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話(卷二 上篇)

近代·孙子云
来源:慈济医话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圖

此圖乃總括初卦先後天卦而集其成也,太極可括兩儀,四象可括八卦,故太極與四象,共得五數。

太陽為乾兌。□太陽先,—陽後,故乾為陽;□少陰先,—陽後,故兌為陰。少阻為離震。□少陽先,—陽後,故離為陽;□太陰先,—陽後,故震為陰。少陽為糞坎。□太陽先,—陰後,故糞為陽;□少陰先,—陰後,故坎為陰。太陰為艮坤。□少陽先,—陰後,故艮為陽。□太陰先,—陰後,故坤為陰。伏羲畫卦,即胚胎於此。

乾離糞艮,所以為陽者,因其先陽後亦陽,或先陽而後陰,皆先陽也。兌震坎坤,所以為陰者,因其先陰後亦陰,或先陰而後陽,皆先陰也。總之,先天卦自上而下,陽居上為陽盛,故為陽,陰居上為陰盛,故為陰。

八卦除□、□二卦為純陽純陰外,余卦各兼陰陽兩卦。

太極生理氣象數圖

太初理之始也,太虛氣之始也,太素象之始也,太乙數之始也,太極理氣象數之始也。太初、太虛、太素、太乙,皆居太極之後,太極生陰陽,陰陽生理氣象數,故太極為理氣象數之始。

或問前圖之兩儀,陽儀為太陽、少陰兩家,陰儀為太陰、少陽兩家,此圖則一為陽儀,□為陰議,□為元,□為亨,□為利,□為貞。太初、太虛合為陽儀,分為元利兩象。太素、太乙合為陰儀,分為亨貞兩象,是陽儀中為太陽、少陽兩象,陰儀中為太陰、少陰兩象也。兩者不同何也?曰:前圖分論陰陽,此圖合論陰陽也。(若論純者為分,駁者為合,似前圖系合論,此圖系分論,不知兩圖以先後分,非以純駁分。前圖就陰陽初分時析言之,後圖則歸納陽與陽,或陰與陰,而總括其意旨也。)例如天干,分論則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合論則甲、乙、丙、丁、戊為陽;己、庚、辛、壬、癸為陰。又地支,分論則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醜、卯、巳、未、酉、亥為陰。合論則子、醜、寅、卯、辰、巳為陽;午、未、申、酉、戌、亥為陰。又八卦,分論則乾、離、巽、艮為陽;兌、震、坎、坤為陰。合論則乾、兌、離、震為陽;巽、坎、艮、坤為陰。

初卦及先後天卦之遞嬗

陰陽始動,而生□與□之卦,天地分,則□天□地之卦生而方隅定,方隅定則日月生,日月生則水火生,水火生則四時成,四時成則五行生,五行生則萬物生,於是□父□母之卦生。故初卦變為先天卦,先天卦變為後天卦。初卦者尚未完全成卦,乃天地未分將分之卦也。先天卦為伏羲所畫,天地之道,陰陽之本,乃天地已分之卦也。後天卦為文王所演,既後於天,則人生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乃天地生人以後之卦也。三者時期各異,故陰陽不同。

初卦圖

一為太虛,即一陽,□為太素,即一陰,(在四象太虛為太陽,太素為太陰。在兩儀太虛為陽,太素為陰,分合不同,理則一也。)此一陽一陰,為陰陽之始,不在三陰三陽之列。由是生□為少陽,□為太陽,□為老陽。生□為少陰,□為太陰,□為老陰。蓋一為陽之本,□變為□,即成少陽,□變為□,即成太陽,□變為□,□變為□,即成老陽。□為陰之本,□變為□,即成少陰,□變為□,即成太陰,□變為□,□變為□,即成老陰。

或問初卦陰陽次序,由少而太而老何也?曰:初卦陰陽漸生,至極而止,故由少而太而老,猶人之由幼而壯而老也。初卦尚未成卦,故由少而太而老。

先天卦圖

先天卦以乾為陽,由乾右推,以兌、離、震為陽,坤為陰。由坤右推,以艮、坎、巽為陰,是以以陰定位,左陽右陰。以陽定位,左陰右陽。故乾居南,右兌、離、震為陽,左巽、坎、艮為陰。坤居北,左震、離、兌為陽,右艮、坎、巽為陰,此先天卦之陰陽。

先天卦以□為陽之本,□為陰之本,至□,因陰居中,為□陰始動之象。至□,因陽居中,為□陽始動之象。由□至□,皆由陽漸陰。由□至□,皆由陰漸陽。其陰陽消長之次序,由□而太陽、而老陽、而少陽、而少陰、而老陰、而太陰。而□,又由□而太陰,而老陰、而少陰、而少陽、而太陽,而□。循環無端,周而復始,因其漸也,始有太少老三陰三陽。

或問太陽老陽,皆二陽一陰,而有太老之分何也?曰:□為陽,□乃陽極陰生之變。□變□,則上爻為陰,是陰始加於陽,陽尚不純,故為太陽,又□當陰陽交爭,上爻漸為陽敗,乃變□為□,則中爻動極思靜,自反變為□。而□卦成,乃次於陽極,盛於太陽之卦。即次於乾之極陽,而又盛於兌之太陽也。先天卦自上而下,以陽居上者為盛。離卦上爻為陽,故為老陽。兌卦上爻為陰,故為太陽。此太陽老陽,雖皆二陽一陰,所以太老不同也。

或問先天卦陰陽次序,就陽言,則由太而老而少,而漸至少陰、老陰、太陰。就陰言,則由太而老而少,而漸至少陽、老陽、太陽。何也?曰:先天卦陰陽已生,陰陽生則升降消長,循環不絕。惟其升降消長之循環,故盛極斯削,微極斯著。猶四時之長夏經秋而至冬,隆冬經春而至夏也。

或問先天卦陰陽,由少而老而太。即陽卦由震而離而兌,陰卦由巽而坎而艮也。以跡象論,似震為一陽初動之卦,巽為一陰初動之卦,坎、離為陰陽變化之中卦。乃論者皆以坎為一陽始動之卦,離為一陰始動之卦何也?曰:震為春,為陽卦之始;兌為秋,為陰卦之始;離為夏,為陽卦之極。陽極陰生,故離中虛為一陰初動之象。坎為冬,為陰卦之極。陰極陽生,故坎中滿為一陽初動之象,至艮、巽、坤、乾,為變化陰陽之卦。

後天卦圖

乾與坤合,一索而得震,再索而得坎,三索而得民。因乾合於坤,故為陽。坤與乾合,一索而得巽,再索而得離,三索而得兌。因坤合於乾,故為陰。

後天卦自下而上,□以一為初爻。陽加於陰,故乾一索而得長男。一漸漸而上,變一為二爻,則成□,故再索而得中男。再上變□為□爻,則成□,故□索而得少男。又□以□為初爻,陰加於陽,故坤一索而得長女。□漸漸而上,變□為□爻,則成□,故再索而得中女。再上變□為□爻,則成□,故三索而得少女。

後天以坎離代乾坤。坎離者陰陽之成質,居先天之終,後天之始,先後天之交。故坎離交合則生物,陰陽之成功也。

初卦先後天卦比較圖

先天以乾坤定位,及天塌西北,地陷東南,遂以乾而補天,以巽而鎮地。故後天卦以坎離代乾坤。先天后天之三陰三陽,除巽以少陰變太陰,震以少陽變太陽外,余皆陰陽易位。如先天兌為太陽,後天變為少陰。離為老陽,變為老陰。坎為老陰,變為老陽。艮為太陰,變為少陽。

先天以乾坤定位,□乃太極陽儀太陽之陰卦。因□少陰居上,□陽居下也,及以□為天,則變為太陽,因陰始加陽,陽猶盛於陰也。及以□為母,則變為少女而為少陰,因陰加於陽也。□乃太極陰儀少陽之陽卦,因□太陽居上,□陰居下也。及以□為地,則變為少陰,因陰居下而漸升也。及以□為母,則變為長女而為太陰,因陰加於陽也。余卦類此。

由先後天卦推及臟腑之關鍵

太陽少陽,以一為始。太陰少陰,以□為始。八卦生方隅,始有日、月、水、火而生萬物。人以氣血應日、月、水、火,以十二經應萬物。故以太陰應太陰,以少陰應少陰,以厥陰應老陰;以太陽應太陽,以少陽應少陽,以陽明應老陽。人身一小天地,形體之三陰三陽,莫非乾坤之三陰三陽,此臟腑卦所以可以推而得也。次列臟腑卦圖一,乃就陰陽分言之,陰為陰,陽為陽也。臟腑卦圖二,乃就陰陽合言之。陰與陽合,陽與陰合也。

臟腑卦圖一

□為陽明,以應大腸與胃。□為太陽,以應小腸、膀胱。□為少陽,以應三焦與膽。□為少陰,以應心與腎。□為太陰,以應肺與脾。□為厥陰,以應心包與肝。□為壯火,以統三陽。□為少火,以統三陰。此由人而推及臟腑,卦又一變也。

□在後天為中男,因陽加於陰,故為老陽(陽盛於中,上下之陰皆弱)。今因為水,陽居中而動則水行,故為太陽。三在後天為長男,故為太陽。今因為木,陽始升為初爻,故為少陽。三在後天為少男,故為少陽。今因得太陽之陽為一,得少陽之阻為□,□陽合明,故為陽明。□在後天為中女,因陰加於陽,故為老陰。今因□居中,靜以應坎中爻之動,而成既濟之用,故為少陰。□在後天為少女,故為少陰。今因地氣將升,故為太陰。□在後天為長女,故為太陰。今因得太陰之陽為□,得少陰之陰為□,二陰合德,故為厥陰。

臟腑卦圖二

此與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之八卦相同。如□卦中之□為膀胱,□為腎。□卦中之□為小腸,□為心。□卦中之□為肝,□為膽。□卦中之□為肺,□為大腸。□及□兩卦中之一為三焦,□□為脾。□及□兩卦中之□□為胃,□為心包。

八卦應十二月圖

八卦應十二月者,正、二月甲乙木,為肝膽,當為震卦。三、四月丙丁火,為小腸與心,當為離卦。五月相火為三焦,當為艮卦之上爻。六月相火為心包,當為巽卦之下爻。七月戊己土不胃,當為乾卦及巽卦之上中兩爻。八月戊己土為脾,當為坤卦及艮卦之中下兩爻。九、十月庚辛金,為大腸與肺,當為兌卦,十一、十二月壬癸水,為膀胱與腎,當為坎卦。

以地支定六氣司天表

辰戌為太陽,而北辰居之,辰為三月,戌為九月。辰為春末夏交之際,陽氣已旺之時,太陽膀胱上升以應之。戌為秋末冬交之際,陽氣潛伏,以養萬物之本,而太陽小腸消化水穀,即陽氣潛伏之功,故應之。

卯酉為陽明,卯為二月,酉為八月,時在春秋之中。少陽在前,太陽在後,前得少陽之陽,後得太陽之陽,兩陽合明,故曰陽明。又仲春為木土當令,仲秋為金土當令,故大腸與胃應之。

寅申為少陽,寅為正月,申為七月,時在春秋之首。春初為陽氣發生之始,秋初為陽氣降收之始,一為陰極陽漸生,一為陽極陰將生,陽氣均不甚旺,故曰少陽。春盛德在木,所屬之干為甲乙。膽為甲木,居胃與膀胱之間,為陽氣上升之樞紐。膀胱化氣,亦由三焦而上行,故膽與三焦應之。

丑未為太陰,未為六月,醜為十二月,時在夏冬之末。陰極於亥,而嚴凝之氣,至醜方終。六月雖長夏土當令,實為陽氣將衰,陰氣將生之時,故為太陰。肺主清肅下降之令。脾雖屬土,而居足少陰厥陰之上。陰之下降,脾實開下行之路,故肺脾應之。

子午為少陰,午為五月,子為十一月,時在夏季冬季之半,子午月為陰陽升降之起點。子月陰氣盛極,物極必反,一陽來復。五月陽氣盛極而漸衰,陰氣伏久而漸生,故為少陰。此即乾卦中爻變陰則成離,坤卦中爻變陽則成坎之理也。離為火,心主之;坎為水,腎主之。水火相交,則生機潛動,萬物從此發生。心腎相交,則真精內含,真光外露,神明於是發出,故心腎應之。

巳亥為厥陰,巳為四月,亥為十月,時在夏冬之首。脈解篇以三、四月為厥陰,因夏初為萬物已筍之時,陽氣雖發於外,而冬日末淨之陰氣,尚伏於中,故為厥陰。又一陰生於午月,至亥月而盛極,故亦為厥陰。肝主藏,為陰中陰,心包為陰,故心包與肝應之。

或問辰戌為太陽,卯酉為陽明云云,此三陰三陽之地支,以年言乎?以月言乎?以方位言乎?抑均包括在內乎?與五運六氣之盤位,不無異同。例如本年甲子,在五運六氣之盤位主運初運為木,客運因甲己合而化土。初運為太陰,主氣初氣為厥陰。惟客氣初乞為太陽,與子午為少陰之說不同,何也?曰:子午言六氣,當以風、熱、火、燥、濕、寒定之,甲已言五運,當以藏生統化受定之。無論以年論,以月論,或分論,或合論,皆一理也。

三陰三陽,由分而合,分則陰為陰,陽為陽也。合則陰與陽合,陽與陰合矣,再詳論之。陰陽未合時,子午為少陰。子午為南北,少陰為心腎,是北方子位,南方午位,均為心腎也。及陰陽合,則少陰腎與少陰心分離,而與太陽膀胱合,居於北方坎水而為子。又少陰心與少陰腎分離,而與太陽小腸合,居於南方離火而午。

陰陽未合時,卯酉為陽明。卯酉為東西,陽明為大腸與胃,是東方卯位,西方酉位,均為大腸與胃也。及陰陽合,則厥陰肝與少陽膽合,居於東方震木而為卯,太陰肺與陽明大腸合,成於西方兌金而為酉。

陰陽未合時,辰戌為太陽,巳亥為厥陰,分居東南與西北,是東南辰位,西北戌位,均為膀胱與小腸,東南已位,西北亥位,均為心包與肝也。丑未為太陰,寅申為少陽,分居東北與西南,是東北醜位,西南未位,均為肺與脾。東北寅位,西南申位,均為膽與三焦也。及陰陽合,則太陽小腸與少陰心合,由東南而居於南。太陽膀胱與少陰腎合,由西北而居於北。太陰肺與陽明大腸合,由西南而居於西。少陽膽與厥陰肝合,由東北、東南而居於東。其原在東西卯酉兩方之陽明胃,與原在東北方之太陰脾合,原在西南方之少陽三焦,與原在西北方之厥陰心包合,分居乾、艮、巽、坤四隅皆為土,而為醜、寅、辰、巳、未、申、戌、亥,此陰陽之合也。

臟腑應十二月圖

臟腑應十二月者,子月為膀胱,丑月為腎,寅月為膽,卯月為肝,辰月為小腸。巳月為心,午月為三焦,未月為心包,申月為胃,酉月為脾,戌月為大腸,亥月為肺(此段意出《難經》)。

再詳推之,陽生於少陽,故歷建寅。建寅故寅、卯、辰為春,屬於肝。巳、午、未為夏,屬於心。午、未、申為長夏,屬於脾。申、酉、戌為秋,屬於肺。亥、子、醜為冬,屬於腎。陰陽離合升降之變化,則主令之各異。雖變化無窮,然有定理,有定法,絲毫不紊也。

陰陽已分而五行未相生圖

天一生水,故甲乙居坎而為水。地二生火,故丙丁為火而居離。天三生木,故戊己居震而為木。地四生金,故庚辛為金而居兌。天五生土,故壬癸居乾、艮、巽、坤四隅而為土。

甲乙居坎而為水者,乃陰陽未分將分,而五行未相生也。甲乙為十干之首,水為五行之首,故甲乙水也。

五行相生方位圍

震為長男,在人為少陽,在時為二月。時值春陽之首,故震為甲乙。木生火,則離為丙丁火,生土,則乾、艮、巽、坤為戊己。土生金,則兌為庚辛。金生水,則坎為壬癸。

五行以土定位變化圖

天干甲、乙、丙、丁、戊為陽;已、庚、辛、壬、癸為陰。五行土氣最厚而居中。甲為陽之首,己為陰之首。以土定位,則甲己為土,土生金,故乙庚為金。金生水,故丙辛為水。水生木,故丁壬為木。木生火,故戊癸為火。無論如何變化,不外此理。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本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伏羲取象河圖。引而伸之為一,圖□而成□,陰圍陽為水,又因坎卦始於一陽,故曰天一生水,取象河圖。。引而伸之為□,因一而成□,陽圍陰為火,又因□生於兩個。。,故曰地二生火。取象河圖。。。變而為□以成□,適得離卦之初爻二爻。但兩爻不成卦,又加坎卦三爻而成□,因此卦起於□,適合離卦之兩爻,加坎卦之一爻,一二相加,故曰天三生水。取象河圖。。。。變而為□以成□,適得離之陰爻而上升,二二相成,故曰地四生金。取象河圖而生四卦(伏羲本河圖畫八卦,一二三四,已有坎離震兌四卦,其乾坤巽艮四卦,系由而生),三生於□,□生於□,三生於,三生於□,再五個。之象,每。均有一陰一陽,蓋□及□,五陽餘一陰,其一陰為餘數,並於五數中之一數內,仍化為陽而為五陽。□及□五陰餘一陽,其一陽為餘數,亦並於五數中之一數內,仍化為陰而為五陰。五陰五陽相合,仍為,故曰天五生土。

此為一加四之數,其餘之一及□,即相火。故四行與土成則土為五,土與四行成則土為六。例如□卦加- - - - - - 之四卦,則為□□之兩卦。□卦加— — — — — — 之四卦,則為□□之兩卦。

天一生水,加土之五,為天一加天五,則成六。六為偶數,偶數為地,故曰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加土之五,為地二加天五,則成七,七為奇數,奇數為天,故曰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加土之五,為天三加天五,則成八,八為偶數,偶數為地,故曰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加土之五,為地四加天五,則成九,九為奇數,奇數為天,故曰天九成之。四行成土,得奇則為天,得偶則為地,奇為天數,偶為地數也。土本身之數為五,分其餘之相火則為六,土旁四行,加四行則為十,故曰地十成之。

或問前釋天五生土,不曰二加三,而曰一加四,何也?曰:例如□□,為一陽爻,五陰爻,在卦為艮為坤,艮在後天為陽,坤為陰,陰陽合,成六爻之卦,析之則為□為少陽,□為太陰,此六爻系一少陽加二太陰為四陰爻,以二太陰之四陰爻,加少陽之一陰爻,得數五,故非曰一加四不可。

五運圖

起運之法不一,以陰陽論,由冬至起。以氣候論,由立春起。以氣交論,由大寒起。三者各有所主,不容是此非彼。但以冬至起運之說為較長,由去年冬至(冬至陽生,故去年冬至為本年春之始),至本年立夏為角運。立夏至夏至為徵運。夏至至立秋為宮運。立秋至立冬為商運。立冬至冬至為羽運。年凡五運,但五運初二三四終之序,隨年推移,非屬固定。例如丁壬之年,初角運,二徵運,三宮運,四商運,終羽運。戊癸之年,初徵運,二宮運,三商運,四羽運,終角運。甲乙之年,初宮運,二商運,三羽運,四角運,終徵運。乙庚之年,初商運,二羽運,三角運,四徵運,終宮運。丙辛之年,初羽運,二角運,三徵運,四宮運,終商運。

或問除丁壬年外,餘年之角、徵、宮、商、羽五運,先後次序,不免倒置何也?曰:因司天在泉,間氣之不同,是以各異也。

六氣運行,甲子相乘,合而復離,周而復始,如環無端。故司天在泉,以六十為一大會,茲再揭六圖之一以明之,舉一反三,余皆例此。

太陽為坎而居水,寒氣應之則為寒,因太陽為寒,少陰當然為熱,坎離已定,寒熱已分,則陽明為燥,太陰為濕,少陽為火,厥陰為風,此陰陽合而復分之象也。假設少陰居南,則太陰居西南,厥陰居東南,陽明居北,則少陽居西北,太陽居東北。此離陰陽之本而言陰陽,故少陰居南,陽明居北,即《難經》旺水由少陽起,《傷寒》由太陽起之理也。

或問三陰三陽之司天,其初氣與四氣互有不同何也?曰:六氣起運,以三終定位,以初四為首,三陰三陽之比較,初氣四氣,互易其位,因以類求類也。故陽氣司天,則初氣起干司天左間,陰氣司天,則初氣起於在泉左間。

或問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皆木也。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皆君火也。手少陽三焦、手厥陰心包皆相火也。是太陰脾、足陽明胃皆土也。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皆金也。足太陽膀胱、是少陰腎皆水也。而論六經者,舍膽取肝,舍小腸取心,舍心包取三焦,舍胃取脾,舍肺取大腸,舍腎取膀胱何也?曰:以陰陽論,腑為陽,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六腑中膽與小腸與胃,皆為化水穀之械,三焦則輸氣之機,大腸則通氣之府,膀胱則化氣之源也。三陽主氣,故舍膽、小腸、胃,取三焦、大腸、膀胱。六臟中心包與肺與腎,皆為布精輸血之臟,肝則藏血,心則生血,脾則統血也,三陰主血,故舍心包、肺、腎,取肝、心、脾。是以三焦、大腸、膀胱為氣之源,肝、心、脾為血之本。

或問司天在泉,以間氣推之固無疑,以生克推之似難通。少陽火司天,則其母厥陰木在泉。陽明金司天,則其所不勝少陰火在泉。太陽水司天,則其所不勝太陰土在泉。厥陰木司天,則其子少陽火在泉。少陰火司天,則其所勝陽明金在泉。太陰土司天,則其所勝太陽水在泉。或由子而母,或由母而子,或由所不勝而所勝,或由所勝而所不勝,種種不同何也?曰:以陽精所降陰精上奉之理推之,自無所不通。陽氣能降必有樞,人以少陽為樞,因為樞紐,故陽下降,當歸根於母,此子司天母在泉之理。陰上升,當筍子而上達(厥陰為木,筍子則生少陽火而上達),此母司天子在泉之理。陽下降,陰必侵之,此所勝司無所不勝在泉之理。陰上奉,陽必助之,此所不勝司天所勝在泉之理。

或問陰何以侵陽,陽何以助陰?曰:就陰陽升降言之,陰常靜,其氣易保,陽常動,其氣易散,此一證也。就陰陽內外言之,陰生陽長,陰內守,陽外衛,陽皆助陰,非僅前言太陽陽明也。即陰偏勝時,陽仍可外衛,俾陰得內守。設陽偏勝時,陰則以靜制功,此又一證也。是以陽病見陰脈多死,陰病見陽脈,多生。陰虛可療,陽虛難治,即此理也。

三陰三陽與八卦五運配合圖

三陰三陽生於太極,化為卦爻,配合干支,包羅萬象,此陰陽與八卦、五運相合之理也。天干為五運,地支為六氣,講運氣,宜先考日月、寒、暑、水火與氣血之關係,然後以二十四節氣,合八卦,應臟腑,自得要領。但運氣與曆書不同,曆書以甲子為標識,運氣以六氣定甲子。依曆書干支推算之,本年為太陽司天,實則去冬燥甚,倘泥太陽司天之例以醫病,恐十活一二而已,何者?去冬既燥,今春當為陽明司天,四時氣候,既乘其常,則運氣之推算,不特不可以六十年計,且不可以年計,直可權以季計。本季燥,下季當為陽明司天,本季熱,下季當為少陰司天。本季寒,下季當為太陽司天。本季火,下季當為少陽司天,本季風,下季當為厥陰司天。本季濕,下季當為太陰司天。緣風、熱、火、濕、燥、寒,一侵臟腑,則臟腑立失藏生統化受之能。無論六十年、或一年、或一季,久暫雖異,感受則同。故善醫者彰往察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運用之妙,在於一心,未可執一以從事也。

天之五行五位五氣表

以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之理考之,天有五行。言天受風、熱、濕、燥、寒之鼓盈,而有霧、雨、露、霜、雪之五行。因天之霧、雨、露、霜、雪,以御氣之和、急、緩、散、聚。因氣之和、急、緩、散、聚,而生風、熱、濕、燥、寒。其理如環,歸於太初。

或問地之五行,土旁溉四行,天之五行,有旁溉四行者否?曰:濕是也。濕上蒸為露,遇風為霧,遇熱為雨,遇燥為霜,遇寒為雪,故天之五行皆有濕。

人之五藏五氣五志表

天地人之五妙五行五運表

藏之究竟為生,生之究竟為統,統之究竟為化,化之究竟為受,受之究竟又為藏,其理如環,周而復始,此五運之究竟也。

五行之真氣性味表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