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一月,名始胚,足厥陰脈養之,其經內屬於肝,肝主筋及血,是時血行否澀, 毋為力事,必令安靜,嗜酸鹹,食宜麥,毋食腥辛,若曾孕一月而墮者, 宜預服補胎湯以養之。 補胎湯 乾地黃〔一兩〕、白朮〔一兩〕、生薑〔一兩〕、防風〔六錢〕、大麥〔二合〕、 烏梅〔三合〕、細辛〔三錢〕、吳茱萸〔一合〕,八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分三服, 熱而渴者,去吳茱萸細辛,加括蔞根〔三錢〕,見手金方。 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之,其經內屬於膽,主精,是時精成於胞裏, 若曾孕二月而墮者,宜預服黃連湯以養之。 黃連湯,黃連〔三錢〕、人參〔三錢〕、吳菜萸〔一合五勺〕、生薑〔一兩〕、 生地黃〔一兩六錢〕、共五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分四服,日一,若覺不安,加烏梅 〔三合〕,見千金方。 三月,名始胞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手心主脈養之,其經內屬於心, 當靜謐以定心氣,食穀宜稻,羹宜魚,若曾孕三月而墮者, 宜頂服茯神湯以養之茯神湯,茯神丹參龍骨〔各三錢〕、阿膠當歸甘草人參〔各一兩〕 、大棗〔二十一枚〕、赤小豆〔二十一枚〕、九味,本三升,煮一升,分四服, 七日後,更作腰痛者,加桑寄生〔六錢〕,見千金方。 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手少腸脈養之,其經內輪於三焦,是時形體已具, 當盛其血氣,以通耳目而行經絡,若曾孕四月而墮者,宜預服菊花湯以養之。 菊花湯,菊花如雞子大〔一把〕、麥門冬〔三合〕、大棗〔十二枚〕、人參〔五錢〕 、當歸、甘草〔各六錢〕、阿膠〔一兩〕、生薑〔一兩六錢〕,八味,以水三升, 煮半內清酒一升,并膠,煎取一升,分二服,若受寒者,加麻黃,見千金方。 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足大陰脈養之,其經內屬於脾,是時四肢皆成, 宜適飢飽,其食宜甘,羹宜牛羊,和以茱萸,養氣以定五藏,若曾孕五月而墮者, 宜預服安中湯以養之。 安中湯,黃芩〔三錢〕、當歸芎藭乾地黃人參〔各六錢〕、甘草芍藥〔各一兩〕、 生薑〔二兩〕、麥門冬〔三合〕、五味子〔一合五芍〕、大棗〔三十五枚〕、十二味, 以水二升三合,清酒一升五合,煮取一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後,更作。 見千金方。 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養之,其經內屬於胃,主口目,是時口目皆成, 身欲微勞,以變腠理,筋以養其力,以堅背膂,若曾孕六月而墮者, 宜預服麥門冬湯以養之。 麥門冬湯,麥門冬〔三合〕、人參甘草黃芩〔各六錢〕、乾地黃〔一兩〕、阿膠 〔一兩三錢〕、生薑〔二兩〕、大棗〔十五枚〕、八味,以水二升三合, 煮減半內清酒六合,并膠,煎一升,分三服,中間進糜粥,見千金方。 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之,其經內屬於肺,主皮毛,是時皮毛已成, 宜勞身動作,以運血氣,食穀宜粳稻,避寒就燥,以密腠理,以養骨而堅齒, 若曾孕七月而墮者,宜預服蔥白湯以養之。 蔥白湯,蔥白長二寸者〔十四莖〕、麥冬〔三合〕、旋覆花〔六勺〕、黃芩〔三錢〕、 人參〔五錢〕、甘草當歸黃者〔各一兩〕、阿膠〔一兩三錢〕、生薑〔二兩六錢〕、 十味,水二升六合,煮減半,內清酒一升,及膠,煎一升餘,分四服,日一服,溫進。 見千金方。 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其經內屬于大腸,主九竅, 是時九竅皆成,無使氣極,以密腠理而澤顏色,若曾孕八月而墮者, 宜預服芍葉湯以養之。 芍藥湯,芍藥〔一兩三錢〕、生薑〔一兩三錢〕、厚朴〔六錢〕、甘草當歸白朮人參 〔各一兩〕、薤白〔三合〕、八味,以水一升六合,酒一升,煮一升,分三服,日一。 見千金方。 九月,始受石精,六府百節,莫不畢具,足少陰脈養之,其經內屬於腎、主續縷, 是時經脈續縷皆成,穀氣人胃,母犯冷濕,飲宜醋食宜黍,緩帶自持,以養毛髮, 致才力,若曾孕九月而墮者,宜頂服豬腎湯以養之。 豬腎湯,豬腎〔一具〕、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芎藭〔各一兩〕、白朮〔一兩三錢〕、 附子〔三錢〕、大豆〔一合〕、麥門冬〔三合〕, 十味,以水三升,煮腎令熟,去腎,納諸藥,煎取一升,分三服,日一,見千金方。 十月,足太陽脈養之,其經內屬於膀胱,五藏完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於丹田, 使關節人神皆備,待時而出,宜服滑藥以速其生。〔以上本徐之才說〕, 若曾孕十月而不產者,宜預服八物湯。 八物湯,人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 〔二錢〕、芎藭〔一錢五分〕、當歸〔三錢〕、熟地黃〔三錢〕、白芍〔一錢五分〕, 共作一服,以水一升,煮四合,日一服。見萬病回春。 凡孕十月,三陰三陽,各養三十日,內輸五精,外受五氣,惟手少陰太陽不養, 心為君主,統攝百脈,下主月水,上為乳汁,手太陽合之,故不專養,天氣盛於東南, 地氣盛於西北,故萬竹之生,始於東南,而成於西北,奏孕之脈,始於足厥陰, 東方木生氣之原也,繼之以手心主,南方火長氣育之也,繼之以足大陰陽明,中央土, 化氣宣之也,繼之以手太陰陽明,百方金,收氣堅之也,繼之以足少陰太陽,北方水, 藏氣成之也,天一生水,故始受水精,土載萬物,故終受土精,氣以順養,精以逆受, 相生無不及,相剋無太過,猶之四時遞嬗,自春而夏,而長夏,而秋,而來而一歲成, 五氣互生,自木而火而土而金而水,而一人成,其理一也,孕之生也,陰陽相合, 氣含陰陽,則有清濁,清者浮升而善動,濁者沈濁而善靜,動靜相交,陽中之陰, 沈而下降,陰中之陽,浮而上升,陽之升也,自東而南,陰之降也,自西而北, 陽升於東,則魂具而化神,陰降於西,則魄藏而凝精,神化則氣生,精凝則質結, 故孕一月如露珠,太極也,陰陽之未判者也,二月如花蕊,太極生兩儀也,陽升陰降, 陰陽之己分者也,三月至五月,形體具而四肢成,陽自東而南,陰自西而北, 五神既宅,四維乃張兩儀生四象也,六月以後,筋骨皮毛九竅百節,無不畢具, 陰陽交育,精氣旋生,四象生八卦也,八卦上而天道備,十月盡而人道, 具所調萬物一太極,一物一太極也,知孕之所以生,則知所以養之之道矣,凡孕三月, 體虛者宜常服滋生湯,滋生湯,熟地黃〔三錢〕、白芍甘草芎藭當歸阿膠〔各一錢〕、 黃芩〔六分〕、砂仁〔一錢〕、糯米〔百粒〕,或參朮養胎飲。 參朮養胎飲,人參〔一錢〕、白朮〔三錢〕、茯苓〔二錢〕、甘草〔八分炙〕、 歸身白芍〔各一錢五分〕、阿膠〔二錢〕、陳皮〔八分〕,體過實者,宜金匱當歸散。 金匱當歸散,當歸川芎藭黃芩白朮白芍〔各一兩〕,治為末,每服一錢,百沸湯調下。 見丹溪心法。 挾寒者,宜加味保胎丸。 減味保胎丸,白朮熟地阿膠〔各二兩〕、當歸杜仲〔各一兩五錢〕、川斷川芎藭 〔各一兩〕、艾〔五錢〕,八味,搗末杵棗為丸,每服五十丸。 挾熱者,宜黃芩散。 黃芩散,黃芩〔一錢〕,搗末,濃煎白朮湯調下,日一,見丹溪心法。 或芩朮湯。 芩朮湯,黃芩〔三錢〕、白朮〔一錢五分〕,二味作一服,見丹溪心法。 或白朮丸。 即前方十倍為丸,如桐子大日三十丸,見丹溪心法。 將產體實而旺者,宜達生散以連之。 達生散,大腹皮〔二錢〕、甘草〔一錢五分〕、當歸白朮白芍〔各一錢〕、 人參陳皮紫蘇枳殼砂仁〔各五分〕、青蔥〔五寸〕,十一味,作一劑,孕九月後服之, 日一服體旺者,至產而止,見丹溪心法。 凡孕,無論虛實,皆宜服便產方,三四月後,三十日服一劑,八九月, 二十口服一劑將產之月,日一服之,是方制合精良,怒可增減俗傅謂宮中十二味, 係明嘉靖間太醫所作,如法服之,絕無難產之患,真良方也。 便產方,當歸〔一錢五分〕、芎藭〔一錢三分〕、厚朴〔七分薑汁炒〕、枳殼 〔六分炒〕、兔絲子〔二錢酒炒〕、艾葉羌活〔各五分〕、貝母〔一錢〕、荊芥〔八分〕 、黃耆〔七分蜜炙〕、白芍〔一錢二分炒〕、甘草〔五分〕,水煎隨宜服之。 見保產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