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编 卷上

清·亟齋居士
来源:达生编

卷上

原生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之德無往不在。要莫大於生人。夫胎產固生人之始也。是以名之曰生。生也者。天地自然之理。如目視而耳聽。手持而足行。至平至易不待勉強。而無難者也。然今之世。往往以難產聞者。得無以人事之失。而隕其天耶。夫天豈以生道殺人哉。必不然矣。因思人為至靈。何負於物。物之生也。莫或難之。故草木之甲以時。鳧鷇之出以日。豈復有導之者哉。自然而然。不待勉強。於人何獨不然。有童子骨哽於喉。百方不出。舉室彷徨。一嫗視之曰無異也。令靜臥飼以漿糜。三日自出。而無所苦。可以知其理矣。骨哽者人事也。尚可以天勝之。而況天道之常。與自然之極者乎。事本易也。而自難之。事本常也。而或異之。無惑乎其然矣。自持此理消息行之。百試之下無一失者。而多不用藥。由此敝唇焦舌。以告同人。頗蒙相信。數年以來。一邑之間。產難者蓋寡矣。獨惜一域不能遍及。茲漫述成帙。剞劂布之。夫豈能有補於生之外哉。惟願順承天休。而毋以人事撓之。以各遂其生而已。

臨產

六字真言 一曰睡 二曰忍痛 三曰慢臨盆

初覺腹痛。先要自家拿定主意。要曉得此是人生必然之理。極容易之事。不必驚慌。但覺痛一陣不了。又痛一陣。一連五六陣。漸痛漸緊。此是要生。方可與人說知。以便伺候。若痛得慢。則是試痛。只管安眠穩食。不可亂動。此處極要著意留心。乃是第一關頭。不可忽略。若將試痛。認作正生。則錯到底矣。此時第一要忍痛為主。不問是試痛。是正生。忍住痛。照常吃飯睡覺。痛得極熟。自然易生。且試痛與正生。亦要痛久。看其緊慢。方辨得清。千萬不可輕易臨盆坐草。揉腰擦肚。至囑至囑。再站時宜穩站。坐時宜正坐。不可將身左右擺扭。須知此處要自家作主。他人替不得。與自己性命相關。與別人毫無干涉。到此時。必要養神惜力為主。能上床安睡。閉目養神最好。若不能睡。暫時起來。或扶人緩行幾步。或扶桌站立片時。痛若稍緩。又上床睡。總以睡為第一妙法。但宜仰睡使腹中寬舒。小兒易於轉動。且大人睡下。小兒亦是睡下。轉身更不費力。蓋大人宜惜力。小兒亦宜惜力。以待臨時用之。切記切記。

無論遲早。切不可輕易臨盆用力。切不可聽穩婆說。孩兒頭已在此。以致臨盆早了。誤盡大事。此乃天地自然之理。若當其時。小兒自會鑽出。何須著急。因恐小兒力薄。其轉身時用力已盡。及到產門。不能得出。或亦有之。宜稍用力一陣。助之則脫然而下。蓋此時瓜熟蒂落。氣血兩分。渾身骨節。一時俱開。水到渠成。不假勉強。及至生下。即產母亦不知其所以然矣。

或曰。大便時亦須用力。如何生產不用力。不知大便呆物。必須人力。小兒自會轉動。必要待其自出。不但不必用力。正切忌用力。蓋小兒端坐腹中。及至生時。垂頭轉身向下。腹中窄狹。他人有力難助。要聽其自家。慢慢轉身到產門。頭向下。腳向上。倒懸而出。若小兒未曾轉身。用力一逼。則腳先出。以為詫異。且贈之美名曰。腳踏蓮花生。或轉身未定時。用力一逼。則橫臥腹中。一手先出。又名之曰討鹽生。即或轉身向下。略不條直。用力略早。亦或左或右。偏頂腿骨而不得出。不知此等弊病。皆是時候未到。妄自用力之故。奉勸世人。萬萬不可用力。然亦非全不用力。但當用力。只有一盞茶時耳。其餘皆不可亂動者也。即如大便。未到其時。縱用力亦不能出。而況於人乎。

或問。何以知此一盞茶時。而用力乎。曰此時自是不同。若小兒果然逼到產門。則渾身骨節疏解。胸前陷下。腰腹重墜異常。大小便一齊俱急。目中金花爆濺。真其時矣。當於此時臨盆。用力一陣。母子分張。何難之有。

或曰。小兒會鑽出之說。到底未敢盡信。不知古人。曾言及否。曰古人立言。不過撮其大要。安能事事而悉言之。只要後人體會耳。觀瓜熟蒂落四字。即知小兒自會鑽出。觀揠苗助長四字。即知將試痛。認作正生之弊矣。夫哺雞日足。自能啄殼而出。豈有催生之神藥。穩婆之妙手乎。古人謂有遲至三四年而後生者。此是不肯鑽出耳。既自不肯鑽出。誰能強之。自要鑽出。誰能御之。

或曰。早一時。斷乎不可動矣。不知遲了一時。或有妨否。曰不妨。若果當其時必無不出之理。然或偶有不出者。則是小兒力盡。不能得出。宜令上床安睡。使小兒在腹中亦安睡。歇力少刻。自然生矣。

或曰。倘或兒到產門。而大人睡下。豈不有礙。曰更好。蓋小兒向下時。而大人坐立。則小兒倒懸矣。豈能久待。今大人睡下。兒亦睡下。有何妨礙。又曰。倘或悶壞奈何。曰他十個月不悶。今乃悶乎。

或問。忍痛過久。或亦不妙。曰最妙。從未聞婦人偷生而難產者。或謂有神護佑。非也。總因胎起於私。怕人知覺。只得極力忍痛。痛到沒奈何時。自脫然而出。其理甚明。

有何疑處。

或曰。不宜用力。已聞教矣。不知誤用力。以致橫生倒產。有法治之否。曰有。急令安睡。用大劑加味芎歸湯服之。將手足緩緩托入。再睡一夜。自然生矣。又曰。托之不入奈何。曰若肯睡。再無托不入之理。若到此時。仍不肯睡。又或動手動腳。亂吃方藥。吾末如之何也矣。

(附)薛氏治法

橫生 兒先露臂也。令產母正臥。以手徐推兒臂。下體令其正直。復以中指摸其肩。勿令臍帶絆系。即生。

逆生 兒先露足也。令母正臥。以手徐推其足。仍推兒轉正。即生。

偏生 兒頭偏在一邊也。亦照前法正其頭。即生。或兒頭後骨。偏在穀道旁。徐推近上。即生。

礙產 兒頭雖正。但不能下。蓋因胎轉時。臍帶絆肩所致。用中指按兒兩肩。理脫胎帶。即生。

產坐 兒將欲出。其母疲倦。久坐椅褥。抵其生路。急用巾帶高懸。令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良久兒順。即生。

瀝漿生(又名瀝胞生) 漿流一二日不產。或至數日外。亦無妨。惟安睡。候漿流漸少。或流盡。當自生耳。不必驚恐。切勿動手。又有漿水瀝盡。氣機仍未。致胎干難產者。此不得聽其自然。急用大料四物湯。約二三斤。以大鍋在房內煎熬。使藥氣滿房。口鼻吸受。以滋益之。內服加味芎歸湯。一服未效。少停片時。再進一劑。連次服之。以生為度。此言胎干而兒未脫胞者也。若兒未脫胞。可令明干穩婆。動手取下為安。

或問盤腸生。是何緣故。曰亦是用力之過。蓋因產母。平日氣虛。及到臨時。用力努掙。渾身氣血下注。以致腸隨兒下。一次如此。下次路熟。又復如此。若能等待瓜熟蒂落之時。何得有此怪異之症乎。

或問有一痛便生。令人措手不及者。此又何也。曰此乃正理。何足為異。蓋胎氣已足。母子兩分。兒自要出。雖欲留之而不可得。人人皆是如此。皆各有此一時。只要忍耐得住。等待此一時耳。

或曰。穩婆不必用乎。曰既有此輩。亦不能不用。但要我用他。不可他用我。全憑自家作主。不可聽命於彼耳。大約此等人多愚蠢。不明道理。一進門來。不問遲早。不問生熟。便令坐草用力。一定說孩兒頭已在此。或令揉腰擦肚。或手入產門探摸。多致損傷。總要見他功勞。不肯安靜。更有一等狡惡之婦。藉此居奇射利。禍不忍言矣。按吳越之間。謂之穩婆。江淮間。謂之收生婆。徽寧間。謂之接生婆。按收接二字之義。因其年老慣熟。令其接兒落地。收兒上床耳。原非要他動手動腳也。每見富貴之家。預將穩婆留在家中。及到臨時。稍不快利。前門後戶。接到無數。紛紛攘攘吵成一片。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或問臨時。有經驗之藥。亦可用否。曰不用。從前奇方。莫過鼠腎兔腦丸。今時盛行。莫過回生丹。非謂其不效而不用也。總用不著耳。既不用力。又不動手。又有睡法佐之。他自會生。何消用藥。縱有不順。睡為上策。

或問服藥。有益無損否。曰安得無損。鼠兔二丸。大耗氣而兼損血。回生丹。大破血而兼損氣。蓋鼠兔例用香竄之藥。產時百脈解散。氣血虧虛。服此散氣藥。兒已出而香未消。其損多矣。且令毛竅開張。招風入內。禍不可言。回生丹以大黃紅花為君。其餘亦多消導之品。血已耗而又大破之。多致產後發熱等病。遺患無窮。都只謂產後失調。誰復歸咎於藥。按此數方。古今稱為神靈奇寶者。尚然如此。其他可知。送藥者。本是善念。但知其利。不知其害耳。

或問總無可用之藥乎。曰有。只須加味芎歸湯。佛手散。二方。用之不盡矣。蓋胎時全要血足。血一足。如舟之得水。何患不行。惟恐產母血少。又或胞漿早破。以致乾澀耳。今二方皆大用芎歸。使宿血頓去。新血驟生。藥味易得。隨地皆有。且使身體壯健。產後無病。真正有益無損。此皆先賢洞明陰陽之理。制此神丹。以利濟天下後世。奈世人貴耳賤目。以為平常而不用。必求奇怪之藥。而後用之。只要奇怪。不論損益。豈不可嘆。

或問依此言。世間總無難產者耶。曰偶亦有之。或因產母太虛。胎氣不足。血氣未完。

或因產母傷寒之後。熱毒傷胎。又或因夫婦同房太多。以致欲火傷胎。平日過食椒姜。煎炒熱物。火毒傷胎。以及跌撲損傷。皆致難產。多令胎死腹中。除此之外。無難產者矣。又有嚴寒天氣。滴水成冰之時。貧家房中火氣微薄。以致血寒而凝。亦令不出。然此亦因臨盆太早。去衣久坐之故耳。若令擁被安臥。待時而產。豈有此患。

凡生產艱難。或天寒。孩兒生下不哭。或已死者。急用衣物包裹。再用香油紙捻。將臍帶慢慢燒斷。暖氣入腹。漸漸作聲而活。倘或先剪斷臍帶則死矣。

或問臨產時。飲食如何。曰此時心內憂疑。腹中疼痛。甚至精神疲倦。口中失味。全要好飲食調理。但不宜過於肥膩耳。倘不能食。只將雞鴨湯。肉湯之類。吹去油澄清。

頻頻飲之。亦能壯助精神。人以食為命。豈可一日闕乎。

宜忌

臨產時。宜老成安靜二三人伺候。不必多。一切親族婦女。俱婉言謝卻,勿令入房。夏月更不宜多人在房。熱氣擁盛。能令產母。煩躁發暈。其害非小。

房中宜輕行輕語。不宜多話。令其安睡為妙。

第一要勸其放心安靜。忍痛歇息。切忌在房中大驚小怪。交頭接耳。咨嗟嘆息。皆能令其憂疑擾亂。以致誤事。

房中宜安靜如常。不得當面求神許願。呼天叫地。穩婆只宜一人入房。且令在傍靜坐。勿得混鬧。

飲食宜頻頻少與。或雞鴨肚肺等清湯更妙。

房中冬天宜設火盆。以避寒氣。夏月多貯井水。以收熱氣。

試痛

或問試痛何故。曰兒到七八個月。手足五官全備。已能動轉。或母腹中有火。或起居不時。令兒不安。以此大動而痛。此等十胎而五。不足為奇。只宜照常。穩食安眠一二日。自然安靜。或痛之不止。用安胎藥一二服自止。此後近則數日。遠則月餘。甚至再過四個月才產。人多不知。輕易臨盆。終日坐立。不令睡倒。或抱腰擦肚。或用手拖。或用藥打。生生將兒取出。母則九死一生。兒則十胎九夭。慘不可言。世間難產。皆此故也。蓋胎養不足。氣血不全。如剖卵出雛。裂繭出蛹。寧可活乎。只說小兒難養。誰復根究到此。又有受寒。及傷食腹痛。不可不知。

或問何以知其試痛。曰只看痛法。一陣緊一陣者。正生也。一陣慢一陣。或乍緊乍慢者。皆試痛也。

或問傷食受寒。何以辨之。曰傷食者。當臍而痛。手按之更痛。或臍傍有一硬塊。寒痛多在臍下。綿綿而痛。不增不減。得熱物而稍緩是也。

或曰試痛亦有。或未必多。曰甚多。曰何以見之。曰以今之難產者多也。

或問將試痛認作正生。其害如此。倘將正生。認作試痛。以致過時。不亦有害乎。曰無害。果當其時。小兒自會鑽出。縱或過時。不過落在褲中。生在床上而已。有何大害。而如此諄諄乎。

驗案

前太僕卿。霍山張公三君葆華繼夫人。年輕體壯。孕必八個月而產。產必數日。百苦而下生。生必周而夭。再孕。再產。再夭皆同。予謂後當生。宜相聞。明年又八個月。坐草三日不下。忽憶予言。飛輿相召。中途逢驅車者云。迎其父母。作永訣計。比至。已夜分矣。診之脈未離經。人余殘喘。穩婆在傍。問之曰。兒頭已抵產門。不得出耳。予急令安臥。且戒無擾。與安胎藥。明晨主人出。笑而不言。問之。曰好了。予曰。昨言兒頭已抵產門。今若何。曰不見了。大笑而別。後此百二十日。計十二足月生男。謂予為父。今八歲矣。始知前此。皆生生取出。以體壯年輕。幸保母命耳。

在張宅日。邑庠程以學。邀至其家。有寵人。坐草三日而不生。亦與安胎藥。越十六日生女。

大學戴時濟。與予比鄰契好。先伊弟媳一產三男。母子俱殞。今又婢孕。其腹膨脝。頗患之。比產先令安臥。與加味芎歸湯。每隔半日而產。積日半。三子俱生。康熙四十八年。安撫葉公具題。

陳氏妻。生九日夜不下。一息尚存。踵門求藥。余問之。亦曰。頭逼產門不得出。勸令安臥。再來取藥。強而後去。繼與加味芎歸湯。明日生下。母子兩全。

按此皆產母用力。逼令橫在腹中耳。豈有人倒懸十日。而得生者乎。

又一婦產兒。手出不得入。穩婆利刃以須。予聞而惻然。急令安臥。與大劑芎歸湯。徐徐托之。手入。明早生下。母子皆安。右臂紫黑。數月而後消。

或有婦人。懷孕未足月者。或七八個月。或八九個月。忽然胞漿已破。流水不止。腹不甚痛。甚至見紅不止。而不生者。即服保胎神效方。一劑不愈。兩劑全安。隔半月後。

又發作腹痛生男。安然無恙。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