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真詮
學醫第一看藥性,有了藥性心有定。某藥入某經,某藥治某病。或是溫,或是涼,與某症相稱;或是補,或是瀉,與某症相應。各藥各有溫涼補瀉理,各經各有寒熱虛實症。看得到時藥分明,此中早已有把柄。學了藥性學脈理,學了脈理方有用。某經是真虛,某經是真實,用某藥相應;某經是真寒,某經是真熱,用某經相稱。各經各有虛實寒熱理,各藥各有溫涼補瀉性。看得到時脈分明,任憑病來如明鏡。有了明鏡有把柄,一下筆時便入聖。不靠湯頭歌,不任人家命。病端雖夾雜,病脈總清淨。藥方雖更變,藥性總周正。君臣佐使無參差,便是醫中之捷徑。即有天師再臨凡,亦難尋找方中病。
學醫者,每多藥性不熟,脈理不精,果能心如明鏡,洞悉某藥與某病相稱,某脈與某症相應,則治病自不難矣。(侄金門謹志)
湯頭歌不可泥
今日治病好依湯頭歌,以為十大名醫必不錯。豈知妙理皆自脈中得,不得脈理枉用藥。得了脈理細細思,其中自必有主藥。有了主藥往下排,此是湯頭真大略。今人動說古方好,不知以古治今多有錯。古人未看今日病,安知今日之用藥。病症皆從氣運生,今日氣運與古大不合。古人但知古人病,未知今日之病瘼。今日病瘼須得今人治,安得妄用古人藥。古人用藥條條好,安得今日病情恰恰合。今日氣運已大變,今日脈理甚可愕。皆因午會火已極,真氣往往往上薄。往上薄入鬥牛宮,迢迢中指看落落。以下三部皆不營,照舊方兒方知錯。真氣盡皆走上頭,真氣上走,火亦隨之而升。下邊部位皆虛托。看似陰寒實真熱,崑崙頂上通關鑰。古聖真理難豫傳,所餘方脈盡糟粕。願起古人一質證,古人望我如飢渴。安得對面談一笑,眼前大道盡放著。
若只依湯頭歌,則是不論脈理,鈔古人之方,治今人之病,安得恰相合乎?何如師古人之意,不泥於古之為得焉。(侄金門謹志)
診脈下藥詩
診脈下藥心內裁,手未立方眼已開。肺實有力宜大瀉,前胡枳實橘紅偕。肺虛無力宜大補,黨參五味百合輔。肺實有力夾風火,酒芩全蔞元參佐。輔也。肺虛無力夾風寒,款冬紫菀麻黃添。心實有力宜大瀉,菖蒲鬱金凌霄偕。心虛無力宜大補,棗仁遠志柏子輔。(佐也。)心實有力夾風火,黃連連翹梔子佐。心虛無力夾風寒,白附天麻蓽茇添。胃實有力宜大瀉,大黃枳殼檳榔偕。胃虛無力宜大補,白朮雲苓炙耆輔。胃實有力夾風火,知母石膏乾葛佐。胃虛無力夾風寒,乾薑白芷藁本添。肝實有力宜大瀉,桃仁醋軍(大黃)術(莪朮)稜(三稜)偕。肝虛無力宜大補,當歸川芎香附輔。肝實有力夾風火,柴胡生地二芍赤芍白芍佐。肝虛無力夾風寒,吳萸艾葉首烏添。命實有力宜大瀉,芒硝火麻郁仁偕。命虛無力宜大補,宿砂益智肉蔻輔。命實有力夾風火,槐花地榆蒲黃佐。命虛無力夾風寒,黑姜附子故紙添。腎實有力宜大瀉,木通澤瀉車前偕。腎虛無力宜大補,熟地萸肉山藥輔。腎實有力夾風火,黃柏丹皮萆薢佐。腎虛無力夾風寒,肉桂巴戟椒(川椒)茴(小茴)添。此雖守株待兔法,聊訓蒙醫以開先。
吾祖嘗曰:吾之脈理遵節庵,此即遵節庵之意,如篇中六部脈之虛實,加風火風寒,皆於有力無力中分,又各有主藥以治之,學者熟察乎此,不惟能知脈理,且能知溫涼之補瀉,某藥入某經,治某病之數十品矣。(侄孫浚川謹志)
治病皆有主藥
治病一定有主藥,不用主藥便是錯。火結必要用大黃,枳殼枳實緊跟著。寒結必要用巴豆,三稜莪朮緊跟著。實結必要用山甲,蠍子蜈蚣緊跟著。調氣必要用木香,檳榔元胡緊跟著。透堅必要用牙皂,細辛辛夷緊跟著。破血必要用桃仁,紅花赤芍緊跟著。脾脹必要用乾漆,火麻郁仁緊跟著。暖胃必要用硫黃,丹參玉竹緊跟著。腰疼必要用杜仲,續斷艾葉緊跟著。陷下必要用洋參,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緊跟著。去蟲必要用榧子,蕪荑使君緊跟著。順氣必要用香附,烏藥腹毛緊跟著。通淋必要用斑蝥,川漆萆薢緊跟著。清心必要用黃連,連翹枝子緊跟著。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黃綠豆緊跟著。助脾必要用馬前,虎骨猴骨緊跟著。定痛必要用良薑,縮砂益智緊跟著。治疥必要用斑(斑蝥)麻(麻黃),大楓蓖麻緊跟著。治瘡必要用神燈,艾絨乳(乳香)沒(沒藥)緊跟著。治疔必要用蒜灸,烏金烏金膏,巴豆炒黑研細用,水調塗患處,以膏藥貼之。菊花內服甘菊湯,方見卷四疔瘡門緊跟著。治邪必要用銅自然銅砂避陽砂,良薑葛根緊跟著。補氣必要用黨參,炙耆白朮緊跟著。補血必要用川(川芎)歸(當歸),生地酒芍緊跟著。補陰必要用熟地,山藥萸肉緊跟著。補火必要用肉桂,乾薑附子緊跟著。滋陰必要用黃柏,知母丹皮緊跟著。以上一藥為君。麻黃杏仁療寒嗽,芥子半夏緊跟著。款冬紫菀療虛嗽,百合五味緊跟著。川烏草烏療風痹,桂枝靈仙緊跟著。黑姜吳萸療翻胃,丁香胡椒緊跟著。蒼朮麻黃療風寒,羌活獨活緊跟著。川貝蔞霜療火痰,蘇子卜子(萊菔子)緊跟著。烏梅五倍療虛脫,龍骨牡蠣緊跟著。烏賊訶子療帶下,阿膠肉果(肉豆蔻)緊跟著。條參雲苓療陰虛,骨皮枸杞緊跟著。藿香杷葉療逆氣,赤石滑石緊跟著。蕪花大戟療水腫,牽牛防己緊跟著。栝蔞天冬療結胸,川貝川樸緊跟著。苦參赤苓(赤茯苓)療濕癢,蛇床白芷緊跟著。槐花地榆療崩漏,荊芥秦艽緊跟著。前胡元參療頭風,薄荷柴胡緊跟著。白附天麻療風痰,殭蠶鬱金緊跟著。桔梗豆根療喉風,牛子射干緊跟著。三七蓮子療諸血,黃芩童便緊跟著。黃耆(用生)防風療自汗,棗仁麥皮緊跟著。蘆薈胡連療陰熱,澤瀉車前緊跟著。小茴川椒療腎氣,宿砂故紙緊跟著。菖蒲柏仁療心疾,茯神遠志緊跟著。葶藶桑皮療肺喘,礞石硃砂緊跟著。石膏知母療熱渴,香薷糯米緊跟著。川楝茴香療疝氣,蘆巴巴戟緊跟著。升麻柴胡療氣陷,乾葛潞黨緊跟著。扁豆薏苡療瀉泄,豬苓木通緊跟著。土鹼紅糖療菸毒(洋菸),大黃芒硝緊跟著。以上兩藥為君。此皆治病之大略,小小蒙醫有捉摸。
按:自古用藥,皆有君臣佐使,此篇於每症先點明主藥,或以一藥為君,或以二藥為君,佐使隨之。熟讀此篇於診脈審症之後,胸中早有成竹,即不讀本草,而某藥治某病,溫涼補瀉之性,早已知之。有益初學不少,何得謂其淺顯而忽之乎?(侄孫浚川謹志)
駁汪訒庵加減古方
古時病分七十門,汪訒庵減至二十一,古時方計七百首,訒庵減至三百餘,附方過之,看似簡約,實未真簡約也。一貫之理,恐不在此,以備查覽,則無不可耳。
看病藥性要分清,入手診脈精又精。二者果然有把握,不怕病來如牆傾。或用攻伐或用補,或用和解或用行。一切溫涼補瀉得其宜,便是用藥如用兵。可以稱主帥,可以立大營。要得心中有個真是非,一診脈時藥自呈。若是遲疑生枝節,縱有名藥亦不靈。亦有胸中全無真是非,只把老本亂翻騰。愈翻愈糊塗,愈查愈不清。何用病分七十門,何用方計七百盈。何用門留二十一,何用方變六百零。方子愈多愈夾雜,門道愈多愈紛爭。好如世上考混童,層層疊疊私文謄。不是題目有不合,便是花樣有不同。何如心裡念個真明白,大筆一下使人驚。不惟朱衣暗點頭,亦且龍虎榜上共聯名。
治病要有把握有提綱
治病總要有把握,有提綱,有了把握與提綱,下筆便是方。若無把握與提綱,縱學一世亦渺茫。試看今之翰苑客,能知幾篇好文章。試看今之都督府,能知幾路好刀槍。然而安天下,定四方,只是有把握有提綱,縱有不知亦何妨。請問今日病,千頭萬緒不能詳。若是有把握,有提綱,三言兩語便如常。不是氣分起,便是血分藏。若是從氣起,補中益氣去酌量。若是從血起,六味地黃去推詳。二方豈能包盡天下病,天下之病自此知深長。補中湯中重補氣,亦有去了參朮加硝黃。六味湯中重補血,亦有去了熟地加參羌。補中湯中重提氣,亦有減了升柴用檳榔。六味湯中重涼血,亦有減了丹皮用桂姜。氣血各有寒熱虛實時,氣血各有溫涼補瀉方。不過依著二方為規模,千變萬化愈精良。只要脈理透,藥味詳,何往不得神奇方。不必翻《素問》,不必溯軒黃,胸中自有真主張。方知岳夫子不泥宗澤意,自足馳騁古戰場。楚霸王不拘項梁法,自可立掃秦邊疆。不然今檢壺中藥,明讀肘後方。愈看愈夾雜,愈讀愈荒唐。胸中毫無真是非,紙上總是妄譸張。用心格物固然好,神明致知亦甚良。我無上池水,我無古錦囊。只是心中有把握,手裡有提綱。一看這人是甚人,便知這人用甚湯。藥味就在人身上,更從何處尋藥王。
醫道亦從一貫得來
讀書不得一貫理,不知聖學真心傳。治病不得一貫理,不知醫道真機緘。欲知醫道真機緘,必從周身去貫穿。周身骨節三百有六十,周身毛竅八萬有四千。果能周身皆貫穿,便是平地小神仙。吾嘗治病治上頭,便從下頭去貫穿。吾嘗治病治下頭,便從上頭去貫穿。吾嘗治病治左邊,便從右邊去貫穿。吾嘗治病治右邊,便從左邊去貫穿。此皆翻覆去貫穿,不免內中多曲彎。若是一直去貫穿,不必遠道費周旋。吾嘗治病治中焦,以其肢體能貫穿。吾嘗治病治小腸,以其血道能貫穿。吾嘗治病治大腸,以其氣道能貫穿。吾嘗治病治精髓,以其督脈能貫穿。吾嘗治病治經絡,以其任脈能貫穿。吾嘗治病治皮毛,以其腠理能貫穿。吾嘗治病治丹田,以其命火能貫穿。吾嘗治病治元府,以其臟里能貫穿。吾嘗治病治髓海,以其骨里能貫穿。吾嘗治病治糞門,以其六腑能貫穿。吾嘗治病治玉門,以其百竅能貫穿。吾嘗治病治五心,以其中心能貫穿。吾嘗治病治穴道,以其中氣能貫穿。吾嘗治病治祖竅,以其先天能貫穿。吾嘗治病治鼻息,以其後天能貫穿。不能渾身皆貫穿,便非醫道真機緘。醫道真機緘,即是神仙真妙元。古來學聖亦不少,幾個悟澈真機關。
聖人以一貫之道,貫通天下之理,不可及矣,而醫道亦宜悟一貫之旨。蓋貫則通,通則無不利,而病自無矣。如人之一身上下,有不貫穿處,則病生於上下。左右有不貫穿處,則病生於左右。誠使周身節骨毛竅,無不貫穿,則氣血周流,常如天地流行不已,六脈和緩,而大年可享矣。(侄孫浚川謹志)
金匱石室小脈案
我家讀書書連層,夜中偶翻石室錄。蝴蝶栩栩興有餘,引人入勝教我讀。藥王燈下笑相迎,命我執筆作脈鵠。我言我是大俗人,何敢案上輕舉燭。但是仙人有詔命,不得不罄南山竹。南山之竹有萬竿,揮毫落紙如雲煙。雲煙之上有真我,看盡天下真病源。不是名心重,便是利心寬,想得愁火往上竄。不是愛癡兒,便是愛嬌女,想得情火往上翻。不是愛紋銀,便是愛大錢,想得急火往上參。不是愛賭博,便是愛棋盤,想得欲火往上攢。不是好高臥,便是好遊田,想得熱火往上炎。不是愛妾嬌,便是愛妓間,想得癡火在臉前。不是愛飲酒,便是愛肉餐,想得饞火不能眠。不是好結客,便是好會官,想得妄火入頭尖。不是好鞍馬,便是好鷹犬,想得瘋火皺眉間。不是思入閣,便是思開邊,想得怒火上青天。不是好頑童,便是好洋菸,想得淫火上層顛。既有諸般火,必有諸般症。痰隨火上升,風隨火上動。不是結喉便結胸,或頭懵,或腦疼,或心顫,或耳聾,或咽乾,或眼紅,或鼻衄,或肺癰,或喉呃,或膽驚。諸如此類症,當從何處攻?宜降火,宜除風,宜化痰,宜清空,宜利膈,宜陷胸。如果氣不下,再加金石墜腎中。如果火不清,再加肉(肉桂)附(附子)去收功(引火歸元)。病在上者取諸下,或亦理所同。但是火急性不留,翻入下焦定生愁。一切濕邪淫,皆從此處收。流入腎囊陰必腫,彷彿腰掛水晶寵。流入元府精必遺,彷彿美人來相持。流入小腹便必澀,彷彿孕婦久坐胎。流入兩胯腿必酸,彷彿枷棍見上官。流入膀胱尿必紅,彷彿蒺藜包莖中。流入大腸蟲必行,彷彿崩漏接後宮。諸如此類病,當從何處泄?宜利水,宜清熱,宜順氣,宜破血,宜通竅,宜解結,宜疏鑿,宜澄澈。如果火不降,再加肉桂便能決。如果氣不通,再加升(升麻)柴(柴胡)往上揭。病在下者取諸上,或亦別有說。亦有上下滯不通,病在中焦無處容。或導痰,或決壅,或透脅,或捶胸,或罐搬,或針松,或麩拓,或腳蹬。前後左右善收拾,上下四旁一齊攻。多加發表藥,八萬毫毛汗兩濛。病在中者旁取之,調變中州妙化工。古云病機十九條,只有一二把寒消。可知寒症甚是少,溫中溫外甚昭昭。除了寒症皆是火,看透人情不可招。況當午會火已極,乾坤欲把大丹燒。恨不挽將河漢水,剖開人心細細澆。但是火症有虛實,有大小,不得不從中州加意調。實火一瀉便能轉,虛火不補不能消。況乎脾土作對有肝賊,四經有病常亂搖。恐怕因風來縱火,多培命(命門)土使根牢。可知聖人立方無甚奇,只是參透人情與天理。情理合處便是藥,大筆一下甚淋漓。古來名醫亦不少,那個洋洋洒洒如天師。古來立脈亦甚多,那個亮亮堂堂如天師。藥王教我立案我不立,只要參透人情與天理。情理參透便無疑,即此便是聖人小徒弟。如謂後學心無知,我嘗作有診脈下藥詩。如謂後學脈不全,我嘗作有脈法續餘篇。但是以續金匱石室錄,恐辱古聖與先賢。口中呶呶說未已,誰知一身猶在青雲里。忽聞金雞叫一聲,瞥眼東方已大明。
經云:傷於七情六慾為內傷,篇中言名心重數端妄想太甚,所以有上焦結喉等症,流入下焦陰腫等症,又有上下滯不通之症,皆情欲之所致也。治法言病在上,而准以降火諸方,病在下,而准以利水諸方,病在中,而准以導痰諸方,又有取諸下,取諸上,旁取之妙論,則上下四旁,無非調理之處,其病安有不愈者乎?再觀瞥眼大明,而良工之心苦甚矣。(侄孫浚川謹志)
醫道以氣運為主
客有誚於予曰:君之治病,與古大不同。自抒意見作主盟,不怕世人作話柄。日日饒舌妄丁東。予曰:我之立說皆從氣運生,氣運就是醫道之權衡。看與古人有不合,實與古人正相通。守住古方無變化,已失古人之正經。我說氣運無憑據,何不堯典誦一通。堯典原是歷數書,於今不知換了多少主人翁。代代有差移,代代瞻中星。我說氣運人不信,何不細按脈理思一通。脈理就是中正星,與古制歷正相同。如今脈理出本位,與古大不同。古時脈理只三部,細按三部便知清。今時三部出本位,只看三部便不中。必須上下去推尋,方能病症知分明。病症知分明,方能下藥無渺冥。下藥無渺冥,方能起死去回生。不是安石好執拗,害殺一切老名公。我之立說有主見,便是堯時中正星。詩言芻蕘有一得,請君細細看一通。
今日脈案與古稍異
古人脈案,原是一定不移,至於今日,氣運亦少移矣,脈道亦少移矣,必須再加鑑定方可。
人身原是小天地,天地人身總不離。所以唐虞定歷數,必於人身驗析夷。人身原具天地理,寒熱溫涼總不齊。天若轉時他便轉,天若移時他便移。自古大撓制甲子,天干地支立歲基。然而有歲差,有歲移,歷代名人用心機。寒熱溫涼雖仍舊,氣盈朔虛盡調劑。上推皇古初,下驗當今時。要與唐虞無參差,如今天道猶如此。如今人道安能無轉移,氣運轉移欽天定。脈道轉移誰防維,但拘三部九候理。恐亦有歲差,恐亦有歲移。寒熱溫涼無一定,溫涼補瀉必不齊。一世人命懸瓠落,何以對神農,何以對軒岐。豈知三部以上也要思,三部以下也要維。三部以上豈無虛實寒熱理,三部以下豈無溫涼補瀉時。得了上下得頭腦,三部九候始無疑。我嘗上下細細思,我嘗上下細細維。不過盲人說癡話,卻是循途而索埴。所望後學諸君子,也要細細思,也要細細維。如今方書雖已備,如今脈理總支離。古人脈案甚表表,於今多不宜。三部以上還要細細思,三部以下還要細細維。或作為古歌,或作為風詩。一如李時珍,秈然若列眉。一如王叔和,皎然若布棋。是予之厚望也,焉得一見之?
三部九候,固古人一定之脈案,而此篇言三部以上要思,即下篇按中指節脈上竄之謂,三部以下要維,即下篇按尺澤穴脈下竄尺脈拉尾巴之謂。蓋於三部九候之外,又多一診法也。(侄金門謹志)
今日脈症有不甚相合者,是今日氣運與古稍有變遷,不可不知
右邊氣脈往上傳,右邊中指要一觀。左邊血脈往上傳,左邊中指要一觀。我嘗診脈時,必將中指細細參,非是後學好奇異,如今氣運最為先。氣血每隨氣運轉,三部九候宜互參。人身原是小天地,焉能不隨氣運為變遷。況當午會火已極,風從火上動,火從風上宣。每到春夏時,一轉到頭顛。四時皆有春夏為盛,如此病症幾至十有八九。試看今日病,那有一個不是風火開其先。無怪古人診脈診掌後,今人診脈診掌前。診了掌後診掌前,一切病症穩如山。三部九候不能離,三部九候不盡傳。試觀名家做文章,神氣每從題外傳。詩家善吟詠,風趣必自象外觀。我願今日司命者,亦要象外觀,亦要題外傳。診了掌後診掌前,方能盡此醫中真妙玄。縱有十大名醫再臨凡,亦必氣運為主權。不能泥住病症無周轉,不能執住脈理無變遷。必將脈理再斟酌,必將病症再傳宣。試觀唐虞歷數書,如今不知換了多少小欽天。豈知醫道亦如此,我今得為後學言。
氣運有變,故三部九候不能盡其傳。中指一觀,即按中節之謂,可與上篇參看。(侄金門謹志)
脈理就是中正星,須要上下細斟。
吾言脈理就是中正星,全在脈理悟精通。如今脈理出本位,不是盡貫中指中。盡貫中指亦時有,不可以此為正經。一星一點皆有理,一毫一忽皆有靈。或是人虛氣不貫,按住時久方分明。看似細小無關係,豈知脈理精通盡在中。以為虛兮非真虛,必有假積暗暗呈。以為寒兮非真寒,必有假熱暗暗縈。觀聖人設易去求卦,吉凶悔吝每從動處生。吾人診脈亦如此,毫釐絲忽見真情。至於中指節里上下飛,二寸頭上暗暗增。清明以後霜降前,尤於此處多見端。四時皆有,夏秋之間更盛。縱是蒙醫亦能知,不待予言去傳宣。不是風來便是火,不是氣來便是痰。若夫毫釐絲忽便見病,不是老醫不能洞至玄。必於此中討消息,方見脈理之真傳。脈出本位人人有,細斟上下知的端。不是予言多隱怪,脈外之脈甚昭然。必兼上下始洞達,吾嘗於此悟真詮。以補脈學甚是好,芻堯一得費鑽研。鏡中明月圈外注,方知神妙之境仙乎仙。
上焦虛火全在細加揣摩
用藥之理精又精,不細揣摩必不中,吾言一星一點皆有理,一毫一忽皆有靈。看似虛兮非真虛,必有假積暗暗呈。看似寒兮非真寒,必有假熱暗暗縈。此皆脾虛氣不化,全無真積在其中。此皆肝虛血不攝,全無真熱之實情。重用參(黨參)術(白朮)氣自開,氣一開兮便流通。重用芎(川芎)歸(當歸)血自攝,血一攝兮便沖融。或加陳皮半夏和胃裡,或加香附酒芍調肝經。氣血一旺便貫注,那有餘波僭上行。不然再用杏仁芥子去發散,不然再用鬱金菖蒲把寸平。以治上焦亦有理,無不歸入中州中。不然再用小茴故紙暖氣海,不然再用肉桂附子入命中。一切僭上之火盡回來,便無一星一點往上升。一切後起之風盡下來,便無一絲一忽往上衝。牛黃(牛黃散)金丹(紫金丹)全不用,此皆赤壁之疑兵。以為無積也罷了,以為無熱也分明。何必墮在疑團里,而為子莫之執中。
下焦虛火與上焦虛火
相同,概不得以真火治
吾言脈往上竄皆是火,亦有假火竟誤我。吾言脈往下流皆是熱,亦有假熱把人跌。上焦假火已言明,下焦假熱未曾說。下焦假火多從情欲起,好酒好色無撙節。內里腎水養不住,不是遺精便尿血。或是小便如沸湯,或是夜半長髮熱。但觀中上便知清,不必專向尺部去。細切中上脈實是真火,中上脈虛是假熱。流出尺部三寸長,好如紙條把皮貼。宜用參(黨參)耆(黃耆)往上提,宜用升(升麻)柴(柴胡)往上揭。宜用龍骨牡蠣去收澀,宜用蓮子蓮鬚去清澈。宜用宿砂益智暗暗補,宜用熟地萸肉細細折。宜用山藥雲苓去養氣,宜用枸杞菟絲去滋血。此皆下焦虛熱之治法,與上假火有同說。上焦假火亦言明,故將虛火又分別。
虛火實火宜從寸頭上下分
虛火實火有分別,按住寸頭便知切。脈如上竄無止息,以下三部皆澌滅。此是一定該大行,風藥(薄荷、前胡、桔梗之類)盡用金丹制。若是三部皆有力,微露寸頭便宜泄。此亦一定該大行,降火金丹風盡絕。(金丹服下,火降風自息。)亦有二寸已露頭,但是三部如車轍。必欲此火真下來,大補氣兮大補血。此是鄙人真主見,願與諸君說一說。脈理細處無他言,此是時下真妙訣。
脈在上下(指脈出本位言)中焦(該三部言)虛甚,脈當以中焦為主,上下帶治方好
如今治病治上下,治了上下病自罷。此皆病脈出本位,不如此治更治嗄。現今如此病症,十居六七。亦有病久上下急,中焦虛遲更可吒。如若舍此治上下,便覺上下皆虛架。不如三部皆補益,中焦填實真無價。中焦填實神氣旺,上下虛火立時化。後天以脾胃為主,中焦一旺,萬病皆已,然必真虛,方可填實。不然萬病亦隨之而生矣。上頭微微清,下頭微微瀉。好如由基射伯棼,上下晃漾中間射。一箭中紅心,此是歸根覆命大治。我今謹告小後生,切莫舍此泥上下。現今補中焦以治上下,亦間有之,但不多耳。
古今氣運不同,脈理亦異,不從此處斬關奪隘,無以見手法
古今氣運大不同,百年一小變,千年一大變。更亦運轉不能停,只按六部便失中。脈已移,氣已沖,溫涼補瀉皆無功。若依古人方,便失主人翁。古人之脈從何起,今人之脈從何終。古人之脈從何極,今人之脈從何生。今人多是心中火上炎,一直衝入鬥牛宮。指頭。但看中部猶是寒,豈知已駕火車到天庭。火沖頭頂,脈必上竄中指,不可但診中間三部。不從此處尋病源,往往不見主人翁。欲上崑崙去報捷,必使前胡元參為先鋒。中間胸膛路已塞,全靠全蔞天冬為親兵。好和馬服下層山,秦兵百萬立時傾。但是火極從水化,翻身跳入水晶宮(指腎言)。水晶結甚金丹用,全靠斑蟊蓖麻作行龍。又有十棗(十棗湯,方見《醫宗金鑑》濕症門)。作引子,川牛(川牛膝)川楝(川楝子)為弟兄。直透海底便無病,摩頂放踵有全功。但是上下看所急,那邊重兮那邊輕。診脈下藥宜分別,不得顛倒胡亂行。中間三部作樞紐,或和或調使流通。譬如做文章,今世盡是搭題為正經。若是做上頭,下頭亦要融。若是做下頭,上頭亦要通。中間不過作一紐,南北官道頌平平。今世用藥多是搭題客,切勿留戀中軍營。上下招呼無懈怠,常山蛇勢精又精。擊頭則尾動,擊尾則頭行。若要擊中間,頭尾齊應承。我設此陣去,用藥卻於此道甚是行。不知將來更如何,到了那時再叮嚀。
今結胸症與古不同
如今氣運大不同,不知不覺結當胸。古人結癥結胃口,今人結癥結胸中。古人結胃傷寒見,今人結胸百病生。古人結胸症多死,今人結胸尚從容。古人結胸因行早,今人結胸並未行。不從此中討消息,不知今日之病情。只因午會火已極,衝入上焦氣熊熊。不用清揚清頭目,大開胸膈便無功。世人皆知下焦行,不知下焦愈行愈不中。但看中指氣迢迢,便知胸中壘塊幾時消。際此運會處處有,婦人更比男子昭。如要治此症,不用下焦行,只要上頭攻。一要去清火,清得火時上下融。二要去除風,除得風時上下松。三要去化痰,化得痰時上下空。四要去決壅,決得壅時上下通。重加牛黃(牛黃散)與金丹,只要氣血分得清。此本如今大關鍵,不敢胃口噹噹胸。如果真實結胃口,亦須硝(芒硝)黃(大黃)往下行。非是後學好奇異,願學君子而時中。
風火諸症脈論
一切頭懵與頭疼,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眼黑與眼紅,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鼻衄與耳聾,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喉呃與喉疼,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吐血與痰迷,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心顫與心悸,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氣逆與結胸,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癆嗽與老痰,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氣喘與哮齁,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產前類傷寒,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發產後類癲癇,盡是風火往上傳。
一切疝氣與水腫,又是風火往下傳。窮乎上者必反下。
一切便濁與遺精,又是風火往下傳。火窮於上心腎不交。
一切經滯與癥瘕,又是風火往下傳。經滯之人皆頭疼。
一切崩漏與腿疼,又是風火往下傳。
一切噦嘔與泄瀉,又是風火互流傳。
一切背疼與腰疼,又是風火互流傳。(火沖痰涎使然。)
以上諸症,有即三部而見者,有不即三部而見者。吾初不以為意,以為事屬偶然耳。及至細細留神,一上診,一下診,便能知之。始知氣血上竄,未有不下流者。夏秋之間,風火為最盛,舉目皆是,實非三部所能拘束矣。吾概以風火治之,一藥而愈。有因症而加藥者,有不因症而加藥者,故敢列之於下。
風火上衝之症,四時皆有,惟夏秋為最盛。霜降以後,清明以前,不過十中二三耳。此法或可以不用。惟至夏秋極盛之時,風借火勢,火挾風威,幾乎舉目皆是,此法斷不可以不用,吾自生平學醫以來,凡治大病,治久病,治一切奇奇怪怪之症,但即三部九候之理,細細推思。恆覺束手無策,一上診,一下診,便可出奇制勝。不泥古人之意,偏得古人之心。氣脈一沖而上,則診脈不在於上乎?氣脈一流而下,則診脈不在於下乎?中間三部九候之地,反覺為虛,位為虛設。吾謂三部以上,可作一部,尺部以下,可作一部,中間三部,只為一部者此也。吾謂治病治上下者此也。吾謂治病如常山之蛇者此也。吾謂今日治病,盡是搭題格者此也。吾謂治上必取下,治下必取上,中間可作一紐者此也。周身之脈,皆可以備診,古人已有此說,總不若予言為最急。天耶,時耶,命耶,非予之所敢知也。詩云:採葑採菲,無以下體。或以芻蕘之一得,不知有當於醫否?不知有當於三部九候之理否?知我罪我,惟在於此矣。敢不列之於左。
人之頭顛,與中指相應。凡是風火上中於頭顛,則氣脈必貫乎中指。且當貫指之時,又有初節中節上節之異。又有有力無力之分,是氣脈已移於上矣。尚能拘此三部九候之理乎?
凡是脈氣上竄,未有不下流者,窮乎上者必反下,大易已有明言。脈氣一竄於上,則診脈必在於上矣。脈氣一流於下,則診脈必在於下矣。吾言上診而不言下診,以上包乎下,陽兼乎陰也。
凡當上沖極盛之時,以治上為主,而治下次之。下流極盛之時,以治下為主,而治上次之。是上下又有輕重之分焉。且當治上治下之時,以治上治下為主,中間不過一紐耳。或補氣血以接乎上下。或調氣血以通乎上下。又在隨時變化,不可滯於一偏也。凡是此症,皆出於有餘,補者甚少,間或有之。以氣血虛甚,上下皆是虛火,一補中焦即愈,不可不知。
且人一身之氣,與天同行,上下周流無間。一竄於上,必滯於上,下間必有所不通。一流於下,必滯於下,上間必有所不順。吾於此症必量其輕重而加牛黃(牛黃散)金丹之藥,以復周流無間之本體耳。
且治上焦之病,以除風為主,而清火化痰順氣次之。治下焦之病,以利濕為主,而清火化痰除風又次之。此皆有餘之治法。間有不足之症,皆因病久淹纏,實化為虛,不可不知。大補中焦而愈,以上就乎下,下就乎上,真氣盡歸於中也。後天以脾胃為主,不其然乎。
凡當上竄之時,有顯而易見者,有隱而難知者。顯而易見,一藥可愈。隱而難知,人多不以為然。豈知上焦一絲一點,大有關於一身之安危。試觀聖人之畫卦也,那畫少,那畫當眾。再說天變於上,不運歲動星移,其機甚微,而國家之休慼系焉。治病亦如此,大病久病之後,多有此象,不可不知。《素問》謂獨大者病,獨小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即此已露其端,況在三部九候之間乎?
吾嘗治一氣滯之人,三部九候,皆無其形,一診中指而得之,影影綽綽,僅露其端,即從此處去治,一藥而愈。類此亦多。又嘗見一病久之人,三部九候毫無脈線,一診中指而得之,即從此處去治,一藥而愈。類此亦多。況且祟脈不可為典要,往往如此,出奇制勝,全在於此,吾謂題外傳象外觀者此也。能拘三部九候之理乎?凡事當論其常,不當論其變,此皆論其變也。然當如今世道與古不同,奇奇怪怪之症,舉目皆是,不從此處斬關奪隘,更從何處下手哉?吾嘗治一重傷寒,兩次大汗,衣被皆濕,而表症未解,診脈毫無可見,一摸手心而得之,周身雖潤而手心未潤,是中氣猶有未透也,又用清涼解散之品,加入其中,一藥而愈。手心與腳心,皆與中心相對,是手心亦備一診也。豈僅中指為可憑哉?
《素問》云:百病之生於氣也。風火上衝之症,惟有氣之人為最多。而當夏秋之時,雖無氣之人亦然,非風而何?風者,百病之長也。不信然乎?又曰:痰能生百樣怪症。風火一沖,未有無痰者。而《病機十九條》之論病也,惟火為最多。自我看來,大抵如今病症以風為主,而火次之,痰與氣又次之。治病者當以四者為提綱,惟寒為差少耳。然亦有不可不於四者之中加之意也。
脈學
脈形脈象已盡傳,治病全靠古聖賢。一切三部九候理,何須鄙人肆口談。然而今日之文章,猶步前人之陳言。然而今日之詩歌,猶步前人之舊編。不妨移宮而換羽,不妨改調而續絃。況且運會有不同,況且風氣有變遷。不得泥住古人意,而忘今日之宮懸。醫道亦如此,吾今得為後學一指點。
脈法續余歌
自古脈法多清絕,不及節庵(陶節庵)一句說。有力無力已分明,何必利口苦諜諜。我嘗奉此為主臬,焉敢劍上試一吷。偶於三部九候外,得個續貂訣。請為諸君說一說,三部以上皆是火,三部以下皆是熱。火熱在人有分別,總於有力無力試一決。嘗於診脈余,偶按中指節。或如蛇吐信,或如珠流綴。或如針括藏,或如電明滅。因之問其人,始知暗氣結。皆由暗氣所致。不是多壘塊,便是多妖孽。妖孽藏於壘塊之中。其人頭必疼,其人眼必黑。諺云:頭暈眼黑是也。其人多耳聾,其人多心熱。(皆是風火上升之故。)其人中惕惕,心跳、心悸、心顫、心咄。其人迷迭迭。火生風,風生痰之故。其人多咽乾,其人多心噎。夜裡多驚恐,血結陰分之故。晝里時寒熱。晚間寒熱,皆是風木搖動之故。若要治此症,先清頭上火,次清心中熱,略破中下亦是說。病在上者取諸下。如有邪祟附,不若與之絕。又於診脈余,偶察尺澤穴。未至尺澤穴,已得引繩切。即是拉尾巴。上下若滯水,中外若車轍。其人必滑精,其人必溺血。遺泄淋閉,皆所不免。其人腿必疼,其人髓必竭。其人莖中刀,其人腹內鐵。濕熱停滯極言之耳。其人行不安,其人睡不澈。一切濕邪淫,寒住水分穴。因之問其人,其人多不潔。不是多流火,便是多淫褻。若要治此症,先清膀胱火,次清小腸熱,略加升提亦是說。(病在下者取諸上。)世上多少希奇症,盡從二處決。若但察三部,恐無此清切。欲問陶節庵,容我說不說。我今已利口,幸勿為諜諜。
脈不上竄不下流如此治
二寸脈外倒
右寸外邊倒一線,右膀疼痛不能堪。左寸外邊倒一線,左膀疼痛不能堪。皆因陽維受風寒,內外夾治方能安。內用熱藥透發散,外用炒豆枕藉眠。
二寸脈內倒
右寸裡邊倒一線,喉疼喉幹不能堪。左寸裡邊倒一線,心疼心熱不能堪。此皆虛火往上炎,上下對治方能安。只用清空藥一付,加上肉(肉桂)附(附子)引歸元。
肺脈心脈如針尖,皆是虛火上炎
肺脈上透如針尖,欲噦欲嘔不能堪。心脈上透如針尖,熱熱時疼不能堪。一瀉上焦便能愈,鬱金、菖蒲之類。多加酒連是真詮。
包絡脈滯宜破心
包絡脈滯小皮錢,心跳心悸不安然。多用凌花(凌霄花)便能愈,細調肝腎是正端。
左尺堅硬宜服紫金丸
婦人月間疾甚深,(已吃多藥,甚是危險。)左尺堅硬不回春。栽用蠟匱紫金丸,日日服之妙入神。雖是破藥,不傷脾胃。其實一切病結滯,無不得此便還真。只要耐性日日食,不怕二豎與為鄰。
男子尺寒熱,藥不可通用
男子遺精本是寒,小腹疼痛尺部堅。連請名醫用肉(肉桂)附(附子),陷入內里不安然。時熱時疼不能止,我用知(知母)柏(黃柏)立時痊。先疼是寒,後疼是熱。此症只宜溫散,用肉桂、附子不免太過。況不知止乎?熱氣乘虛而入,牢不可破者有之。壯火食氣,誰不謂然?
男子尺寒,宜用肉附湯,還宜保養
有一男子娶兩房,病服肉(肉桂)附(附子)地黃湯。連吃幾付甚得意,云云雨雨到巫陽。忽見尺部數無倫,熱陷裡邊無有方。(虛癆底子,舍此別無可用。病在不知戒房,其死宜矣。)
尺部熱甚,非知柏不解
有一寒嗽甚非常,大用胡椒炸生薑(各四兩)。陷入內里尺數甚,連進知(知母)柏(黃柏)始平康。
腿疼有寒熱虛實之分
濕熱下注腿最多,清涼利水是仙著。亦有大熱與大補,外用炒豆把腿烙。腿粗(熱腫腿粗)腿細(虛寒腿細)有分辨,尺部虛實須細酌。
肝胃疼痛用藥有分
凡是疼痛脅肋尋,肝胃兩部要辨真。胃經須要重半夏,氣分多有痰滯。肝經須要重桃仁。肝經多有血滯。青皮(調肝)陳皮(調胃)兼利氣,乾薑(暖胃)吳萸(暖肝)去陰沉。兩部之脈如積札,牛黃(氣分用)金丹(血分用)加二分。氣血總要分清楚,立方下藥妙如神。
六脈如紙蒙,是風寒凝滯於外
診一老婦脈甚窮,脈弱,上下不及尺寸。上頭好似皮紙蒙。氣血盡被風凝住,不用風藥必不中。重用風藥十餘兩,加上熟地使性平。
肺部脈寬,痰滯使然
肺部脈寬點點花,有風有火有痰呀。頭疼時乎一寒熱,大用風藥清肺家。
肺脈平而不動,結在心口
脈平不動是有食,想是零碎細細積。鬱金菖蒲開上焦,牽牛一到便辟易。
眼疼總要治肝
凡是眼疼總在肝,加上金丹便立痊。況且腎經如續絃,斑蟊利氣最為先。用一兩個作引子。除風降火有主藥,上焦風火下焦剜。
眼疼因肝經結滯
有一眼疼痛不堪,我一診脈滯在肝。重用青皮與桃仁,(各用七八錢。)當即痛止立時安。
頭疼因二寸結滯
有一頭疼痛不堪,我一診脈滯寸間。重用鬱金與前胡,各兩餘。當即痛止立時安。
右寸滯如麥屑
肺脈寸頭滯麥屑,頭上疼痛喉中咄。我用二醜入風藥,枕藉炒豆病立撤。
左寸滯如麥屑
心脈寸頭滯麥屑,頭懵頭暈心中咄。我用鬱金與菖蒲,加入風藥病立撤。
隆冬疼痛,多是陰風為病
隆冬疼痛多是風,氣脈不貫中指中。貫中指則為火風矣,宜清散。陰風入骨寒入竅,二烏(川烏、草烏、)二活(羌活、獨活)最融融。
罐搬下焦,能下婦人之氣
老婦肝氣滯不通,多是狐鬼據當中。不用火罐搬下焦,(吃藥之後,立用罐搬玉門則愈矣。)縱吃金丹仍上衝。
六脈不動,宜內外兼治
六脈不動受大寒,肚裡疼痛嗽不堪。外用蒼(蒼朮)附(附子)去出汗,內用消化紫金丹。
六脈不動,宜內外透發
六脈不動是沉寒,蒼(蒼朮)半(半夏)麻黃宜多餐。川烏草烏不怕燥,肉(肉桂)附(附子)吳萸更是妍。只要熟地去墜著,內外透發始得安。如欲一付便能愈,再加炒豆鋪蓋眠。
終夜不眠,由於下焦結滯
有一老婦夜不眠,診脈下焦滯而寒。我用金丹和白芍,因他虛火沖左關。
崩症由於肺經熱
崩症肺熱燥不安,白及棗仁烏梅兼。外加艾葉與赤石,一付飲之便立痊。
濕寒作熱,久診方知
濕寒作熱脈甚強,初一診時脈慌張。診得久時全不動,治宜利濕用二黃。熟地黃和硫黃為丸,久服自愈。
女子二寸不可過於關脈
有一女子才及笄,診脈問我是甚疾。我言二寸較關為稍大,便是他病真根柢。右寸大兮必噦嘔,左寸大兮必疼積。教他即用郁(鬱金)桃(桃仁)丸,便可此病立調劑。
老婦右尺全無,右邊身疼,不能食。
老婦右尺甚虛寒,兼之氣惱塞胸間。大補命門重肉桂,渾身痛減便能餐。參(黨參)耆(黃耆)之藥全不用,恐他引藥上頭顛。
喉疼喉腫,多是風寒
喉疼喉腫數十天,一見香油便不安。真寒證見。我按六脈全不動,大用蒼麻(蒼朮、麻黃加附子)透骨間。加上熱磚暖海底,因他腿冷,知是命門寒。渾身汗解便加餐。此症以汗解,亦是創治法。
治吐血不用血分藥,亦是創治法
一人吐血已數天,我一診脈是受寒。且是與人大生氣,右脅疼痛不能堪。我用牛黃(牛黃散)大發散,一付便可立時安。因他初起身壯實,治血全不置心間。
少婦心脈結聚,右腎腫硬
少婦心脈小皮錢,右臂腫硬不能彎。我用凌霄鬱金去破心,加上澤漆(草名,俗名貓兒眼。)蒼(蒼朮)麻(麻黃)連。蜈蚣蠍子(共為末)和內吃,一付兩付便安然。
左寸如錢治法
左寸如錢厚而高,風火一湧結上焦。男子多是痰厥症,女子多是經不調。抉開心經再用藥,鬱金菖蒲甚昭昭。
癆嗽之脈,尺寸皆無
老婦尺寸脈全無,中間兩部亦模糊。如此之虛虛不透,那有氣血挽轆轤。夜裡不能黏枕頭,一黏枕頭嗽都盧。我用十全大補肺,庶乎目下稍安乎。
沉寒出汗,必須內外兼治
沉寒之脈貼底眠,全無鼓盪真機緘。用盡熱藥不出汗,內外夾治方得安。內用熱補帶出汗,外用酒打蜜打罐子搬。
氣惱之脈治法
氣惱之脈如破氈,無條無縷無絲綿。大用蒼(蒼朮)麻(麻黃)使透發,加上熟地帶金丹。看似燥兮實不燥,必當暗暗轉機關。
噦嘔不必脈竄
噦嘔不必脈上竄,二寸兩邊亂動攤。即是風火痰上頭,大清上焦是真詮。
虛實有即脈之兩邊而見者
虛實豈盡脈上見,六脈兩邊亦可斷。如是實症肉緊護,虛症從來肉懶散。
肺脈如針懸
肺脈如針上下懸,時噦時嘔最難堪。且是頭疼不能忍,大瀉肺經立時痊。
三部脈如皮錢
三部脈如小皮錢,濕寒作熱手足癱。且是骨節皆腫痛,吾用利濕帶養肝。日日服之皆有驗,補氣和血是真詮。
治中毒(一切禽獸肉毒皆是)惡毒,六脈沉細緊數
毒蘊在裡脈上酌,沉細緊數甚是惡。不得飛龍奪命丹,焉能立時把毒削。必須硇砂(五分)之熱毒,必須南星(一錢)之焦灼。必須蟾蜍(一錢)之辛寒,必須黃丹(五分)之酷虐。必須斑蟊(十六個)之迅下,必須巴豆(一錢去油)之擊搏。必須雄(明雄一錢)信(砒霜五分)之燥烈,必須乳(乳香五分)麝(原寸少許)之開拓。此皆陰毒脈沉細,引下廿丸酒一酌。若是焮腫脈浮洪,清散表邪為上著。
按:飛龍奪命丹即以上諸味,共研細末為丸,備用。服之毒從汗解。附註。
中毒六脈浮洪,宜飲二仙丹(白礬明雄共為細末)
六脈浮洪二仙丹,蔥水痛飲汗涓涓。緊備外風七天整,痛定毒解得生還。
二便不通,有從心肺治者
有一男子二便俱不通,大為迅利毫不靈。誰知上焦脈甚大,心肺二脈皆大。結住痰火皆是風。即用化痰兼降火,風藥送之便有功。牛黃(牛黃散)斑蟊作引子,上焦通時下焦通。腑家有病宜治臟,不看脈理總不中。
女子上焦有病,宜從經脈中治
有一幼婦六脈毫不動,惟有心脈往上衝。中指根節動。知是經脈結下焦,心顫心悸兼心疼。經脈結住,必上竄胞絡為祟。我用風藥帶金丹,肉(肉桂)附(附子)吳萸往下通。連吃兩付病皆愈,六脈皆動,病自安矣。再用蠟丸細細攻。用黃蠟溶化,入金丹攪勻為丸,日食數丸,不久全愈。
婦人關腎無脈治法
婦人脈空下半截,腿疼腰疼心裡咄。治宜大補肝腎火,兼之調氣更調血。斑蟊不妨少用些,炒豆熱磚不可撤。
脈上竄下流如此治
喉病肺脈上竄
喉病肺脈恆上竄,寸上一寸亂動攤。(似有大錢一片,在皮之裡。)濕熱隱伏不肯出,風藥多用涼帶餐。涼藥多用,恐有以束之,故多用風藥以散之,涼藥自能得力。
風火瘧子脈上顛
風火瘧子脈上顛,用補用瀉皆不佔。我用風藥帶清涼,一付便把根子剜。
虛癆中風脈上顛
脈象打閃上下飛,虛癆風熱甚可危。我用風藥七八兩,加上金丹春便回。金丹少用,有風藥駕馭,盡從汗解,並不下瀉。
產前風症脈上顛
產前風症脈上顛,二胡(前胡柴胡)二活(羌活獨活)艾葉兼。加上紅糖蔥出汗,不怕母子俱不安。
牙疼用肉桂而愈
一人牙疼是濕寒,脈亦上竄中指間。濕寒作熱。雖然上竄無有力,只得肉桂往下牽。加上細辛與熟地,一付便可得安全。
牙酸用肉桂而愈
一人牙疼是牙酸,雖然面腫只半邊。真寒證見看來是火非真火,六脈沉遲風上顛。大用發散兼肉桂,便可真氣使迴旋。
脈有上竄下竄之分一定是火
脈有一按即得真,上竄下竄如有神。一定是火無挪移,除風上宜除風利濕下宜利濕上下分。
尺部熱極便下流
尺部熱極往下流,不至尺澤不肯休。現出多少怪怪症,盡與中指作對頭。不是遺精與崩帶,便是疝閉二便愁。不是濕氣注腿腳,便是陰熱夜半留。既已上邊看一看,又須下邊搜一搜。我言尺部拉尾巴,正可脈學作論頭。
耳疼多因脈竄而然
耳疼因風到頭顛,脈細無力上竄然。內用風藥去發散,外燒熱磚枕藉眠。
濕熱下注,脈拉尾巴
濕熱下注脈細察,尺部往往拉尾巴。腰疼腿疼並腎腫,知(知母)柏(黃柏)十棗(十棗湯),方見前。一概加。若是尺部脈不彀,大熱大補猶恐差。
脈拉尾巴有左右之分
左脈尺部拉尾巴,涼血破血藥多加。若是此部脈不彀,熟地萸肉肉桂最當家。右脈尺部拉尾巴,涼氣破血藥多加。若是此部脈不彀,炮姜附子宿砂最當家。二者亦要有分辨,溫涼補瀉方無差。
脈拉尾巴,亦有虛熱而然者
脈拉尾巴是濕熱,不是結氣便結血。亦有虛熱往下流,虛熱實熱,亦在有力無力中分。大補中焦便回轍。如此治法十一二,虛熱甚少。與上虛熱有同說。上焦虛熱,藥加肉桂便下來。
脈流左尺以下,便當大瀉陰分
脈流左尺二寸長,定是發熱夜中央。女子癥瘕兒痞塊,無不於此知端詳,若能大瀉陰分火,便可立時見藥王。
脈貫中指,宜分虛實,中下亦然
脈氣貫指往上衝,清空降火大除風。若是脈氣有不足,量加溫補方有功。前胡覆花不可少,元參鬱金亦必中。棗仁遠志共當歸,三陳(陳皮、半夏、茯苓)薏苡好和衷。椒(川椒)茴(小茴)故紙暖下焦,金丹牛黃略帶通。脈氣相同實不同,全在指下辨分明。
喉疼總要治肺
凡是喉疼總在肺,加上牛黃(牛黃散)立調劑。況且尺部拉尾巴,此是喉嚨最下系。斑蟊一到關門開,除風降火甚得濟。
二將軍能開風火之門(牛黃散、紫金丹為二將軍)
眼科喉科最是神,如何專靠二將軍。現今風火多上頭,不得二將不開門。開了關門有主藥,疼痛一去便回春。凡是疼痛,病已入內,欲去疼痛,無有過於此者。
頭上諸病,以除風為主
眼科喉科先除風,多用寒涼必不中。多用寒涼風束住,此是先生大不通。風不能出火下降,頭上之病總牢籠。
脈出寸口以上,必用行藥
尺部硬了便可行,古人之言精又精。今人如欲用行藥,但看中下必不中。風火一壅往上衝,不結下焦結喉嚨。其人頭必懵,其人耳必聾。其人心必咄,其人眼必紅。但看寸脈出,本位已駕火車到天庭。多用風藥清頭目,捧住金丹使上行。上至崑崙下海底,一切滯氣盡皆松。亦有氣到海底便回來,多是狐鬼當說胸。即用火罐搬下焦,使他立出玉門中。所搬之物,有如牛乳頭、羊乳頭、小鼠形者。此症多是婦人得,那有一個老名公。真是令人料不著,不瀉上焦必不中。我嘗治此千千萬,始敢如此亂丁東。
男子左尺下傳,其初皆寒
男子左尺往下傳,多是房事不安然。一個紙條糊半截,平平妥妥在中間。伸手一按無形跡,明是虛寒在裡邊。其腹必積渣,其身必痛酸。晝里多憎寒,夜裡壯熱連。可惜盲醫無識見,動說此是重傷寒。多加羌(羌活)麻(麻黃)去出汗,與他本底全不佔。一付兩付不見效,虛虛之禍不可言。我用熱補帶金丹,沉寒一去便安然。治病須要求來歷,不知來歷莫妄談。
脈以和緩為高
六脈和緩為最高,不軟不硬氣迢迢。太軟則弱病難愈,太剛則折魂暗飄。
脈不知緩便為病
和緩原是土之性,人稟胃氣他為政。(六脈以胃為主。)有時過細與過小,有時過粗與過盛。有時過遲與過柔,有時過疾與過勁。皆非胃氣之本然,失了和緩便為病。過則為病,即從此處去治。況且頭上竄,脈出寸口,有到中指之顛者。況且腳下蹬。脈出尺部,幾至尺澤之上。今日又有這毛病,午會已極,方有此象,古書無有此說。尤須急救正。
久病脈竄,下焦虛寒,宜引氣歸元
脈氣飛空火上天,除風降火併金丹。(牛黃散亦可。)若是空中脈微細,風藥猶可丹(金丹)少研。況乎久病氣血虛,不可大開大瀉仍如前。雲苓薏苡宜酌用,川椒故紙小茴添。間有海底虛寒甚,肉(肉桂)附(附子)吳萸往下牽。上熱下寒亦不少,不可泥住脈竄是大端。
治病治上下,以覆花赭石湯為例
覆花赭石治虛呃,本是傷寒真妙訣。我嘗治病治上下,即會此意為圭臬。病竄上焦多是風,覆花之類往上揭。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羌活、獨活之類。病流下焦氣不通,金石之類往下制。自然銅、陽砂、赤石、滑石、礞石之類。若是中間作一紐,牛黃金丹不用說。虛用黨參、黃耆、當歸、白芍之類。只要善會古人意,按住三部細分別。
肝橫午後熱,肝腎齊橫夜半熱,治亦不同
肝經橫滯午後熱,桃仁紅花青皮決。流入下焦三寸長,知母黃柏牛膝啜。有了此脈腿必疼,有了此脈夜必熱。利濕清熱宜並用,金丹斑蟊不用說。
六部以上,須要細察
我遇老婦六十年,(歲也。)膝下兒女亦雙全。孰知一診他里脈,卻是喉咄病久纏。此本暗氣結,三部九候不能傳。但看中指動,便知火欲上青天。中指中節動,喉間如塞綿。中指根節動,胸中如砌磚。大約結滯在海底,陰火上衝崑崙山。二症必要分虛實,方能下藥不至偏。先清頭上火,次開胸中痰,肉桂一引便愈痊。如若壘塊不能消,必須斗酒大黃煎。二味宜多用,方能上頭顛。好如泰山雪,一滾到海邊。好如銀河槎,一棹到門前。我治這些症,不在三部九候間。不是好奇異,大抵運會使之然。古人若是生今日,安知不是如此往下傳。我今抱此意,願與古人言。
六部以下,須要細察
有一莊農甚有情,夫人死了意縈縈。每夜精魂來入夢,不知不覺龍暗行。一日請我去看看,六脈虛弱無病蹤。惟有左尺出本位,似乎相火甚不平。其中細按有疙瘩,必是疑心暗鬼生。其人問我是何病,我言六脈無病只遺精。夜中彷彿美人來,時時與君有舊情。伊聞我言笑著說,必有人對先生明。先生既知速用藥,休使美人再偷情。即用斑蟊滑石哈,一付兩付便安寧。可知六部以下也有脈,但拘六部便不清。六部以下細細思,思之思之鬼神通。我嘗相脈上下尋,不知不覺遇神人。神人不言我已曉,何處不有定南針。
脈竄中指,亦有寒積使然者,不可用涼藥
上焦脈竄火最多,亦有寒積起風波。皆因氣滯與血滯,無有藥餌去開拓,時候久了生虛熱,飛入顛頂作祟魔。宜用二胡(柴胡前胡)清上火,椒(川椒)茴(小茴)故紙為正科。乾薑吳萸仍多用,燒棗十枚使墜著。一切濕寒皆導出,芫花大戟共琢磨。僭上之火盡引下,不用連(黃連)桂(肉桂)暗交合。豈可泥住竄上理,而忘溫和之正藥。此等之人色多暗,那有真火昭灼灼。
治病以劑脈之平,脈平便無病
治病脈法精又精,只要寒熱虛實劑其平。虛者便宜補,實者便宜行。開蕩通和皆是行,不必定用下藥。寒者便宜溫,熱者便宜清。六脈部位分清楚,六部各有寒熱虛實,各有溫涼補瀉。不得顛倒胡亂行。果然調劑上天平。便得神仙一體輕。孫真人渡河,神人亦渡河,真人執其手曰,六脈和平。非聖則仙。我嘗治一氣虛陷下症,二腿疼痛不能行。只用風藥大升提,寸關虛而無力。便得神仙一體輕。又嘗治一遺精陷下症,寸關虛弱難為情。大加升提清相火,便得神仙一體輕。又嘗治一頭懵頭疼症,數年服藥毫不靈。只用清空十數兩,便得神仙一體輕。治病無甚奇異方,只要寒熱虛實劑其平。
按:病有偏於虛實寒熱,故脈不平。若脈理既精,則溫涼補瀉,各得其宜,而無偏一之害,則脈自平矣,何病之有?(侄金門謹志)
程國彭胃神根三字訣詩
從來古聖重知生,初診脈時便知終。五臟和緩稟胃氣,本無一病之可名。但是禍來原不測,頃刻病起如牆傾。主人便請去診脈,誰知藥王靈不靈。此中有個把柄法,中候有力猶可通。中候有力原有神,人之精神。寒熱溫涼藥成功。藥力須借人之精神轉動。若是中候無有力,縱然扁鵲亦回程。淹淹纏纏三兩月,病沉家人淚暗傾。此時若要尋生路,二尺中上連根生。沉候應指還可為,卻是主人救難星。譬如遍地皆霜雪,嶺上寒梅信已通。眼前雖未生枝葉,春回氣轉便發生。此時再加補藥三兩付,著手成春妙化工。胃神根子三字訣,程家恃之作二銘。我亦此中討消息,不知下手靈不靈。
脈能洞見隱情須要細診
有一少男病不安,請我到家將脈看,一診尺部(左尺)結疙瘩,知有積熱腎下纏。他言先生診脈須言明,方見此中真的端。我言君本遺精不奈煩,伸手挪住玉莖間。留滯敗精下不來,於今淋閉不能堪。跟隨之人忽大笑,聲言先生脈理不能瞞。凡類此症甚是多,豈僅一二在眼前。
富貴貧賤人用藥相同,實不相同
有一老婦脈乾澀,徹夜咳嗽甚危殆。我用十全大補湯,他便優優甚自在。可知一切脈細微,只用此湯不用改。可知一切脈濡緩,只用此湯不用改。可知一切脈弦緊,只用此湯不用改。可知一切脈虛弱,只用此湯不用改。可知一切脈柔軟,只用此湯不用改。可知一切脈沉遲,只用此湯不用改。可知一切脈疾數,只用此湯不用改。果能認真此湯頭,便可走京與串海。縱遇大官家,亦能調鼎鼐。惟有一切脈洪實,不吃承氣不能得。惟有一切脈強硬,不吃金丹(紫金丹)不能得。惟有一切脈滯塞,不吃牛黃(牛黃散)不能得。惟有一切脈橫決,不吃十棗(十棗湯)不能得。以治粗人甚是好,以治官家再安排。說起這些話,好如登場之傀儡。富貴貧賤實不同,縱是軒皇無主宰。
無脈之人多不死,要與神色相參
看起脈來無可言,須要神色相對參。有了神色病易理,不昏,不迷,不焦,不暗。縱是無脈亦還元。我嘗治些無脈症,不過寸口露針尖。一見良藥便豎起,昭昭彰彰度餘年。又有六脈盡竄中指間,三部全無一線牽。大用風藥加金丹,忽而脈象盡如前。又有虛寒已極脈盡無,十全大補氣模糊。陰分模糊亦不得,加上惡露水頓蘇。又有疫癘虐疾已數場,氣血枯竭脈全亡。但用熱補十數兩,蔻仁一到脈如常,更有三部九候皆周全,轉眼時節染黃泉。不是昏迷似睡著,便是暗淡起寒痰。可知神色亦當家,不必脈理盡關天。
久病必須診脈
人止外觀便不靈,必須診脈始知情。我嘗治一牙疼症,其人強壯甚熊熊。伊言牙疼已二年,每到吃飯難為情。熱了一點不能食,涼了一點不能行。必俟飯食溫暖後,吃到口中始能平。吾初觀之以為火,一看脈理大不同。內里陰寒無與比,無怪吃藥屢不靈。即用肉(肉桂)附(附子)吳萸與故紙,炮姜蓽茇一樣同。一搓搓了十餘兩,大加升提往上行。蒼朮、升麻、細辛、白芷、羌活、獨活之類。初吃一煎全不效,再吃二煎始收功。吾初不料此人有此脈,並有如此之牙疼。雖依脈理去用藥,時時思之總朦朧。遲至半月始敢問,二年之病一時清。可知聖人治病理,僅恃望聞仍不中。一切五臟與六腑,若不診脈怎能精。
左手無脈,由相火敗壞
人有命火是純陽,上下流走左部旁。若是一時傷壞了,左部上下甚光堂。手無脈線無起伏,好似大腿肉一方。我嘗見一腫脹人,脈象如此以敗亡。又嘗見一取妾人,脈象如此亦遭殃。皆固左手無脈線,時候不久見閻王。可知命為一身主,全賴相火滋元陽。若治此症預培補,肉(肉桂)附(附子)吳萸故紙姜(黑姜)。加上熟地與萸肉,方可地久並天長。
肺脈如草節,其人多痰,亦是危症
痰症須從肺經看,肺脈頭上看所安。肺脈頭上空空然,原無黏膩滯心間。肺脈頭上如草節,定是黏膩滿肚纏。有了此脈主噦嘔,惱惱積里十餘天。不用皂(皂角)礬(白礬)去導吐,縱有仙藥下亦難。誰知一吐十餘回,羅膈以上盡淨宣。猶有黏膩滯膈下,較之膈上更纏綿。又用金丹下數四,金丹加入藥中。一切黏膩始盡刪。惱惱積里盡去了,只是噦意未盡捐。再用六一安胃裡,滑石亦土類,以土安土。再用金石墜腎間。皆用紅糖和入內,使他脾氣暗周旋。因他不能用藥,故用此類。此皆治痰之妙訣,全在蒙醫悟真詮。脈以和緩為貴,凡是堅硬如骨頭,如冰稜,如劈柴,多是壞症。如草節,亦非吉象。雖然暫愈,不知將來何如也?
各種祟脈
手梢濕涼多有邪祟
一為診脈手濕涼,定是狐鬼據中央。若要此症立時愈,山甲為丸入麝香。
祟脈多戰戰
祟脈一診勿戰戰,恍有飛鼠過其間。(脈戰身亦戰。)其人恍惚夢顛倒,鬼門針到便能痊。
祟脈有似電者
祟脈恆在中指間,上下飛流電一般。肝脈時乎有也無,定有癥瘕痛不堪。
各種難治之脈
肝脈如繩者難治
肝脈如繩緊緊牽,有虛有寒氣使然。況且脾脈有也無,噫氣不止痛不堪。
肝脈如針者難治
肝脈如針中間懸,腰疼腿疼不能堪。略加調理便見效,只恐遲久不能堪。凡是血盛易得治,如此細細怎歸元。
肝胃軟弱皆難治
胃脈軟弱如麻披,一身舉動全無力。肝脈軟弱如麻披,一身疼痛無可為。略用溫補便見效,三日五日病又歸。皆因氣血虛弱甚,藥力一盡難支持。
胃中雙脈如雙線者難治
胃中雙脈如雙線,積積渣渣痛不堪。縱然治好不時犯,淹淹纏纏飲食難。少壯之時不如人,才至四十便癱瘓。
胃脈如針者難治
胃脈如針中間懸,隔氣隔血痛不堪。略加行藥便能愈,只是飲食分外難。無頭無尾無根抵,焉能連轉真機緘。
胃中吸腰者難治
我嘗診脈把胃調,誰知胃裡中吸腰。吸腰之時心上湧,心中滿。吸腰之時氣下拋。多放屁。吸腰之甚病必死,吸腰之微亦難療。日進焦術四五兩,始得脾土命根牢。
寸頭脈橫如線者難治(右寸頭者居多)
寸頭一橫脈如線,便是呃食小證見。開痰利氣宜常服,除風降火切莫慢。滋養腎水往上潮,引下虛火便如貫。
左尺右尺硬如蘆管者難治
右尺脈硬如蘆管,大腸濕瀉不能堪。左尺脈硬如蘆管,小腸淋閉不能堪。或補命門或利水,略加升提便能安。此中變化亦多端,惟有石淋須刀剜。
折腳之脈難治
折腳之脈(無尺部)甚難療,下焦虧損洞昭昭。男子即此是死脈,女子疼腿更疼腰。大補水火必見效,藥用肉桂、附子、當歸、熟地。時候久了命根牢。
腫脹脈如秫莛當難治
脈如秫莛肝已橫,一寒一熱使人驚。大補脾土以制木,或可永世得安生。
脈如蚯蚓者癱瘓
癱瘓之脈甚是長,好和蚯蚓臥中央。不起不伏不流走,縱是仙人亦無方。
各種死脈
脈似除中者死
我嘗治一幼婦臥在床,穢氣燻人不可當。有屍氣者多死。左手恍惚僅有脈,右似硬骨樹中央。現居肺分必是痰,大用牛黃(牛黃散)瀉膠糖。膠糖瀉盡全無脈,日進飲食似餓狼。俗云吃盡命食。忽然昏沉不能食,大數已到見閻王。又嘗治一老叟病在床,脈無根柢神已亡。中間微微有結滯,略進金丹已開張。但是枵腹不思食,三日兩日見閻王。如此無神脈氣象,不下已亡下亦亡。以比傷寒號除中,想是同路走無常。
胃脈中斷者必死
我治噎食把胃調,誰知胃脈斷一刀。(有橫斷一刀之象。)大補中焦即能食,食之數日忽魂飄。
脈如灰里蚯蚓者死
灰里蚯蚓脈無神,不起不伏漸漸伸。老年壽終多見此,三日五日便歸陰。
脈如皮條者死
脈如皮條上下伸,不軟不硬亦無神。癆症枯竭恆如此,一年半載便歸陰。
脈如牛槽者死
牛槽之脈兩邊高,中下無根上亦飄。氣血已竟抉去了,縱有仙丹不能療。
脈如蘆管者死
脈如蘆管堅硬圓,不飲不食痛不堪。我用金丹去順氣,他便動靜皆安然。遲至兩月甚得意,我知是死不敢言。一日揚揚去看戲,即便噦血到陰間。
脈如秫莛者死
右手脈如秫莛圓,亦飲亦食不多餐。左手脈如秫莛圓,一冷一熱天晚間。一人兩脈皆已具,猶自周旋甚安然。只因脾瀉氣流通,(脹悶多不能免。)便能遲死至半年。一人脈象亦如此,全無疾痛在眼前。我說此人是死脈,旁觀以為是妄言。未至半月忽受病,一到家中入陰間。
脈如弓弦者死
我嘗診脈脈似弦,知是死期在眼前。即用補脾一大付,全無疾痛之可言。未至三日便翻覆,石光電火忽迴旋。
脈如牛筋者死
我嘗診脈脈似筋,外滑而中實。天晚寒熱時一侵。補之不得似虛非虛瀉不得似實非實,只得降火與滋陰,以其脈中氣不往來故也。時候久了嗽不已,嚴霜一到便回身。
脈如游魚者死
脈如游魚在水間,尺寸不到底不連。藥吃兩付便能愈,轉眼時節便迴旋。此等脈象無根柢,焉能日久不變遷。
脈如線繩者死
脈如線繩上下牽,結結實實在中間。我言如此脈象不貫串,恐怕飲食下咽難。他言我是噎食病已久,嗚呼噫嘻在眼前。
吐血脈如蔥葉者死
吐血脈象甚是長,氣吹蔥葉好光堂。補之不得瀉不得,一寒一熱見閻王。
癆症脈似革者死
癆症出頭脈似革,時時作嗽氣不接。人家脈象皆圓和,此獨皮上貼韭葉。
蠱症脈如刀者死
凡是蠱症脈如刀,直條條裡弦一條。脾土克盡不能食,十天半月入陰曹。
關尺火旺,鼻如煙煤者死
一身之氣統於肺,鼻中乾燥無生意。傷寒瘟疫伏煙煤,皆是關尺火剋制。多由誤瀉使然。
脾虛不動者死
一身生機全在脾,脾土不動無可為。況有肝木來剋制,二目塌陷垂眼皮。
病人無神者死,脈無神者亦死
治病先把脈來摸,有了脈理好用藥。若是脈上無有病,縱遇軒岐無奈何。但看外邊昏蒙甚,已是薤露種一科。我嘗治些瘟疫症,脈如麻披似甚弱。呼之不能一語應,混混沌沌又睡著。又嘗治些老年痰甚多,六脈沉靜無大錯。只是昏迷不醒人,魂魄若已離肉殼。又嘗治些少年將歸陰,六脈洪大無甚惡。但是迷悶無知識,彷彿夢寐把精奪。大約治病先看神,有了精神好為人。若是精神一無有,昏昏迷迷入鬼林。況是脈道又無神,渾身血肉化飛塵。試看天地身外身,多大精光海外臨。
治病先看氣色,吉凶亦可預知
治病先把面來觀,有吉有凶露真端。病人那有好氣色,只要鼻間微含潤。面上略帶鮮,潤鮮便是陽氣,便是生氣。無論紅黃與黑白。最忌灰黯與枯乾。灰黯枯乾便是陰氣,便是死氣。試觀老樹將發芽,必有嫩色透枝尖。試觀田苗將結實,必有秀色之可餐。即此想生意,便知人命之大關。又或翻身去說話,一挽病人重如山。此是陰氣入骨髓,那有陽氣在人間。兼之臭氣多燻人,骨重如山,臭氣燻人,皆是陰氣,皆是死氣。能在世上活幾天。睜眼便要看出來,醫人原帶數分仙。不然何以贊造化,何以修先天。
決死生,外面亦當家
死生多從臉上看,全靠脈理必不佔。或是好藥正管著,脈象頓皆失固然。或是翻覆連日夜,此時忽當睡安然。病人恆在黑影里,伸腿赤腳擁被眠。即出兩手決生死,如此倉猝甚是難。不如扶他坐起來,先將神情觀一觀。或在黑影看不著,油紙點著看一看。或是鼻子如煙煤,或是天柱側一邊。或是昏迷若睡著,或是身體重如山。即從此處決一決,已見生死之一斑。再將脈象細審審,看與病症翻不翻。亦有脈象如革條,亦有脈象如弓弦。亦有脈象如蒜皮,亦有脈象如舟懸。亦有脈象無起伏,亦有脈象堅硬圓。此皆必死之證見,石火電光在眼前。
脈理雖足憑,間有不可憑者,不可不知
大抵相脈只相八九分,亦有一分知不真。一則上關天,二則下關人。如果真是該死了,脈上必無神。如果真是該活了,脈上必有神。有神無神甚清楚,相脈之人如何不知八九分。亦有該死之人,不必脈上全無神。也吃飯,也整襟,穩排大坐笑音音。無奈一陣鬼來臨,頃刻之時即歸陰。亦有該活之人,不必脈上定有神。不知己不知人。淹淹纏纏鬼為鄰。無奈一夕忽轉輪,半夜之時即回春。如此之症不是全沒有,世上亦曾一二人。可知人命上關天,下關人。縱是藥中仙,亦有一分知不真。知道脈理不過治不錯,焉能一一胥下定南針。我說這樣話,不是醫道認不真,胥知萬事由天不由人。如果人盡作主張,葫蘆谷中一把藥,這回定殺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