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方中
瘡瘍刀針法
鐵刀鋒長一寸,闊三分,兩邊鋒利,厚半分,柄長二寸。
刀式
鐵針頭細長一寸五分,鋒尾長一寸五分,粗而圓。
針式
用刀時,手執堅牢,眼看明白,心中註定,一刀橫畫,一刀直畫,不可太深,約入半寸,人必發厥,少頃即安,不必憂危驚懼,膿血出後,即用膏藥貼瘡口,內服湯劑調理。若用針,止刺入,而不必用橫直之法也,亦須內外兼治。
賽針散 《啟玄》。治癰疽有頭不破,及疔腫時毒,或生四肢,其勢微緩。畏針者,先以醋調藥,塗在瘡頂上,內服托裡等藥。
巴豆(五分) 輕粉(一錢五分) 硇砂(一錢五分) 白丁香(一錢五分) 共為細末,醋調塗之。余近用醋塗入厚白綿紙上,臨用剪塊子貼瘡上,自然腐破。
代針散 《啟玄》。一名透膿散,一名射膿散。不拘癰疽石毒不破者及畏針不開恐遲,則毒氣侵蝕,好肉內罨,只此一服,不移時,自透出膿,甚驗。
蠶繭子(一個,出了蛾,厚的),加附子一片,燒灰為末,熱酒調服即透,切不可用三個,恐頭多口亦多也,忌之。
替針丸 《準繩》。治癰疽已潰未破,或破後膿出不快者。
白丁香 硇砂 沒藥 乳香(各等分) 石灰餅內種糯米十四粒(其法:用灰炭五升,爐炭三升,以水五升,淋取清汁,入大鍋內,熬汁至二升,瓦器盛之;用時以小青盞盛取半盞濃汁,用皮紙貼盞中濃汁面上安定,然後取糯米十四粒,種於其上,一宿即是) 上為細末,糯米飯丸如麥粒大。每用一粒,未破,用藥貼瘡頭薄處,即破;膿滯不快,用一粒納瘡口內,使膿易出,好肉易生。
針頭散 治一切頑瘡,內有瘀肉,癧核不化,瘡口不合,此藥腐之。
赤石脂(五錢) 乳香(三錢) 白丁香(三錢) 信石(一錢) 黃丹(一錢) 輕粉(五分) 麝香(五分) 蜈蚣(一條,炙乾) 各為末,搽瘀肉上,其肉自腐。若瘡口小,或痔瘡,用糊和作條子,陰乾紝之。凡瘡久不合者,內有膿管,用此腐,內服托裡之劑。
碧落神膏 治各瘍癰疽,疔瘡腫毒,神效。
吸鐵石(一兩) 金銀花(一斤) 生甘草(三兩) 蒲公英(八兩) 當歸(四兩) 炙黃耆(八兩) 香油(五斤) 熬至滴水成珠,去渣,入黃丹二斤,再熬,軟硬得中,即成膏矣。再加細藥末,摻於膏上:輕粉(三錢) 麝香(一錢) 冰片(三錢) 赤石脂(一兩) 兒茶(五錢) 黃柏(三錢) 乳香(三錢) 沒藥(三錢) 各研細末,臨時酌瘡之輕重用之。大約初起不必用細藥,出毒後必須加之。
吸毒仙膏 岐天師傳。治諸般癰疽,已破貼之最效。
吸鐵石(五錢) 忍冬藤(八兩) 當歸(三兩) 天花粉(一兩) 夏枯草(八兩) 香油(五斤) 熬成膏,加黃丹二斤收之。瘡口一破,即用此膏貼之,既能呼毒,又能吸膿,兼易生肌,神效。
神膏方 仙傳。專貼發背諸瘡瘍。
金銀花(八兩) 蒲公英(八兩) 木蓮藤(八兩) 真麻油三斤,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乳香三錢、沒藥三錢、松香三兩,去火毒,攤貼神效。此膏不論陰陽癰毒,皆可貼之,再加後細末藥方妙。
陽疽末藥方
冰片(一錢) 麝香(二分) 黃柏(三錢) 白芷(三錢) 五靈脂(二錢) 三七根(五錢) 洋參(三錢) 各為末,摻入膏藥貼之。
陰疽末藥方
肉桂(三錢) 冰片(三分) 人參(一錢) 丹砂(三錢) 紫石英(三錢) 兒茶(三錢) 五靈脂(二錢) 各為末,摻於膏內。
定痛淨膿生肌膏 仙傳。專治各瘡疽癰毒。
當歸(一兩) 黃耆(一兩) 生甘草(五錢) 熟地(一兩) 玄參(一兩) 銀花(四兩) 錦地羅(二兩) 麥冬(一兩) 人參(一兩) 蒲公英(三兩) 白芷(三錢) 白芍(五錢) 花粉(五錢) 黃柏(五錢) 白蘞(二錢) 生地(三錢) 牛膝(二錢) 連翹(三錢) 丹皮(三錢) 沙參(三錢) 柴胡(三錢) 防己(一錢) 蒼耳子(四錢) 黃連(一錢) 葛根(三錢) 蒼朮(五錢) 大黃(三錢) 紅花(五錢) 桃仁(二錢) 地榆(三錢) 夏枯草(五錢) 白朮(五錢) 麻油六斤,熬數沸,去渣再熬,滴水成珠,入黃丹二斤收之。另加細末藥:麝香(一錢) 冰片(二錢) 人參(五錢) 雄黃(三錢) 輕粉(二錢) 兒茶(三錢) 象皮(三錢) 海螵蛸(三錢) 乳香(三錢) 沒藥(三錢) 血竭(三錢) 三七根(五錢) 龍骨(三錢) 赤石脂(五錢) 各為絕細末,摻膏內貼之,奇效。
陰陽至聖膏 石室仙傳。治陰陽癰疽,用刀去其口邊腐肉,即以此膏貼之,即止痛,敗膿盡出。
金銀花(一斤) 生地(八兩) 當歸(三兩) 川芎(二兩) 黃耆(三兩) 生甘草(一兩) 牛膝(一兩) 丹皮(一兩) 荊芥(一兩) 防風(五錢) 茜根(五錢) 人參(五錢) 玄參(五兩) 麻油五斤,熬至藥黑,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入黃丹二斤、廣木香一兩、沒藥一兩、乳香一兩、血竭一兩、象皮五錢、麝香一錢,各為細末,入油中少煎好,藏瓷罐內。每膏一個,約重一兩,再加後末藥。
末藥方
人參(三錢) 冰片(一錢) 乳香(三錢) 血竭(五錢) 三七末(一兩) 兒茶(一兩) 川倍子(一兩) 滕黃(三錢) 貝母(二錢) 輕粉(一錢) 各為極細末。此膏與末藥共用,神奇無比。
生肌散 《準繩》。治諸瘡,生肌。
寒水石(一兩) 碎滑石(一兩) 烏賊骨(一兩) 龍骨(一兩) 定粉(五錢) 密陀僧(五錢) 枯礬(五錢) 干胭脂(五錢) 各為細末,乾摻之。
生肌散
真輕粉(一兩) 鉛粉(一兩,炒黃) 冰片(二分) 辰砂(四分,水飛) 珍珠(一錢) 共為末,瓷瓶收貯。
補爛丹
枯礬(二錢) 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輕粉(三分) 珍珠(三分) 黃丹(五分) 共為細末,摻濕處。如干,用豬油調敷。
生肌散 治瘡口不合。
木香(二錢) 黃丹(五錢) 枯礬(五錢) 輕粉(二錢) 共為末,豬膽汁拌勻,曬乾,再研細,敷患處。
薛立齋云:按此方乃解毒、搜膿、去腐之劑,非竟自生肌藥也。蓋毒盡則肉自生,常見患者往往用龍骨、血竭之類,以求生肌,殊不知餘毒未盡,肌肉何以得生,反增潰爛耳,若此方,誠有見也。亦有氣血俱虛,不能生肌者,當服托裡之劑。若頑瘡瘀肉,須用針頭散腐之。
仙方救命湯 治疔瘡走了黃,打滾將死,眼見火光危症。
大黃(一錢) 梔子(二錢) 牡蠣(一錢) 金銀花(一兩) 連翹(一錢) 木香(一錢) 乳香(一錢五分) 牛蒡子(一錢) 沒藥(一錢五分) 瓜蔞(二錢) 角刺(五分) 地骨皮(二錢) 水酒各半,煎服一劑而愈。
紫菊湯 《廣華記》。治疔疳腫毒。
生甘菊(連根,一兩) 地丁(三錢) 牛蒡子(一錢五分) 銀花(五錢) 花粉(二錢) 貝母(三錢) 白芷(一錢五分) 生地(三錢) 白芨(三錢) 連翹(二錢五分) 茜草(五錢) 先用夏枯草六兩,河水六碗,煎三碗,去渣,不拘時服,加鹽水炒黃耆五錢、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
花丁散 《準繩》。治疔瘡毒氣。
地丁(一兩) 蟬蛻(一兩) 貫眾(一兩) 丁香(二錢) 乳香(二錢) 各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下。
神效桔梗湯 家傳。治咳而胸膈隱痛,兩胠腫痛,咽乾口燥,煩悶多渴,肺癰,時出濁唾腥臭。
桔梗(二錢) 貝母(一錢六分) 桑白皮(一錢六分) 當歸(一錢六分) 炒瓜蔞(一錢六分) 百合(一錢六分) 杏仁(一錢) 地骨皮(一錢) 枳殼(一錢五分) 玄參(一錢五分) 青黛(一錢五分) 紫菀(一錢五分) 麥門冬(一錢五分) 甘草(六分) 水二鍾,姜皮五分,煎七分,不拘時,食後服。如喘,加蘇子、萊菔子;肺虛咳,加人參、阿膠;熱燥,加黃芩、梔子;有膿血,加合歡皮、茅根;便閉,加酒煮大黃;心煩、咳痛,加硃砂;咳引咽嗌,倍加桔梗。
扶桑清肺丹 伯高太師真君傳。治貪酒生肺癰已成。
桑葉(五錢) 紫菀(二錢) 犀角屑(五分) 生甘草(二錢) 人參(三錢) 款冬花(一錢) 百合(三錢) 杏仁(七粒) 阿膠(三錢) 貝母(三錢) 金銀花(一兩) 熟地(一兩) 水煎,調犀角末服,數劑奏功如響。
起痿延生丹 伯高太師傳。治肺痿損傷,焦瘦氣促。
麥冬(五錢) 百部(五分) 款冬花(五分) 白薇(五分) 生甘草(一錢) 天門冬(一錢) 生地(一錢) 天花粉(一錢) 桔梗(一錢) 玄參(三錢) 山豆根(三分) 水煎服,漸輕則生,否則不救。
千金煮肺湯 《啟玄》。治肺痿,咳吐膿血,或自汗嘔吐,消渴,大小便不利等症。
豬肺一具,不用吹的,洗淨血臊,入藥扎定。
青黛(即福建靛花,末二錢) 川芎(三錢) 紅棗(九枚) 共入肺內扎定,下鍋煮熟,患者自己食之二三次,以盡為度,至重不過一二具,肺痿自安。
犀歸湯 祖傳。治腸癰,腹濡,內隱隱朽痛,大小便秘澀。
犀角(真的,鎊末,一錢,煎好後入) 大黃(酒炒,一錢二分) 牡丹皮(二錢) 梅仁(去皮、尖,二錢) 冬瓜仁(二錢) 薏苡仁(五錢) 芒硝(七分) 金銀花(一兩) 當歸(五錢) 上咀,一劑,水煎空心服。
兩間湯 岐天師傳。治大腸癰。
薏仁(二兩) 生甘草(一兩) 當歸(二兩) 錦地羅(一兩) 紫花地丁(五錢) 槐米(三錢) 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一劑足可伸,二劑全愈。
王公湯 伯高太師傳。治小腸癰。
王不留行(一兩) 生甘草(五錢) 蒲公英(一兩) 車前子(三錢) 水煎服,一劑即愈。
龍蔥散 治乳吹。
韭菜地中蚯蚓糞(二錢) 蔥子(一錢) 共研細末,醋調敷上,干即易之,三次即愈。
救乳化毒湯 治乳癰、乳吹初起,神效。
金銀花(五錢) 蒲公英(五錢) 當歸(一兩) 水煎服,二劑即愈。乳吹亦可用,且尤易效,加酒更妙。
英藤湯 治乳癰初起。
蒲公英(一兩) 忍冬藤(二兩) 生甘草(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二劑全消。
參耆瓜蔞散 治乳癰、乳疽已成者,化膿為水,未成者,即消散,如瘰癧更效。
瓜蔞(一個) 甘草(二錢) 當歸(五錢) 沒藥(一錢) 乳香(一錢,另研) 大力子(五分) 人參(三錢) 黃耆(五錢) 水酒各半,煎服二劑即消。
伯高太師方 治乳癰初起。
白芷(二錢) 貝母(二錢) 蒲公英(三錢) 連翹(一錢) 金銀花(一兩) 水煎服,一劑即消。
《永類》方 治乳癰初腫。
射干(即扁竹根如殭蠶者) 同萱草根為末,蜜調敷之,神效。
葛真君湯 治瘰癧。
白芍(五兩) 白芥子(五兩) 香附(五兩) 茯苓(五兩) 陳皮(一兩) 附子(三分) 桔梗(五兩) 甘草(一兩) 各為末,水打成丸,酒送下五錢,一料全愈。
夏枯草膏 薛己。治瘰癧、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
夏枯草(六兩)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虛甚者,則煎汁熬膏服,並塗患處,兼以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尤善。此物生血,乃治瘰癧之聖藥也。其草易得,其功甚多。
昆花湯 章云樵傳。治項下腫核,乃痰氣不清,鬱結而成,日久破壞,以致氣血虧短,卒難收口,且連串不已,又名癧串。此症最難斷根,害人非淺。此方萬試萬應,戒慎忌口,常服必驗。
南夏枯草(三錢) 浙貝母(二錢) 山慈姑(一錢) 玄參(一錢) 連翹(一錢) 牛蒡子(一錢) 橘紅(一錢) 金銀花(一錢) 海藻(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 香附(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五分) 昆布(三錢) 水三碗,煎一碗,空心服。如破爛日久,不收口者,加黃耆、白朮各一錢,茯苓八分,升麻、柴胡各五分。
文武膏 岐天師傳。治瘰癧神效。
用桑椹(黑者)二斗,以布袋絞取汁,夏枯草十斤取汁,二味石器中熬成膏子,白湯化下二匙,日三服,一月即愈。忌酒色鵝肉。
蝸牛散 《三因》。治瘰癧潰與未潰。
蝸牛不拘多少,以竹籤穿,瓦上曬乾,燒存性,為末,入輕粉少許,豬膏髓調,用紙花量瘡大小貼之。
夏枯草湯 治瘰癧、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已潰成漏,形瘦,飲食不甘,寒熱如瘧,漸成勞瘵,並效。
夏枯草(二錢) 當歸(三錢) 白朮(三分) 茯苓(三分) 桔梗(三分) 陳皮(三分) 生地(三分) 柴胡(三分) 甘草(三分) 貝母(三分) 香附(三分) 白芍(三分) 白芷(三分) 紅花(三分) 先煎夏枯草,取汁三碗,後煎藥七分,臥時,入酒半小鐘和服。《準繩》云:單用夏枯草六兩,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渣,食遠服,一月即愈,後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尤善。
瘰癧神膏 祖傳。治各種瘰癧。
大當歸(五兩) 大穿山甲(五兩) 陳皮(三兩) 肉桂(一兩) 木鱉子肉(一兩) 大蜈蚣(十條) 象皮(一兩) 黃柏(五兩) 黃芩(五兩) 川連(一兩) 白花蛇(一兩) 蘄艾(一兩) 金銀花(四兩) 香油三斤,浸半月,夏五日,春秋十日,火熬至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加飛過黃丹十兩,攪勻再熬,又下乳香、沒藥、兒茶、血竭、密陀僧,俱為末,各一兩,攪勻,候溫,入麝香一錢,再攪,入水中一日,去火氣,攤貼甚效,忌一切發物並房事。
神秘湯 治瘰癧。
橘皮(一錢) 紫蘇(一錢) 人參(二錢) 桔梗(三錢) 桑皮(一錢五分) 生薑(五分) 五味子(三分) 水煎服。
木通湯 治瘰癧。
木通(一錢) 車前子(二錢) 豬苓(二錢) 澤瀉(二錢) 連翹(一錢) 花粉(二錢) 金銀花(一兩) 瓜蔞子(二錢) 水二鍾,竹葉、燈芯煎服。忌醋、豬頭肉腸肝、驢馬羊肉,及房事氣怒。
敗毒散瘰湯 治四種瘰串。
人參(一錢) 當歸(二錢) 厚朴(一錢) 桔梗(二錢) 白芷(二錢) 肉桂(五分) 防風(五分) 黃耆(三錢) 粉草(一錢) 水酒各半,煎服。
膏藥方 治瘰癧不破者。
沉香 麝香 輕粉 銀硃 荔枝肉各等分入熟魚膠,搗成膏貼之。專治硬核不消不破,甚效。
通治瘰癧方 不分新久、表裡、虛實,及諸痰結核,甚效。
陳皮(一錢) 白朮(一錢) 柴胡(一錢) 桔梗(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 連翹(一錢) 茯苓(一錢) 香附(一錢) 夏枯草(一錢) 黃芩(一錢) 藿香(五分) 半夏(五分) 白芷(五分) 甘草(五分) 姜三片,水二鍾,煎八分,入酒一小杯,臨睡時服。
瘰癧酒藥方 治年久瘰癧結核,串生滿頭,頑硬不穿者,甚效。
鶴蝨草(八兩) 忍冬藤(六兩) 野蓬蒿(四兩) 野菊花(四兩) 五爪龍(三兩) 馬鞭草(一兩五錢) 用老酒十五斤,袋貯藥懸於酒內,封口,煮三炷香為度,取起,水頓一伏時,初服盡醉,出汗為效,後隨便飲,一料病愈不發。
抬頭草膏 治瘰癧已破者。
五抬頭草不拘多少,清水煮爛,去草,止用汁,熬成膏,去火毒,每膏一個,加麝香二釐,貼上一個,不必再換,其核自出而愈。
六神全蠍丸 治多年瘰癧,百治不愈,服此藥七日全愈。
全蠍(三兩,焙乾,去足勾) 白朮(炒,三兩) 半夏(一兩) 白芍(四兩) 茯苓(四兩) 炙甘草(五錢) 共為末,油核桃肉搗為丸,綠豆大,每日二服,清晨服一錢五分,晚服一錢五分,火酒送下,看人大小,加減服之,甚妙。
黃白殭蠶散 治瘰癧瘡破,久不收口。
人參(三錢) 黃耆(五錢) 當歸(三錢) 厚朴(一錢) 桔梗(一錢五分) 白芷(一錢) 殭蠶(一錢) 水煎服。
臁瘡膏藥方 治內外臁瘡。
白蠟(一兩) 松香(一兩) 銅綠(五分,為末) 豬油(二兩) 乳香(一錢) 輕粉(為末,一錢) 先將豬油熬去筋,入松香、乳香搗為膏,隔紙藥,先將油紙照瘡口略大,以針刺數百孔,後攤膏藥,將紙背貼在瘡口上,不須一日即愈。其瘡先用蔥一株,煎湯洗淨膿血,後貼膏可也,一日換一個,神驗。
杏霜丹 治臁瘡,經年累月不愈者。
杏仁(去皮、尖,紙壓去油,取霜,五錢) 輕粉(五分) 黃柏(炒,末,一錢) 將豬脊髓捶和勻,先取黃柏數錢,煎水洗瘡口乾淨,然後將藥敷上,外以絹包之,三四日瘡即愈。
斂瘡丹 岐天師傳。治臁瘡不斂。
馬屁勃(一兩) 輕粉(一錢) 三七根末(三錢) 各為細末,先用蔥鹽湯洗淨,拭乾,以前藥末敷之即愈。
化癘仙丹 仲景公傳。治濕熱變化癘風,即大麻也。
玄參(三兩) 蒼朮(三兩) 蒼耳子(一兩) 蒲公英(一兩) 桔梗(三錢) 金銀花(二兩) 水煎服,每日作一服飲之,不消一月而愈。
三白膏 治內外臁瘡。
白芷(六錢) 白蘞(六錢) 白芨(六錢) 當歸(六錢) 黃連(六錢) 黃柏(六錢) 厚朴(六錢) 五倍子(六錢) 雄黃(六錢) 沒藥(六錢) 血竭(六錢) 海螵蛸(六錢) 黃丹(飛,六錢) 乳香(二錢) 輕粉(一錢) 已上各為末,香油熬熟,調成膏貼之,外用布包定,有膿水去之,常洗,藥水內加鹽洗之,效。
紅潮散 治濕毒臁瘡。
紅蘿(一個) 真輕粉(三錢) 潮腦(一錢) 共搗爛,填滿瘡內,外用布包定,七日開看,瘡平面愈。
止癢散 治有蟲癢臁瘡。
活蝦蟆一個,剝去皮,乘熱貼之,連換二三次,其蟲自出。仙方加麝香三釐,擦在皮上貼之。
隔紙膏 治久遠臁瘡,頑瘡結毒。
龍骨(二錢) 血竭(五分) 輕粉(五分) 冰片(一分) 阿魏(二分)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麝香(一分) 黃丹(水飛,一兩) 生芝麻(一合,搗末) 香油(三兩) 先將丹、油、芝麻熬數沸,從下細藥,臨起方下冰片,麝香攪勻,用甘草煮油紙,兩面扎孔貼之,效。
潮腦膏 治血風瘡,一宿見效,三月全好。
黃連(一兩) 白芷(五錢) 輕粉(三錢) 川椒(三錢) 潮腦(二錢) 共為細末,用熟菜子油,稠攤在一個大碗底上,倒合,將瓦高支,用艾四兩,揉作十個團,燒熏碗底,上藥如油干,再添油拌,再熏,必待艾盡,乘熱搽在患處,外用油紙、草紙包之,次日即消,不過三月,神效。
貝母散 治活人面瘡。
貝母(五錢,為細末) 用醋調稀,填入人面瘡口內,令滿塞之,次日即愈,如少愈,再填,不過三次全愈。
更有死人而瘡,雖有口眼,人面俱全,奈不能動,不能食物,故名死人面瘡。待人家有死人裝棺材釘釘時,釘一下,將瘡用手指按一下,男用女按,女用男按;如按二下,問患人一聲:瘡好了?患人即答應聲:好了,好了。待釘釘聲止則止,即愈。
雄黃散 治禿瘡,有蟲作癢痛者如神。
雄黃(一錢) 水銀(一錢) 輕粉(五分) 煙膠(五錢) 枯礬(五分) 上為細末,用隔年臘月豬脂油調搽,或馬脂油更妙。
戌油膏 治多年不好禿瘡如神。
番木鱉子不拘多少,用油煎枯,去木鱉子,加真輕粉一錢、枯礬三分,一上即愈。
三黃膏 治杖瘡神效。
生大黃(三兩,為末) 樟腦(一兩五錢,研末) 黃丹(三兩,水飛過) 黃香(三兩) 生豬油(三兩) 將豬油熬熟,入余藥化為膏,一大個貼棒瘡上,外用布纏緊,神效。
衛心仙丹 岐天師傳。治受屈棒,惡血奔心。
大黃(三錢) 當歸(一兩) 紅花(三錢) 桃仁(三十粒) 生地(一兩) 丹皮(三錢) 木耳(三錢) 白芥子(二錢) 水煎服,一劑即惡血散。
白蠟膏 專治杖瘡神效。
真白蠟(一兩) 豬骨髓(五個) 潮腦(三錢) 共入銚內熬成膏,用甘草煮油紙攤貼,神效。
活血紅花湯 棒瘡煎藥。
紅花(一錢) 蘇木(一錢) 山梔子(一錢) 黃柏(一錢) 白芷(一錢) 黃芩(一錢) 桂皮(三錢) 芍藥(三錢) 川芎(二錢) 甘草(一錢) 桃仁(十四粒) 當歸(五錢)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一錢) 研細,用酒二大鐘煎熟;次入童便一鍾,再煎數沸;次入乳香、沒藥,一滾就起就服,神效。
又, 蓋體湯 仙傳。治杖瘡神效。
木耳(二兩) 丹皮(一兩) 蘇木(五錢) 小薊(五錢) 水煎服。
護心仙丹 仙傳。外治作膏貼之。
大黃(一兩) 沒藥(三錢) 白蠟(一兩) 松香(五錢) 乳香(三錢) 骨碎補(五錢) 當歸(一兩) 三七根(三錢) 敗龜版(一兩) 麝香(五分) 各為細末,豬板油一兩,將白蠟、松香同豬油在銅鍋內化開,將各末拌勻為膏貼之,油紙布包。輕者一個,重者二膏足矣,夾棍不須四膏,神效。
膠粉散 治燕窩瘡。
煙膠(一兩) 燕窩土(三錢) 輕粉(一錢) 枯礬(五分) 共為末,熟油調搽患處,神效。
膠胡散 治羊鬍子瘡。
煙膠(五錢) 羊鬍鬚(一撮) 輕粉(一錢) 共為末,濕則干搽,干則油調,搽上即愈。
又方
膽礬(二錢) 瓜蔞殼(燒灰,一錢) 兒茶(一錢) 柏末(五分) 共為細末,敷上,收口神效。
鬼代丹 《準繩》。主打著不痛。
無名異 沒藥 乳香(各研) 地龍(去土) 自然銅(醋焠,研) 木鱉子(去殼) 上為末,蜜丸如彈大,溫酒下一丸,打不痛。
冰硫散 治鈕釦風。
硫黃(一兩) 樟冰(二錢) 川椒(二錢) 生礬(二錢) 共為末,先用白蘿蔔一個,挖空其內,將藥填滿後,將原皮蓋之,濕紙包三四層,灰火煨半時許,待冷取開,同熱豬油調,搽之愈。
膠香散 治胎毒瘡。
輕粉(一錢) 白膠香(三錢) 大風子肉(十五個) 煙膠(二錢) 上為末,用煎雞蛋黃調,搽上即癢,加枯礬五分甚效。
草牛散 治癩頭胎毒。
蝸牛(十枚,搗爛) 生甘草末(五錢) 同搗,火焙乾,麻油調,敷頭上,三日即全愈。
膠髓膏 治戀眉瘡。
輕粉(一錢) 川椒末(五分) 煙膠(一錢) 上為末,將豬髓入銚內,煎熟末,調搽上即愈。
臘脂膏 治肺風瘡。
大風子肉(二十個) 木鱉肉(二十個) 輕粉(五分) 枯礬(五分) 水銀(一錢) 上研末,用臘肉豬脂調,搽於面上,一夜即愈。
杏黃散 治赤鼻、酒齇、粉疵。
硫黃(五錢) 杏仁(去皮及雙仁者,研爛,取二錢) 輕粉(一錢) 各研勻,臨臥時,用蘿蔔汁調,敷赤處,七日愈,貼粉疵一夜,次早洗去,一日即愈。
二粉散 治婦女面生粉花瘡。
定粉(五錢) 輕粉(五分) 枯礬(三分) 為末,用菜油調,溶於大瓷碗底內,勻開;次用蘄艾一兩,於炭火上燒煙,熏於碗內粉,待艾盡為度,覆地上,出火毒,逐早搽面即愈。
裙邊瘡,即臁瘡也,仲景夫子傳。
白蠟(三錢) 松香(五錢) 輕粉(三分) 黃丹(五錢) 銅綠(五分) 豬板油(生者,一兩) 冰片(一分) 各為細末,同豬油搗千下為膏,先用油紙如瘡口大,針刺眼孔數百,攤紙上,將無藥一邊貼瘡口上,以箬包之,一日一換。未貼前,蔥一條煎湯洗之,連用五個即愈,虛用八珍湯。
大風膏 治裙邊瘡,一名褲口風瘡。
大風子(一百個) 枯礬(五分) 川椒末(一錢) 輕粉(一錢) 用真柏油調搽即愈。
痔漏驗方 治痔漏多年不愈,及痔漏腸風下血者皆驗。
龜版(四兩,麻油炙黃) 鱉甲(四兩,酥油炙脆) 穿山甲(一兩,土炒) 刺蝟皮(一個,炙黃) 白茯苓(一兩) 地榆皮(一兩) 金銀花(一兩) 歸尾(一兩,酒洗) 槐花(一兩) 黃牛角䚡骨(一兩,削筋,酥酒炙酥) 牡蠣(一兩) 馬兜鈴(一兩) 五倍子(一兩五錢,炒黑) 象牙末(五錢) 白朮(五錢) 炙甘草(三錢) 犍豬前蹄嫩肉(炙,一兩) 枳實(一兩,火炒) 推車郎(七個,炙去羽毛) 黃連(一兩,酒炒黑) 各為細末,用饅二條,重一斤,煮爛去骨,加白麵少許,同搗為丸,每日早、中、晚服三四錢。忌房事、椒、蒜、一切發物,重者一料全愈。
世傳方 治痔漏。
冰片(一分五釐) 麝香(五釐) 蝸牛(一個,連殼搗碎,入前藥) 加熊膽一分,用井水化開,三味入水內,用雞翎拂痔上,救次即止疼。忌生冷、魚腥、煎炒。陰漏不治。
護漏湯 林天檠傳。
用屎蜣螂(一個,焙脆,為末),以飯黏展成條,先將豬棕探管之淺深,然後將此藥條條入管內,其管即退生肌矣,神驗。
補漏丹 長桑公仙人傳。治痔漏。
大龜(一個) 茯苓(八兩) 羊後蹄爪殼(一對) 鱉甲(一兩,醋炙) 槐米(二兩) 薏仁(三兩) 瓦蔥(大者,一二條) 白朮(土炒,三兩) 神麯(三兩) 先將各藥為末,將龜用綿紙同各末包好,一日則龜必死矣,如未死,又將藥末同包好,以死為度;取出,火炙為末,同藥末為丸,每日臨時白滾水送下三錢,不必半料全愈。水濕去而毒氣自散,漏瘡自愈,何用刀針掛線哉?
青苔散 仲景夫子傳。治濕熱成痔作漏。
青苔(三錢) 羊後爪殼(三付) 人參(一兩) 白朮(三兩) 茯苓(三兩) 白芷(二兩) 槐米(一兩) 米飯為丸,每日服一錢,二月即消管。
全生丸 祖傳。治多年痔漏如神。
白芷(四兩) 槐子(四兩) 穿山甲(陳壁土炒,二兩) 殭蠶(炒,四兩) 蜈蚣(二條,炙) 全蠍(去足勾,炒,淨,二兩) 黃陳米煮飯,搗為丸,每日服三錢,白滾水下,服完漏管自消,不用刀針掛線之多事,真神奇也。忌房欲、鵝肉,茄地上終身不可行走。
太倉公方 治痔。
皮硝(三錢) 瓦蔥(三條) 青苔(一錢) 煎湯洗之,一連洗七日全愈,陰囊濕與腿濕,俱以此方洗之,神效。
無花湯 洗痔,效。
無花果葉煎湯熏洗,止痛甚效。
乳香膏 專貼痔漏如神。
茱萸(二錢) 白芨(二錢) 白蘞(二錢) 黃連(二錢) 黃柏(二錢) 當歸(二錢) 黃丹(二錢) 乳香(一錢) 輕粉(三分) 冰片(少許) 香油四兩,用柳枝煎枯,入藥煎枯,濾淨,再數沸,入黃丹,次乳香、輕粉,攪勻,次入冰片,用瓷罐收貯。用薄油紙甘草煮之,揉攘攤貼,先洗次貼,生肌長肉止痛,甚妙。
南陽張真人方 治痔漏。
人指甲(瓦上炒,八錢) 槐花(炒黃,八錢) 人腳趾甲(瓦上炒,二兩) 牛腳跲(一付,用前蹄) 蟬退(炒乾,一兩) 壁虎(三條,瓦對合炒,兩頭封固,火逼干) 穿山甲(一兩,土炒) 蜈蚣(七條) 地榆(六錢) 防風(一錢) 枳殼(一兩,炒) 黃柏(四錢,鹽酒炒) 甘草(四錢) 俱為細末,每早三錢,午刻二錢,夜二錢五分,俱用生酒送下。忌椒、薑、牛雞鵝肝腸、酒糟、燒酒,尤忌房事。
護痔散 護痔外好肉。
白芨 大黃 黃柏 苦參 寒水石 綠豆粉(各等分) 為細末,熟調塗好肉上,妙。
槐角丸 治痔漏下血。
槐角(二兩) 當歸(一兩) 防風(一兩) 枳殼(一兩,炒) 黃芩(一兩,酒浸炒) 地榆(五錢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酒或白湯送下,效。
槐萼散 治腸風痔漏下血有驗。
槐萼(炒,六分) 生地黃(酒拌蒸,六分) 青皮(六分) 白朮(六分) 炒荊芥(六分) 川芎(四分) 升麻(一錢) 當歸(酒浸,一錢) 各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送下,煎服亦妙。
水沉膏 治時毒暑癤。
白及不拘多少,為細末,用水沉底,去水,將藥敷在瘡周圍,紙蓋,如干,再水潤之。
藥線方 治齒踞如神。
用芫花皮作線,系根一二日自落,如未落,以刀去之,以銀熱烙之,其血即止,最妙。
張真君傳異方 治頑癬。
蝦蟆(一個,口內入雄黃一錢,外用苧麻扎住,火燒死,存性,研末),麝香一分、冰片三分、輕粉一錢、好茶葉三錢,再研為細末,油調搽上,覺少痛即腫起,無懼,三日平復如故,而頑癬脫落矣,遍身不可一時並搽,愈了一處可也。
頑癬方 治白殼瘡,即頑癬。
羊蹄根、枯白礬,搗汁,入米醋少許調,搽之,一二次效。
岐天師傳方 治牛皮癬。
杜大黃根鮮者一兩,搗碎,日日擦之,擦至十日之後,用冰片三分、麝香三分、楝樹根一錢、蝸牛十八個、白礬二錢、生甘草一錢、蚯蚓糞五錢,各為細末,搗蝸牛內敷之,—月即全愈,至神之至。
陀僧散 治汗斑如神。
密陀僧(細末,三錢) 白砒(一錢) 枯礬(五分) 硫黃(二分) 羊蹄根汁對半調搽,一次即黑,二次即愈。
丁香散 治鼻瘜神驗。
苦丁香(七個) 桔礬(五分) 輕粉(五分) 將鼻中瘜肉針破,用此藥末點搽即愈。
化瘜丹 治鼻瘜、鼻痔。
雄黃(五分) 桔礬(五分) 苦丁香(三錢,鮮的,取汁) 上末調稀,搽在患處,妙。一方加輕粉、細辛、犬膽調。
粉香生肌散 治嵌指甲傷。
輕粉(一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黃丹(二錢,微炒) 赤石脂(五錢) 寒水石(三錢,煅) 各為末,濕則干搽,干則油調,最妙。
槐花湯 治鵝掌風。
槐枝花熬煎湯,以手熏之,及熱後,將瓦松擦之,過一會,以水洗之,又熏又擦,每日三五次,不過三二日全愈,神速。瓦松無有,用瓦草亦效。
又方
朴硝(末,三錢) 桐油調勻,塗入患處,火烘之,不二次,妙。
硫糕丸 疥瘡多年,治不效,一家數口俱害,多致瘦弱,不必搽藥,止服此藥,甚效。
硫黃(精明的,一兩) 為細末,用米糕為丸,桐子大,共三兩重。上體疥多食後,荊芥湯送下五六十丸;下體疥多食前下,一人要服硫至一兩,必效。
伯高太師方 治疥瘡。
茵陳蒿(一兩) 苦參(一兩) 煎水一鍋,略冷,洗之立瘥。
歸防湯 世傳。治表消疥瘡煎藥,神效。
當歸(二錢) 防風(一錢) 蒼朮(一錢) 川芎(一錢) 生地(一錢五分) 荊芥(一錢) 苦參(一錢) 甘草(三分) 赤芍(一錢) 連翹(一錢) 白芷(八分) 清水煎,十服為度。
黃水瘡治小兒黃水瘡,濕熱結於皮上也。仲景公傳。
石膏(一兩) 雄黃(一兩) 各研細末,砂鍋煎湯,候冷洗之,一日即愈,神方也。以五苓散內治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