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方下
雄黃燈 治坐板瘡。
用舊青布一條,如二指闊,以雄黃末一錢,油調入布內,為拈子,燈上點著,吹滅,以火頭熱觸於瘡頭癢處,不過一二次即愈。
莧蘿散 治坐板瘡甚驗。
馬齒莧(一把,即灰莧) 蘿種(一枝) 各為末,摻患處立愈。並治諸瘡出水,敷之俱妙。
又方
用磚一塊燒熱,硫黃末一錢,鋪於磚上,以好醋沃之,以布一方墊之,令坐於瘡上,烙之更妙。
世傳。 治坐板瘡方。
輕粉(二錢) 石膏(飛過,六錢) 共為細末,燈油調,上一二次即愈。
張真君方 治大麻風。
蒼朮(一斤) 蒼耳子(三兩) 各為末,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二錢,服一月即全愈。無忌,止忌房事三月,犯則不可救矣。
白鹿洞方 治大麻風,眉毛脫落,手是拳攣,皮肉潰爛,唇翻眼綻,口歪身麻,肉不痛癢,面生紅紫之斑,並治如神。
大風子肉(四兩) 明天麻(四兩,酒浸) 川防風(去蘆,四兩) 漢防己(四兩) 大何首烏(四兩,忌鐵) 好苦參(淨,四兩) 川當歸(淨,六兩,酒浸) 赤芍藥(六兩) 白菊花(四兩) 香白芷(四兩,酒浸) 大川芎(二兩) 獨活(二兩) 山梔仁(二兩,炒) 連翹(淨,二兩) 白蘇(二兩) 蘇薄荷(二兩) 金頭蜈蚣(炙,去頭、足,二兩) 全蠍(三兩,洗去鹽,足) 殭蠶(炙,去足,六兩) 蟬蛻(去足,六兩) 穿山甲(二兩,燒) 蘄蛇(八兩,酒浸,焙) 狗脊(四兩,去毛,酒浸) 共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好酒送下,臨臥再一服。忌氣怒、房事、油膩煎炒、雞、魚、蝦、蟹、芋頭、山藥、糟魚、肉鵝、生冷、春酸食、冬冷物,然冬月亦不可烘火,止宜綿暖,淨室坐定,保守性命,節飲食,斷妄想。如服藥時,宜仰臥,令藥力遍行有功。如不守禁忌,徒勞心力,亦無效也。服此藥,止宜食鴨、鯽、牛肉,俱當淡食。
秘傳漆黃蟾酥丹 治大麻風瘡。
鮮螃蟹(四斤) 真生漆(一斤) 真蟾酥(二兩) 真雄黃(二兩) 先將瓷壇裝蟹,次入漆封口,埋在土中,二七日足,方取開看,二物俱化成水,去滓淨,將水入鍋,慢慢火煮乾,焙為細末,方入雄黃、蟾酥二味末,攪勻,瓷罐收之。每日空心、臨臥各一服,好酒送下一二錢,不過一月,其瘡全好除根,妙不可言。治大風如手取之妙。況所費不多,莫輕忽修合,亦勿妄傳非人,秘之。
洗大風方
用蒼耳草煎湯,少加朴硝,浴之更妙。
生眉散 治大風,生眉毛。
皂角針(焙乾) 新鹿角(燒存性)各等分 為細末,薑汁調塗,一日搽一二次,不數日眉即生矣。
片根散 治喉閉乳蛾。
冰片(二分) 雄黃(一錢) 山豆根(一錢) 兒茶(一錢) 青硼(五分) 枯礬(五分) 共為細末,吹之如神。
太倉公蜂房散 治喉痹腫痛。
露蜂房(燒灰,一分) 冰片(二釐) 白殭蠶(一條) 乳香(二分) 為細末,吹喉即安。
倉公壁錢散 治喉生乳蛾。
壁錢(七個) 白礬(三分) 冰片(一分) 兒茶(三分) 各為末,包礬燒灰,為細末,竹管吹入喉,立愈。
救喉湯 岐伯天師傳。治雙蛾,喉大作痛,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熱,呼水,此乃纏喉風也,乃陰陽二火併熾,上衝作祟。
射干(一錢) 山豆根(二錢) 玄參(一兩) 麥冬(五錢) 甘草(一錢) 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倘服之而藥不能下喉者,刺少商穴,尚欠親切,用刀直刺其喉腫之處一分,則喉腫必少消,急用吹藥開之,吹藥方名啟關散。
啟關散
膽礬(一分) 牛黃(一分) 皂角(燒灰,末,一分) 麝香(三釐) 冰片(一分) 為絕細末,和勻,吹入喉中,必大吐痰而快,可用湯藥矣。
化癬神丹 治喉生癬瘡,先癢後痛,久不愈者。
玄參(一兩) 麥冬(一兩) 五味子(一錢) 白薇(一錢) 甘草(一錢) 鼠黏子(一錢) 百部(三錢) 紫菀(二錢) 白芥子(二錢) 水煎服,先服六劑,再服潤喉湯全愈。
倉公治喉癬方
百部(一兩) 款冬花(一兩) 麥冬(二兩) 桔梗(三錢) 各為細末,蜜煉為丸,如芡實大。銜化,日三丸,一月蟲死癬愈。
潤喉湯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麥冬(一兩) 生地(三錢) 桑白皮(三錢) 甘草(一錢) 貝母(一錢) 薏仁(五錢) 水煎多服,數十劑必愈。久則加肉桂一錢,更為善後妙法。
伯高太師傳方 治指上生天蛇頭瘡。
蜈蚣(一條) 麝香(半分) 白芷(三錢) 共為末,燒煙燻之即愈。
雄黃解毒散 治天蛇毒疔,初起紅腫發熱,疼痛至心。
雄黃(二錢) 蟾酥(二分,微焙) 冰片(一分) 輕粉(五分) 為末,新汲水調塗,紙蓋,日用三次,極效。
解蛇油 治蛇窠瘡,生於皮毛作痛,並治諸惡瘡。
川蜈蚣不拘多少,入真香油,瓷瓶收貯,搽之,不二次即愈。
治蜘蛛瘡
先用苧麻絲搓瘡上,令水出,次以雄黃、枯礬等分,末,乾摻之,妙。
秦公傳方 治楊梅風毒。
土茯苓(三斤) 生黃耆(一斤) 當歸(八兩) 先用水三十碗,將土茯苓煎湯三碗,取黃耆、當歸拌勻,微炒,干磨為末,蜜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三錢,一料即全愈,新病二料全愈,不再發。
劉氏經驗方 《綱目》。治楊梅毒瘡。
膽礬 白礬 水銀(研不見星為度)等分 入香油、津唾各少許,和勻,坐帳內,取藥塗兩足心,以兩手心對足心,摩擦良久,再塗再擦,盡即臥,汗出或大使去垢、出穢涎為驗。每一次強者用四錢,弱者二錢,連用三日,外敷疏風散,並澡洗。
世傳。治楊梅瘡。
皂角刺七根 杏仁(去皮、尖,七個) 肥皂子(去殼取肉,七個) 殭蠶(真的,七個) 蟬蛻(七個,去爪、翅) 紅花(五錢) 當歸尾(一兩) 土茯苓(八兩,瓷瓦刮去皮土,木器捶碎) 以上共一處,用砂鍋一個,井、河水各三碗,煎至三碗,早,中、晚各服二碗,服二十劑全愈。永無後患,忌茶葉酸鹼。
全陽方 治前陰爛落。
金銀花(半斤) 黃柏(一兩) 肉桂(二錢) 當歸(三兩) 熟地(二兩) 山茱萸(三錢) 北五味(一錢) 土茯苓(四兩) 水五大碗同浸,干為末,每日滾水調服一兩,服完,前陽不爛,如爛去半截者,重生。
土茯苓湯 治楊梅結毒,林中丞傳。
土茯苓(二斤,竹刀去皮) 雄豬油(四兩,銅刀切碎) 沒藥(二錢) 初次水七碗,煮四碗;二次水四碗,煮二碗:三次水二碗,煮一碗。共七碗,去渣並油,將湯共盛瓷缽內,露一宿,次日作三次溫服。忌茶、酒、油、鹽、醬、醋、雞、魚、鵝、鴨、海味等物、只吃大米飯、蒸糕,滾水下、余物一切不可用,三七日全愈。
末藥方
防風(五錢) 荊芥(五錢) 何首烏(五錢) 苦參(五錢) 花粉(五錢) 肥皂子白肉(二兩五錢,炒) 上為細末、用煎開土茯苓豬油、加末藥二錢同煎。
鬼真君傳方 治楊梅瘡。
黃耆(五兩) 生甘草(一兩) 土茯苓(四兩) 茯苓(五兩) 白朮(五兩) 當歸(五兩) 大黃(八錢) 石膏(五錢) 水十碗,煎二碗,分作二次服,二劑毒自從大便出。倘疳瘡已出,而楊梅未生,急加入大柴胡三錢,同上藥煎服,二劑亦愈。蓋瘡因虛而得,自當治其虛,而加之去毒之品,自然奏功如神。奈世人以敗毒劫之,而忘其補法,所以夭人性命也。
風藤散 治結毒。
人參 當歸 赤芍 角刺 木瓜 木通 甘草 白芷 生地 皂子 花粉 金銀花 白鮮皮 薏苡仁 青風藤 各等分,每劑五錢,加巴蕉根四兩、土茯苓四兩,水四碗,煎至三碗,一日二次服之。重者只三劑而愈,如神、不拘新舊俱妙。
張真君方 治結毒,鼻柱將落,立可全之。
人參(一兩) 麥冬(三兩) 金銀花(三兩) 蘇葉(五錢) 桔梗(一兩) 生甘草(一兩) 水五碗,煎一碗,一劑即聞香臭而不落矣。蓋楊梅之毒,雖是毒氣結成,然亦因虛極致之,故用人參、麥冬諸補氣血之藥於散邪解毒之內,所以奏功如神也。
不疼點藥
真輕粉(一錢) 杏仁皮(一錢) 松花(一錢) 冰片(三分) 共為末,鵝膽汁調搽即愈。
治楊梅疳瘡方
真輕粉(三分) 冰片(二分) 兒茶(五分) 黃柏末(二錢) 上口鼻用川椒湯漱洗搽之,在下用五根湯洗熏畢,搽之如神。
萸床散 《準繩》。治腎臟風,癢不可當。
吳茱萸 蛇床子 等分,煎湯洗之,神效。
五根湯
蔥根(一兩) 韭菜根(一兩) 槐根(一兩) 地骨(一兩) 土茯苓(一兩) 煎水,先熏後洗畢,點前藥,效。
張真君方 治疳瘡。
兒茶 珍珠 鏡鏽(各二錢) 輕粉(五分) 牛黃(三分) 血竭(三分) 冰片(三分) 各為細末,先水洗淨,後摻藥,神效。
秦真人方 治疳瘡。
兒茶(一錢) 黃柏(炒,一錢) 水銀(半分) 輕粉(一分) 生梔子(五分) 冰片(三釐) 各為細末,以不見水銀為度,敷在患處,數次即愈,再用後藥:
金銀花(一兩) 當歸(五錢) 蒲公英(五錢) 生甘草(二錢) 水煎空心服,內外合治,尤易愈也,
伯高祖師方 傳治玉莖瘡爛。
絲瓜連子搗汁,和五倍子末、蚯蚓糞,焙乾,香油調,搽之神驗。
勝金散 《準繩》。治下疳潰爛疼痛。
黃連(五分) 黃柏(五分) 輕粉(五分) 銀硃(五分) 兒茶(五分) 冰片(一分) 為細末,香油調搽。
齒窟瘡方 齒時有傷,成瘡作痛。
用生肌散,將舊棉花托一二分,入窟內,過夜即愈,或搗飯內,塞之亦妙。生肌方載在前。
玉粉散 治胎毒溻皮瘡。
滑石(桂府粉包,一兩,水飛過) 甘草(三錢) 冰片(二分) 共為細末,摻之瘡上即愈。
《雜興》湯 鄧筆峰傳。治楊梅毒瘡。
冷飯糰(二兩) 五加皮(三錢) 皂角子(三錢) 苦參(三錢) 金銀花(一兩,世錯用一錢,今改正) 好酒煎,日一服,一月全愈。忌鐵器。
劉寄奴散 《準繩》。治便毒。
劉寄奴 王不留行 大黃 金銀花 木鱉子 上等分,酒水煎,露宿一夜,五更服。
又方 治便毒初起。
射干二寸 生薑如指大(搗細)上取順流水。煎微沸,服之,以瀉為度。
消毒散 《準繩》。治便毒初發,三四日可消。
皂角針 金銀花 防風 當歸 大黃 甘草節 瓜蔞仁 各等分,上㕮咀,水酒各半,煎,食前服,頻提掣頂中發,立效。
化魚湯 仲景真人傳。治結成便毒魚口。
大黃(一兩) 金銀花(五兩) 蒲公英(五錢) 歸尾(一兩) 荊芥(三錢) 水二碗,煎一碗,服二劑即消。
化毒救生丹 張真人傳。治頭面無故生瘡,第一日頭面重如山,二日即青紫,三日身亦青紫,服春藥而毒發於陽者,第一日即用此方可救。
生甘草(五錢) 金銀花(八兩) 玄參(三兩) 蒲公英(三兩) 天花粉(三錢) 水十餘碗,煎四碗,日三次服,可救,否則一身盡青而死。
蝸膏水 仲景夫子傳。治頭上生瘡作癩,或胎毒成癩頭。
蝸牛(十條) 生甘草(三錢,為末) 冰片(三分) 白礬(一錢) 盛在瓷碗內,露一宿,蝸牛化為水,鵝翎掃頭上,三日愈。
黃水瘡方 仲景夫子傳方,更妙。
蘄艾一兩(燒灰存性)為末。癢加枯礬五分,摻上即愈。
又方
雄黃末(二錢) 砂罐內熬,水洗之即愈,神效。
柏葉散 治三焦火盛,致生火丹作癢,或作痛,延及遍身。
側柏葉(炒黃,為末,五錢) 蚯蚓糞(五錢) 黃柏(五錢) 大黃(五錢) 赤豆(三錢) 輕粉(三錢) 共為細末,新汲水調搽。
枯瘤方 治瘤初起成形未破者,及根蒂小而不散者。
白砒(一錢) 硇砂(一錢) 黃丹(一錢) 輕粉(一錢) 雄黃(一錢) 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 硼砂(一錢) 斑蝥(二十個) 田螺(大者,去殼,三枚,曬乾,切片) 共研極細,糯米粥調,按捏作小棋子樣,曬乾。先灸瘤頂三炷,以藥餅貼之,上用黃柏末水調,蓋敷藥餅,候十日外,其瘤自然枯落,次用斂口藥。
秘傳斂瘤膏
血竭(一錢) 輕粉(一錢) 龍骨(一錢) 海螵蛸(一錢) 象皮(一錢) 乳香(一錢) 雞蛋(十五枚,煮熟,用黃熬油一小鐘) 以上各為細末,共再研,和入雞蛋油內,攪勻,每日早晚,甘草湯洗淨患上,然後雞翎蘸塗,膏藥蓋貼。
陰戶疳方 治陰戶作癢作痛,生疳生蟲。
豬肝(一具,切長條) 雄黃(二錢) 枯礬(五分) 輕粉(一錢) 將肝條水滾一二滾,取出,蘸藥均,入陰戶內,一二時再換,不三五次,蟲出即愈。
護陰丹 治陰外中生瘡。
桃仁(三兩,搗爛) 蛇床子(為末,一兩) 絹綾做一長袋如勢大,泡濕,將藥裝入袋中,納入陰戶內,神效。
止癢殺蟲湯 仲景夫子傳。婦人陰中生瘡長蟲,痛癢難受。
蛇床子(一兩) 苦參(一兩) 甘草(五錢) 白薇(五錢) 水五碗,煎二碗,將陰戶內外洗之。另用綾一尺,縫如勢一條,將藥渣貯於中,乘濕納於陰之內,三時辰蟲盡死矣。內用小柴胡湯加梔子三錢、苦楝根三錢、茯苓五錢,煎服,不服亦得。
完體續命湯 岐天師傳。救殺傷而氣未絕,或皮破而血大流,或肉綻而腸已出,或箭頭入膚,或刀斷臂指,死生頃刻。
生地(三兩) 當歸(三兩) 麥冬(三兩) 玄參(三兩) 人參(二兩) 生甘草(三錢) 三七根末(五錢) 續斷(五錢) 地榆(一兩) 乳香末(三錢) 沒藥末(三錢) 劉寄奴(三錢) 花蕊石末(二錢) 白朮(五錢) 水煎調末服,一劑口渴止,二劑瘡口閉,三劑縫生,四劑全愈矣,真神奇之至。
補血救亡湯 伯高太師傳。救殺傷危亡諸症。
玄參(二兩) 生地(四兩) 黃耆(四兩) 當歸(二兩) 地榆(四錢) 荊芥(炒黑,五錢) 木耳(二兩) 敗龜版(二個) 水二十碗,煎汁五六碗,恣其酣飲。蓋刀刃之傷,必大流血,無不渴者,飲水有立刻亡者,若飲此湯則渴止,而瘡口亦閉,又無性命之憂,真神方也。
及膏散 《濟急方》。治刀斧傷損。
白及(一兩) 石膏(煅,一兩) 為細末摻之,亦可收口。
治刀傷損骨 止有皮連者。
生明礬(一錢) 生老松香(一錢) 研極細,放於布包,止以藥裹,即止痛生肌。錢又選傳,勿令水風犯之。
金刀傷方
用小豬揪出來腸子一條,陳石灰二兩,苧葉一兩,龍骨三錢,共搗爛作餅,干為末,搽之,即止血合口。
又方
端午日採百草,搗爛取汁,拌古石灰內藏之,干則研為細末,摻傷處,即止血、止痛、生肌,且無瘢痕。
岐伯天師傳方 治金瘡。
陳年石灰(四兩) 三七根(二兩) 各為末,敷上即止血生肌。
又傳方 治金瘡出血,又可治腳縫出水。
花蕊石(研末) 三七根末 硫黃末 各等分,和勻再研,敷上即合,仍不作膿,又止痛止血如神。
《永類鈐方》 治金瘡出血不止。
紫蘇葉 桑葉 同搗,貼之自止。
火燒瘡方
黃蜀葵花不拘多少,去蒂心淨,不用手取,恐手汗汙之,真香油浸之,令勻,雖數年更妙,逐年油少添油,花少添花。搽上立止痛生肌,冰涼自在,任他結痂,不可揭動。就火藥燒壞,亦可救,內服泄火毒藥更效,亦治湯燙如神。
蚌津散 治湯泡、火燒甚效。
取水中大蚌,置大碗中,任其口開,用冰片二三分、當門麝二三分,研末挑入蚌口內,即漿水流入碗內;再加冰、麝少許,用雞翎掃傷處,先外而內遍掃,隨干隨掃,涼入心脾,便不痛而愈。如所掃之處不肯幹,必潰爛,將蚌殼燒灰存性,為末,入冰、麝少許,摻之,妙。
太倉公方 治湯火神效。
井中青苔研爛,敷湯火傷灼瘡上,立止痛而愈。
秦真人方 治湯火傷。
大黃(一斤) 古石灰(八兩) 滑石(四兩) 各為細末,麻油調敷患處,即止痛生肌,且無瘢記。
凍瘡方 治凍瘡破爛。
不拘手足、面上凍瘡成瘡,癢痛不一者如神。用麻雀腦子塗之,立瘥。豬腦子加熱酒洗,更妙。
又方
干狗糞白者,燒灰存性,為絕細末,麻油調敷,數次即愈。
箭鏃瘡方 治毒箭及箭鏃入骨,不能得出,即不可拔動,恐其骨傷。
用巴豆一粒,炮去皮殼,勿焦,活蜣螂一個,同研爛,塗在傷處,須臾痛定微癢,極難忍之時,方可拔動,取出鏃,立瘥。
又方
取數年陳醃臘豬腿肉骨頭,火炙,取骨內之油,雞翎將骨油掃在箭傷之處,必癢不可當,少頃,其箭頭必透出。
張真君六神散 治折傷最驗。
當歸(五錢) 續斷(五錢) 骨碎補(五錢) 牛膝(五錢) 桃仁(五錢) 金銀花(五錢) 黃酒(二碗),煎一碗,空心服,不拘輕重,服數劑永無後患。
倉公方 治骨傷折痛。
用蔥一斤搗爛,入乳香一兩,同搗勻,厚封傷處,立止痛。
太倉公傳方 治跌撲經月,瘀血作痛。
水蛭(炒黑,研碎,二錢) 當歸(一兩) 桃仁(十四粒) 赤芍(五錢) 水煎服,一劑即止痛。
定痛散 治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
麻黃(燒存性,一兩) 頭髮灰(一兩) 乳香(五錢) 共為細末,每三錢,溫酒調服,立瘥。
葛真君傳方 稚川。治跌傷神效。
灼過敗龜(一個) 大黃(一錢) 生地(五錢) 桃仁(二十個) 紅花(一錢) 歸尾(三錢) 一服即止痛。
岐天師全體神膏 治接骨神效。
當歸(二兩) 生地(二兩) 紅花(二兩) 續斷(一兩) 牛膝(一兩) 地榆(一兩) 茜草(一兩) 小薊(一兩) 木瓜(一兩) 人參(一兩) 川芎(一兩) 劉寄奴(一兩) 白朮(一兩) 黃耆(一兩) 甘草(五錢) 杏仁(三錢) 柴胡(三錢) 荊芥(三錢) 皂角(二錢) 麻油(三斤) 熬數沸,瀝去渣,再煎,滴水成珠,加入飛過黃丹末一斤四兩,收為膏,不可太老,再用乳香三錢、沒藥三錢、自然銅(醋焠,燒七次)三錢,花蕊石三錢,血竭五錢,白蠟一兩,海螵蛸三兩,為細末,乘膏藥未冷投入,收勻盛之,攤膏須重一兩,再用勝金丹。
麝香(三錢) 血竭(三兩) 古石灰(二兩) 海螵蛸(一兩) 自然銅末(如前制,一錢) 乳香(一兩) 沒藥(一兩) 樟腦(一兩) 人參(一兩) 兒茶(一兩) 三七(一兩) 木耳灰(一兩) 花蕊石(三錢) 象皮(三錢) 冰片(一錢) 地蝨(一錢) 土鱉(一錢) 琥珀(一錢) 紫石英(二兩) 土狗(十個) 生甘草末五錢和勻,以瓦罐盛之,每膏一個,用末三錢摻在上,貼之。重者二個,輕者一個即痊,更奇絕。
止血散 刀瘡口破裂,血出不止,用此擪之,血即止。
血竭(二錢五分) 沒藥(五錢) 龍骨(五花者,二錢,俱另研) 燈芯(一把) 蘇木(二錢) 桔梗(五分) 降真香(四錢,同蘇另研) 當歸(三錢) 雞一隻,連毛,尿,醋煮熟爛,搗作團,外以黃泥固濟,以文武火煅干,為末,入後藥:紅花(要馬頭者)二錢(焙為末)。共為細末,每用,干擪瘡口,以止其血,候乾,少將熟油瘡上,效。
逐瘀至神丹 岐伯天師傳。治跌僕斷傷受困。
當歸(五錢) 大黃(二錢) 生地(三錢,再加三錢尤妙) 赤芍藥(三錢) 桃仁(一錢) 紅花(一錢) 丹皮(一錢) 敗龜版(一錢) 水一碗,酒一碗,煎服一劑,即可去病。倘手足斷折,以杉板夾住手足,扶正,湊合妥當,再用接骨至神丹為妙。方中再加枳殼一二錢尤佳。
接骨至神丹 岐伯天師傳。治接骨如神。
羊躑躅(三錢,炒黃) 大黃(三錢) 當歸(三錢) 芍藥(三錢) 丹皮(二錢) 生地(五錢) 土狗(十個,捶碎) 土蝨(三十個,搗爛) 紅花(三錢) 自然銅末 先將前藥酒煎,然後入自然銅末,調服一錢,連湯吞之,一夜生合,神奇之至,不必再服二劑,止服二煎可也,必骨中瑟瑟有聲,蓋彼此合縫,實有神輸鬼運之巧。
治破傷風方
用糞堆內蠐螬蟲一個,將手捏住脊背,待他口中吐出水來,塗在瘡口上,即覺渾身麻木,汗出即活,此神方也。
倉公治破傷風方
蜈蚣(研末,二分) 麝香(半分) 擦牙,吐去口涎即瘥。
榆根散 雷公真君方。治虎咬傷,血大出,潰爛疼痛。
地榆(一斤,為細末) 三七根末(三兩) 苦參末(四兩) 和勻,凡虎咬傷,急用豬肉貼之,隨貼隨化,連地榆等三味末摻之,隨濕隨摻,血即止而痛即定,奏功實神。
斑蝥散 治瘋犬咬傷,效如神。
斑蝥(炒,去足、翅,同米熟) 雄黃(各等分) 共為細末,溫酒調送,神效。去紅髮說在前。
青苔散 伯高真君傳。犬咬。
地上青苔,以手抓之,按於犬咬處,即止痛。
治鼠咬瘡方
用貓尿洗之瘥。取貓尿,以生薑搗爛一撮,敷在貓鼻子上即出。
麝香錠子 治蜈蚣二十七般毒蟲咬瘡,腫痛不已,神效。
麝香(二錢) 雄黃(二錢) 乳香(二錢) 硇砂(二錢) 土蜂窩(一個) 露蜂窩(一個,燒灰存性) 上為細末,米醋糊為錠子。如遇此等傷瘡,磨塗之即瘥;如有惡瘡,疼痛不已,亦以此塗之,更妙。
治毛蟲咬
以蒲公英根莖白汁敷之,立瘥。
中蜘蛛毒蛇咬瘡方
用大藍汁、麝香,雄黃和之,隨愈。人一身生蛛絲,不知人事者,以艾煙燻之,以羊乳灌之,立瘥。
誤吞麥芒鯁喉瘡方
先以亂絲或絨,扎於如意骨上。如無,則以柳條刮淨,以火逼彎如意樣,以絲絨紮上,入喉中,上下攪之,待取出芒為妙,後以青黛吹之效。
誤吞針鉤有線方
即以汗衫竹節子穿在線上,推的竹節只抵鉤子根,以線硬,倒往裡推,其鉤即出為妙。
治面上惡瘡五色方 《藥性論》。
用鹽湯浸綿,拓瘡上,五六度即瘥。
治蚯蚓毒 經驗方。形如大風,眉鬢皆落,或身如蚯鳴蚓。
濃煎鹽湯,浸身數遍即愈。
治諸瘡胬肉如蛇出數寸 《聖惠》。
硫黃一兩,同土薄之即縮。
治纏腳生瘡 《摘玄方》。
荊芥燒灰,蔥汁調敷,先以甘草湯洗之。
《普濟方》 治一切疥瘡。
荊芥(一兩) 生地黃(半斤) 煎汁熬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茶酒任下,一料服完自愈。
《談野翁試驗方》 治婦人面生粉花瘡。
定粉(五錢) 菜子油調泥碗內,用艾一二團,燒煙燻之,候煙盡,覆地上一夜,取出調搽,永無瘢痕,亦易生肉。
孫真人方 治馬咬成瘡。
益丹草切細,和醋炒,塗之。
《千金方》 治毒攻手足,腫痛欲斷。
蒼耳葉搗汁,漬之。以渣敷之,立效。春用心,夏用葉,秋冬用子。
《聖惠方》 治頭風白屑。
王不留行 香白芷等分 為末乾摻,一夜篦去。
《肘後方》 治惡瘡,痂後癢痛。
扁竹(即萹蓄) 搗封,痂落即瘥。
掃癩丹 《千金方》。治惡瘡似癩,十年不愈者。
莨菪子(三錢) 燒研細末,敷之即愈。
《摘玄方》 治唇裂生瘡。
瓦花生薑,入鹽少許,搗塗
鵝掌油 《準繩》。治腳縫爛瘡。
鵝掌皮(燒灰存性)為末,敷之。以桐油塗亦妙。
魚脂膏 《準繩》。治白駁。
用鰻鱺魚脂擦駁上,微痛。以魚脂塗之,一上即愈。
又方
用蛇蛻燒末,醋調敷上,神效。
豆根散 治癬瘡。
用山豆根末,臘月豬脂調塗之。
半夏散 俱《準繩》。治一切癬。
上以半夏三兩,搗到末,以陳醬汁調和如糊,塗之,兩三度即瘥,云用生半夏更妙。
綠雲散 《準繩》。治灸瘡,止痛。
柏葉 芙蓉葉(端午午時採)不拘多少(陰乾) 上為細末,每遇灸瘡作疼,水調紙上,貼之,養膿止疼。
去苦散 《準繩》。治蛇傷,解蟲毒神效。
五靈脂(一兩) 雄黃(五錢) 為末,塗患處良久,後灌二錢,神效。
輕粉散 仲景公傳。治豚瘡痛癢,流水流血。
輕粉(三分) 蘿蔔子(一錢) 桃仁(十四個,去皮尖) 研為末,擦瘡上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