錠研碎,薑湯調飲半錠,嘔吐而愈。
蝸牛散 治蜈蚣咬傷作疼。
雄黃末(一錢) 蝸牛(一條,搗爛) 敷患處即平,口嚼山茱萸一粒,敷患處即止痛。取蜒蚰塗上即止痛,神驗。
蠍傷瘡
蠍傷最毒,以蠍得至陰之惡氣也。凡一螫人,痛至雞鳴乃止。即以冷水漬指並手,即不痛,水微暖便痛,即易涼水再漬,以青布拓之,實驗。蠍有雄雌,雄者痛在一處,雌者痛牽諸處。以山茱萸一粒,嚼以封之立愈,取人參嚼敷尤妙。
《千金方》 治蠍蠆叮螫。
水調硇砂,塗之立愈。
蜂叮瘡
蜂之叮人,有毒刺入肉內,即須挑去,以尿泥塗之,即止痛。
《肘後方》
青蒿嚼碎,封之即安。
蝲蟲傷痛
蝲蟲傷人,其毒在毛,而不在口,如楊蝲、瓦蝲之類。凡有蟲而帶毛者,皆需忌之,勿使之刺人肌膚也。若一犯之,則皮膚腫痛,如火之燎矣。以淡豆豉搗敷之,但有毛外出即不痛,如毛未出仍痛,再擦之,須得毛出始安。如無豆豉,或醋,或鹽滷芝麻油洗之皆效。
蠼螋尿瘡
蠼螋尿瘡,乃蜘蛛之尿溺於人身頭上,而生瘡也。瘡如粟粒累累,似蝲蟲螫痛,或發熱惡寒,此重者也。有生瘡而人不知疼痛者,此毒不重而輕者也。磨犀角塗之最效,或以苧麻縛搓去瘡汁,再加黃金散敷上即安,或取燕窠中土,和醶醋塗之大良。
《直指方》 仁齋。治蜘蛛咬毒。
縛定咬處,勿使毒行,以貝母末酒服五錢至醉,良久,酒化為水,待瘡口出水盡,仍塞瘡甚妙。
人咬傷瘡
人咬成瘡,皮破血流,往往有潰爛者。以人咬人,何如是之重乎?不知兩人廝打,至以口咬人,其忿怒之氣亦甚不平矣。心既憤激,口齒安得無毒哉?此所以潰爛耳。故身體一被咬傷,血流之時,即為施治,則毒氣尚未深入,自然易痊。方用醋洗其傷破之口,隨用敗龜板燒灰為末,香油調搽。無龜甲,即用鱉甲亦妙。萬勿聽其潰爛,至於毒氣之深入,反難速愈也。
砒霜累瘡
人服砒霜,其火熱大毒內攻臟腑,而四肢身體必外生紫累之斑,與生瘡無異。此火熱之毒攻突內外也,其勢最急。古人急挖地一大坑,以井水滿之,令攪渾濁,取水一碗與飲之,少刻又與之,待渾身紫累俱散,一吐即蘇,甚妙。然單用地漿,鐸猶以未善也。鐸受異人傳方,加入苦參二兩,煎湯入於地漿中飲之更神。別有數方,無不神異,服之皆可救,因備載之。
苦參湯 治服砒霜累瘡。
苦參(二兩) 煎湯一碗,同地漿飲之,即大吐而愈。
救死丹 治中砒毒累成瘡,死亡頃刻。
生甘草(二兩) 瓜蒂(七個) 玄參(二兩) 地榆(五錢) 水煎服,一下喉即吐,再煎渣服,又吐,即毒解而愈。
瀉毒神丹 治中砒毒發紫累,用前藥不吐,急用此方瀉之。
大黃(二兩) 生甘草(二錢) 白礬(一兩) 當歸(三兩) 水煎服數碗,飲之立時大瀉即生,否則死矣。
水漬手足丫爛瘡
手足,乃四末也,屬脾而最惡濕。以脾為濕土,以濕投濕,安得不助濕乎?濕以加濕,此濕瘡之所以生也。況勞苦之人,以其手足日浸漬於水漿之中,烏能保皮膚之堅硬乎?手足十指,未免開裂而腐爛矣。幸其氣血尚健,不必內治,但用外治而可愈。外治用密陀僧煅赤,置地上去火性,碾細末,先以礬水洗足,拭乾,然後以前藥敷之,次日即能行動矣。倘氣血衰憊,用補中益氣湯多治,當歸加之尤效也。
陀僧散 世傳。治腳丫濕爛。
密陀(一兩) 輕粉(一錢) 熟石膏(二錢) 枯礬(二錢) 為末,濕則干敷,干則桐油調搽。一方用柏子油一兩,明雄黃末五錢,調搽亦效。
試驗方 談野翁。治腳縫出水。
好黃丹(三錢) 花蕊石(一錢) 研絕細末摻之,即止水。
手足麻裂瘡
麻裂瘡生於手足,與皴裂瘡相同。然皴裂瘡生於四季,而麻裂瘡生於冬時也。雖俱是貧寒主人,不顧風雨,以致手足之間開裂,然亦天氣嚴寒,過於血燥,血不能潤膚,遂至於開裂而成瘡也。故治法略宜少異。外以蘿蔔汁煎洗之,次以臘月羊脂,燃油滴入裂口即愈。如無羊脂,以白芨研細末,熱水調稠,滴入裂口亦效。倘血不足者,用四物湯加減,飲之尤妙。
加味四物湯 內治手足麻裂瘡。
熟地(五錢) 川芎(二錢) 當歸(五錢) 白芍(三錢) 荊芥(炒,二錢) 白芨末(二錢) 水煎,調服四劑。
眼丹胞
眼胞為肉輪,屬脾胃,乃土之象也。人肉輪上生胞,紅腫而作膿,名曰眼丹,又名眼狐貍。此胃火沸騰而上熾於目也。宜用三黃湯加減治之,外用水澄膏塗之可愈。
加減三黃湯 祖傳。內治眼丹胞。
石膏(三錢) 黃芩(一錢) 黃連(一錢) 黃柏(一錢) 炒梔子(一錢五分) 柴胡(一錢) 夏枯草(五錢) 天花粉(二錢) 赤芍(三錢) 水煎服,四劑漸消。
偷針眼
眼角上生小瘡癤腫起,乃心,膽、小腸之火也。火重則生,火衰則輕,毋論大人小兒,往往皆生此瘡。凡生此瘡者,必須胸背之上,覓別有小瘡否,如或有之,瘡窠上累累者,宜用針刺出其血,眼角瘡自愈矣。倘若未愈,宜診其脈,看何經火盛,用藥微瀉之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