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賦
兒在母腹中,感受精氣,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脈見,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成,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神入胃,十月百骸備而生。生後六十日,瞳子成,能笑語,始識人。百日任脈生,能反覆。一百八十日,尻骨生,能獨立。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髕骨成,能獨倚。三百六十日為一周,膝骨成,乃能移步。
落地時,身破裂者死,陰囊白者死,陰不起者死,無糞門者死,股間無生肉者死,開口如鴉聲者死。
凡周歲之間,顱囟開解,齒髮不生,手足攣縮,膝如鶴脛,身羸無肉,或四五歲不能行立,皆胎氣不足致之。若夫筋實則多力,骨實則早行,血實則形瘦多發,肉實則少病,精實則伶利多笑語,不畏寒暑,氣實則少發而體肥,此皆受胎氣之充足,得稟賦之隆厚者也。
呂晚村曰:凡小兒齒遲,語遲,行遲,囪門開大,腎疳等症,皆先天不足,自晬周時,即有虛病腎病,從幼填補,亦多可復。
初生芽兒,藉乳為命,善為乳母者,夏不欲熱,熱則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則致咳痢。乳時不欲怒,怒則上氣顛狂,不欲醉,醉則身熱腹痛。母方吐下而乳,則致虛羸。母方積熱而乳,則變黃不能食。新房而乳,則瘦瘠交脛不能行。新浴而乳,則發吐傷神。冷熱不調,停積胸膈,結為痰飲,遂成壯熱。壯熱不已,乃作驚癇,兒啼未定,遽以乳哺,氣逆不消,因成乳癖。懷孕而乳,致令黃瘦,腹大腳弱,名曰病。大抵芽兒或瘡或熱,或困倦,或口生白糜,或夜啼,或糞色變常,必非無因,病之初來,其溺必甚少,便須根究緣由,隨症調治。庶無後患。
胎症列後。
人每於初生時,多向頭額前髮際穴灸之,取其可以截風路也,此但可行之北方地寒之處,東南脆薄,似乎不宜。
臟能
心所伏者腎,所敵者肺,所喜者苦,所傷者鹹鹵。應三變八蒸之臟,和則性情悅樂。疾主驚癇恐悸,譫語狂煩,涎流口角。痘主紅癍。
肝所伏者肺,所敵者脾,所喜者酸,所傷者辛辣。應初變六蒸之臟,和則魂魄壯,意智生。疾主風攣搐搦,眼目赤腫疼痛。痘主水疱。
肺所伏者心,所敵者肝,所喜者辣,所傷者苦。應二變七蒸之臟。和則氣爽神清魂強。疾主喘滿咳嗽,虛痰壅盛。痘主膿疱。
脾所伏者肝,所敵者腎,所喜者甜,所傷者酸釅。應四變九蒸之臟。和則消穀食,美滋味。疾主嘔噦疳積,瀉痢潮熱,不思乳食。痘主結癡。
腎所伏者脾,所敵者心,所喜者咸,所傷者甘甜。應五變十蒸之臟。和則嬉戲笑語精神。疾主黑齒崩沙,聤耳膿汁。痘主黑陷。
脈候
左頰者肝之部,應左手關位風木之分。額為心之部,應左手寸口君火之分。鼻為脾之部,應右手關位濕土之分。右頰為肺之部,應右手寸口燥金之分。頤為腎之部,應左手尺部寒水之分。向有初氣二氣之說,頗不應,詳見余別著脈覆中。
小兒五歲以下,未可診寸關尺,惟看男左女右虎口。食指一節寅位為風關,脈見易治。第二節卯位為氣關,脈見為病深。第三節辰位為命關,脈見為病危。
色紫為熱,色紅傷寒,色青驚風,色白疳疾,惟黃色隱隱,為常候也。色黑者多危。
脈紋入掌為內釣。紋彎里為風寒。彎外為食積。病重時紋勢彎入,猶可挽回,彎外者,萬不救一。
五歲以上,以一指取寸關尺三部,六至為和平,七八至為熱,四五至為寒。浮弦為風癇,沉緩為傷食,促為驚,細為冷,單細為疳勞,洪為蟲積,浮而遲,潮熱者為胃寒。
半歲以下,於眉端髮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候之,兒頭在左,舉右手候,兒頭在右。舉左手候,食指近發為上,名指近眉為下,中指為中。三指俱熱,外感於風,鼻寒咳嗽。三指俱冷,外感於寒,內傷飲食,發熱吐瀉。食中二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主夾驚。食指熱,主食滯。
胎病
小兒胎病凡二端,在胎時母失愛護,或勞動氣血相干,或坐臥飢飽相役,飲酒食肉,冷熱相制,恐怖驚悸,血脈相亂,蘊毒於內,損傷胎氣,此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諸症,所由作也。又有落地時,浴體拭口,斷臍灸囟之不得法,繃袍驚恐,寒溫乳哺之乖其宜,此嘬口、臍風、鎖肚、不乳等症所由生也。黃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亦唯小兒臟腑嬌嫩,血氣懦弱,肌體不密,精神未充,而用藥消息之難耳。
胎熱
胎熱者,生後氣急喘滿,眼閉或目赤,眼胞浮腫,神困呵欠,呢呢作聲,遍體壯熱,小便赤,大便澀,時復驚煩,宜至寶丹研服之,木通散與乳母服之。目不開,以二妙散溫洗之。不治,則生鵝口、木舌、重舌、紫赤丹瘤。
至寶丹
滑石(六兩) 甘草 木香 陳皮 莪朮 三稜(各一兩) 茯神 白朮 山藥 遠志 青皮(各一兩五錢) 甘松(五錢) 益智仁(七錢五分) 麝香(一錢五分)
一方,加人參一兩。
蜜丸芡實大,硃砂為衣,燈心湯調化服。
此即時下所常用秘方也,不論內傷外感,變蒸寒熱,一切治之。予謂此藥,唯蒸症相宜,次則鬱熱伏暑神劑。小兒夏月,宜多服之。補而不滯,瀉而不偏,殊有妙用。
木通散 兼治小兒臍熱,小腑閉,諸瘡丹毒,母子同飲。
木通 萹蓄 大黃 甘草 瞿麥 赤茯 滑石 黃芩 薄荷 炒桅子 車前子
補中益氣用升、柴天道之方也;此方車、茯、瞿、萹,地道之方也。小兒稚陽氣純,天道完全,故唯此法出入調理。
二妙散 大人翳膜血絲俱治。
文蛤(一兩) 黃柏(二錢)
煎水熏洗。
胎寒
胎寒者,百日內口冷腹痛瀉白,時發戰慄,曲足握拳,晝夜啼哭不已。或口噤不開,昏昏沉睡,治以指迷七氣湯。失治,則成慢驚。
指迷七氣湯 一切腹痛寒熱,多啼不乳等症,皆為陰陽不升降,氣道壅塞而作。並宜服之。
陳皮 青皮 藿香 桔梗 莪朮 香附 半夏 甘草 肉桂 益智仁 生薑 大棗
凡人身內之氣,呼吸出入,無刻不與天道陰陽之氣相通,故六淫外襲則感而致病,翕受之理也。內氣閉塞,天道不通,升者不升,降者不降,寒熱之原也。是方疏利臟氣,神應無方,最宜領會。
學者能識陰陽消息,即不用方內藥味,吾知其必有合也,愚昧者未可與語。
胎肥
胎肥者,生下肌肉厚者,遍體血紅,滿月後漸漸羸瘦,目白,五心煩熱,大便難,時時涎溢,浴體法治之。
胎怯
胎怯者,生下目無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無血色,亦浴體法治之。
浴體法
天麻(二錢五分) 蠍梢 硃砂(各五分) 麝香(少許) 白礬 青黛(各二錢) 烏蛇肉(酒浸焙,三錢)
為末,每用三錢,連葉桃枝一握同煎十沸,溫熱浴之,勿浴背。
胎黃
胎黃者,生下遍體面目皆黃如金色,或面赤眼閉,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皮膚生瘡,不思乳食,啼哭不止,母子同服地黃湯。
地黃湯
生地 赤芍 川芎 當歸 花粉 甘草 赤茯 豬苓 茵陳 澤瀉
胎驚
胎驚者,月內溫壯,翻眼握拳,噤口咬牙,身腰強直,涎潮嘔吐,搐掣驚啼,腮縮囟開,或頰赤,或面青眼合。凡胎風眼合,不可誤作慢驚而用溫藥,只宜解散風邪,利驚化痰調氣,貼囟,甚則以朱銀丸治之。如初生不能服藥,以豬乳汁,調牛黃麝香少許,入咽即愈。
如眉角引搐不已,用大蝦膜一雙,活取膽,將人乳調服之,立效。
朱銀丸 此方能取胎中蘊受之毒,亦治驚積,須量與之。
水銀(一錢,蒸棗研如泥) 南星 全蠍 硃砂(各一錢) 白附子(一錢五分) 天漿子 蘆薈(各五錢) 鉛霜(和水煅研) 牛黃(各五分) 白殭蠶(七枚,炒) 片腦(一字) 麝香(少許)
蜜丸桐子大,薄荷湯食前下。
古方有當用者,不必妄為加減。認症既真,投之立效。不敢用者,不明之罪,用而不明於症,雖用奚為?
鎖肚
鎖肚者,胎中熱毒壅盛,結於肛門,急令婦人以溫水漱口,吸咂兒前後心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外以輕粉五分,蜜少許,溫水化服,以通為度。如更不通,以物透而通之。金簪為上,玉簪次之,須刺入二寸許,納入蘇合香丸,糞出為快。若至一七不通者死,不能通而又不乳者死。
蘇合香丸
白朮 青木香 烏犀屑 香附 訶梨勒(煨去皮) 硃砂 白檀香 安息香(別為末,無灰酒一升熬膏) 沉香 麝香 丁香 蓽茇(各二兩) 龍腦 薰陸香 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各一兩)
古方有三,各不同。
煉蜜和劑,旋丸桐子大。
不啼
落草不啼,有因難產,項被母夾,有因絞臍,項被臍纏,有因天寒癘氣所逼,有因糞門生膜,閉住兒氣。病項者,溫手摩之,口吸咂之。寒氣者,溫水浴之,以潔淨婦人舌,吸咂其舌而通之。生膜者,手拍之使破,不破以銀簪挑之。
不乳
出胎三日,不知吮乳,此惡穢入腹。腹滿氣短,亦由胎中受寒,兒腹疼痛嘔吐故也。
《指迷》七氣(見胎寒)調之。
臍風
臍風者,斷臍後,為水濕風冷所乘,入於臍而流於心脾,令肚腹脹滿,臍腫多啼,不能吮乳,甚則風搐,指迷湯(見胎寒)消息之。臍邊青黑,撮口不開,為內搐,不治。爪甲黑不治。若因熱在胸膛,伸縮努勢,亦令臍腫,木通散(見胎熱)消息之。
曰消息者,未可全用本方也。落地貧富不同治,氣稟厚薄不同體,天時寒熱不同功,醫不諳此,豈堪司命。
撮口
撮口者,氣息喘急,啼聲不出,或肚上青筋,吊疝內氣引痛,此胎氣兼風邪入臍。治宜疏利鬱結,指迷湯(見胎寒)去桂,加大黃、鉤藤、殭蠶,或參以荊芥穗湯
荊芥穗湯
川黃連 荊芥穗 生地黃 生甘草
大便秘,加大黃。小便少,加木通。
噤口
噤口者,眼閉口噤,啼聲漸小,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不通。遇此先看其上齶有點子,即以指甲輕輕刮破,次服四順清涼飲,加木香、白蔻仁,利動臟腑,徐以指迷湯(見胎寒)加減調之。如口噤不能開,用生南星去皮臍為末,加龍腦少許,合和,將指蘸生薑汁調之,擦大牙根上立開。(大人中風口噤俱效)
四順清涼飲
當歸 白芍 甘草 大黃
三症雖異,其源則一。大抵裹氣鬱結,閉塞不通,並宜淡豆豉汁與食,取下胎毒,甚者朱銀丸(見胎驚)亦可用之。初生時,用淡豆豉汁,與三五口,不特能下胎毒,復可助養脾氣。臍風撮口,不語不乳,灸男左女右湧泉穴,立愈。又法:炙蜈蚣末,入麝少許,豬乳和之飲,口噤立開。或蜘蛛去足及口,炙焦研細,和豬乳飲亦效。更入麝少許,能治牙疳。
窮鄉僻壤,藥餌難得,故備經驗治法,為襁褓中乞命,幸毋忽之。
後卷仿此。
變蒸
變蒸者,小兒生三十二日為一變,再變為一蒸,總五百七十六日。變蒸方足,凡變蒸身熱而脈亂,汗不出,不欲食,甚則煩啼躁渴,輕者五日解,重者八日解。其候與傷寒相似,但變蒸則耳冷,上唇發疱,狀如濁珠。若寒邪則腹中痛,啼叫不絕為異大都此乃長養氣血,滋榮五臟,不可妄加施治,唯宜秘方至寶丹(見胎熱)常服。若不乳多啼,或寒熱間作,陰陽不升降,指迷湯(見胎寒)消息調之。
錢氏云:一變腎,二變膀胱,三變心,四變小腸,五變肝,六變膽,七變肺,八變大腸,九變脾,十變胃。《寶鑑》云:初變肝,二變肺,三變心,四變脾,五變腎,二說不同,其膠滯則一。夫人當長養氣血之時,陰陽變換,五行顛倒,斯理至微,一用後天推測分配,不足見造化之神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