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瘡
備用方
清地散花飲 凡痘見標三日,宜清腳地,肅臟腑,理氣活血,引毒達於四肢,此方主之,切忌升提。蓋痘雖胎毒,而藥可使之上下,遍布一身,則雖重亦輕。若盡提頭面,則雖輕亦重矣。如升、柴、羌、芷、藁本、川芎之類,可輕用乎?若未標之前,標齊之後,又不在禁例矣。予見一症,因用升、羌,頭面獨重,身上甚稀,遂改用防風,引毒於四肢,用蘇梗,引至下部,果得心應手而愈。大約三冬初春,時令嚴寒,下身先標而頭面不標者,本方加乾葛、白芷,外用清肌湯,帳內熏洗之。夫痘初標,乃發萌時也,散毒為主,清火次之。今一見火,便用芩、連之屬,獨不思寒涼太重,反冰伏其毒,而為內剝害命乎。
防風 山楂 當歸 地丁(各一錢) 大力子 山慈姑(各八分) 荊芥(七分) 前胡 青皮(各五分) 蟬蛻(三分) 紅花 茯神 水通草 生薑皮(各二分) 大棗(一枚)
夾疹,加蓮心九個,菊花五分,蘭花根一錢。
夾丹加黃芩、生地、薄荷、山梔、小竹葉,或黃紫草。
腰腹痛,倍楂、青,加杜仲、胡桃肉。
小腹痛,加厚朴、筍兜、青木香、延胡索。
額上灰滯色,加菊花、梅花、蘭花,或用根。
準頭先標,加木香、筍兜,外以清肌湯浴之。
色嬌亮者,濕勝也,倍防風,少加大腹皮。
玉液春膏飲 起脹時用。
前胡 桔梗 山楂 貫仲 蟬蛻(去頭足各八分) 大力子 當歸 連翹(各一錢) 川紅花 川芎 青皮 木通(各三分) 陳米(百粒)
標未齊,加筍尖。倍楂、青。
左頤不起,加辛夷。
上頤不起,加西河柳。
背漿不足,加酒炒土蘭花。
下身漿不足,加巴戟。
灰白,倍芎、歸,加肉桂、紅花、桃花。
乾紅,加丹皮、生地。
紫,加芩、連。倍翹、眾。
㿠白,加木香、官桂。
心火,加黃連,甚者犀角、生地。
肝火,加金銀花。
脾火,加蘆根,甚者石膏。
胃火,加山梔、石膏。
口臭,加白芷。
肺火,加黃芩。
腎火,加知母。
痰噤,加麥冬、貝母、栝蔞仁、旋覆花,或用寧金散。
寒噤,去連翹。
火噤,去芎、歸,加骨皮、丹皮、芩、地。
毒噤,至寶飲,送發靈丹。
疔噤,先治疔。
四五日發癢,加荊芥、石膏、元參、丹皮、白蒺藜。
六日癢,加白芷、生地,余同上,惟不用荊芥。
風閉,加升、葛、羌活。
誤服藥而喘,倍青皮,加枳殼、麥冬、黃連。
飲食不進,加白朮、砂仁、神麯。
唇反腫或肉裂,加蘆根。
腸鳴,加丹參。
便血,加蒲黃炒。
陰症腹痛,加薑、桂、丁香、木香,甚者去蟬蛻。
陽症腹痛,加升麻、黃連、木香。
腹左痛,加青皮,右痛加木香,中痛加延胡、海藻,甚者莪朮、三稜。
積血在丹田,加桃仁。
腰痛,加羌活、萆薢、巴戟、杜仲、胡桃肉。
心胸痛,加紅花、海藻、三稜、莪朮。
手痛,加桂枝、桃仁。
頭痛,有風痰,加天麻、殭蠶、鉤藤、荊芥、膽星、牛黃、天竺黃。
有濕,加羌、芷、蒼耳。
三豆湯
大黑豆 赤小豆 綠豆
此扁鵲方也。黑豆解腎經毒,治相火,赤豆解心經毒,治君火。綠豆解陽明經毒,治胃火。易辦有便於鄉村,易食有便於童稚,真仙方也。
呂晚村曰:凡鄉村出痘時,用三豆各一升,甘草三兩,浸汁去渣煮,取豆汁,每日空心飲之。喜食豆者,與豆食之,不但稀豆,竟有絕不出者。
闢穢者
蒼朮(一斤) 大黃(半斤)
銼碎細燒。
汪凱承曰:藥氣猛,體虛者恐難任受,唯常取大棗焚之,既解穢觸,又且和脾。
九味神功散
人參 紫草 生地 紅花 黃耆 赤芍 甘草 嫩前胡 大力子
翟氏曰:此方合扁鵲之四聖,華陀之保元,可謂能奪造化之權,而定危亡之命者也。華陀論氣尊血分者生,毒參陽位者死,故以參、耆提其氣,使氣尊而血附,以紫草、赤芍行其滯,使血氣活動,毒隨血氣而行。加紅花、生地,虞其緩也。毒之所乘,以相火萃於陽明而作熱,故用牛蒡以止沸息薪,毒之所發,因風寒客於腠理而作熱,故用前胡以散郁緩蒸。又用甘草以和合諸藥,一面托裡,一面解毒,妙方妙方。
參麥清補湯
人參 當歸(各八分) 麥冬(一錢二分) 花粉(同麥冬用酒蒸曬) 生黃耆(各一錢) 前胡 大力子(各五分) 白芍(酒生,四分) 甘草(生炙,三分) 紅花 川芎 生地(俱酒洗) 桔梗(各三分) 山楂(五粒) 龍眼(三枚) 生薑(三片)
木香散 治純陰無陽,泄瀉而渴。
木香 人參 肉桂 半夏 青皮 前胡 丁香 大腹皮 赤茯苓 炙甘草 訶子(煨去枝) 生薑 糯米
虛甚,加黃耆。
陳氏云:腹脹渴者,瀉渴者,足指冷渴者,驚悸渴者,身溫渴者,身熱面㿠白渴者,寒顫渴不止者,氣急咬牙渴者,飲水轉水瀉不已渴者,九症皆非熱也,乃津液少,致脾胃肌肉虛故耳。此方治之。然必痘色白,手足涼,小便清利方效。若痘色紅,大便秘,小便赤,即非所宜矣。
異功散 治純陰無陽,痘出不光澤,不起脹,根窠不紅,虛而癢塌者。
木香 當歸 人參 茯苓 肉桂 肉蔻 丁香 陳皮 半夏 白朮 厚朴 附子 生薑 大棗
陳氏云:陽明主肌肉,胃氣充足,則肌肉溫暖,自然光澤起脹,而無癢塌之虞。若中氣虛,則表氣無所主而亦虛,諸症生矣。真見道之言。
內托散 治表虛里實,氣血皆弱。
黃耆 人參 當歸(各二錢) 肉桂 木香(各三分) 川芎 桔梗 厚朴 白芷 防風 甘草(各一錢) 白芍(炒,五分) 生薑(一片) 大棗(一枚)
頂尖色淡,表虛也。息重氣粗,裡實也。參、耆、草補氣。芍、芎、歸補血,防、芷、桂引諸藥自內達外,香、桔、樸調其壅實,以歸於和,而內無留毒矣。
參歸鹿茸湯
鹿茸(蜜炙去毛,三錢)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二分) 甘草(炙,六分) 當歸(酒洗,五分) 生薑(三片) 龍眼(三枚)
清毒活血湯 攻補兼施。
生黃耆 山楂(各八分) 生地 白芍 連翹(各錢五分) 當歸 前胡 木通 紫草茸 大力子(各六分) 酒芩 酒連(各七分) 桔梗 甘草(各四分) 人參(三分) 生薑(一片)
煩渴去參、耆,加麥冬、花粉。
快癍越婢湯
炙黃耆 炙甘草 炒白芍 桂枝 防風 生薑 大棗
越者發越之意,婢者卑也,言此方開隧道,活氣血。雖至於足下至卑之處,亦能發越也,故曰快斑越婢湯。
回漿散
人參 黃耆 白朮 茯苓 白芍 甘草 何首烏
象牙散 難收靨者用之。
何首烏 人參 白朮 黃耆(各一錢) 甘草(五分) 茯苓(一錢五分) 象牙(火煅為末,一錢) 大棗(三枚) 糯米(一撮)
煎好,沖象牙末服。
象牙有利水之功,群藥得之,奏效甚捷,故名。
人參清神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甘草 麥冬 當歸 棗仁 陳皮 茯神 黃連 糯米 大棗
荊防敗毒散
荊芥 防風 柴胡 前胡 人參 甘草 桔梗 川芎 茯苓 枳殼 羌活 獨活 薄荷
白芷升麻湯 治痘癰。
白芷 升麻 桔梗 甘草 黃耆 黃芩 紅花 當歸 連翹 羌活 黃柏 生薑(一片) 連須蔥白(三莖)
大連翹飲
防風 荊芥 當歸 連翹 柴胡 黃芩 梔子 蟬蛻 赤芍 木通 滑石 甘草 大力子 車前子
起頂散
人參(六分) 白朮 當歸 川芎 陳皮(各五分) 黃耆 山楂(各八分) 甘草 肉桂(各三分) 木香 淫羊霍(去刺羊油炒) 穿山甲(土炒為末,各二分) 生薑(一片) 大棗(二枚)
清肺湯
天冬 麥冬 花粉 甘草 桔梗 當歸 知母 丹皮 白芍 黃芩(酒炒)
菊花飲
生地(一錢五分) 當歸 柴胡 花粉 黃連 天冬 麥冬(各一錢) 菊花(二錢) 甘草(五分)
犀角地黃湯
犀角 芍藥 丹皮 生地
地涼心血,芍和肝血,丹去血中之火,犀解經中之熱。
張欽庵曰:凡屬火症,只此足以治之。
甘露飲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 黃芩 石斛 茵陳 甘草 枇杷葉
地黃湯
熟地 當歸 防風 蟬蛻 羌活 元參 大黃 黃連 白蒺藜 沙苑蒺藜 犀角 炙甘草 穀精草 木賊草
為末,羊肝煎湯調食。
罩胎散 治孕婦。
柴胡 乾葛 荊芥 防風 黃芩 桔梗 白芷 砂仁 紫草 阿膠
救苦丹
羌活 防風 升麻 生地 麻黃(連根) 黃柏(酒炒) 連翹(各五錢) 當歸(酒洗) 黃連(各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藁本 蒼朮 酒芩 生芩(各二錢) 細辛 甘草 陳皮 蘇木 紅花 吳茱萸(各一錢)
蜜丸,龍眼大,薑湯化下,或同煎藥服。
賽春雷
麻黃(去節) 紫草(各一兩) 白附子 甘草(各五錢) 殭蠶(酒洗) 蟬蛻(各二錢) 穿山甲(炙黃,二錢五分) 蜈蚣(炙,一條) 全蠍(酒洗,八分) 蟾酥(一錢)
為末,另漿紫草 紅花各一兩,麻黃二兩,水酒煎,去渣取汁,熬膏半小杯,入蜜二兩,同熬,和末為丸,燈心湯下,或煎藥研服。
滿天秋
石膏(煅) 滑石(飛,各一兩) 人中白(煅) 紫草 茜根(各三錢) 寒水石(四錢) 甘草 紅曲 鬱金(各二錢)
為末,每用二三錢,燈心湯或同煎藥服。
熱見愁
黃芩 黃連 山梔 黃柏(俱用酒浸炒五分) 升麻(三錢) 燒人糞(一兩)
同前法服。
燒人糞,最為解毒神品,古方無價散,用人貓雞犬四色,不若此一味為獨絕。
千里馬
蚯蚓(去土炙) 大黃(各一兩) 川芎 烏藥(各三錢) 紅曲(炒,五分)
外用大黃四兩熬膏,入蜜兩許為丸,同前法服。
一丸春 治頂陷不灌。
龍膽草 白附子 全蠍 甘草(各二錢) 天麻 殭蠶 花粉 黃連 角沉香(各三錢) 狗寶(二錢五分) 礞石(煅) 硃砂(各一錢) 牛黃(五分) 麝香(二分)
玄米飯為丸,硃砂為衣,龍眼大,每服先以酒釀磨象皮五分同服。
蟾酥丸 治痘頂陷而作驚狂。
蟾酥(一分) 牛黃 雄黃 人牙 珍珠(各三分) 硃砂(五釐)
乳汁為丸,如黍米大,每服數丸,人參湯下。
紅爐雪 自見點至六七日,凡有痰者皆效。
滑石(飛) 礞石(煅,各五錢) 硼砂(二錢) 牛黃 硃砂(各五分) 柿霜(三錢) 青黛(一錢) 冰片(半分)
為末,淡薑湯下。
王叔夏曰:一法用硃砂一錢,硼砂五分,冰片五釐,為末,調放舌上,大能化痰。
銀鎖匙 止瀉。
枯礬 玄米(各一兩) 煨乾姜 蓮鬚 粟殼(蜜水泡去筋,各五錢) 五倍子(二錢)
為末,每服一錢。
豆蔻丸
肉蔻 木香 砂仁 龍骨 訶黎勒肉(各五錢) 赤石脂 枯礬(各七錢五分)
曲糊丸,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凡瀉,有濕、有滑、有積,此方礬、脂燥濕,骨、訶澀滑,砂、蔻消積,木香調脾胃滯氣,服之神良。
流氣飲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青皮 陳皮 白芷 烏藥 木香
風捲云
夜明砂 蟬蛻(俱洗淨,一兩) 穀精草(去根) 蜜蒙花(酒洗,各五錢)
為末,作二服,用豬肝切開,入藥紮好煮熟,取肝並湯食之。
程格思曰:痘在眼中,攢起白眵,用橄欖核磨水,加輕粉一二釐調勻,搽眼胞上,令藥氣熏入即落。
碧雲散 治痘風眼,數十歲皆效。
冰片 銅綠(各五分)
共研極細末,用蜜調黏盅子內,以柏木板一小塊,艾一小丸,安放板上燒煙,將盅子內藥,向煙燻之。俟煙盡,再取井水滴數點,入藥調勻,用新筆緩緩蘸抹眼皮紅處數次,勿見風即愈,終身不發。
鄭破水曰:此方傳自鄢在公別駕,云得之內府,試之良驗。
四聖丹
綠豆 豌豆(各四十九粒,燒存性) 珍珠(煅,一分) 頭髮灰(二分)
胭脂水調藥成膏,用銀針撥開疔口,點入。
立馬回疔丹 痘疔初生紫點,次漸變黑,毒淺者浮高而潤,毒盛者深陷而焦,發時身溫疤潤者吉。身熱色枯聲啞者凶。
蟾酥(酒化) 硇砂 輕粉 白丁香(各錢) 雄黃 硃砂(各二錢) 乳香(六分) 麝香(二分五釐) 金頂砒(五分) 蜈蚣(一條,炙)
共為細末,糊成麥子大,針透疔根,插入一粒,候四邊裂縫,是疔瘡搖動時,須用刀割去,內服鼠黏子湯,外搽玉紅膏而愈。若刺針無血,插藥乾枯,膿汁不變,終無生理。
加減鼠黏子湯
鼠黏子 花粉 知母 荊芥 炒梔(各六分) 甘草(三分) 淡竹葉(二十片) 燈心(二十節)
身熱,加柴胡、黃芩。有痰,加麥冬、貝母。咽啞,加元參、桔梗。咬牙,加薄荷、石膏。便秘,加蜂蜜、明粉。昏憒,加黃連、硃砂。痂枯,加當歸、生地。戀疤,加川芎、蟬蛻。
方公度曰:痘疔落後,膿水出多,氣血虛弱,須服八珍湯(見保產),始易收斂。
玉紅膏
白芷(五錢) 甘草(一兩二錢) 當歸身 白蠟(各二兩) 瓜兒血竭 輕粉 紫草(各四錢) 麻油(一斤)
上藥將歸、甘、紫、芷四味,先入油內浸三日,放勺內,慢火熬,微枯色,細絹濾去渣。復入勺內煎滾,下血竭化盡,次下白蠟亦化,外將茶盅四隻,預頓冷水中,以膏傾入盅內,候片時下輕粉(研極,細)每盅一錢,攪勻,緩緩取起收貯,用時以抿腳挑於掌中捺化,擦上,外以太乙膏(見雜症)護之。
曹聞在曰:三方治痘疔,並一切癰疽發背,棒毒潰爛,無不立應。
清肌湯
櫻桃葉(一握,冬則枝幹) 蘇葉(二兩)
煎湯置帳中,令氣熏半個時辰,傾出湯洗,一時即起。如漿靨時發癢,用荊芥、薄荷、丹皮、地骨皮、白蒺藜、何首烏,如法熏洗亦妙。
胭脂塗法
升麻(一兩) 雄黃(五分)
煎濃汁,將胭脂於汁內捻令紅出,即以蘸汁拭瘡上。若瘡不起,須熱拭之。胭脂紅花膏所成,取其能活血敗毒耳。
生肌散 治熱毒瘡爛,並痘後焦蝕不斂,膿血雜流。
地骨皮 黃連 黃柏 五味子 五倍子 甘草 枯礬
綿繭散
綿繭
將礬填滿,燒令汗出,為末滲之。
程師恪曰:痘破出水,用牆上陳茅草,去泥土曬乾,為末滲之妙,將愈瘡爛,用古牆上白螺螄殼,燒存性,滲之亦妙。
羅修遠曰:痘爛生蛆者,以柳條帶葉鋪地上,與臥片時,其蛆盡出。
百花膏
石蜜
略用湯和,以鵝翎刷之,瘡痂易落。
金華散 治痘後肥瘡、疳瘡、疥癬,能收水涼肌解毒。
黃丹 黃柏 黃耆 黃連 大黃 麝香
共為細末,瘡濕干滲,瘡乾用臘豬油熬化,調敷。
拔毒膏
馬齒莧(搗汁) 豬脂 石蜜 赤小豆(末) 綠豆(末)
和合熬膏塗腫處,如干,以水潤之。
人牙散
人牙(煅存性,韭汁淬之,大牙三次,小牙二次,為末,入麝香二分,或紅曲亦可,用雞冠血調成膏,好酒半杯、乳一杯、蔥白一撮,煎湯下)
外感穢氣則陷入,內食穢物則凸出,故用二穢物以起陷下之痘,自筋骨達於皮膚,法無捷於此矣。
吳楚源曰:倒靨色黑,唇口冰冷,最為危候。用狗蠅七枚,擂細,和酒少許調服,即紅潤如常。冬月蠅藏狗耳中。
獨聖散
穿山甲(炒一錢) 麝香(一分)
雞冠血調沖酒服,與人牙散意同。
吹口丹
黃連 青黛 兒茶 片腦
三仙散 治走馬牙疳,頃刻即死者。
婦人桶中垢(白者火煅,一錢) 銅綠(三分) 麝(一分)
麝礬散 治同前。
銅綠(五錢) 膽礬 生白礬(各一錢) 麝香(少許)
張特英曰:藥未合就,以黃鱔一條剁斷,取熱血搽之,亦佳。
麥湯散 水痘者,面紅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嚏噴,涕唾稠黏,身熱二三日而出,明淨如水疱,易出易靨,溫之則痂難落而成爛瘡,亦不宜食薑辣,沐浴冷水,致成癉疥水腫,自始至終,惟服此為當。
地骨皮(炒) 甘草(炙,各一錢) 滑石(二錢) 麻黃(四分) 人參 熟地 知母 羌活 甜葶藶(各三分) 小麥(十粒)
稀痘方 忌婦人手。
羌活 生地 黃柏 升麻 防風 麻黃(各五分) 甘草 黃連 歸身(各三分) 川芎 黃芩(酒侵) 藁本 柴胡 乾葛 蒼朮(各二分) 紅花(酒浸) 細辛 蘇木 陳皮 白朮(各一分) 連翹(炒) 吳茱萸(各半分)
上二十二味,合一劑,每逢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前一晚,取水二盅,煎八分,露一夜,如遇天陰,露在房檐下,次早溫服,以一年盡四劑,不必再服。小兒服藥後微泄,則胎毒去。有不泄者,胎毒輕也。
鄭芳貽曰:鳳雛雅不喜預解痘毒,指方士金石丹藥也。若此不過官方藥料,調理血脈,疏通臟氣,竟有奇功。余初亦不甚信,久而歷觀其效,服四劑者不出,服一二劑者,出亦稀。鳳雛救世心切,聞余言急索付梓,讀者幸毋忽諸。
玄兔散
菟絲子(一斤,淘淨,用無灰好酒砂鍋內煮一日,入石臼內搗成薄片,曬乾) 玄參(斤半)
為末和勻,入瓷罐收貯,常曬,每遇二十四節,以砂糖湯調下,量兒大小,或五分。或一錢二錢。如鄰近出痘,即日日服之神效。
仙砂散
川芎 當歸 升麻 甘草(各六兩)
東流水七大碗,煎至二大碗,去渣,用好明淨硃砂四兩,吸去鐵砂,飛淨碾碎,細絹袋盛,懸砂鍋內,將藥水慢煮,至水盡為度。取出焙乾為細末,外用糯米半升,淘淨,候乾,以鹽泥為餅,裹米在內,火煅透,取出冷定,揀黃色者,亦為細末,每小兒一歲,硃砂一分,米粉一分,蜜一匙,酒三匙,米湯半酒杯,調勻服之。才覺熱者不出,見點者出必稀,回早者服之復起。修合須齋戒靜室,勿令婦人雞犬聞見。
蔡氏曰:余季子出痘熱甚,鼻血流滿床蓆,用絲爪近蒂三寸,連皮子燒灰存性,入硃砂細末一錢,蜜水調服而愈(或砂糖拌干服亦妙)。凡以此治已出未出諸症,無不霍然。
龍鳳膏
地龍(小紅活者一條) 烏雞卵(一個)
上以雞卵開一小竅,入地龍在內,夾紙封之,放飯上蒸熟,去地龍,與兒食之。每逢立春日,或春分日,食一枚,能令終身無痘,即有亦稀。若鄰里正出時,服一二枚極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