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二卷

明.孙一奎
来源:赤水玄珠

妊娠煩躁口乾

足太陰脾之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之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不調,氣血不和,以致內熱乘於心脾,津液消爍,故心煩口乾也。與子煩大同小異,宜用益母丸。(即前一味知母丸是也。)

一妊婦煩熱咽疼,用知母散加山梔,清肺而愈。後又內熱咳嗽,小便自遺,用補中益氣加麥門冬、山梔,以補肺氣、滋腎水而痊。

知母散 治煩躁悶亂口乾。

知母 麥冬 黃耆(炒) 子芩(炒) 赤茯苓(各一錢) 甘草

水煎,入竹瀝一合,再煎一沸服之。

人參黃耆散 治身熱煩躁口乾。

人參 黃耆(炒) 葛根 秦艽 赤茯苓 麥冬(各一錢) 知母 甘草(各五分)

上姜三片,竹葉十四片,水煎服。

妊娠風痙子癇

妊娠體虛受風,而傷足太陽經,遇風寒相搏,則口噤背強,甚則腰反張,名之曰痙。須臾自醒,良久復作。又名曰子冒,又類子癇。

生生子曰:風痙乃外邪從太陽而入,有剛柔之分,當從仲景法於傷寒門中求治。子癇乃痰涎所致,是內臟所生,治當分別。

薛氏曰:若心經風熱,用鉤藤湯。肝脾血虛,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加味歸脾湯。氣逆痰滯,紫蘇飲。肝火風熱,鉤藤散。脾郁痰滯,二陳薑汁竹瀝。若兼症相雜,看所兼重輕分治。

一妊婦出汗,口噤,腰背反張,時作時止,此怒動肝火也。用加味逍遙散漸愈。又用鉤藤散而止。更以四君加鉤藤、山梔、柴胡而安。

一妊婦因怒,急仆地,良久而蘇。吐痰發搐,口噤項強,用羚羊角散漸愈。更用鉤藤散始痊。又用歸脾湯全安。

羚羊角散 治妊娠冒悶,角弓反張,及子癇、子冒、風痙等症。

羚羊角 獨活 酸棗仁(炒) 五加皮 防風 川芎 苡仁(炒) 川歸(洗) 杏仁(去皮尖) 茯神(各五分) 炙甘草 木香(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鉤藤湯(方見胎動不安卷。)

云岐子 葛根湯 妊娠臨月,因發風痙,忽悶憒不識人,吐逆眩倒,並治子癇。

葛根 貝母 丹皮 防風 川歸 川芎 茯苓 桂心 澤瀉 甘草(各一兩) 獨活 石膏 人參(各三兩)

上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作三服。貝母令人易產,未臨月,升麻代之。此症多由風寒濕乘虛而感,皆從太陽經治。

《活人》 獨活防風湯 治太陽有汗,名柔痙。

桂枝 獨活 防風(各一兩) 芍藥(三兩) 甘草(半兩)

上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防風葛根湯 治太陽無汗,名曰剛痙。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芍藥 防風(各二兩) 桂枝(一兩)

每服一兩,先煮麻沸,去上沫,入余藥同煎,溫服。

妊娠瘛瘲

瘛者,筋脈急而縮也。瘲者,筋脈緩而伸也。一縮一伸,手足相引,搐溺不已。大抵與嬰孩發搐相似。此症多屬風,風主搖動。駱龍吉云:心主脈,肝主筋,心屬火,肝為木,木主風,風火相熾,則為瘛瘲也。治法,若因風熱用鉤藤湯加柴胡、山梔、黃芩、白朮,以平肝木,降心火,養血氣。若風痰上壅,加竹瀝、南星、半夏。若風邪急搐,加全蠍、殭蠶。氣血虧損,用八珍湯倍加鉤藤、山梔。若抽搐無力,戴眼反折,汗出如珠者,肝氣絕也,皆不治。

薛氏治一妊婦,四肢不能伸,服祛風燥濕之劑,遺屎痰甚,四肢抽搐,乃肝火血躁,用八珍湯倍加炒黑黃芩,佐以鉤藤湯而安。後因怒,前症復作,小便下血,寒熱少寐,飲食少思,用鉤藤散加山梔、柴胡而血止。續用加味逍遙散,寒熱退而得寐。用六君子湯加芍藥、鉤藤,飲食進而漸安。

鉤藤散 治肝厥頭暈。

鉤藤鉤 陳皮(炒) 半夏 麥冬 茯苓 茯神 人參 甘菊 防風(各一錢) 炙甘草(三分) 石膏(煅,二錢)

姜三片,水煎服。

妊鬼胎

人由臟腑失調,血氣不充,營衛虛損,則精神衰弱,而鬼魅之類得以乘之,亦如懷妊之狀,故名曰鬼胎也。

薛氏曰:一婦經閉八月,肚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用胎症之藥不應。薛診視之曰:面青脈澀,寒熱往來,肝經血病也。面黃腹大,食少體倦,脾經血病也。此鬱怒傷肝脾之症,非胎也。不信,仍用胎劑無功。乃與加味歸脾湯、逍遙散各二十餘劑,諸症稍愈。彼欲速效,別服通經丸一服,下血昏憒,自汗惡寒,手足俱冷,嘔逆不食。用人參、炮姜二劑漸愈。又用十全大補湯五十餘劑而安。

治此症大抵要看虛實。實者可攻,涉虛者必於補中兼消,而佐以雄黃之類,行而散之。

雄黃丸 治鬼胎瘀血腹痛。

雄黃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 巴霜 獺肝(炙黃。各半兩) 蜥蜴(一枚,炙) 蜈蚣(一條,炙)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丸,空心溫酒下,日二服,或下蛇鱉之類。

治鬼胎及血氣痛不可忍。

斑蝥(去頭翅足,用糯米炒) 延胡索(炒,等分)

為末,溫酒下五分,以去穢物為度,空心服。

斬邪丹 治鬼胎大如抱甕。

吳茱萸 川烏 秦艽 柴胡 殭蠶 芫花(醋炒) 巴戟 巴仁(各一兩)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蜜酒下,取下惡物。

妊娠不語

(此名曰喑。)

黃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岐伯對曰:胞之脈絡絕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此至人窮理之言,患此者,當靜以偵之,不必驚惶而亂投劑,十月分娩後當自語也。

妊娠傷寒熱病防損胎

《良方》曰:非節之氣傷於妊娠,熱毒侵損胞胎,若不早治,多致墮胎漏血,則子母之命亦不能全矣。

薛氏曰:此亦當分六經為主,相參而治。

妊娠傷寒,身痛壯熱。

蔥白(一升) 前胡 葛根 石膏(各二兩半) 青黛(一兩半) 升麻(二兩) 梔子(十二枚)

水煎,分三服。

妊娠傷寒,大小便閉結。

前胡(二兩半) 大黃 石膏(各五兩) 山梔(十枚) 知母 黃芩 茯苓 生薑(各二兩)

水煎,分三服。

妊娠傷寒,發斑忽黑,小便如血,其胎欲落。

山梔 升麻(各四兩) 青黛(二兩) 生地(四兩) 石膏(八兩) 蔥白(一升) 黃芩(三兩)

水煎,分三服。又用井中泥塗心下,干則易。

妊娠熱病,先宜白朮散以安其胎,傷寒亦然。

白朮 黃芩(炒。各二錢)

加薑棗,水煎服。若四肢厥逆,陰症也,不可服。

妊娠傷寒

生生子曰:妊娠傷寒,所幹甚大,治之不早,及治不如法,多傷胎損母。古人以四物加入引經散邪之劑,可選而用之。然亦不能盡其變,茲錄以補之。

阿膠散 治時氣傷寒,先服此以安胎,卻以主藥相間服。

阿膠(炒) 白朮(炒) 桑寄生 人參 茯苓

上為末,每服一錢,糯米飲調下,日三服。

前胡湯 治傷寒頭痛,壯熱,肢體煩痛。

石膏(一錢) 前胡 甜竹茹 梔子(炒) 黃芩(炒) 大青 知母(各五分)

加蔥白,水煎服。

蘇木湯 傷寒時行,灑淅寒振或兼噦者。

赤芍 橘紅 黃芩(炒) 黃連(炒) 甘草 蘇木(各五分)

水煎服,汗出即瘥。(如胎不安,更服阿膠散。)

黃龍湯 妊娠寒熱頭疼,嘿嘿不食,脅痛嘔痰,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或經水適來,及勞復熱不解散者。

柴胡(二錢) 黃芩(炒) 人參 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柴胡石膏湯 頭疼惡寒,身熱拘急,口乾。

柴胡(二錢) 甘草(一錢) 石膏(三錢)

姜水煎服。若氣虛加人參。

枳實散 傷寒四、五、六日,腹脹少食,腰疼體重。

枳實(炒,三錢) 陳皮(一錢) 麥冬(錢半)

薑蔥,水煎服。

旋覆花湯 傷寒頭目旋疼,壯熱心躁。

旋覆花 赤芍 甘草(各五分) 前胡 石膏(各一錢) 麻黃(去根節) 白朮 人參 黃芩(各三分) 姜,水煎。

麥門冬湯 傷寒壯熱,嘔逆頭疼,胎氣不安。

人參 石膏(各一錢半) 前胡 黃芩(各五分) 葛根 麥冬(各一錢)

加薑、棗、竹茹,水煎服。

梔子大青湯 發斑變黑,尿便血。

升麻 梔子 大青 杏仁 黃芩(各一錢)

加蔥白三寸,水煎服。

白朮湯 傷寒煩熱頭痛,胎動,或時吐逆不食。

白朮 橘紅 麥冬 人參 前胡 川芎 甘草 半夏 赤茯苓(各五分)

薑、竹茹,水煎服。

芎蘇散 治外感風寒,壯熱頭疼,心胸煩悶。

紫蘇葉 川芎 白朮 白芍 麥門冬 陳皮 乾葛(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薑、蔥白,水煎服。

參蘇飲 治症同上。

妊娠時行病

四季之間反常,如春寒夏冷秋熱冬暖,乃非其時而有其氣者,謂時行不正之氣也。感之者,少長三五相似,甚至沿門闔境相類。妊娠患之重者多致損胎。亦當與傷寒熱病參治。

秦艽散 治時氣五六日不得汗,口渴飲水,狂言嘔逆。

秦艽 柴胡(各五分) 石膏(一錢) 犀角 赤茯苓 前胡 甘草 葛根 升麻 黃芩(各四分)

加淡竹茹,水煎服。

葛根飲子 時氣煩熱,口乾頭疼。

乾葛 麻黃(去根節。各半兩) 石膏(一兩) 豆豉(一合) 白米(半升) 梔子(十四粒) 蔥白(二莖)

水煎分三服,汗出為效。

消熱飲子 治時氣六七日,大小便不利。

芒硝(一兩,細研) 葵子(二兩)

水煎,分三次,以利為效。

人參敗毒散 治四時傷風,頭痛,發熱,咳嗽。此方即倉廩湯減陳倉米是也。

過時熱病

冬時觸冒風寒,即病曰傷寒,不即病而毒藏於肌骨之間,至春發為溫病,至夏發為熱病也。妊娠患之,多致墮胎。熱病與暑病相似,但熱病脈實,暑病脈虛,治當審察。

治妊娠熱病,頭痛嘔吐煩悶。

人參(一方無) 竹茹 葛根(各一兩) 蘆根(二兩) 知母(三兩) 麥冬(一兩半)

每服五錢,蔥白三寸,水煎服。

梔子仁飲 治病發斑黑色,小便如血,氣喘急,胎欲墮。

梔子 升麻 石膏 生地(各二兩) 黃芩(一兩) 大青(八錢)

每服五錢,蔥白七寸,豉四十九粒,水煎服。

大黃飲 治熱病六七日,大小便秘澀。

大黃(微炒) 石膏(各一兩) 知母 前胡 赤茯(各七錢半) 梔子 甘草 黃芩(各五錢) 生地黃(一兩半)

每服七錢,水煎服。

蘆根湯 治熱病頭痛,心煩嘔吐。

知母(四兩) 竹茹(三兩)

每服五錢,生蘆根一握,同糯米一撮,水煎服。

梔子五物湯 治妊婦傷寒,壯熱頭痛。

梔子 前胡 知母(各二兩) 黃芩(一兩) 石膏(四兩)

每服五六錢,水煎服。

升麻六物湯 治傷寒斑黑溺血。

升麻 梔子(各二兩) 大青 杏仁 黃芩(各一兩)

每服五錢,蔥白五寸,水煎服。

又方 伏龍肝為末,每服一錢,水調下。外用水調塗臍下。

又方 蘆根煮汁,時服一盞。

熱病胎死腹中

《良方》曰:熱病以致胎死腹中不能出者,但服黑神散,胎自下矣。

陳無擇先生曰:當視其產母。若面赤舌青,其子已死。面青舌赤,母死子生。唇青吐沫,子母俱死。若雙胎,或一死一活,用黑神散。

薛氏曰:竊謂前症宜補助產母,使其胎自下。黑神散恐大熱,不宜輕用。果胎已死者,用平胃散加朴硝、水銀下之最為穩當。庶不並傷生者。

生生子曰:前症妊母,既因熱傷其胎矣,必其母衝任熱極,營衛枯槁,其胎乃死,猶之藤枯而瓜焦也。仍以熱藥下之,寧不重傷妊母乎?薛公評之當也。而《良方》每每謂妊婦致疾多起於寒,按其逐月所著養胎之方,藉熱藥為主,是亦一偏也。其間豈無挾熱者乎?故丹溪曰虛、曰熱,謂涼血則血循經而胎得以滋養,血熱則沸騰也。今此症,始既曰熱病胎死腹中矣,又復以熱藥下之,意者恐以死胎不下為急,而不暇顧其母耶?不然,必為用寒涼治熱太過而中氣虛寒,熱劑為不得已用之也。否則何陳無擇之高哲,寧肯從而主之。

黑神散(又名烏金散。)

桂心 當歸 芍藥 甘草(炙) 乾薑(炮) 生地(各一兩) 黑豆(炒去皮,二兩) 大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又方 治胎死腹中。紅花酒煮汁濃飲之,二三碗效。

又方 伏龍肝為末,溫酒下二錢,白湯下亦可。

又方 朴硝為末,童便和熱酒調下一二錢立下。

妊娠瘧疾

妊娠病瘧,乃夏傷於暑,客於皮膚,至秋而發,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陽相離,寒熱俱作。妊娠而作,多傷於胎。當於瘧症門尋治。

薛氏曰:若木侮土,久而不愈。用六君子為主,佐以安胎藥,乃參三陰三陽經而治之。即瘧症門仲景方,劉守真分經治療法也。

清脾飲 小柴胡湯 逍遙散 補中益氣湯選而用之,極為穩當。黃芩、白朮、陳皮三味煎湯服亦佳。

妊娠泄瀉

《良方》論曰:妊娠泄瀉,或青或白,水穀不化,腹痛腸鳴,謂之洞瀉。水穀不化,喜飲嘔逆,謂之協熱下利。並以五苓散利小便,次以黃連阿膠丸,或三黃熟艾湯以安之。若瀉黃有沫,腸鳴腹痛,脈沉緊數,用戊己丸和之。噯腐不食,胃脈沉緊,用感應丸下之,後調和脾胃。若風冷水穀不化,如豆汁,用胃風湯。寒冷臍下陰冷,理中湯、治中湯。伏暑心煩渴、瀉水,用四苓散。傷濕泄瀉,小便自利,用不換金正氣散、胃苓湯。此四症之大略也。仍參泄瀉門互治。

生生子曰:前症予見之屢矣,人皆以為小疾,忽而不治,及生子率多虛弱。予侄婦,每懷妊必瀉,治亦不愈,分娩後又自止也。其生子也脆而白無血色,得非胎虛之故歟!予因思之,妊娠則月水蓄之以養胎,血亦濕類也,以停濕故瀉。經曰:濕勝則濡泄是也。治宜健脾燥濕,後孕以白朮、半夏等為丸與之而安。

薛氏曰:按前症,若米食所傷,用六君加穀芽。麵食所傷,六君加麥芽。肉食所傷,六君加山楂。若兼寒熱作嘔,乃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生薑。並嘔吐腹痛,手足逆冷,乃寒水侮土,六君加薑桂。不應,用錢氏益黃散。若元氣下陷,發熱作渴,肢體倦怠,用補中益氣湯。若泄瀉色黃,乃脾土之真色,用六君加木香、肉果。若作嘔不食,腹痛惡寒,乃中焦虛寒,用六君加木香、薑、桂。若瀉在五更侵晨,飲食少思,乃脾腎虛弱,五更服四神丸,日間服白朮散。如不應,或愈而復發,或飲食少思,急用八味丸,補右腎以培脾土為善。

厚朴丸 治洞瀉寒中。

乾薑(炮) 厚朴(制,等分)

為末,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五十丸。

草果散 治虛寒泄瀉,腹痛無度。

厚朴(薑製,二兩) 肉果(麵煨,十枚) 草豆蔻(煨,十枚)

每服三錢,水煎服。

妊娠下痢黃水

妊娠痢疾,宜搜痢疾門參治。而痢黃水,乃脾土虧損,真氣下陷也。當升補中氣,看所兼何症而治之。在臨病制宜,不必拘用阿膠艾葉之類也。

《產寶》方 治妊娠痢黃水。

厚朴(薑汁炒) 黃連(各二兩) 肉果(五枚)

上水煎,徐徐服,以效為度。

又方 治熱痢。

黃連(一升) 黃柏(一升) 梔子(二十枚)

每服五錢,水煎。如嘔者加橘紅、生薑。

又方 妊娠下痢痛。

糯米(一合) 當歸(炒) 黃耆(各一兩)

水煎,分四服。

臨產下痢,用梔子炒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甚效。

妊娠大小便不通

大小便不通,由臟腑之熱所致。若大腸熱則大便不通,小腸熱則小便不通,大小腸俱熱,更推其因而藥之。

當歸散 妊娠因怒,肚腹脹痛,四肢浮腫,氣急作喘,大便難,小便澀,產門腫。

當歸(五分) 赤茯苓 枳殼(麩炒) 白芍 川芎(各一錢) 白姜(炮) 木香 甘草(各三分)

姜一片,水煎。若氣弱者,枳殼減半。大便秘,加蜜同煎服。

妊娠大小便不通,腹脅痞悶,不思飲食。

大黃(炒) 木通 檳榔(各一兩) 枳殼(麩炒,三錢) 訶子(四枚,去核,半生半熟用) 大腹子(三枚)

共為末,童便一盞,蔥白七莖,煎六分,調服二錢。

治妊娠小便不利,氣急,服豬苓散不瘥。用甘遂為末,蜜和服豆許,微利之。未利再服,利後仍服豬苓湯。

豬苓散 治妊娠小便澀痛及胎水。

豬苓去皮,為末,白湯調下一錢,加至二錢,日三服,夜二服。

又方

車前子(一兩) 大黃(炒,半兩)

共為末,每服三錢,蜜湯調下。

妊娠小便不通

(名曰轉脬。)

妊娠小便不通,為小腸有熱,傳於脬而不通耳。若兼心肺氣滯則致喘急。陳無擇云:妊娠胎滿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若心腎氣虛,清濁相干,而為諸淋。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轉脬。若胎滿尿出,名曰遺尿。

薛氏曰:按丹溪云:轉脬小便閉,多因胎婦虛弱,憂悶,性躁,煿炙厚味,古方用滑利疏導藥鮮效。若脬為胎所壓而不通,但當升舉其胎,俾胞系疏鬆而小便自行。若臍腹作脹而小便淋閉,此脾胃氣虛,胎壓尿胞,四物、二陳、參朮,空心服,後探吐數次自安。竊謂前症亦有脾肺氣虛,不能下輸膀胱者。亦有氣熱鬱結膀胱津液不利者。亦有金為火爍,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更當詳審施治。

一婦患此,小腹腫脹,幾至於殆。用八味丸一服,小便淋瀝,再以八味丸料加車前子,一劑即利,肚腹頓宛而安。

八味丸 治妊婦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反側倚息,因脬繫了戾不得溺,名轉脬。但利小便則愈,內有茯苓故也。緩則不救。

其方即六味地黃丸加附子、桂心。

《古今錄驗》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

當歸 貝母(去心,炒) 苦參(各三兩) 滑石(半兩)

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妊娠小便不通,臍下妨悶,心神煩亂。

葵子(研) 榆白皮(各一兩)

蔥白七莖,水煎,分二服。

《古今錄驗》妊娠不得小便者。

杏仁(去皮尖)

炒黃搗丸,豆大,燈心湯吞下七丸。又用滑石末,水和塗臍下。

又方 車前草汁調滑石末,塗臍周圍四寸,熱易之。

又方

杏仁 滑石末(等分)

飯丸,豆大,每白湯下二十丸。

又方 紫菀為末,井花水調下二錢。

葵子散 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惡寒,眩暈,水腫。

葵子 赤茯苓(各五兩)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生生子曰:予嘗以補中益氣湯加桔梗,治數婦皆效。但用滲利藥而不得通者,必須升提,氣升則水自降。氣虛者,非大補則提亦無功。

子淋

妊娠小便淋者,乃腎與膀胱虛熱不能制水。然妊婦胞系於腎,腎間虛熱而成斯症,甚者心煩悶亂,名曰子淋也。

薛氏曰:前症若頸項筋攣,語澀痰甚,用羚羊角散。若小便澀少淋瀝,用安榮散。若肝經濕熱,用龍膽瀉肝湯。若肝經虛熱,用加味逍遙散。腿足轉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緩則不救。若服燥劑而小便頻數,或不利,用生地、茯苓、牛膝、黃柏、知母、五味、麥冬、玄參。若肺氣虛而短少,用補中益氣加山藥、麥冬。若陰挺痿痹而頻數,用六味丸。若熱結膀胱而不利,用五淋散。若脾肺燥不能化生,宜黃芩清肺飲。若膀胱陰虛,陽無所生,用滋腎丸。若膀胱陽虛,陰無所化,用六味丸。

地膚大黃湯 治子淋。

大黃(炒) 地膚草(各三兩) 知母 黃芩(炒) 豬苓 通草 赤芍藥 枳實(炒) 升麻 甘草(各二兩) 每服五錢,水煎服。

安榮散 治子淋甚妙。

麥冬 通草 滑石 川歸 燈心 甘草 人參 細辛(各五分) 水煎服。

治小便淋痛,心煩悶亂。

瞿麥穗 赤茯苓 桑白皮 木通 葵子(各一錢) 黃芩(炒) 車前子(炒) 芍藥 枳殼(各五分) 上水煎服。

治子淋小便澀痛。

冬葵子 滑石 木通(各等分)

每服六錢,蔥白七寸,水煎服。

豬苓散(方見大小便不通卷。)

妊娠遺尿

《良方》曰:妊娠尿出不知,用白薇、芍藥為末,酒調下;或白礬、牡蠣為末,酒調下二錢;或雞毛灰末,酒服一匕;或炙桑螵蛸、益智仁為末,米飲下。

薛氏曰:若脬中有熱,宜加味逍遙散。若脾肺氣虛,宜補中益氣加益智。若肝腎陰虛,宜六味丸。

一妊婦遺尿內熱,肝脈洪數,按之微弱,或兩太陽作痛,脅肋作脹,以為肝火血虛,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尋愈。後又寒熱,或發熱,或恚怒。前症仍作,用八珍散、逍遙散兼服,以清肝火養肝血而痊。

妊娠尿血

妊娠尿血,《良方》謂:內熱乘於血分,以致血熱流滲於脬,名曰血淋。用葵子一升,研,水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艾葉一斤,酒五升,煮二升,分三服。或生地一斤,酒四升,煮二升,分三服。亦治墮胎後下血。

薛氏曰:因怒動火者,宜小柴胡加山梔。因勞動火者,補中益氣湯。因厚味積熱,宜加味清胃散。若因肝經血熱,宜加味逍遙散。因脾氣下陷,補中益氣湯。若因脾虛血熱,宜加味逍遙散。

一妊婦,因怒尿血,內熱作渴,寒熱往來,胸乳間作脹,飲食少思,肝脈弦弱,此肝經血虛而熱也。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兼服,漸愈。又用八珍湯加柴胡、丹皮、山梔而痊。

續斷湯 治妊娠下血及尿血。

當歸 生地(各一兩) 續斷(半兩) 赤芍(半兩)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蔥白湯調下。

治妊娠尿血。

阿膠(炒) 熟地(各四兩)

同搗為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又方 四苓散加炒阿膠、車前子、茅草根,水煎服。

又方 白茅根濃煎湯,吞酒蒸黃連丸。

加味清胃散(方見妊娠吐血衄血。)

妊娠胎水腫滿

《產乳集》云:妊娠三月,足腫至腿,出水,飲食不甘,似水腫,謂之子氣。至分娩方消者,此脾胃氣虛。或沖經有血風。亦有脾虛水氣流溢。或因瀉痢,臟腑虛寒。或因瘧疾飲水,脾虛濕漬於胞,不能分利皆致腿足腫,肚腹腫也。

薛氏曰: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用鯉魚湯。脾胃虛弱,佐以四君子。若面目虛浮,肢體如水氣,用全生白朮散。如未應,用六君子湯。脾虛濕熱,下部作腫,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若飲食失宜,嘔吐泄瀉,六君子湯。腿足發腫,喘悶不安,或指縫出水,天仙藤散。脾胃虛弱,兼四君子湯。如未應,補中益氣湯。若脾肺氣滯,加味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

一妊婦,每至五月,肢體倦怠,飲食無味,先兩足腫,漸至遍身後及頭面,此脾肺氣虛。朝用補中益氣,夕用六君子加蘇梗而愈。凡治妊婦,勿泥月數,但見某經症,即用本藥為善。

天仙藤散 婦人有水氣而成胎,以致兩腿足浮腫。

天仙藤(略洗,炒) 香附子(炒) 陳皮 烏藥(年久白辣者佳) 甘草(各五分)

上每服五錢,生薑、木瓜、蘇葉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澤瀉散 妊娠遍身浮腫,上氣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

澤瀉 桑皮(炒) 木通 枳殼(炒) 赤茯苓 檳榔(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防己散 脾虛遍身浮腫,腹脹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三錢) 桑皮(炒) 紫蘇莖葉 赤茯苓(各五分) 木香(二分) 上姜水煎服。

《千金》 鯉魚湯 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朮(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芍藥(各三兩)

上㕮咀,先以小鯉魚一尾,如食法煮取汁二盞,入藥五錢,姜七片,橘皮少許,煎七分,空心服。

腎著湯 治妊娠腰腳腫。

茯苓 白朮(各八分) 乾薑(炮) 甘草(各一錢) 杏仁(五分) 上水煎服。

五皮散 治胎水腫滿。

大腹皮 桑白皮(炒) 生薑皮 茯苓皮 橘皮(各一錢) 木香(二分) 上水煎服。

《全生》 白朮散 妊娠面目浮腫,四肢腫如水氣,名曰胎氣。又名胎腫。

白朮(一兩) 生薑皮 大腹皮 陳皮 白茯苓(各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

治妊娠腳浮腫,因脾衰血化成水,以生料平胃散,薑棗水煎服,或為末,紫蘇葉湯調下二錢,日二服。以腫退為度。

腹內鐘鳴

《良方》曰:孕婦腹內鳴,用鼠穴中土為末,入麝香酒調服二錢立愈。或黃連煎濃汁常飲之。

薛氏曰:兒在腹中哭,《產寶》方亦用空房中,鼠穴土或黃連煎濃汁飲之即止。又云: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因產婦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此作聲。令妊娠曲腰就地如拾物狀,仍復原入兒口即止。然黃連性寒,麝香開竅,當斟酌用之。

孕癰

龔彥德孕癰方 治孕癰用烏藥五錢,水一盅,煎七分,入牛皮膠一兩,煎化溫服。或薏苡仁煮汁飲之。

薛氏曰:按孕癰,即是腹內患癰,如前法治之。倘不應,宜用牡丹皮散或薏苡仁湯。

薏苡仁湯(又名瓜子仁湯。) 治腸癰,腹中㽲痛,煩毒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後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似間便可服。

桃仁(二錢,一方用冬瓜子仁,無冬瓜子仁以瓜蔞代之,姚氏去桃仁用杏仁,崔氏加芒硝) 薏苡仁 瓜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二錢)

上作一劑,水煎服。

牡丹皮散 治腸癰冷症,腹濡而痛,時時利膿。

丹皮 人參 天麻 白茯 黃耆(炒) 白芷 苡仁 桃仁(去皮尖) 當歸(洗炒) 川芎(各一錢) 炙甘草 官桂(各五分) 木香(三分) 上水煎服。

臟躁悲傷

許學士云:一婦無故數次悲泣,是為臟躁,用大棗湯而愈。又程虎卿內,妊娠五月,慘慼悲傷,亦投大棗湯而痊。

薛氏曰:或因寒水攻心,或肺有風邪者,治當審察。

一婦無故自悲,用大棗湯二劑而痊,後又復患,用前湯佐以四君子加山梔而安。

一妊婦悲哀煩躁,其夫詢之,云:我無故但自欲悲耳。用淡竹茹湯為主,佐以八珍湯而安。

大棗湯

甘草(三兩) 小麥(三兩) 大棗(十枚)

淡竹茹湯 妊娠心虛驚悸,臟躁悲傷,或作虛煩。

麥冬 小麥 半夏(湯泡。各一錢半) 人參 白茯(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薑、棗、竹茹,水煎服。

又方 治臟躁悲哭。

紅棗燒存性,為末,米飲調下二錢。

妊娠十月宜服滑胎湯藥

滑胎枳殼散 入月服之,令胎瘦易產。昔湖陽公主,每產累日不下,南山道人進此方。

枳殼(麩炒,二兩) 炙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沸湯調下,日三服。

凡孕六七月宜服之。溫隱居加當歸、木香等分。

又方 治同上。兼治諸疾,下氣寬膈。

枳殼(麩炒,五兩) 甘草(一兩半) 香附子(炒,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又方 易產滑胎。

車前子為末,或酒、或米飲調下一錢。

神寢丸 臨月服之,神效。

通明乳香(半兩,另末) 枳殼(麩炒,一兩,為末)

上蜜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三十丸。

榆白皮散 滑胎易生。

榆白皮 甘草(各二兩) 葵子(一兩)

上為末,每以五錢,水煎服。

保氣散 寬氣進食,瘦胎易產,或居處失宜,頓僕胎動,若或胎痛、胎漏,兼服佛手散。

香附 木香(各四兩) 山藥(二兩) 砂仁 粉草(各一兩) 益智 蘇葉(各半兩)

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薛氏云:神寢丸,枳殼散,並此方,入月宜常服。

保產無憂散 妊娠身居安逸,口厭甘肥,憂樂不常,食物不節,致胞胎肥厚,根蒂堅牢,入月服之易生。

當歸 川芎 白芍 枳殼(炒) 乳香(各三錢) 木香 甘草 血餘(即發灰,以獖豬心血和之。各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日二服,神效。

妊娠臨月,以豬肚一具,煮爛,徐徐食盡,令易產。

十一產論

一曰正產 懷胎十月滿足,忽腰腹作陣疼痛,相次胎氣頓陷至於臍腹痛極,乃至腰間重痛,穀道挺並,繼之漿破血出,兒乃遂生,此名正產。

二曰傷產 懷胎未產,一月以前,忽然臍腹疼痛,有似欲產,仍卻無事,是名試月,非正產也。又名弄痛,凡產母未有正產之候,切不可令人抱腰,亦不可令產母妄亂用力。若兒身未順,才方轉動,便教產母空亂用力,使子錯路,忽橫忽倒,不能正生,皆由產母用力於未當用力之所致也。直待兒身順適逼臨產戶,始可用力一送,令兒趁力生下。

《綱目》曰:上傷產一法,最為切要,勿輕忽也。凡十月未足,臨產腹痛,或作或止,或痛不甚者,名曰弄痛。非正產之候。或腹雖痛甚而腰不甚者,非正產之候。胎高未陷下者,非正產之候。穀道未挺並者,非正產之候。水漿未破,血未出者,非正產之候。漿血雖出而腹不痛,非正產之候。凡未有正產之候,且令扶行耐忍,如不能行,或憑物坐之,或安臨之,或且服安胎藥一二貼即安,得安即止,慎勿妄服催生藥,又勿愴惶致令產母憂恐而挫其志。務要產母寬心存養,調停,令老誠練達穩母先說諭之,如覺心中煩悶,可取白蜜一匙,新汲水調下,切勿妄亂用力,先困乏其母。直待子逼門戶,腰重痛極,眼中如火,穀道挺並,方是正產候也。此時始可用力,並服催生藥也。予男婦於未產一月以前,腰腹俱痛,全似將產,其痛至甚,但遇巳時稍止,如此十餘日,計無所出,因閱此條,遂與安胎藥加參朮數服,間以肉味養之,由是平復不痛,又二十餘日,始產一男。設若此際亂動用力,並服催生等藥,則立見其危矣。

三曰催產 若婦欲產,漿破血下已見,是為正產之候,但卻未生,即可服催生藥催之。忽有經及數日,產母困苦,亦可服藥以助產母之正氣,令兒速生也。

四曰凍產 凡冬月天冷,產母經血得冷則凝,以致兒子不能生下,此害最深,但冬月產者,下身不可脫去棉衣,尤不可坐臥寒處。當滿房著火,常有暖氣。令產母背身向火,令臍下腿膝間常暖,血得熱則流動,使兒易生,此名凍產。

五曰熱產 凡盛夏之月,產婦要溫涼得所,不可恣意取涼,傷損胎氣,亦不令房中人多,恐熱逼襲產母,使產母血沸而有發熱、頭痛、面赤、昏昏如醉,乃至不知人事。此名熱產。

六曰橫產 凡兒或先露手,或先露臂,此乃產母未當用力而用之過也。兒身未順,用力一逼,遂致身橫不能生下。當令產母安然仰臥,後令看生之人,先摧其手令入直上,漸漸逼身以中指摩其肩,推上而正之,或以指攀其耳而正之,須是產母仰臥,然後推兒徐徐正之。候其身正,煎催生藥一盞飲之,方可用力,令送兒下。此名橫產。

七曰倒產 凡產母胎氣不足,關鍵不牢,用力太早,致令兒子不能迴轉,便直下先露其足。當令產母仰臥,令看生之人,推其足入,不可令產母用分毫力,亦不得驚恐,使兒自順去。

八曰偏產 兒身未正,產母用力一逼,致令兒頭偏柱左腿,或偏柱右腿。故頭雖露,偏柱一畔,不能生下。當令產母仰臥,次令看生之人,輕輕推兒近上,以手正其頭,令兒頭頂端正,然後令產母用力一送,即便生下。若是小兒頭腦後骨偏柱穀道,只露其額,當令看生之人,以綿衣炙溫裹手於穀道外方,輕輕推兒頭令正,便令產母用力送兒生也。此名偏產。

九曰礙產 兒身已順而露正頂,不能生下,蓋因兒身迴轉肚帶攀其肩,以此露正頂而不能生下。當令產母仰臥,令看生之人,輕輕推兒近上,徐徐引手,以中指按兒肩下撥其肚帶,仍須候兒身正順,方令產母用力一送,使兒生下。此名礙產。

上橫產、倒產、偏產、礙產四法,若看生之人,非精良妙手,不可依用此法。恐恣其愚以誤人命也。按倒產者,今時往往隨其倒足生下,並無後患,子母雙全,不必依推足復上之法亦可。又礙產者,往往有肚帶纏在兒頂上,而兒頭自在產門外,看生之人,以手撥其肚帶從兒頭頂過而下之者,又有肚帶纏在頂上一匝,而兒與胞衣自然同下者,皆無妨,不必以此礙產法復入產門內撥下也。

十曰坐產 臨產時高處系一手巾,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坐身,令兒生下,非坐在物上也。此名坐產。

十一曰盤腸產 趙都運恭人,每產則大腸先出,然後產子,既產之後,其腸不收,甚以為苦。名曰盤腸產。醫不能料。偶在建昌,得一坐婆施一法而收之。其法以醋半盞,新汲水七分,和勻,噀產母面,每噀一縮,三噀收盡,此良法也。

丹溪治產腸不收。香油五斤,煎熱盆盛,俟溫令產母坐油盆中,約一頓食時,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嚏作立上。

又方 蓖麻子十四粒,去殼,研如膏,貼產母頭頂心上,其腸上即揩去。

又方 腸出,盛以潔淨漆器,濃煎黃耆湯,浸之即收。

催生

催生 柞木飲子 難產或胎爛腹中,腹悶,神效。

生柞木(一尺,銼) 甘草(大者,五寸)

上水三盅,封罐口,煎一盅半,候胎順產門,徐徐溫服。即時分娩,更無諸苦。

催生 如神散 治橫生逆產,其功甚大。

百草霜 白芷(不見火,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至胎順產門,以童便米醋和為膏,加沸湯調下。或童便酒煎,進二服,然血得黑即止,此藥大能固血,而免血乾甚妙。

如聖散 黃蜀葵花焙為末,熱酒調下二錢。若漏血胎干胞澀難產,並進三服即產。如無花,用子半合,末之,溫酒服之尤妙。若打撲胎死,紅花酒調下。

順生丹 治同上。

兔腦髓(去皮膜,研膏) 明乳香(一兩,另末) 母丁香(二兩) 麝香(一錢)

上以兔腦子丸,雞頭大,陰乾,每服一丸,溫水下。

又方 透明乳香一塊,如皂子大,為末,腰痛時,用冷水醋少許調服。扶立,令兩手握大石燕二枚,口唸醫靈藥聖三遍,行數步,用坐產法便生,更無痛楚,神效。

薛氏曰:其法士人視之似迂,然用之者稱驗甚。

治逆產。

蛇蛻(一條,順下完全者) 蠶蛻紙(一張)

上共入新瓦罐內,鹽泥固濟,煅存性為末,煎榆白皮湯下一錢,三服覺痛便生。

又方 伏龍肝研末,每服一錢,酒調下。兒戴土而下。

又方 魚膠一尺許,新瓦上煅灰,陳醋調服,立下。

胞漿先干,胎澀不下,急服大料四物湯,滋其血氣,並濃煎蔥湯,熏洗產戶,更用油燭塗產戶內,卻服前藥。

神妙乳砂丹 明乳香為末,以豬心血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陰乾,每服二丸,嚼碎冷酒下。良久未生,再服。或以蓮葉蒂七個,水煎化服二丸尤妙。良久未生再服。

交骨不開,產門不閉

交骨不開,產門不閉,皆由元氣素弱,胎前失於調攝,以致血氣不能運達而然。交骨不開,陰氣虛者,用加味芎歸湯、補中益氣湯。產門不閉,氣血俱虛也,用十全大補湯。

一婦交骨不開,兩日未生,服加味芎歸湯一劑,即時而產。彼後以此方傳與人服,應手而效。

一婦生平分娩最易,至四十歲,妊娠下血甚多,產門不開,與前湯一劑,又以無憂散斤許,煎熟,時時飲之,以助其血而生。

一產婦玉門不閉,發熱惡寒。十全大補加五味子數劑而寒熱退。又以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數劑而玉門斂。若初產腫脹,或焮痛而不閉者,用加味逍遙散。若腫既消而不閉者,用補中益氣湯,切忌寒涼之劑。

一婦脾胃素弱,兼有肝火,產後玉戶腫痛,寒熱作渴,嘔吐不食。敷大黃等藥,服驅利之劑,腫及於臀,虛症蜂起,此真氣虛也。先用六君子以固脾胃,乃以補中益氣湯升舉而消。

一婦失治,腫潰不已,形體消瘦,飲食少思,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半年矣。予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以健脾胃,膿水漸少,飲食漸進。用歸脾湯以解脾郁,共五十餘劑。元氣復而瘡亦愈矣。

一產婦玉門不閉,小便淋瀝,腹中一物,攻動脅下,或脹或痛。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而安。

一產婦子宮腫大,二日方收,損落一片,殊類豬肝,面黃體倦,飲食無味,內熱晡熱,自汗盜汗,用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諸症悉愈,仍復生育。

加味芎歸湯 治交骨不開,不能生產。

川芎 川歸(各一兩) 龜板(一個,炙) 婦人頭髮(燒存性,一握)

上為散,每服一兩,水煎服,約人行五里即生。縱死胎亦下。

產難方論

郭稽中曰:產難者,因兒轉身,將兒枕血塊破碎,與胞中敗血壅滯兒身,不能便利,是以難產。急以勝金散消敗其血,使兒易生。陳無擇云:多因兒未轉順,坐草太早,或努力太過,以致胞衣破而血水乾,產路澀而難下。宜先服催生如神散,以固其血,設或逆生橫產,當按法施治。

勝金散 催生如神。

麝香(一錢) 豆豉(一兩)

為末,秤錘燒赤淬酒下。

下死胎方

一穩婆之女,勤苦負重,妊娠腹中陰冷重墜,口中甚穢。予意其胎已死,令視其舌青黑,與朴硝一兩許服下,化下穢水而安。

一婦胎死腹中,服朴硝下穢水,肢體倦怠,氣息奄奄。用四君子為主,佐以四物薑桂調補而安。

又方 以利斧燒紅置酒中,待溫飲之,其胎便下。

又方

錫粉 水銀(各一錢) 棗肉為丸,豆許大,水吞立下。

又方 平胃散五錢,酒水各一盞,煎至一盞,投朴硝五錢,再煎三五沸,溫服,其胎即化水而下。

《寶慶方》云:凡欲斷臍帶,先以系物墜下後可斷之,否則胞衣上即衝心而死。

產難生死脈訣

欲產之婦脈離經,沉細而滑也同名,夜半覺痛應分誕,來日下午定知生,身重體熱寒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反舌上冷定知死,腹中須遺子歸冥。

面赤舌青細尋看,母活子死定應難,唇口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總高判,面青舌青沫出頻,母死子活是知真,不信若能看應驗,尋之賢哲不虛陳。

新產之脈緩活吉,實大弦急死來侵,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堅牢命不停。

寸口澀疾不調死,沉細附骨不絕生,審看此候分明記,長鬚念此向心經。

胞衣不出

郭稽中曰:胎衣不下者,因氣力疲憊不能努出,或血入衣中,脹大而不能下,以致心胸脹痛,喘急,速服奪命丹,血散脹消,其衣自下。牛膝散亦效。

一婦胎衣不出,胸腹脹痛,手不敢近,用滾酒下失笑散一帖,惡露胞衣並下。

一婦胞衣不出,腹痛手按之稍緩,此氣虛不能送出也。用無憂散而下。前症常詢,諸穩婆云宜服益母丸,或就以產婦頭髮入口作嘔,其衣自出,不出者必死。然前法甚效。

奪命丹

大附子(炮,半兩) 牡丹皮(一兩) 乾漆(炒煙盡,一錢) 大黃(一兩)

為末,醋煎大黃成膏,丸梧子大,溫酒吞七丸。

花蕊石散 治產敗血不盡,血迷血暈,胎衣不下,至死心頭暖者,急用一服,即化水而出,其效如神。

花蕊石(一斤) 上色硫黃(四兩)

上和勻,以紙泥封固,瓦罐內炭火煅赤,次日取出細研,每服一錢,童便熱酒下。

牛膝散 治胎衣不出,腹中脹痛,急服此藥,腐化而下,緩則不救。

川芎 朴硝 牛膝 蒲黃(各三兩) 川歸(一兩半) 桂心(五錢)

上每服五錢,姜三片,生地一錢,水煎服。

又方 紅花一兩,酒煮濃汁服。

又方 鹿角(鎊三錢),為末,蔥湯調服。

又方 取產母鞋底,烘熱熨小腹上下二七次。

產後血暈

《良方》曰:產後血暈,乃血入肝經,甚至眼花昏悶,用黑神散主之。下血過多,用清魂散補之。或以醋湯細飲,或預燒秤錘以醋沃之。或釅醋塗口鼻。或燒漆器熏之。使產母鼻吸其氣,庶無此患。

薛氏曰:若惡露上行,用失笑散。血下過多,芎歸湯。若過勞所傷,補中益氣湯。血虛極,用清魂散。大凡產後口眼喎斜等症,當大補氣血為主,而兼以治痰。若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苟於七月之前服安胎飲;至八九月間,加大腹皮、黃楊頭;元氣虛弱,八珍湯;臨產用無憂散,則無前患。

一婦八月胎下墜或動,面黃體倦,飲食少思,此脾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倍白朮加蘇梗,三十餘劑而安。產後眩暈胸滿咳嗽,用四物湯加茯苓、半夏、桔梗而愈。

一婦因飲酒惡露甚多,患血暈,口出酒氣,此血得酒熱而妄行,虛而作暈也。以佛手散加煨乾葛二錢,一劑而痊。酒性剽悍,入月及產後不宜飲,恐致前症。

奪命丹 治血暈腹痛。

沒藥、血竭為末,等分,每服二錢,熱童便沖酒下。

清魂散 產後氣血暴損,虛火妄動,血隨火上,以致心神昏亂,口噤眼花,甚至悶絕而蘇。

澤蘭葉 人參(各一錢) 荊芥(三錢) 川芎(一錢)

上各另為末,每服一二錢,熱湯和酒調灌之。

一方 五靈脂半生半炒,為末,每服二錢,溫酒灌入即蘇。

一方 荊芥為末,童便調服。

一方 神麯末,每服二錢,熱水調服。

一方 韭菜切入瓶內,注熱醋,以瓶口對鼻薰之。

一方 半夏為末,丸豆大,入鼻中即醒。亦治五絕。

佛手散 治產後去血,眩暈欲絕。又治血崩不止。又能治胎痛,安生胎而落死胎,神效。

川芎(酒洗) 當歸(酒浸。各五錢)

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服。

產後顛狂

產後顛狂,乃敗血上衝,用大聖澤蘭散加砂仁末三分,煎酸棗仁湯調下。或硃砂為末二錢,乳汁調和,入紫項活地龍一條,滾二三沸,去之,入酒,再用重湯煮溫,分三服。

薛氏曰:乃血虛神不守舍,非補養元氣不可。

一產婦患前症,或用大聖澤蘭湯而愈。後又怔忡妄言,其痰甚多,用茯苓散,補其心虛,頓愈。又用八珍湯加遠志、茯神,養其氣血而瘥。

一產婦亦患此,用化痰安神等藥病益甚。神思消爍。余以為心脾血氣不足,用大劑參、朮、芎、歸、茯神、酸棗仁,四斤余而安。乃以歸脾湯五十餘劑而愈。

茯苓散 治產後心虛忪悸,言語錯亂,健忘少睡,或自汗盜汗。

人參 炙甘草 芍藥(炒) 當歸 生薑(各八分) 遠志 茯苓(各一錢) 桂心(六分) 麥冬(五分) 大棗(二枚) 水煎溫服。

抱膽丸 治產後遇驚發狂,或遇經行發狂。

水銀(二兩) 黑鉛(一兩五錢) 硃砂 乳香(各一兩)

上將黑鉛入銚內,火熔化,俟稍冷,下水銀,攪成砂子,再入乳香、硃砂,乘熱用柳木棰研勻,丸雞頭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得睡勿驚,覺來即安。妙香散亦善。此症屬火者多,不可概視為瘀血及虛治也。童便極好,或衝入涼血藥中,用之屢屢見效。

產後狂言譫語

產後狂言譫語,乃心血虛也。用硃砂末酒調下龍虎丹,丹參丸、琥珀地黃丸亦可,如驚悸歌哭顛狂等症,當參治之。

一產婦形體甚倦,時發譫語,用柏子仁散稍愈,又用加味歸脾湯而愈。又因怒,仍狂言脅痛,小便下血,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養肝血頓瘥。又佐以加味歸脾湯而安。

治敗血上衝,發熱狂走,脈虛大者。

乾荷葉 生地 丹皮(各等分)

濃煎湯調生蒲黃二錢,服之即止。

妙香散 治產後語言錯亂,用生地當歸煎湯調服立效。

炙甘草 人參 桔梗(各五錢) 茯苓 茯神 山藥(薑汁炒) 黃耆 遠志(各一兩) 辰砂(三錢) 麝香(二錢) 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又能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少睡,盜汗,夢與鬼交等症。

產後不語

產後不語,因心氣虛而不能通津於舌,則舌強不能言語者,宜服七珍散。余當推其所因而治之可也。

七珍散

人參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兩) 細辛(一錢) 防風 辰砂(另研。各五錢)

為末,每一錢,薄荷湯調服。

胡氏 孤鳳散 治產後閉目不語,用之即效。

生白礬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產後不語。

人參 石蓮肉 石菖蒲(等分)

每以五錢,水煎服。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