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素造化脈論
太極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不離乎五太。太者泰也。太易者。清濁未分也。太初者。陰陽之初也。太始者。氣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本立道生。太極者。萬物之極也。否極泰來(董按此處應加「泰極否來」句)陽極陰生。陰極陽生。物極則返。極者終也。終而復始。太極者。氣形質之本也。無極而有極也。自無歸有。有必歸無。無能生有。有無相生。無有盡時。列子曰。聖人自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董按此處應加「太始者。形之始也」句。)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萬物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狀。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二。二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列子曰。只言四者究也。究者極也。則吾所謂太極者是也。
夫太素者。本於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陰陽也。陰陽則一。極而必返。終而復始。豈非先傳所謂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之妙歟。太極者。天地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陰分陽也。陰為陽母。陽為陰父。故陽生於子。極於巳。而一陰來姤。陰生於午。而極於亥。故一陽來復。陽根於陰。陰根於陽。故震為長男屬火。火生於寅。巳為胞胎。巽為長女屬水。水生於申。亥為胞胎。巳亥為天地之門戶。陰陽之根本也。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蓋奇偶之數。而以為類分。其奇數屬陽。天之象也。偶數屬陰。地之象也。天一者少陽。地六者太陰也。少陽太陰。交而生水。地二者少陰也。天七者少陽也。少陰少陽。交而生火。天三者少陽也。地八者少陰也。少陰少陽交而生木。地四者少陰也。天九者太陽也。少陰太陽交而生金。天五地十交於中而生土也。此陰陽太少判合。萬物生成變化之道也。
夫水火者坎離也。坎在北方陰位。而卦屬陽。離在南方陽位。而卦屬陰。坎以陽而生在上。離以陰而生在下。則天下地上而交泰。水上火下而既濟矣。使陽出於上。陰復於下。則天自天。地自地。水火不交。安有陰陽交濟之理哉。
天地未分。渾淪莫測。天地既判。人位乎中。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稟陰陽以成。故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成夫婦之道。夫婦之道立。而生意無窮。
夫人者稟陰陽五形之秀氣以生。身居天地之中。心居人身之內。備萬物之理。為萬物之靈。識天時。知地理。通人事。明物情。善萬物聲色氣味。故靈於萬物者人也。主人之一身者心也。夫五運六氣。乃天地陰陽運行升降之常道也。五運流行。有太過不及之異。天地升降。有逆從勝復之明。天氣動而變。地氣靜而常。乃備五行之化氣。然後合其用。凡萬物未有不賴天地之氣而化生者也。
善脈者。知陰則知陽。知陽則知陰。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別。可以類求。可以意識。可以全生。至道玄微。變化無窮。熟知其源。形表氣里而為相成也。夫寒熱欲發之氣。如陽未並陰。陰未並陽。因而調之。真氣乃安。邪氣乃正。經云。聖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後。
夫天若失土。則不能榮養萬物。蓋天地萬物。皆以土為本。故萬物之旺。由土而生。萬物之衰。由土而歸也。
夫榮衛者。陰陽之綱紀。脾胃者。陰陽之男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呼吸。數也。循環不息。應有常變。同天運之無窮。乃一身之主宰。養肌和胃。神悟靈機。心識微妙。心為君主。乃順中和脾土為邦。主上下五臟六腑之病。陰陽虛實之理。血少血盛。脈少脈盛。此為反也。反之則病。實則氣入。虛則氣出。氣實則熱。氣虛則寒。
夫氣實者。寒濕之氣也。若有若無。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也。知先後與虛實者。工勿失其法。得若生者。不離其法也。補瀉之時。各有所宜也。
夫脈者。陽在陰中。陰在陽中為順。陰在陽中。陽在陰中。為逆。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也。獨陰不生。獨陽不成。陰陽乃生成之道。不可缺也。
夫五行者。陽盛陰盛。陰陽逆也。陽生陰。陰生陽。順者。金木水火土相生也。逆者。水火金木土相剋也。
夫五行之有干支也。干數十。支數十二。蓋天之中數五。故氣原乎天者無不五。五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成干。地之中數六。故氣原乎地者無不六。六氣合一。一陰一陽。故倍之而成支。以此觀之。莫非天理之自然也。
去五行火生於寅屬木。火旺在午。正南而火旺。絕在亥。亥屬水剋火。水生在申。申屬金。金生水。水旺在子。子正北而水旺。水絕在巳。巳屬土。土剋水。水生在亥。亥屬水。水生木。木旺在卯。卯位正東而木旺。木絕在申。申屬金。金剋木。金生在巳巳屬火。火能剋金。何以言金生於巳。巳雖屬火而真土在焉。蓋十干戊己屬土戊祿在巳。巳祿在午。巳午土位。巳有真土之性。故火生土。土生金。金旺在酉。正西而金旺。金絕在寅。寅木能生火火故剋金也。此則是無極太極之說。陰陽消長之理。如循環之無端也。
五行相剋所不勝者為賊邪。其難治宜矣。至於可勝者。為微邪。雖不治而自愈。叔和云。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不治。夏見肺而難瘥。秋見肝以何疑。(董按此句應改「秋見肝而不救」董按。此句下原本僅有男子以東四字。語氣未盡。茲據珍秘抄本。細加校勘。應補加下列八句始全。)反以為微邪而可畏也。何也。及觀靈樞經曰。木明而火明。火炎而土勝。土盈而金生。金勝而水盈。男子以東南氣運。離巽震坤是也。
太素脈論五行數分八卦
乾 坎 艮 震 巽 離 坤 兌
寸關尺三部。有魚尾骨節次分定也。古法以權骨平為關。橫紋第二節為一寸。入為一尺此言寸口尺中者。乃分寸為寸之謂也。故陰得尺內一寸為尺中。陽得寸內九分為寸口。此理寸尺始終一寸九分而已。曰關上者。尺寸界也。既定寸尺之位。則關可知矣。或謂掌後高骨為關。必須得尺寸之法然後可定也。
圖
寸 心部 小腸 心府 名受盛。
關 肝部 膽 肝府名清淨。
尺 腎部 膀胱 腎府名津液。
寸 肺部 大腸 肺府名傳送。
關 脾部 胃 脾府名水穀。
尺 命門 三焦 命府名元氣。
五臟所屬圖。觀色。聽音。睡臥。神氣。方可診脈。
五臟 心。肝。肺。腎。脾。識五臟之脈知受命之經絡。
脈候 洪。弦。浮。滑。緩。察表裡之虛實。辨陰陽逆順之理。
五行 火。木。金。水。土。察病之源流。生克不治之理。
四時 春。夏。秋。冬。旺。祿。脈看四時陰陽。心肝肺腎脾。
通窮 舌。眼。鼻。耳。唇。五件能觀細。榮枯生死分。
五情 喜。樂。怒。悲。恐。病多因事得。虛實要分明。
五事 言。視。貌。聽。思。五事煩心主。除之樂有餘。
五用 明。恭。從。聰。睿。五用心之本。過之神氣衰。
五德 哲。肅。仁。謀。聖。神氣守不敗。年高理自然。
五氣 焦。膻。腥。穢。腐。脾旺皆元間。胃虛嘔逆何。
五味 苦。酸。辛。咸。甘。少食皆為善貪之生病疫。
五色 黃。赤。青。白。黑。(瘦弱兼肥盛。陰陽逆順分。病因氣色見。貴賤不須論。)
五數 火(二七)木(四九)金(三八)水(一六)土(五十)(八卦運造化。萬物養虛靈。人身之貴賤。生死定榮枯。)
五音 (十五十六四七十二四八八一徵 角 商 羽 宮 羽)人識五音。方發五痛。
十干 (火木金水土。五陰五陽。五臟六腑。丙甲庚壬戊。火木金水土。心肝肺腎脾。丁乙辛癸己。相生相剋化。惟土最為魁。)
十二支 (巳寅申亥辰戌。陰陽從此並。相併十干生。午卯酉子丑未。掌訣知千載。人身豈不明。)
五方 南東西北中。(心肝肺腎脾。火水金木土。卦分六十四。化厚未知母。)
以上五臟。各有所屬。更有未盡之言。如泄漏消息可見矣。學者精明。得其通神也。
論五陽脈
浮者輕而在上。隱隱緩散。如水浮物。指重如無。輕有餘。愈輕愈盛。泛然滿指。若三部常浮者。主心氣不足。
滑者如珠丸之無端。重指即伏。舉指渾然。不進不退。稍重於洪。若三部常滑。主肝氣不足。
實者虛之對。其脈源派長久而不絕。指輕則有餘。指重隱緩於弦。小於洪。若三部常實。主脾氣不足。
弦者。應指緊迫如巴弦。指重如數。指輕愈急。聚斂而不散。長久而不縮。若三部常弦。主肺氣不足。
洪者大也。其源深。其流長。下指一尋。不弦不浮。輕重皆應。若再尋之。綍然有餘。若三部常洪者。主腎氣不足。
論五陰脈
微者。最細而弱。重指尋之。宛然如毛髮。隱隱澀澀。疑不可狀。在於有無間。若三部常微。主血滯而神不足。
沉者。如石投水。必極其底。重重尋之。彷彿隱應。比之於微。此有緩起於骨上。若三部常沉者。主胃逆而氣不足。
緩者。如絲在機。不卷其軸。應指遲緩。往來其微。尤不若微之應急。不沉不伏。惟緩而已。若三部常緩。主腎怯而精不足。
澀者滯而不滑。指下如索隱砂。如刀刮竹。沉下而粗。重則應指。輕則如無。後實前虛。往來不斷。若三部常澀。主魂不足。(董按此句應改「主肝虛而魂不足」始可與上節語氣合拍)
夫五陽常浮。五陰常沉。沉者臟之脈也。浮者腑之脈也。又有所謂浮中沉者。此為胃也。能知胃脈所在。則臟腑之脈易生矣。
論四營脈
四營者。輕重清濁也。輕清者陽也。重濁者陰也。夫欲知人貴賤貧富壽夭。須於四營脈中求之。若前論五陽五陰脈者。只言臟腑之偏。此四營之論。為統貫一體。而精神魂魄氣血升降。靡不與焉。
故脈清則神清。神清則氣清。氣清則骨肉形稟之亦清矣。此則輕清重濁。故可知也。
夫欲切此脈。須憶叔和脈中求之有疾。疾則變而難審其證。蓋五臟六腑。或為邪氣所襲故也。今明輕清重濁四脈於後。
輕者如指摸玉。純粹溫潤。識性明敏。祿位權貴。
清者平清而浮。狀如輕羽。不沉不濡。隱隱常動。
重者緩而粗。以手按之。其脈濁。脈濁氣亦濁也。
重者中濁而沉如緊。索隱重濁。亦在究其本原。肝部輕清。衣祿榮貴。重濁一身不足。
心部輕清。聰明發達。重濁夭亡身死。
腎部輕清。智巧謙和。重濁智少多淫。
肺部輕清。義勇謀略。重濁貪淫死臨。
脾部輕清。富貴聲名。重濁很毒無情。
弦洪長大為歲熱。短促微沉氣冷疼。實主肝虛並熱上。脈浮虛腫冷中生。滑時嘔逆腰肢困。緩疾原來氣不寧。澀血病時因婦孕。男兒有此漏精神。男子但有疾。傷神勞怯。婦人有疾。勞心受氣。溫肝血氣不調。傷寒傷風積熱。頭眩發熱骨蒸。不可一類察之。惟察手足冷熱。觀脈聽聲。專在輕清重濁虛實之理。不可妄議善主。設為詳細再三審察明白。脈病相應。方可用藥。不致傷經錯絡。用藥如行兵。取勝得功。萬全而生。庸醫不詳其正。藥性是非服入重地。不得其命。負爾何辜。醫學不能明察其精。治其病。全其生。實為難矣。
太素之脈。七表八里。輕清重濁。四時逆順。可見官祿生死。禍福疾病緣由。豈不神乎。
五臟六腑歌
心脈喜浮洪。安居五臟通。沉滯兼滑石。時逆命須終。弦應心無病。神疑緩脈通。忽浮微細短。邪熱滿心中。弦數因風熱。微沉怯外風。實長胞膈壅。陽極至陰充。微怯心還恐。長弦忽氣風。動者分輕濁。表裡病來從。肝脈春來旺。長長細可憐。短微浮澀見。金剋木難全。洪大旬中愈。微沉短滑延。緩時憂胃冷。弦數主筋攣。浮實雙腫赤。虛因澀伏攤。滑時連膽渴。頭痛有風寒。微緩輕浮散。生花視物難。動看四十二。甲乙就中看。肺臟脈輕浮。平和澀更憂。更加洪緊互。無事一場憂。沉脈虛還變。陰交陽自周。若和遲弄緊。進退亦無由。浮實必相指。洪遲數憂浮。肺金還又澀。涎吐不宜秋。腎蓋宜清淨。微沉主有疑。若加伏絕立。心有事和非。浮腎虛應久。緩疼夢泄多。動時有六八。壬癸應前歌。脾臟脈宜輕。依依緩太平。及和絃緊急。長憂命應嗔。浮實中消水。微浮客熱並。脈來脾應隱。實火用心情。滑主脾熱燥。牙宣口氣升動看二十八戊己閤中營。
寸關尺脈病說
寸脈 洪(飽滿。腸結。膈熱悶。) 浮(胸虛弱。肌虛客熱。) 滑(胃熱。胃冷。膽濁飲食化。)實(心氣溢痛受邪。腹中疼痛。) 弦(脾疼。胃冷。心痛。勞瘦極熱。) 微(心氣受邪。臟閉不通。腎虛。)沉(逆冷四肢。黃瘦疾瘦骨熱。) 緩(風痹下虛敗。項背拘急疼。) 澀(氣虛血散。胃不和。)伏(胸中積冷。氣閉不通。腎虛。)
關脈 洪(積邪口涎。邪氣食。胃停食。) 浮(下虛耳聲。腎風停閉。膚癢。) 滑(積冷氣。便澀。腰肚疼。)實(小便不禁。腹脹夢泄。) 弦(小腹疼。氣澀。腳氣。腎風癢。) 微(心腹脹滿。氣結疼痛。虛怯。) 沉(心氣疼痛。閉塞不通。脾虛。) 緩(胃冷吐逆多。心腹肝疼。) 澀(血淋血敗。血膚干。發黃。)伏(症癖氣冷。血積目昏。)
尺脈 洪(小腳熱澀。腳疼腎虛。) 浮(筋骨明熱。便血頭痛。) 滑(風壅舌強。心熱。嘔吐胃逆。)實(風熱面赤。胸膈不利。煩躁。) 弦(血腳擁。頭痛。目澀。吐。筋急。) 微(腹中積冷泄。勞氣盜汗。)沉(氣滯腰痛。虛熱積死。) 緩(腎冷虛汗。冷夢泄。) 澀(四肢逆冷。臍下浮泄瀉痛。)伏(食不下。腹痛手足痛。下泄。)
五行脈訣
五行大抵要相生。表裡脈刑。須要精。要取秋冬並春夏。自然指下見分明。
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診脈下指之法。切要精專。凝心定志少時。然後診之。辨認四季五行旺相。陰陽逆順。七表八里。虛實輕重。相剋相生。指上便見有災咎疾病。若得旺相之脈。則有喜慶之事。春肝脈弦而緊。夏心脈洪而大。秋肺脈澀而微。冬腎脈沉而滑。此乃四季旺相之脈也。脾脈四季脈見之寬緩而細。取此以為旺相脈也。
定心脈見官品
心脈分明緊秀洪。此人必定是三公。專尋三按俱無絕。到老須持國柄雄。
凡心脈緊秀而洪大者。必為至貴之人。三公之位。又須詳審指按。調調不絕。若人有此脈。其人至老須將相。若春夏得緊細洪脈為善。秋冬為災。
定心部見喜
當春心脈要洪弦。看取清明節候邊。須見遷除並喜事。脈未寬緩一生賢。
心脈洪秀弦緊。此得時之脈也。主有喜悅之事。春見之。子母旺而相生。
至四六月見喜也。若寬而浮者。定主賢哲之人。自然無災。更主有紹祖宗子孫。
定心脈主驚憂
忽然無脈少精神。須有驚惶憂恐心。天性沉吟多毒害。更加心腹似荊林。心者。五臟之主也。其中浮而大。是旺相之脈也。忽然無脈。是心中有驚疑。須見精神恍惚。沉細者。是不順之脈。主心中有不明之事。兼心腹有毒害。如荊林之棘。主有驚憂之事也。
定肝膽見職任貴賤
要知職意膽中看。弦緩分明盡在肝。肝脈弦長終是貴。不為卿相即郎官。肝膽實大少清聲。細緊為人定是經。若更浮高多短澀。沉沉必定不分明。肝之脈常是弦長。其膽隨肝之衰旺。其脈春。若弦而寬長。並四季中弦而寬長。乃官貴之脈。
定脾脈見官品
脾脈寬緩好情懷。撞指心田不可猜。大小浮沉俱似緩。位高官顯見宏才。脾中宮土也。每季旺十八日。其脈寬緩。乃脾土旺相。主有喜慶之事。若來撞指心中不可猜之事。大小浮緩。此為得時旺相之體。此人必主大才智慧。合為極品之官。
定肺脈見及第
三臺華蓋要須浮。指下虛浮事不虛。若更再三無實大。文章高折一枝歸。肺部華蓋也。入水則浮。故肺脈浮而輕者。此人中甲第。如沉大常走。定須有災。
定腎脈見官品壽數
如得此人沉且長。來時沉滑不須昂。非惟有壽兼才智。佐國忠臣不比常。
凡看腎脈當要沉滑而長。若得此脈。乃旺相之脈也。此人有壽而多才智。須為佐國忠臣。脈高昂乃是等下人也。此季有災。
定脈見移官
元氣忽然動滑時。為官必定喜來移。更須心脈寬洪應。用意稍停仔細推。
元臟之氣。謂真元之本。其脈常要沉而滑。加之微澀者有喜。若似江水。須見四季有不測之災。
定腎脈見喜
左右須明兩尺當。福神皆喜更無雙。細觀洪緊心流利。剋日須知進六鄉。夫腎者。北方水也。澄之則智惠生而喜知。在公者。脈見於寸口。在私者。脈見於兩尺。寸脈洪而緊者。則須月中貴人見喜。脈虛散者。有不測之災。
定脈見先進退
福位先看祿位來。分明流利弼天才。沉沉寸口知君退。換移入書文正臺。凡看官祿之路。先有進退之位。如寸口脈洪而弦。大而散。為不任仕脈。在官退位。在私有災。若洪而還。寸口亦主退位。如脈分明流利。洪滑而弦。如有一點明珠在盆。往來撞指者。此人定入公臺之位。
定脈先福德
脈見分明似拾珠。寸關尺部亦常殊。俱今流利知為福。其氣清明仔細推。夫福德之人。五臟之脈。俱要流利分明。不低不昂。凡得五十至不息。及無改換者。此有福之人。左右關與尺。分明相應。於心部者。為上等福人。若見關中洪潤為次等。其外皆為常流乎。
定脈見等重
息數朝來不改常。一生沉重位高強。診而舉動常殊伏。自有洪名滿世香。凡尊重之脈。見沉而隱不亂。分明無滯濡。即是尊重之脈也。又須審看六部自和相應。其脈安然如珠在水。此人尊重。兼有聲名。出人之表也。
定脈見先富後貧
洪大寬調是富兒。若求官職慢非宜。忽然災起於心部。富貴須貧實可期。心脈本要洪大是也。知之脈若先實緩。必定加官有材。心脈災起。主先富後貧也。
定脈見智惠
主智看來是鄉水。宏寸大略有文章。二儀尺寸來相應。遲緩圖低一例詳。
論五臟重濁輕清
肝部輕清貴祿榮。堂堂之貌足人情。數逢大應享通泰。恭謹尤如自自明。心部輕清應在神。聰明須作廟堂人。旺看甲乙無留滯。二十年來貴顯身。肺部輕清顯義才。皮膚潤滑善詼諧。看看無阻名初顯。仕路功名蹈玉階。腎部輕清知巧多。聰明接物與人和。聲清調暢無凝滯。一六相逢貴奈何。脾部輕清長遠慮。信誠無諂貌堂堂。只看五數相成就。富貴聲名定遠揚。肝家性濁重何如。狼狽無情主下愚。不是其中無貴相。奈緣精滑甚粗兒。腎家重濁再無情主之多愚反災輕。此部又無清一點。平生那得見身榮。脾家重濁主風狂。無信欺人命不長。縱使在心清應指。也應中富不能良。
論心脈
南方鉤脈要推詳。倘若浮洪是本鄉。洪大迢迢鉤且潤。此人必是五星郎。心部脈來洪大長。一生勞役費心腸。若是勾洪並秀潤。容儀禮貌與文章。指下浮洪及小遲。一生遲蹇不須疑。更審浮。高與沉細。要求官職定相遲。
論肺脈
論肺常須仔細推。若逢洪大定災危。更看本部俱浮緩。定是豪家富貴兒。此脈來時要澀濡。若當春到福來歸。忽然自在秋冬得。百福來臨慶有餘。肺家星位主西方。指下浮洪定俸長。為事平生多猛躁。心情足定是財郎。
論肝脈
東方肝脈偶沉洪。須在虛驚非是凶。若無微小沉兼細。慮世敦知最富豐。要知本位在關看。弦緩分明是臟肝。診得弦長終必看。細沉定是主孤寒。歲星木位厥陰經。弦而勾大是住名。若是沉洪勾短意。一生勇躁老無成。
論脾脈
中央之脈號為脾。辨取輕浮及緩遲。若不弦長浮更大。本人食祿大魁肥。指下伏微事可嗟。一生貧病若無涯。勾來指下輕清見。為官極品佐皇家。指下輕浮伏短沉。生來慳悋蓄多金。忽然小澀遲沉細。定是邪佞與貪淫。
論兩尺部脈
兩脈本部寄尺中。診時須要定災凶。忽然浮者陰來客。春夏見之須命終。
左右尺脈來沉滑。指下來兼潤帶深。此是世間長壽脈。人足多受足資金。
來時沉澀去時微。此主平生疾病拘。更若沉中加動促。其人難受四旬余。
尺脈須當仔細尋。尺中三動忽然沉。此名妻孕何當問。妙訣須知不換金。
尺中隱隱脈兼長。福壽榮華安可當。莫教寸口關相併。不為將相定侯王。
定甲乙災福肝脈屬木
甲乙來遊動更弦。為人尊重有威權。若還三按俱無斷。三品高官一世賢。
甲乙太過細尋之。先拋頭子與前妻。卻有文章多學藝。中年破敗走東西。
甲乙如毛命不長。動滑來時事可傷。破財爭訟多憂險。及到中年在外鄉。
甲乙分明指下遲。少年多病最難醫。如逢舉按初無力。破散分離定可知。
甲乙全然指下沉。心中忒忒見災臨。若還火氣來相應。婢走奴逃不可尋。
論丙丁災福心脈屬火
丙丁洪弦定是寬。定知武職作文官。若是庶人來相應。必然災咎在牢間。
丙丁沉滑最知憂。官事常常不解休。父母須防殘病死。他年必定走他州。
丙丁沉來動細微。此人應是少親兒。惟度沉吟多毒害。求財常見鬼神隨。
丙丁濡滑更微遲。得病經年莫怨唯。若也是毛終是死。神仙千萬莫能醫。
丙丁弦長指下來。平生富貴有文才。若還撞指來相應。長子應知是棟材。
論戊己災福脾脈屬土
戊己才過細尋之。少年遠路走東西。九流之內非豪富。定是常人有兩妻。
戊己不及動來徐。定是離家到處居。若見弦而心有病。平生無業在詩書。
戊己芤時更是浮。語言無味更粗疏。切骨動來時應指。從生至死作奴夫。
戊己緩澀指下寬。大小非同仔細看。為人心下多術藝。文章須有不為官。
戊己來實更浮高。天然凶惡是強豪。若見伏時須赴法。忽然爭競自身招。
戊己之來一向沉。若還遲緩是災臨。不論老少皆憂命。按之無力死逡巡。
論庚辛災福肺脈屬金
庚辛動滑兩頭虛。來不輕浮尺緩徐。再三舉按都無慮。定是牢年已破徒。
庚辛之部見弦長。少子將身在外鄉。縱然不出他州去。也用離家背父娘。
庚辛常怕緩更弦。非論多病及多誕。洪緊來時須病少。定期火日到黃泉。
庚辛忽然滑實來。一生剛烈有文才。如逢撞指來相應。須折月邊丹桂回。
庚辛忽見得微沉。為人失信只貪淫。莫怪人前多語笑。能將善口取人心。
論壬癸災福腎脈屬水
壬癸迢迢指下寬。眼前見任是郎官。只愁短數來無位。定知須是百年歡。
壬癸弦長動更柔。為人秀氣足風流。卻有文章多道術。奈何修學不成休。
壬癸如遲太過時。才到終年病莫疑。若見細沉多巧性。常流何是有三妻。
壬癸之脈怕伏沉。動澀來時病已深。若見緩時公事發。浮來次第六相臨。
壬癸沉來又似水。舉手按之多不足。何須買卦問良醫。須臾怕見全家哭。
定五行見喜
木中若見火來時。為事歡欣必可知。居官轉職仍加祿。求望亨通不用疑。火脈之中見土來。其人喜慶足文才。更加洪滑時時應。出外求財。必定回。土運逢金氣是寬。樂然無詔也加官。脈中若見逢浮滑。才帛徐徐儘自寬。金脈當秋動清時。官賢必定喜遷移。細看若見弦長者。家道興隆喜可知。腎脈於中弦且長。一身榮貴壽高強。忽然緩緩來相應。求財何用作經商。
定陰陽災福
久時玄妙自然通。心脈純陽主有名。純陰一世不聰明。陽中見陰官多失。陰內陽生是貴人。
肺脈純陽入宅旺。純陰必定是貧人。陰中見陽貧亦富。陽中見陰傷兒女。陰內生陽旺外人。
脾脈純陽求事快。純陰為事亦難通。陰中見陽無心得。陽內生陰得亦空。
腎脈純陽妻位正。純陰不用任媒人。陰中見陽因妻富。陽內生陰有外情。
命脈純陽奴僕好。純陰一個也難留。陰中見陽因他富。陰內生陽見物偷。
心脈純陽富貴全。純陰貧賤不堪言。陰中見陽終身富。陽內生陰禍晚年。
陽在肝脾樂一生。純陰無事也相爭。陰中見陽仍壽命。陽內生陰壽不亨。
兩腎純陰是小人。純陽必定是官身。陰中見陽為人善。陽內生陰定是軍。
六脈純陰無造化。尋常求事最難通。君子得之猶自可。小人得之定遭凶。
六脈純陽定靜時。一生富足少人知。若還陰脈微微動。不是生災必死期。
前論陰陽定災福十首。以純陰為凶。純陽為吉。後二首又說純陽凶。純陰吉。前後雖不相合。然驗人吉凶亦應。蓋先賢之意。恐人以偏。故作二詩。反復互說。正要人看得活法耳。
論四時相反
春來土旺脈其肝。最要弦長指下寬。若逢微澀來相剋。為災春後卻難安。
初見用指不須深。脈見浮洪是本心。腎見若要來相剋。因瘵無門仔細尋。
秋來微細肺家強。脈見浮芤入死鄉。關內得之須緩緩。更愁弦緊失家鄉。
三冬腎脈要潛藏。指下深深滑不忙。若彼脾家侵奪位。更宜仔細定災殃。
春脈微澀夏微沉。此脈還當不稱心。災至為緣因此疾。亦知體里痛呻吟。
秋得浮洪冬緩微。還同前事得無疑。大抵災時來短促。福來三部潤勿齊。
雜斷
三部勻勻總一同。此名豪富勢如雄。兩關澀大上朝寸。應是高官。金紫封。大體三關短復長。來時或緊去時強。平生語急並身弱。貧困何多遂顯光。
論歲君肝脈
甲乙東方號歲君。脈來長緩任弦勻。心神儀貌多才藝。三品官員已上人。
論火星心脈
火星位主在南方。捫按浮沉細潤長。多是陽防人急躁。官高二品教依光。
論月孛命脈
月孛要在命門鄉。膚下如珠動不忙。為性多奸人子惡。平生日日戀花娘。
論太白肺脈
太白金星位正西。其來浮澀不須疑。中間秀潤相和順。利獄兵權盡有歸。
論西帝脾脈
西宮帝脈要推詳。指下多端緊又長。寒外不為將軍主。中年必定佐君王。
論辰星腎脈
北方坎屬辰星位。脈體迢迢似筋頭。十萬兵權為上將。名標青史定封侯。
論羅㬋腎脈
羅㬋妻兒腎中尋。著骨方來腎大沉。眼大赤黃歡婦頂。多謀足智帶腰金。
定脈見僧道喜
脈見分明水入珠。自然清淨氣生蘇。更看六部勻和動。福廕鄉閭與眾殊。看僧道脈。分明如珠入水自然清淨。若得此脈是平和之脈。更看六部平和。得所相應。皆及時。此人有紫衣師號之分。撞指來澀滯者。此尋常僧道也。
定婦人有孕
婦孕沉浮滑更洪。須知左右定雌雄。忽然安淨天生貴。未到中年入帝宮。孕婦之脈得沉而洪。沉而滑者。是平和之氣。陰陽左右寸口者。左男右女。若未安靜者。乃渾然不動中和之脈。其人生而主貴。
定產近遠
二部浮洪夏月生。若逢弦大在清明。脈來沉滑冬間見。浮滑須知旺主庚。要知產後不難知。四季脾中仔細推。浮而滑者知產近。遲而滑者產應遲。
定產訣
要知胎動脾脈關。脈緊如弦仔細看。胎內嬰兒。應轉動。卻令孕母不能安。
要知孕婦細推看。洪大通弦有有亡。右手脈弦知斷女。左邊洪大是知男。
雖然三部見魚翔。子在胎中未肯忙。更有陰陽須定取。當知子母不安康。
定室女經脈
室女如何脈不調。只因思想自然招。至今體瘦痿黃色。浮洪脈瘦尺微調。
氣刺元來血積纏。通宵叫喚不曾眠。三關脈緊無洪大。榮衛從來補未宣。
若明肝脾侯關中。衛氣因風頭上攻。女子只因思想患。婦人多是積其風。
論婦人經後帶下
婦人血氣不調和。爭奈陰中陰更多。日漸臟虛人又瘦。脈來陽火冷偏磨。
帶下之時偏補微。沉沉細細要君知。論云血海多虛冷。變作丹田結子遲。
定陰陽相反
八八男兒卻反陰。尺中浮大寸中沉。女年七七陰宮盛。此法推之不換金。
定少人脈相反
少人之脈剛見剛。洪大連年死未亡。只愁怯弱頻頻立。必定魂靈入鬼鄉。
凡少人之脈。其六部要洪大見剛。乃有力之脈順也。有病易治。洪大者為反脈。病難治。
定四肢病脈
四肢俱冷脈洪時。病死須知不用疑。忽見遍身如火熱。脈沉強冷得生稀。見傷寒四肢俱冷。其脈沉細順也。陰病之脈洪大者。即是陰陽相反。而有此候。難治。其身如火。頭痛燥渴。脈洪大者順也。其老者伏沉。小者陽中見陰者難治。此乃反脈也。
太素脈訣
左手前按心少陰。應頭身中目稍經。後按小腸太陽病。兩耳後應是其上。
至數主脈四至平。六七熱氣上焦攻。二一死在壬癸中。
關左按肝厥陰病。應在兩眼傳受證。後膽少陽兩腎中。九者肝氣虛而應。
欲於乳渾十不足。二三肝氣嘔而結。死在本月庚辛日。
尺先按腎少陰訣。華池舌底之津液。後按太陽膀胱病。病在兩脅通身中。
脈九至十腎弱之。六七至死戊己日。右手前脾太陽經。應在身中而拳骨。
後按太陽陽明證。在人頭上應其身。二至脈一虛欲弱。九十二者咳嗽數。
若主死應丙丁缺。
脾前太陰應胸膈。後之胃脈陽明經。應內胸中左邊病。數數而崩死應之。
甲乙相剋為相倒。九至十至倒脾氣。四五平脈二三弱。至數表裡同斷徹。
尺先按命屬陽明。應在肛門左腎同。後之三焦厥陰病。應在兩胯脊身中。
一息三年八九疼。九至十至脫了形。緩緩結細死丙丁。
四總脈
浮主中風無力虛。皮上為陽外得之。沉為積聚無力氣。三固方溫下至骨。
遲而主痛無力冷。一息三至寒為陽。數熱無瘡熱為燥。一息六至皮為陽。
浮沉遲數 風氣冷熱
寸浮頭面眼目風。休虛齒痛口斜喎。沉胸氣滿嗽疾喘。翻胃吐食息氣胸。
遲冷嘔吐疼滿膈。虛汗拘急痛不已。數熱上壅燥口乾。頭痛煩渴疼口瘡。
關浮兩脅拘急運。背脊筋痛不能伸。沉氣腹脹鳴心痛。上下關格不思食。
遲冷痃癖腹遊走。上下不定刺番胃。數熱大小便不通。腎癰煩渴或不已。
尺浮腰痛連小脅。疝氣腿瘡虛陽淋。沉小便淋閉㿗陰。腹脹膹豚滿不食。
遲便滑數泄精禁。膝脛疼軟溫盜汗。數渴不止便淋血。⿰鼠泉腳瘡溫陰囊癢。
河圖生成決生死秘訣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假如心脈診得一動一止。六動一止。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十一。三十六。四十一。四十六動而止者。是水剋火也。又遇丙辛辰戌年月日時死也。
假如肺脈診得二動一至。七動一止。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三十二。三十七。四十二。四十七動而止者。是火來剋金也。又遇戊癸子午年月日時必死也。(董按。此條原本缺。且與肝脈條誤雜。茲據珍秘抄本補入)
假如肝脈診得四動一止。九動一止。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三十四。三十九。四十四。四十九動而止者。是金剋木也。又遇乙庚卯酉年月日時死也。
假如脾脈診得三動一止。八動一止。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三十三。三十八。四十三。四十八動而止者。是木剋土也。又遇丁壬巳亥年月日時死也。
假如腎脈診得五動一止。十動一止。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動而止者。是土剋水也。又遇甲己丑未年月日時死也。
脈運化氣歲干先。前進四位是在泉。後位同上依般用。此法診之作地仙。
地之六氣
大寒厥陰水主初。春分居火二之居。小滿少陰分三氣。大暑太陰四之乎。秋分陽明五氣燥。小雪太陽寒水虛。醫師不能明此理。光陰空讀五車書。
天之六氣
初氣歲前木主先。二君三相大排連。四來是土常為濕。五氣燥金六水寒。
客氣來歸
每年進四是客鄉。上臨十數下臨方。寒氣熱暑出排取。主客勝負定弱強。
初氣厥陰風木 二氣少陰君火 三氣少陽相火
四氣太陰濕土 五氣陽明燥金 六氣太陽寒水
定死生秘訣
子午少陰君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戌太陽寒水。丑未太陰濕土。寅申少陽相火。巳亥厥陰風木。
假如甲辰年。甲化土氣。如腎經受病。九月甲戌月為土氣。又犯甲己丑未日時死也。余皆仿此。
太上玄靈至玄至妙秘要脈訣
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恩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放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爭差。或短或長。上下爭錯。或存或亡。病輒改容。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惟願具呈。今得分明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寸尺及關。榮衛流行。不夫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自此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虛浮。寒則勞堅。沉潛水蓄。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大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中。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合。消息診看。料度臟腑。獨君神焉。為子孫計。非人莫傳。
左寸(心小腸) 關(肝膽) 尺(腎膀胱) 右寸(肺大腸) 關(脾胃) 尺(命三焦)
三部看動脈斷
左手寸口二脈。沉見者。心脈也。浮見者。小腸脈也。
故手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心以小腸為腑。合於上焦。
左手關上二脈。沉者肝脈。浮者膽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肝以膽為腑。合於中焦。
左手尺上二脈。沉者腎脈也。浮者膀胱脈也。
故少陰與手太陽為表裡。腎以膀胱為腑。合於下焦。
右手寸口二脈沉者肺脈。浮者大腸脈也。
故手太陰與手陽明脈為表裡。肺以大腸為腑。合於上焦。
右手關上二脈沉者脾脈。浮者胃脈也。
故足太陰與足陽明為表裡。脾以胃為腑。合於中焦。
右手尺上二脈。沉者命門脈。浮者三焦脈也。
故手厥陰與手少陽為表裡。命門以三焦為腑。合於下焦。
脈相類
弦與緊相類。浮與芤相類。浮與洪相類。濡與弱相類。沉與伏相類。緩與遲相類。軟與弱相類。革與實相類。滑與數相類。微與澀相類。
夫脈者。天真委和之氣。晉王叔和以浮。芤。滑。實。弦。緊。洪為七表。微。沉。緩。澀。遲。伏。濡。弱為八里。以定人之陰陽。決人之生死。然文理甚繁。後學卒未能解。大抵持脈之道。非言可傳。非圖可受。其樞要但以浮。沉遲數為宗。風。氣。冷。熱為主病。且如浮而有力者為風。浮而無力者為虛。沉而有力者為積。沉而無力者為氣。遲而有力者為痛。遲而無力者為冷。數而有力者為熱。數而無力者為瘡。更看三部在何所得之。且寸部屬上焦頭面胸膈之疾。
關部屬之中焦腹肚腸胃之疾。尺部屬下焦小腹腰腿之病。更看五臟之中。何臟見之。六腑亦然。學者會意而精通之。庶得按寸握尺之誚。
四總脈
浮而有力主風。無力主虛。浮舉指在皮上見之。為人之表為陽。乃外得之證。
浮而有力主積。無力主氣。三因方為濕為實。沉脈下指至骨得之。乃為里為陰。是內受之病。
遲而有力主。痛。無力主冷。又為寒。遲脈重按之在內。轉按之方見。一息三至。是為陰主寒。乃內受之病。數而有力為熱無力為虛。
五臟見浮者主病
心部浮主心虛。觸事易驚。神不守舍。舌強不能。言語錯謬。
肝部浮。主肝虛。中風癱瘓。筋脈拘攣。面痛牙痛。腸風下血。脾部虛浮。主腹脹嘔逆。飲食少進。氣喘氣急。泄瀉無度。
肺部浮。主肺虛。大便閉。面浮多瘡。吐血吐膿嗽喘。
腎部浮。主腎虛。腿足生瘡。虛陽淋瀝。腰痛牙痛。小腸疝氣。
五臟見沉脈者主病
心部沉。主小腸淋瀝。喀血溺血。小便不通。睡而不寐。
肝部沉。主怒氣傷肝。脅痛肥氣。眼目赤澀肚疼腹滿。
脾部沉。主虛傷脾。肌寒客熱。食不作。肌膚氣痞。身黃瘦。
肺部沉。主咳嗽多嘔。上氣喘急。嘔血失血息賁腸癰。
腎部沉。主脹滿不食。小便淋漓。陰癰作脹。賁豚腸滿。
五臟見遲脈主病
心部遲。主小便頻數。心痛嘔水。怔忡多狀。伏梁腸痛。
肝部遲。主筋攣骨疼。眼昏多淚。觴事易驚。轉筋麻木。
脾部遲。主泄瀉咳嗽。蛔蟲出痰。涎壅多。飲食不化。
肺部遲。主嗽喘滿。大便溏泄。皮膚燥澀。夢涉大水。
腎部遲。主小便滑數。泄精不禁。膝脛痛軟。陰濕盜汗腳氣。
五臟見數脈主病
心部數。主應在渴。舌上生瘡。小便赤澀。眼目昏疼。
肝部數。主眼疼翳膜。淚多目昏。頭眩運。頭疼。頭風。
脾部數。主口臭翻胃。齒痛牙宣。多食不飽。四肢不舉。
肺部數。主咳嗽唾血。喉腥目赤。大便閉結。面生斑痱。
腎部數。主消渴不止。小便血淋。下疰腳瘡。陽癰濕癢。
論七表八里總歸之脈
浮(按之不足。舉之有餘。轉手乃得。) 芤(浮之無力。傍實中虛。) 洪(浮之有力。) 實(浮而長大。)弦(數而弓弦。) 緊(數而又弦。) 滑(數而微利。如珠略浮。) 沉(按之有餘。舉之不足。重手乃得。)微(沉自有自無。) 伏(沉而至骨。) 弱(沉而無力。) 遲(一呼一吸。三至去來甚遲。)緩(遲似有似無。) 澀(遲而極細。如雨沾沙。) 數(一呼一吸。六至去來甚速。)
上七表八里。共一十五脈。只於四道觀之。
七表八里
浮金 芤火 滑水 實火 弦木 緊木 洪火(觀此之樣切要記心) 微土沉水 緩土 澀金 遲土 伏木 濡水 弱金
上依部位診之。六部脈不依本位者。病脈也。卻說七表八里。逐位診之。病在何臟何腑。主何病。依經無不痊也。
靈樞經中撮要
南北二政之歲。各分天令而遷。北政之道。天令右遷。(乙庚丁壬丙辛戊癸為北政。)
經曰。北政之歲。天令右遷。君面在北。君令左遷。臣面在南。臣化右伏。
則應在前也。三陽在上。則右尺脈不應。三陽在下。手寸脈不應。乃陰陽上下相交而無返變也。
南政之歲。天令左遷。注曰。南政之歲。天令左遷。君面在南。君令右遷。臣面在北。臣化左復。則應在後也。三陰在上。右寸脈不應。三陽在下。左尺脈不應是乃陰陽上下不交。而應變相返也。
天地者。變化之父母。陰陽者。升降之道路。
注曰。天元列象。運氣分司。陰陽顯升降之由。天地產變化之本。六氣分盈虧之步。五運合太少之宮。是以動靜相生。逆順交應。初終勝復之本。太過不及之標。假令子午之歲。少陰司天。其化標。則熱居其位也。是故少陰之證。其脈洪大而散。乃君火之政令也。
陰陽變化。勝復異同。推六部之源。列三元之根。因其氣變。可候吉凶。
注曰。陰陽變化者。謂陰陽之數極。即變化生矣。何也。冬至之後。從太陰而生少陽。少陽變而生陽明。陽明變而生太陽。太陽變而生厥陰。
厥陰變而生少陰。少陰變而生復生。太陰以合六部三元之本源。運應歲中六氣勝復。以彰吉凶之兆也。
天地升降。陰陽運行。五行相生。萬物應時。
注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二氣交感。而生成萬物也。因陽氣而發生。復受。陰氣而收成。豈非陰陽運度之所政也。各稟五行造化。從其四時政令。皆得應呼生長變化收藏之道也。
六氣應變。臟腑應傳。病從十二支。應於十干也。故子午之日。少陰司天。
注曰。子為本。屬腎。其化寒。其病腰腳疼。午為標。屬心。其化熱。其病怯悸。胞應痛也。
丑未之日。太陰司天。
注曰。醜為本。屬肺。其化燥。其病咳嗽。氣急肌熱也。未為標。屬脾。其化濕。其病喘逆嘔噎。體重。大便膿血也。
寅申之日。相火司天。
注曰。寅為本。屬三焦。其化炎。其病伏聚結氣讝妄也。申為標。屬膽。其化風。其病伸。久困憊倦怠也。
巳亥之日。厥陰司天。
注曰。巳為本。屬心包絡。其化熱。其病心膈胸膺痞痛也。亥為標。屬肝。其化風。其病目赤眩掉頭痛也。
辰戌之日。太陽陰司天。
注曰。辰為本。屬小腸。其化熱。其病心痛。舌強臍腹痛也。戌為標。屬膀胱。其化寒。其病腰痛。陰囊腫墜。小便不利也。
卯酉之日。陽明司天。
注曰。卯為本。屬大腸。其化燥。其病大便秘澀。後重。臍腹痛也。酉為標。屬胃。其化濕。其病之節煩熱。吐不食。
五運六氣相乘。命由天符之歲。
注曰。運化與同應者。謂之相乘也。故命曰天符之歲。假令丁。亥年。木運。丁少角。此厥陰司天。氣與司運各會木象。故謂之天符歲會也。若與臨位之位之辰同應者。命曰太乙天符之歲也。假令戊午年。午為少陰。君火司天之氣。戊為火也。與運氣並臨。位同化也。故謂之太乙。天符之歲也。以應歲之五運六氣。符合之期而為會也。然五運六氣之變應者。從子至巳。乃手三陰三陽用事也。自午至亥。乃足三陰三陽用事也。故六氣隨五運以合太少之宮之變動。而其天信以證吉凶之兆矣。
木火金水。運化北政之歲。
注曰。北政之歲。木火金水四運。皆屬北政。君面在北。臣面在南。司天之氣。以為手經。自立春前大寒之日。以在泉左間之氣。為初氣之應。子午之歲。少陰司天。
注曰。少陰君火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熱。應於標。寒應其本也。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也。左間天氣。太陰濕土應間。右間天氣。厥陰風木應間也。
陽明燥金在泉。司地之氣也。其化燥。應於標也。濕應其本也。其蟲介。生數四。成數九。左間地氣。太陽寒水應間。右間地氣。少陽相火應間之。
丑未之歲。太陰司天。
注曰。太陰濕土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濕應於標。燥應其本。其蟲裸。生數五成數十也。左間天氣。少陽相火應間。右間天氣。少陰君火應間也。太陽寒水在泉。司地之氣。其化寒應於標。熱應其本也。其蟲鱗。生數一。成數六也。左間地氣。厥陰風木應間。右間地氣陽明燥金應間。
寅申之歲。少陽司天。
注曰。少陽相火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炎應於標。風應其本也。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也。左間天氣。太陰濕土應間也。厥陰風木在泉。司地之氣。其化風應於標。熱應其本。其蟲毛。生數三。成數八。左間地氣太陰寒水應間。
卯酉之歲。陽明司天。
注曰。陽明燥金在上。司天之氣。其化燥應於標。濕應其本。其蟲介。生數四。成數九。左間天氣。太陽寒水應間。右間少陽相火應聞也。少陰君火在泉。司地之氣。其化熱應於標。寒應於本。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左間地氣。太陰濕土應間。右間地氣。厥陰木應間也。
辰戌之歲。太陽司天。
注曰。太陽寒水在上。司天之氣也。其化寒應於標。熱應其本也。其蟲鱗。生數一。成數六也。左間天氣。厥陰風木應間。右間天氣。陽明燥金應間也。太陰濕土在泉。司地之氣。其化濕應於標。燥應於本也。其蟲裸。生數五。成數十也。左間地氣。少陽相火應間。右間地氣。少陰君火應間也。
巳亥之歲。厥陰司天。
注曰。厥陰風木在上。司天之氣。其化風應於標。炎應其本也。其蟲毛生數三。成數八也。左間天氣。少陰君火應間。右間天氣。太陽寒水應間也。少陽相火在泉。司地之氣。其化炎應於標。風應於本。其蟲羽。生數二。成數七。左間地氣。陽明燥金應間。右間地氣。太陰濕土應間也。
假如春三月。診得毛而浮。夏三月死。
訣曰。按之三小三大。或三大三小。
假如夏三月。診得毛浮而弱。秋三月死。
訣曰。按之無力。緊按無了。
假如秋三月。診得毛浮而散。冬三月死。
訣曰。按之寸。寸下無。在關下。關下無。在寸尺。
假如冬三月。診得毛浮而滑。春三月死。
訣曰。按寸過關過尺。
寸口上焦脈
寸部脈浮。主頭風而眼目虛浮。體重。風寒齒痛。口眼喎斜。
寸部脈沉。主氣胸滿。咳嗽痰。氣喘急。番胃隔氣。胸滿不食。
寸部脈遲。主冷嘔吐。痞滿腹脹。水穀不化。虛汗拘急。疼痛不已。
寸部脈數。主熱上壅。煩躁咽乾。客熱煩渴。頭疼口瘡。
關部中焦
關部脈浮。主風。兩脅疼痛。不能舉運。身體四肢疼痛。
關部脈沉。主氣。腹滿虛鳴。心腹疼痛。上下關格。不思飲食。
關部脈遲。主腹冷。痃癖脹疼。遊走不定。刺痛番胃。吐食。
關部脈數。主熱。小便不通。大便閉結。煩渴不已。
尺部下焦
尺部脈浮。主腰痛踝痛。腿膝麻木。足脛腫痛。大便不利。
尺部脈沉。主腳腫痛疼。下重麻木。小便不利。
尺部脈遲。主小便急痛。外腎偏痛。大便泄瀉。小便頻數。
尺部脈數。主小便不通。大便秘結。或作腎癰。煩渴不止。
此源經略內出此一段。黃帝問岐伯上古後一編。
五臟六腑之位
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也。六腑者。小腸。大腸。胃。膽。三焦。膀胱也。肺最上。為諸臟之華蓋。六葉兩耳。主藏魄。心在肺下。其體半垂。如未放蓮花。上有七孔三毛。主藏神。心下為膈。膈下為胃。主藏水穀。左有肝。左三葉。右四葉。主藏魂。膽在肝之短葉間。有精汁三合。右有脾。主藏意。胃下有餘肢。大腸當臍右四十六曲。主傳清便。二腸之下。為臍。臍下有膀胱。主藏溺。背脊骨節第七椎下。有腎。左而為腎。主藏志。右者為命門。主藏精。故曰藏者。臟腑是也。
五臟六腑之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脾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胃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水化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一官。不得相失。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以為天下者大昌矣。主不明。則十一官危。使道閉塞不通。以此養生。以為天下者也。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故曰。心者一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
五臟之侯
目者。肝之外侯。氣通於目。目和則辨黑白矣。
鼻者。肺之外侯。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
舌者。心之外侯。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
口者。脾之外侯。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
耳者。腎之外侯。氣通於耳。耳和則知音矣。
論評
陰陽變化百千般。酒病花愁最好看。指下推尋須仔細。乍看通曉作神仙。如神造化見千年。不用前言及後言。兩字之中分禍福。若人詳細古今傳。
太素脈訣總論
太素脈者。以輕清重濁為的論。輕清為陽。為富貴。重濁為陰。為貧賤。男子以肝木部為主。以決功名之高下。女子以肺金兌位為主。以決福德。且如輕清者。如指摸玉。純粹溫潤。應指分明。六脈不克。如源之流長。不敢斷續。縱有小疾。直清不濁。主為人受性沖和。智識明敏。祿位高擢。此為輕清之脈。重濁者。應指不明。如撒干砂。滿指皆論。前大後小。息數混雜。克歸本身。為重濁之脈。下指詳審。萬無一失。
八卦論初主末主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大抵男子以肝木上沉取真卦。以看其初年。中取以看其中主。右關脾脈以斷末主。沉取方是。女子以肺部沉取。以決初年。中取以斷中主。脾部沉取以斷末主。且如肝脈上逢一數而止。即是乾卦之事。二十五歲以前氣數。二數而止。即是兌卦行運。余仿此。
大抵男子宜行東南氣運。離。巽。震。坤是也。取其氣運相生。不克不悔滯。女子宜行西北。乾。兌。坎。艮是也。取其氣揪斂為合其宜。倘若男子得西北之運。為悔滯。為事多有成敗。女子效此。出身之脈。以斷脈德性。心脈上沉取。若應指得一數而止。即是乾卦。為出身。蓋乾兌之卦。為性溫和寬大。胸襟平坦。震卦則心直口快。不受激觸。離卦巽卦。為性胸襟光霽。坎艮二卦。為性沉執。狠毒不常。每有利己損人之心。坤卦為性遲緩。有載物細汗之心。以此參斷。決無參差。肥壯人宜沉細脈。按之至骨。瘦人脈浮大應指。至筋骨為合度。富貴人脈宜沉靜。不宜急躁。下指至骨方應。沉靜之中。色藏如珠分明。為入格之脈。女人出身。肝部沉靜。取卦數以斷性行。兼心性推論。訣曰。效脈之法要心賢。若還按本則徒然。大凡數脈平至數。表裡詳觀斷近源。如神變化百千年。不論前篇及後篇。兩手之中分造化。若人悟得應如傳。
知男女論
七七四十九。加胎減母年。更添一七數。男一女雙全。上半年產隔年數。下半年產。以今歲數論。
六氣
立春至春分初氣。清明至小滿二氣。芒種至大暑三氣。
立秋至秋分四氣。寒露至小雪五氣。大雪至大寒六氣。
五運
(甲己土運 乙庚金運 丙辛水運 丁壬木運 戊癸火運)
(三陰三陽 金土火 是謂五根 火木水)
太極圖
天地。一太極也。人身。一天地也。夫五行之在天地間。自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復生水。五行順布。三陰三陽。所謂五根也。至於太玄。所謂木火土金水。以木上水在下。所謂相生之無窮。表河圖之數也。堯典所謂水火金木土。各五行相剋者。洛書以相剋而成也。人身亦然。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五行之氣。隱於五臟。見於六腑。自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君火。心君火生三焦相火。相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復生腎水。以相生而成也。且如水生木。是水為母。而木為子也。木復生火。是木受竊氣。故水怒而剋火。所謂子逢竊氣。母乃力爭。火又生土。是火為母。土為子。土見火被水克。故怒而剋水。所謂母被鬼傷。子來力救。相生相剋。展轉無窮。此人身之太極也。故善觀脈者。切造化之功。巧體陰陽之正。窮一動之微。究萬物之失。雖脈分六部。變應萬殊。醫家分為七表八里九道等脈。詳考參論。深切甚明。其書數千百家。不啻數千萬言。纖悉備具。圖有或遺。然究取用。互有得失。率未盡其機要。而得太始太素之外者。而不知在天地間者。眾人之五行。其氣散在人身者。一人之五行。其氣專。氣散者難以明。氣專者易以見。故君子以脈而有得焉。陽氣未盡。陰未散之時。一舉指之間。而知其平生當為若何人。當受若何用。富貴貧賤。壽夭正邪。若辨黑白。若數一二。有父母妻子之所不能知。身心之所不能悟。無不了明。此無他。至於理而止耳。夫太素脈。以心為主命。心君也。一人之主也。以小腸為遷移。蓋志也。心之所知。稟令而行。吉凶悔吝所生也。以膽為福德。膽者。德肝之氣。受心之用。心以肝為官祿。肝者得水之生。為心之母。得天者厚也。以肺為父母。蓋肺為月孛。父母之象。初氣之所主也。大腸為妻子。蓋大腸為計都。得肺之氣。配於初氣也。胃為財帛。蓋胃得脾之餘氣也。脾為田宅。而脾氣所以滋養萬物者也。三焦為祿馬。相火受命於心也。以此求之。無不洞徹。且夫心脈屬火性矣。而促之不滿於九。而用止於八。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則又為乾矣。人遇之則為亢陽之數。孤貧無比。尚何言其數之多也。心主吉凶。主十五歲以前氣數。其體浮洪。若一數而止。大人得之。主為性高明剛健。純一不已。小人遇之。則主性輕躁。常有明察之疾而已。不失為耿直之士。二數而止。則主為性和悅。心事平坦。敬之敬之。心恆敬人。人常敬之。達則伊傳。窮而曾顏。純乎君子之心。無一毫人慾之私者也。三數而止。則主決為聰明機敏。爽麗光霽。待人接物。曲盡其情。端為文章之士。忠厚之人。四數而止。則主為性躁暴。不能容物。置家嚴肅。與人誠信。心性處事得宜。無利己損人之心。亦主聰明文章。終未免喜怒不常。五數而止。主為性聰明機變。多學多能。遊說辨給。撒合縱橫。但處性不定。介乎君子小人之間。長於奔競。易而動搖。非九流之士。則遊俠之輩。六數而止。為性嶮惡奸曲。諂詐邪佞。造惡興謗。反道悖德。小則賊人。大則逆天最為凶惡也。七數而止。主為性愚頑無智。不辨麥菽。為耕田荷擔之人。或勇而無謀。或猥而好閒。所謂愚婦是也。八數而止。主為性遲緩溫和。容物納汙。憐孤念寡。輕財好施。樂道安貧。不與人較。人亦不欺。非君子長者之士。則山林隱逸之人。若更如珠明淨。則福德深厚。逍遙人極之表。出乎塵俗之人也。
膽脈主十五。二十五歲以前氣數。其體浮弦。若下指時。便如箏弦之秀麗。大小弦勾。浮而應指。分明不雜。得五十至以上者。祿髩三公。祖父之遺澤。四十至而止者。位至守令。二十至而止者。參佐之任。或其數不及。但得大體明淨。亦主一任一職之流。若至數混雜。大小不勻。則十年之中。無功名之分。其或奔湧不定。有官者失職。常人主官訟也。
肝脈至十五歲以前氣數。此人身最為關係之處。其體沉弦。得四十五以上而止者。位至三公。若帶微澀。雖宰相亦必艱難。三十至以上而止者。位至守令。二十至以上而止者。則雜職。散澀亦如之。大小明淨。來往如珠流利者。主風憲之權。兼以肺脈滑者。主生殺之權。若三部俱弦。而至及數者。力主九鼎。威鎮一方。位至將帥。掌生死建節開關。割土封侯。至數不及者。亦有千夫長萬夫長之應。其或奔湧。六部俱弦。心應坎至。則為軍賊。徒形刺配。加之六脈俱克者。則主斬首分屍。若撒砂應指不明者。則主貧賤下賤之人也。
脾胃脈至二十五歲以後晚年氣數。其體微緩。得五十至以上者為上富。三十至以上者。為中富。二十五至以下者。為下富。其至數不及。但應指分明。晚年亦主康裕。若浮而應指。有財無田。沉而應指。有田無財。浮沉俱應者。田財優裕。若見洪緩者。主受祖業。浮而澀者。主得妻財。或妻子得力成家。但見鄙猥。權自內出。若見微滑。則有不肖破家之子。淫欲之妻。自身猥僻好淫。不能自振者也。若應指乍數乍遲。乍大乍小者。終身貧困。若見奔瀉者。則破蕩祖業。潦倒無成。乃奔波乞丐無恥之人也。
大腸之脈。其體微而短。應指明淨。則主妻賢子肖。終身無克。三五數者。男多女少。三四至者。女多男少。若見奔湧。主克其妻子。加以六脈俱克。則終身無子。孤獨之命。或師尼僧道之流。若見滑脈。則主養子成家。館甥待老者也。
肺脈之體。短而澀。若應指分明。至數長遠。又帶微緩。非四親具慶。則父母雙全。盡菽水之歡。樂綵衣之娛。人生最難。造化所甚靳者。三五數而止者。先克母。奔湧無定。少年失怙恃之親。緩滑相仍。終身無異姓之託也。
左尺之脈沉而滑。右尺之脈洪而滑。此初得天地父母之氣。所得者厚。福而壽。所得者薄。促而夭。此一定不移之數也。知者於此詳觀審察。以左右定其壽夭之大體。然後以左右定其歲數多少。則萬無一失。若兩尺俱失。外腎不足。右尺奔湧。主僕曹有災。或盜竊財物。左尺奔湧。乍疏乍急者。淫欲輕狂。此六脈專主五行之定數。合而言之。心脈洪弦。三焦洪緩。為君臣慶會。有官者升階進職。無官者主奇運。若心脈洪滑。三焦洪弦。為君臣失所。主異是矣。六脈俱受父母氣者。主得父母之愛。異於他子。六脈子歸母腹者。主得子如曾閔。幹蠱興家。六脈之中。最怕代脈。一脈受代。一臟受絕。如脾部本無緩體。而反得弦長浮大。以一時加之受克。可卜其死之日矣。若四季遊年。各以本部推斷。得母氣者。可求功名。得子氣者。可求財帛。此宜知之。善推者則萬無一失。
遊年脈
心少陰君火。其體洪若浮。則正發財。若洪緩則是脾脈。君心部為受母氣。主少年聰明。或受父母蔭為官職。或為神童。十五歲以前聰明得譽。若見滑疾。主少年心虛之疾。或下元不固。若於腎脈見促。診之轉旋。則知在何年得之。何年愈。若見澀脈必死。為賊人心腹。若滑疾無常。則心經得病。若終身滑澀。則是金入火宮。人主絕。為孤獨。為貧賤。若浮湧。主狂妄。奔下主失心。散亂主憂疑。乍有乍無主神鬼。肉顫主心風。肉頑主殷勤愚滷。澀主為乾枯肉燥。滑主為滋潤。若潮水初至為受病。沖決主亡陽。微細主作事不成。言語謇澀。先小後大。則主不言其事成。先大後小。則作事有始無終。疾則性急。緩則性寬。微則性和。亂則性乖。大則無常。小則無氣。大要以洪緩為主。脈分兩路。則走遷移宮。常主在外。若浮而分。則主逐後。若無脈而應於後。為神仙佛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