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風
(案1)錢,左,三十一。三瘧後風邪入絡,口眼歪斜,現在已得平復。風勢走竄經絡,肢麻筋掣,脘痛腹鳴,頭蒙發眩,燔灼艱寐,脈見細弦。防成風癱。治以和養。
香獨活 炒當歸 海風藤 抱木神 桑寄生 炒丹參 焙甘杞 蒼龍齒 川桂枝 東白芍 杭菊花 宣木瓜 絲瓜絡 虎潛丸
(案2)孫,左,廿六。寒熱後風濕入絡,肢骱痠痛甚於腰膝,當脘亦似寒似痛,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香獨活 海風藤 生白朮 炒香附 酒桑梗 五加皮 炒杜仲 炒淮膝 炒當歸 宣木瓜 新會皮 臭梧梗(三錢) 絲瓜絡
(案3)趙,左。左臂瘦削,屈伸不利,痠痛之勢由肩及項,甚至上連頭額。營虛生風,風入於絡,久防偏枯。脈見細弦,治以和養。
香獨活 梧桐花 炒杜仲 嫩鉤藤 桑寄生 五加皮 白蒺藜 宣木瓜 炒當歸 海風藤 杭菊花 威靈仙(一錢五分) 絲瓜絡 功勞葉(去刺,三錢)
(案4)桑,左。風善行而數變,兩足骱痛,或上或下。屬肝失營養,挾痰挾濕,與風走竄經隧,久防癱瘓。擬養營搜風,兼化痰濕兩邪。
香獨活 虎脛骨 石決明(四錢) 左秦艽 桑寄生 元武版 杭菊花 千年健 生白芍 雙鉤藤 新會皮 黑料豆 絲瓜絡
(案5)龔,右,十九。四肢麻痹,肌膚髮癢,脈見細弦。治以和養。
香獨活 宣木瓜 梧桐花 元生地 炒當歸 炒丹皮 黑料豆 甘草 炒荊芥 制豨薟 白蘚皮 新會皮 炒側柏
(案6)王,右。風痹走竄,去年腰以下痠而且痛,近則胸背牽引,脈象沉弦。擬以和養。
炒當歸 虎脛骨 海風藤 威靈仙 桑寄生 元武版 片薑黃(八分) 五加皮 左秦艽 宣木瓜 炒杜仲 新會皮 絲瓜絡
(案7)胡,右,三十一。產前受風,風鬱感邪,腰俞下痠痛無度,近乎半身不遂,脈見細弦。治以溫養。
香獨活 鹿角霜(一錢五分) 海風藤 炒杜仲 桑寄生 焙甘杞 千年健 炒川斷 炒當歸 生綿耆 五加皮 新會皮 絲瓜絡
(案8)沈,右。血虧生風,腕後上升及背,皆為不利,脈見細弦。治以疏和。
香獨活 片薑黃(四分) 炒木瓜 炒川斷 桑寄生 川桂枝(四分) 生白芍 五加皮 炒當歸 天仙藤 威靈仙 新會皮 絲瓜絡 胡桃肉
(案9)童,左,六十一。中風門痱與懿合風痹、偏枯為四大證,多主溫補,以外風病溫涼補瀉無不可行。現在見證本非中臟中腑,而邪在筋絡,所以足力弛軟,腰不能支,手難提高,指有顫動。究之肝腎兩經無不見虛,以腰為腎腑,肝主搐搦,惟痰濕稟體,又當夏令,滋膩溫補確屬難進,前次所用熟地、附子者,病家急求速效,醫者希冀近功,所以出王良詭遇之法。矯其弊者,涼化清解,亦在禁例。針灸似可緩之,行之補針甚少,瀉針為多,不過在手法中左旋右旋、就淺就深,以分補瀉。欲鼓動其真氣,流灌其營陰,恐非針力所能及,拙見一月間針一二次,至於服藥間日一服,從容調治似最合宜,請高明辨之,備之候政。
潞黨參 炒當歸 炙虎脛 左秦艽 制首烏 生白芍 炙龜板 片薑黃(四分) 法半夏 梧桐花 炒杜仲 千年健 桑寄生 功勞葉(七片)
復診:示及舌膩漸退,根苔尚厚,胃納略開,仍未如常。久有風患,屈伸雖利,步履欠穩。濕由脾生,風從肝發,兩者互擾,外則走竄絡脈,內則阻遏中宮,外偏於風,內偏於濕,新舊病皆根於此。擬方即候政行。
生白朮 香獨活 晚蠶沙 鮮佛手 採芸曲 桑寄生 干佩蘭 焦米仁 宋半夏 木防己 厚朴花(四分) 新會皮 二竹茹(玫瑰露炒) 功勞葉(七片)
復診:氣虛生痰,營虛生風,風邪挾痰走竄經隧,偏左肢骱痠痛,手則不能高舉,足則開步不利,脈右部滑大、左部細弦,舌苔黃膩,納食欠旺,稟體豐腴。氣分早虧,以脈合症,又屬氣虛於營。《經》云:衛氣虛則不用,營氣虛則不仁。擬宗此旨立方調理,諒無不合,錄方即候政行。
生於術 桑寄生 海風藤 炒杜仲 炒當歸 晚蠶沙 木防己 抱木神 竹瀝夏 梧桐花 炒淮膝 新會皮 玫瑰露炒竹茹 絲瓜絡
(案10)趙,左。舌強不語,右肢不仁,中風兩者最為帶根。
高麗須 天竹黃(八分) 香獨活 左秦艽 石決明(煅) 竹瀝夏 桑寄生 晚蠶沙 細菖蒲(八分) 新會皮 梧桐花 炒杜仲 絲瓜絡
(案11)顧,右,五十六。喉痹起因痰熱,又復挾風,漸至手痙面麻,言語舌強,脈見弦滑。治以清熄。
杭菊花 扎馬勃(八分) 川貝母 抱木神 冬桑葉 白殭蠶(三錢) 梧桐花 遠志肉 天竹黃 光杏仁 白蒺藜 陳膽星(八分) 路路通(七枚) 絲瓜絡 荷邊
(案12)朱,左。風中廉泉,口不能言,舌則為短,割而又為長伸,四肢掣動,脈息弦滑。擬以和養。
陳膽星 白蒺藜(去刺) 左秦艽 桑麻丸 法半夏 抱木神 杭菊花 宣木瓜 生白芍 遠志肉 炒當歸 新會皮 槿樹葉 絲瓜絡
(案13)陳,左。中風偏左,左者為癱,手足屈伸不利,抽搐無度,舌音不清,脈見細弦。擬溫降熄風。
川桂枝(四分) 炙虎脛 海風藤 晚蠶沙 羚羊片(八分) 炙龜板 天仙藤 竹瀝夏 炒當歸 炒杜仲 梧桐花 伸筋草(一錢五分) 酒桑梗(三錢) 絲瓜絡
(案14)湯,右。左癱右瘓,現屬於右,手足麻木不仁,皆由營虛生風,風痰走竄,絡脈不能流利機關。脈見細弦,擬以溫養。
川桂枝 炙虎脛 左秦艽 宣木瓜 元生地 元武版 法半夏 生綿耆 炒當歸 桑寄生 新會皮 炒杜仲 絲瓜絡 海風藤
復:偏風於右,肢節骱皆為腫痛,痛甚於夜。營陰不足,內風襲絡所致,脈見沉弦。再以和養。
制首烏(三錢) 炙虎脛 炒杜仲 晚蠶沙 焙甘杞 元武版 左秦艽 五加皮 炒當歸 桑寄生 竹瀝夏 新會皮 絲瓜絡
(案15)徐,左。氣虛生痰,陰虛生風,風邪挾痰走竄經隧,不能流利機關。始起右臂屈而不伸,繼則由手及足,由右及左,四肢皆為不利。考肝生風,脾生痰,肝邪侮脾。近時腹膨筋露,脈來弦滑,恐成癱瘓,宜加意調理。
炒當歸 晚蠶沙 炙虎脛 炒淮膝 梧桐花 海風藤 炒丹參 白茯苓 竹瀝夏 五加皮 炒杜仲 生白芍 桑寄生 絲瓜絡
二、類中
(案1)金,右。肝陰不足,肝陽有餘,陽化內風,上擾清空,兩目起星,漸近失明。關係者又在頭眩屢發,厥陰衝犯陽明、太陰,當要嘔逆,泛痰每每牽連並作,脈見細弦,舌苔中剝,氣與陰虧,風與痰盛,久防類中。擬以和養。
西洋參(八分) 抱木神 白蒺藜 杭菊花 元精石 煅龍齒 潼蒺藜 新會皮 東白芍 宋半夏 炒丹參 炒淮膝 鮮荷邊 玫瑰露炒竹茹
(案2)胡,左。上重下輕,頭蒙發眩,兩足痠軟,脈細而弦,最防類中。
西洋參 抱木神 新會皮 炒丹參 元精石 煅龍齒 潼蒺藜 炒淮膝 東白芍 宋半夏 杭菊花 焙甘杞 洋青鉛 炒竹茹
三、肝風
(案1)高,左。頭疼時沖,或嘔或溏,脈見細弦,治以疏和。
法半夏 抱木神 嫩鉤藤 冬桑葉 煨天麻(八分) 煅龍齒 蔓荊子(一錢五分) 石決明 生白芍 杭菊花 新會皮 炒丹參 荷邊 竹茹
(案2)陸,右。頭風眩蒙,嘔逆無度,治以鎮養。
法半夏 杭菊花 白蒺藜 生白芍 煨天麻 雙鉤藤 潼蒺藜 元精石 桑麻丸 白藁本 炒淮麥 新會皮 荷邊 竹茹
(案3)陸,左。頭風犯中,漾漾欲吐,形寒手麻,血虛挾風。治以和養。
法半夏 杭菊花 白蒺藜 煅龍齒 煨天麻 香獨活 白藁本(八分) 嫩鉤藤 生白芍 桑寄生 抱木神 新會皮 荷邊 姜竹茹
(案4)陶,左,三十二。頭風有根,每發必為泛惡,脈弦舌膩,治以疏和。
杭菊花 抱木神 法半夏 焦建曲 雙鉤藤 蒼龍齒 制小樸(八分) 冬桑葉 白蒺藜 白殭蠶(三錢) 新會皮 蔓荊子(一錢五分) 荷邊 炒竹茹
復:頭風痛發額筋抽搐,夜甚於晝,衝犯中焦,併為嘔泛,脈息沉弦。治以和降。
石決明(六錢) 雙鉤藤 抱木神 蔓荊子(一錢五分) 白殭蠶 白蒺藜 蒼龍齒 制小樸 冬桑葉 杭菊花 法半夏 焦建曲 荷葉邊
(案5)馮,左,廿四。頭風有根,受涼易發,發甚肝邪犯中,即為嘔吐,脈息沉弦。治以調降。
法半夏 抱木神 白蒺藜 桑寄生 煨天麻(四分) 煅龍齒 新會皮 杭菊花 生白朮 雙鉤藤 炒淮膝 蔓荊子(一錢五分) 荷邊 炒竹茹
(案6)傅,左。真水素虧,肝邪上擾,頭痛與牙痛時作而時伏,脈左弦於右,屬木凌土位,納呆神倦,有由來也。擬以和養。
西洋參(八分) 黑料豆 抱木神 杭菊花 桑麻丸(煎入) 川貝母 煅龍齒 雙鉤藤 東白芍 川石斛 旱蓮草 新會皮 荷邊 湘蓮肉(七粒)
(案7)任,左。肝陽胃熱挾風擾動,牙痛甚,發連及頭額。現在痛勢雖平,尚牙齦浮腫,齒亦動搖,脈見弦數。半虛半實,虛屬陰分素虧,實為餘邪未盡。擬以清泄。
西洋參 制女珍 抱木神 炒殭蠶 蜜炙桑葉 黑料豆 白蒺藜 冬白芍 杭菊花 旱蓮草 藿石斛 新會皮 卷竹心(廿根) 鮮荷葉
(案8)沈,左。真陰內虧,氣火為熾,火本熱,熱生風,上擾清空,頭蒙烘烘,耳鳴目澀,甚至風從外越,時起風塊,風火走竄,肉瞤不寧,腹痛熱熾。種種肝腎內虛,龍雷失潛,脈見細弦,治以鎮養。
西洋參 抱木神 杭菊花 石決明 霜桑葉 蒼龍齒 黑料豆 雙鉤藤 黑芝麻 元精石 生白芍 白蒺藜 荷葉邊 洋青鉛
(案9)費,右。左頰痠疼,牙床開合不利,脈見細滑。治以和養。
北沙參 黑料豆 石決明 炒殭蠶 蜜桑葉 制女珍 白蒺藜 東白芍 杭菊花 川石斛 煅龍齒 新會皮 荷邊
(案10)楊,右。營陰內虧,肝邪化風,頭痛頻仍,右部為多,甚則滿頂皆痛,脈息沉弦。並無感冒,證情皆由內發,久防目損。治以和養。
西洋參 元精石 抱木神 法半夏 桑寄生 杭菊花 蒼龍齒 白蒺藜 黑料豆 生白芍 雙鉤藤 新會皮 荷葉邊
接方:冬桑葉 石決明 黑料豆 元精石 黑芝麻 煨天麻 雙鉤藤 白藁本 白蒺藜 潼蒺藜 生白芍 炒丹參 鮮荷葉邊 洋青鉛
(案11)張,左。肝風入絡,由於陽化內風,左面部抽搐無度,脈見細弦。治以和養。
冬桑葉 抱木神 杭菊花 黑料豆 黑芝麻 煅龍齒 雙鉤藤 沙苑子 石決明 元精石 煨天麻 白蒺藜 荷邊
四、歷節風
(案1)王,右。歷節風走竄遍體,頭痛耳鳴,肝陽挾痰,頸項成癧,脈見細弦。屬營虛生風,氣虛生痰。治以和養。
西洋參 光杏仁 冬瓜子 炒當歸 夏枯花 川貝母 桑寄生 炒杜仲 川石斛 東白芍 新會皮 左秦艽 虎潛丸(三錢) 絲瓜絡
復:歷節風象,逢骱皆痛,脈細舌光。治以和養。
香獨活 虎脛骨 宣木瓜 五加皮 酒桑梗 元武版 炒淮膝 炒丹參 海風藤 炒當歸 海桐皮 東白芍 絲瓜絡
(案2)裘,右,五十四。歷節風痛,由足及手,由右及左,脈細舌光。屬營虛生風。治以和養。
香獨活 竹瀝夏 五加皮 木防己 桑寄生 炒當歸 炒淮膝 威靈仙 梧桐花 海風藤 炒杜仲 新會皮 絲瓜絡
(案3)何,右,四十七。逢骱痠痛,且麻且腫,防成歷節風痛,脈見細弦。治以疏和,兼顧脘脹納呆。
香獨活 炒當歸 木防己 炒香附 酒桑梗 海風藤 炒淮膝 佛手柑 梧桐花 晚蠶沙 五加皮 新會皮 絲瓜絡
五、遊風
(案1)朱,左。濕熱挾風,外達肌表,發為遊風,起瘰發癢,脈見沉弦。治以宣化。
炙桑葉 炒扁柏(三錢) 黃防風 焦米仁 制豨薟(三錢) 白蘚皮(一錢五分) 荊芥穗(一錢五分) 赤苓皮(五錢) 淨蟬衣(四分) 地膚子 杭菊花 新會皮 絲瓜絡
(案2)吳,右,十六。遊風渾身塊癢。治以泄化。
冬桑葉 連翹心 白蘚皮 生白芍 制豨薟(三錢) 焦山梔 生甘草 淨苦參 梧桐花 金銀花(一錢五分) 粉萆薢 焦米仁 絲瓜絡
(案3)陳,左。遊風之類遍體滋竄,脈見細弦。治以清養。
元生地 綠豆衣 焦梔皮 焦米仁 制豨薟 大力子 生甘草 赤茯苓(五錢) 黃防風 塊滑石 荊芥穗 新會皮 忍冬藤(六錢) 炒扁柏(三錢)
(案4)秦,右,四十。遊風遍體,發癢無度,脈見細弦。治以清降。
制豨薟 地膚子 忍冬花(一錢五分) 天花粉 細生地 生甘草 焦山梔 炒丹皮 白蘚皮 連翹心 冬桑葉 白茯苓 炒側柏
(案5)蘇,左,廿二。遊風作癢,屬肺脾之邪。
制豨薟 炒澤瀉 忍冬花 地膚子 元生地 炒丹皮 焦米仁 海桐皮 左秦艽 焦山梔 白蘚皮 生甘草 炒側柏
(案6)冷,左,五十六。遊風漸成,上下體俱為滋蔓,脈見沉弦,治以清化。
黃防風 焦山梔 地膚子 金銀花 製大黃 制豨薟 粉萆薢 新會皮 大力子 白蘚皮 淨苦參 生甘草 炒側柏
六、冷麻風
(案1)顧,右,五十六。冷麻風且冷且麻,甚於右手左足,脈細弦。治以和養。
炒當歸 嫩鹿筋(一錢五分) 五加皮 炒淮膝 桑寄生 焙甘杞 海風藤 梧桐花 炒杜仲 東白芍 威靈仙(一錢五分) 新會皮 絲瓜絡
復:冷麻風再以溫陽,藉理麻痹。
全當歸(酒炒) 香獨活 宣木瓜 威靈仙(一錢五分) 焙甘杞 桑寄生 海風藤 五加皮(一錢五分) 炒淮膝 鹿角霜(三錢) 梧桐花 炒川斷 虎潛丸(煎入) 絲瓜絡
(案2)高,右,三十四。冷麻風,再以疏和。
川桂枝(四分) 生白芍 五加皮 新會皮 西羌活(八分) 連皮苓 粉萆薢 宣木瓜 黃防風 炒米仁 桑寄生 梧桐花 絲瓜絡
七、肩風
(案1)薛,左。肩風發於腰痛之後,本元為虛,屬水不涵木,指甲枯脫,脈見細弦。治以和養。
香獨活 宣木瓜 五加皮 威靈仙 片薑黃(四分) 左秦艽 粉萆薢 宋半夏 虎潛丸 炒當歸 炒杜仲 新會皮 酒桑梗 絲瓜絡
(案2)駱,左。體倦綿延,肩胛痠痛,納呆,脈細,防成肩風。
香獨活 生白朮 佛手柑 酒桑梗 炒枳殼 炒川斷 焦建曲 炒香附 五加皮 天仙藤 法半夏 新會皮
(案3)陳,左,三十二。肩風痠痛,脈見細弦。擬以和養。
威靈仙 粉萆薢 生白芍 虎脛骨 炒當歸 炒杜仲 五加皮 元武版 片薑黃(四分) 宣木瓜 新會皮 川桂枝(四分) 絲瓜絡
(案4)汪,右。肩風之處結核不一,氣與營早虧,風與痰用事,脈見細弦。擬調氣化痰,和營熄風。
香獨活 竹瀝夏 五加皮 宣木瓜 酒桑梗 炒當歸 海風藤 炒杜仲 梧桐花 木防己 晚蠶沙 新會皮 絲瓜絡 虎潛丸
八、紫雲風
(案1)尤,左。紫雲風根尚未脫體,現在脅痛目赤,脈見細弦。治以清降。
冬桑葉 連翹心 梧桐花 白茯苓 象貝母 粉蛤殼 杭菊花 側柏炭(三錢) 光杏仁 新會紅 制豨薟 生白芍 荷葉邊
(案2)陸,右,廿四。咳痰稍減,紫雲風尚未見除。治以清養。
炒當歸 白茯苓 川貝母 桑寄生 宣木瓜 粉蛤殼 左秦艽 全福花 冬瓜子 生白芍 白石英 新會皮 炒側柏 枇杷葉
九、四彎風
(案1)錢,左,四十六。四彎風肢酸發癢,脈見細弦,肺脾為患。
制豨薟 元生地 白蘚皮 焦米仁 焦茅朮(一錢五分) 焦山梔 地膚子 綠豆衣 淨苦參 南花粉 梧桐花 生甘草 絲瓜絡
(案2)徐,右,三十六。四彎風拳至不仁,脈見細弦,屬氣痹營傷,擬藥酒方。
元生地 虎脛骨 炒杜仲 宣木瓜 炒當歸 川桂枝 元武版 炒淮膝 海風藤 生白芍 蘄州蛇(一錢五分) 炒川斷 生西耆 絲瓜絡
上藥一帖浸酒二斤,燒陳各半,七日可服,每日二杯,忌以鹹食過口。
(案3)唐,右,廿二。產後營虧生風,風邪挾濕走竄經隧,兩足痠軟,膝蓋腫勢雖退,仍伸而難屈,兩手亦為發麻,將成四彎風,脈見細弦。治以疏和。
香獨活 生白朮 炙虎脛 五加皮 桑寄生 炒當歸 元武版 宣木瓜 梧桐花 炒淮膝 海風藤 炒杜仲 絲瓜絡
十、面遊風
(案1)陳,左,四十一。酒濕挾風,發為面遊風,瘰癢無度,治以清化。
冬桑葉 金銀花(一錢五分) 綠豆衣 淨蟬衣(四分) 連翹 制豨薟(三錢) 赤苓皮 荊芥 山梔皮 炒丹皮 雞蘇散 炒側柏 荷葉
十一、驢唇風
(案1)楊,左,十四。驢唇風根,向春又發,脈見細弦。治以和養。
冬桑葉 焦山梔 淨銀花 荊芥穗 煨石膏 南花粉 粉丹皮 生甘草 薄荷尖 淨連翹 塊滑石 新會皮 荷葉 茅根肉(去心,三錢)
按:此方無腹痛可用,否則不可用。
(案2)博,右。稟體陰虛鬱熱蒸痰,發於少陽部則為子母癧,發於陽明部則為驢唇風,脈見弦數。自痧疹後陰分更傷,肌膚皆為枯燥。擬以清養。
北沙參 旱蓮草 夏枯花 黑料豆 冰糖 炒石膏 制女珍 新會皮 肥知母(一錢五分) 川石斛 川貝母 生甘草 白海粉(一錢五分) 茅根肉
八帖後去北沙參,換用西洋參八分。
十二、漏蹄風
(案1)周,左。漏蹄風風邪濕熱未清,脘悶神疲。治以疏和。
石決明 西羌活 法半夏 白茯苓 制豨薟 炒蔞皮 川石斛 干佩蘭 杭菊花 生米仁 白蒺藜 陳皮 絲瓜絡 炒竹茹
(案2)梁,左。足跟痠痛,防成漏蹄風。氣虛生濕,營虛生風,風邪濕邪流竄絡脈,脈見沉弦帶滑,防上盛下輕,頭眩耳鳴。治以鎮養。
杭菊花 虎脛骨 左秦艽 炒杜仲 焙甘杞 元武版 宣木瓜 炒淮膝 白附子(四分) 炒當歸 海風藤 新會皮 絲瓜絡
十三、鶴膝風
(案1)徐,左。昔年痞散下血,血下過多,絡脈失養,頸項轉側不利,兩足骨粗肉削,漸成鶴膝風象,脈見沉弦。擬以和養。
炒當歸 炒杜仲 新會皮 焙甘杞 桑寄生 金狗脊 炒淮膝 炙虎脛 嫩鹿筋(酒洗,一錢五分) 東白芍 宣木瓜 炙龜板 豬項骨(三錢)
十四、肝氣
(案1)徐,右。肝氣犯中,中焦積痰蓄飲,當脘痛脹,吞酸吐沫,氣入於絡,腰背脅部以及手足絡脈皆為牽引,奇經遂失稟麗,產後經久不行,脈見細弦。治以和養。
法半夏 抱木神 玉蝴蝶 炒丹參 左金丸 遠志肉 炒杜仲 合歡花 東白芍 佛手花 桑寄生 新會皮 絲瓜絡 玫瑰露炒竹茹
復:久有肝氣,自產後營陰大傷,厥陰更為失養,皆以春令應肝,肝邪遂為鴟張,既犯中,又入絡,脘腹脹滿,遍體絡脈牽引不和。肝通於心,心亦為悸,奇經因之失麗。癸事不行已經連月,種種營虧氣痹,木土不協,脈見細弦。治以調降。
西洋參 抱木神 炒當歸 炒丹參 法半夏 遠志肉 桑寄生 合歡花 左金丸 玉蝴蝶 炒杜仲 烏勒草(一錢五分) 玫瑰露炒竹茹 絲瓜絡 代代花
(案2)殷,右。昔年產後血暈受傷,奇經不調,自崩放後經事二年未行,帶脈反為不固。營陰日虧,肝木失養,化氣侮中,或嘔或脹,少腹痞攻,化風上擾,或痛或暈,頭目昏沉。脈見細弦,舌苔前半光剝。種種營虛氣痹,木土不協,擬以調養。
法半夏 制香附 遠志肉 玉蝴蝶 左金丸 抱木神 炒丹參 炒杜仲 西洋參 煅龍齒 茺蔚子 合歡皮 月季花(一朵) 代代花(二分) 洋青鉛
(案3)粟,右。連次偏產,營虧氣痹,當脘作脹,納食久呆,脈見細弦。擬以和養。
法半夏 抱木神 佛手花 制香附 左金丸 遠志肉 玉蝴蝶 淡烏鰂 東白芍 桑寄生 炒杜仲 新會皮 絲瓜絡
(案4)費,右。脈息滑數,懷麟有兆,適當手厥陰司胎,胎火上升則面熱,胎絡下損則腰楚。由手經病及足經,肝氣又為內擾,或脹或痛,吞酸發噯。擬以調養,藉防滑胎。
西洋參 炒杜仲 炒丹參 制香附 法半夏 桑寄生 元金斛 佛手花 左金丸 東白芍 炒川斷 新會皮 白苧麻(不剪斷) 水炒竹茹
(案5)包,右。氣鬱動肝,肝邪充斥,中焦受侮,當脘作痛,痛勢擾腰及背,皆為牽引,脈見細弦。治以調降。
法半夏 抱木神 佛手花 桑寄生 左金丸 遠志肉 玉蝴蝶 合歡花 東白芍 炒杜仲 炒丹參 新會皮 玫瑰花炒竹茹
(案6)王,右。血不養肝,肝氣充斥,犯於胃則嘔逆無度,侮於脾則大便溏薄,關係者尤在脘宇結痞,痞攻無度,甚則大如覆盤,脈見細弦。治以疏和。
法半夏 抱木神 佛手花 炒丹參 左金丸 遠志肉 玉蝴蝶 炒杜仲 東白芍 新會皮 炒川楝 制香附 西砂仁 炒竹茹
(案7)繆,左。淋濁止後,精溺未曾分清,腎為胃關,以致中焦失運,吞酸吐沫,結痞作脹,脈見沉細。擬固腎以養肝,柔肝以保胃。
法半夏 抱木神 範志曲 關虎肚 左金丸 遠志肉 炒蔞皮 戌腹糧 生白芍 番蓽茇 新會皮 炒丹參 姜竹茹
(案8)沈,左。當脘滿悶,屢屢發噯,多納即為作脹,屬脾失其使,胃失其市,中焦升降失職,水穀不化精華,而生痰飲,久防反胃,脈見沉弦。治以調降。
法半夏 全福花 抱木神 畢澄茄 左金丸 代赭石 遠志肉 佛手花 東白芍 炒丹參 範志曲 新會紅 玫瑰露炒竹茹
十五、勞傷
(案1)凌,右。環跳痠痛,背脊痠軟,尾閭尤甚,脈見弦數。最恐由損經而進勞徑,有人身縮短之虞。
吉林須 炙虎脛 炒丹參 金狗脊(炙去毛,一錢五分) 制首烏 炙龜板 炒當歸 桑寄生 東白芍 宣木瓜 炒杜仲 新會皮 絲瓜絡
(案2)胡,左,三十八。迸力受傷,氣不攝血,血為暴吐。治以和降,兼顧咳嗽。
鹿銜草(一錢五分) 仙鶴草(一錢五分) 參三七(四分) 炙款冬 全福花 炒川斷 光杏仁 白茯苓 新會絡 炙紫菀 川貝母 粉蛤殼 枇杷葉 絲瓜絡
(案3)程,右,廿八。咳嗆綿延,連次失血,一傷於產乳,再傷於毆打,以致頭眩艱寐,潮熱形寒,胸脅肩背皆為引痛,脈見芤弦。治以和養。
北沙參 桑寄生 抱木神 夜交藤 冬蟲草 炒當歸 炒丹參 東白芍 鹿銜草 仙鶴草 炒淮膝 血燕根 絲瓜絡 古文錢(一枚)
(案4)高,左。季脅乃臟會之所,內絡受傷,脅痛頻仍,形黃便血。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制香附 焦紅曲 東白芍 煨木香 炒川斷 焦楂炭(三錢) 桑寄生 炒丹參 炒杜仲 新會皮 鹿銜草 白歸鬚(一錢五分) 絲瓜絡
(案5)胡,右,三十八。迸力傷氣,氣不攝血,血為暴吐,咳嗽神疲,脈見細弦。治以疏和。
全福花 鹿銜草 川貝母 炙款冬 新會絡 仙鶴草 炒川斷 白茯苓 光杏仁 參三七 炙紫菀 粉蛤殼 絲瓜絡 枇杷葉
(案6)顏,左,十八。跌僕受傷,左脅作痛,腹部痞攻,或隱或見,逢節每為發動,近復納食呆鈍,且有脹滿,脈息弦滑。陰虛之體,氣分不調。擬以和養。
全福花 白歸鬚 東白芍 新會絡 猩絳屑(四分) 桑寄生 炒川楝 九香蟲 鹿銜草 炒丹參 炒川斷 炒杜仲 絲瓜絡
十六、春溫
(案1)俞,左。春溫挾濕,身熱微寒,有汗不解,脈見浮滑,舌色帶灰。治以分泄。
淡豆豉 薄荷尖 荊芥穗 光杏仁 黑山梔 嫩白薇 焦米仁 炒枳殼 冬桑葉 方通草 白茯苓 炒蔞皮 荷葉 新會皮
(案2)錢,孩,四。春溫身熱,熱而無汗,咳嗆痰多,入夜略有譫語。防內陷神昏,治以分泄。
淡豆豉 炒麥芽 粉前胡 杭菊花 冬桑葉 方通草 雙鉤藤 白殭蠶(三錢) 薄荷尖 荊芥穗 光杏仁 新會皮 荷葉
(案3)費,右。春溫挾濕,寒熱往來,嘔逆脘悶。治以疏和。
冬桑葉 白蔻仁(四分) 佛手柑 嫩白薇 焦米仁 焦建曲 新會皮 法半夏 川鬱金 制小樸 方通草 荷葉 白茯苓
(案4)劉,左。春溫之邪擾於陽明營分,牙衄口臭,脈息滑大。擬以清降,兼顧痘毒未清。
冬桑葉 生甘草 墨旱蓮 新會皮 白茅花 板藍根 綠豆衣 鮮生地 銀花炭 炒荊芥 連翹殼 炒丹皮 炒藕節
(案5)戴,左。身熱漸除,咳嗆脅痛,舌色黃膩。濕邪挾痰,阻於肺絡。治以清泄。
全福花 川貝母 方通草 杭菊花 冬桑葉 粉前胡 白茯苓 淨蟬衣 光杏仁 新會絡 薄荷尖 荊芥穗 枇杷葉 絲瓜絡
復:身熱漸除,仍咳嗆脘悶,脈息細弦。再以分泄。
冬桑葉 方通草 淨蟬衣 焦光仁 光杏仁 粉前胡 白茯苓 杭菊花 嫩白薇 新會絡 薄荷尖 川鬱金 荷葉 絲瓜絡
十七、風溫
(案1)楊,左。身熱不解,頭痛口渴,溫邪鬱蒸,勢將發㾦,脈見浮弦。治以分泄。
冬桑葉 杭菊花 粉前胡 淡竹葉 淡豆豉 荊芥穗 光杏仁 柔白薇 薄荷尖 淨蟬衣 川通草 新會皮 荷葉 紅蔗皮(六錢)
(案2)王,左。身熱咳喘,便溏脘悶,濕溫互感。再從分泄。
冬桑葉 鮮佛手 粉前胡 淡豆豉 干佩蘭 薄荷葉 方通草 焦建曲 嫩白薇 焦米仁 淨蟬衣 新會白 荷葉包益元散
(案3)吳,左,廿四。舊傷新感,寒熱咳嗆,脅旁引痛,脈見浮弦。治以和降。
冬桑葉 粉前胡 冬瓜子 方通草 淡豆豉 全福花 白茯苓 川貝母 光杏仁 新絳屑(四分) 新會絡 鹿銜草 絲瓜絡
(案4)葉,左。身熱少許,脘痛便秘,表解而里未通,仍防神志昏迷,脈浮。擬以清泄。
冬桑葉 焦山梔 炒瓜蔞 粉前胡 淡豆豉 淡竹葉 炒枳殼 柔白薇 薄荷尖 荊芥穗 光杏仁 方通草 荷葉
(案5)張,左。風溫之邪,首先犯肺,鬱熱蒸痰,煽爍不解,咳嗽喉鳴,氣逆脅痛,關係者在舌苔罩灰質紅起腐,勢將劫津為變,脈兩手弦數。擬以清解。
南北沙參(各一錢五分) 瓜蔞仁 全福花 白茯苓 鮮石斛 光杏仁 代赭石 新會絡 蜜桑葉 川貝母 粉蛤殼 方通草 萊菔汁(四錢) 荸薺汁(三錢) 枇杷葉 竹茹
(案6)孔,左。脈兩手數大,舌尖絳且有芒削,肌灼少汗,脘腹脹痛,痛而拒按,便閉口渴,譫語手痙。此乃邪入營分,食滯中焦,頗為棘手,難許無虞。
烏犀角(摩沖,四分) 鮮石斛(三錢) 大豆卷(三錢) 元明粉(三錢) 羚羊角(八分) 連翹心(一錢五分) 杭菊花(一錢五分) 炒蔞皮(三錢) 鮮生地(三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光杏仁(三錢) 制錦紋(三錢) 蘆根(一兩) 辰燈心(十寸)
十八、濕溫
(案1)陳,左。黴令將臨,濕邪內動,鬱於陽則形寒形熱,鬱於陰則便澀溺短,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焦茅朮(八分) 粉萆薢 焦米仁 干佩蘭 烏芝麻(一錢五分) 炒蔞皮 範志曲 炒黃芩 厚朴花(六分) 川鬱金 白茯苓 鮮佛手 姜竹茹
(案2)顧,左,廿八。濕邪稍泄,濕蒸未除,口內或甜或咸,脘宇似悶非悶。現在納呆便艱,陽明機關大為不利,渾身痹痛,脈見細弦。擬以疏和。
焦茅朮(烏芝麻拌炒,八分) 法半夏 焦建曲 炒黃芩 西羌活(八分) 炒蔞皮 干佩蘭 白茯苓 黃防風 焦米仁 鮮佛手 新會皮 姜竹茹
(案3)龔,左。濕邪分布三焦,頭眩肢酸,脘腹脹悶,氣道不通,所謂清不升而濁不降,大便艱澀,舌黃脈細弦。擬芳香調中,分化上下。
焦茅朮(黑芝麻炒,八分) 法半夏 白蔻仁(四分) 香青蒿 制川樸 炒蔞皮 光杏仁 炒黃芩 焦六曲 干佩蘭 焦米仁 白茯苓 炒竹茹
(案4)金,左,四十。身熱淹纏,形寒頭痛,脘悶肢酸,脈見弦滑。治以分泄。
西羌活 干佩蘭 法半夏 白茯苓 黃防風 焦米仁 制小樸 川鬱金 焦建曲 鮮佛手 新會皮 方通草 鮮荷葉包雞蘇散(三錢)
(案5)王,左,四十三。寒熱漸除,尚肢酸脘悶,二便少暢,脈見細弦。治以疏泄。
西羌活 廣藿香(八分) 法半夏 赤茯苓 黃防風 焦米仁 制小樸 益元散 焦建曲 鮮佛手 熾枳殼 方通草 鮮荷葉
(案6)管,左,二十六。寒熱肢酸,脘悶溺赤,寒包暑濕。治以分泄。
西羌活 干佩蘭 赤茯苓 制小樸 黃防風 焦米仁 益元散 法半夏 焦建曲 鮮佛手 方通草 新會皮 鮮荷葉
(案7)王,左,二十四。身熱不揚,寒少熱多,脘滿舌白,口渴不甚引飲,脈見細弦。治以分泄。
大豆卷 焦建曲 焦米仁 鮮佛手 干佩蘭 薄荷尖 白蔻仁 方通草 制小樸 黃防風 赤茯苓 新會皮 鮮荷葉包益元散
(案8)沈,右,四十一。脘宇脹滿,肝氣又復感邪,寒寒熱熱,防發疹㾦,脈見浮弦。治以分泄。
大豆卷 焦建曲 焦米仁 嫩白薇 干佩蘭 鮮佛手 白蔻仁 方通草 制小樸 法半夏 川鬱金 新會皮 西砂仁 鮮荷葉
復:寒熱發㾦,脘脹頭蒙,肝氣挾感,再從分泄。
大豆卷 鮮佛手 嫩白薇 廣藿香 法半夏 方通草 制小樸 焦米仁 川鬱金 焦建曲 白蔻仁 新會皮 荷葉包雞蘇散
(案9)唐,左,三十二。身熱不揚,頭痛便溏,下血傷體,感受濕溫,脈見芤大。治以分泄。
大豆卷 焦建曲 益元散 冬桑葉 干佩蘭 焦米仁 川鬱金 嫩白薇 制小樸 鮮佛手 薄荷尖 新會皮 鮮荷葉
(案10)劉,左,四十。頭痛肢酸,外寒內熱,風暑濕邪三者互纏,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冬桑葉 干佩蘭 雙鉤藤 焦建曲 杭菊花 法半夏 雞蘇散 白蔻仁 嫩白薇 制小樸 鮮佛手 新會皮 鮮荷葉
(案11)朱,左,廿七。體倦綿延,黴令又復感邪,脘滿納呆,頭痛溺赤,身熱雖除,表裡尚欠宣通,脈見浮大,舌膩。治以分泄。
冬桑葉 干佩蘭 赤茯苓 雞蘇散 杭菊花 焦六曲 焦米仁 川鬱金 嫩白薇 鮮佛手 方通草 新會皮 鮮荷葉
(案12)王,右。身熱頭痛,咳嗆鼻衄,脈數口渴,風暑互感。治以分泄。
冬桑葉 光杏仁 白茅花 炒荊芥 杭菊花 川貝母 雞蘇散 南沙參 嫩白薇 粉前胡 方通草 雙鉤藤 荷葉
(案13)王,左,廿八。濕濁困中,當脘懊憹,口苦舌膩,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法半夏 廣藿香 焦米仁 川鬱金 制小樸 鮮佛手 白蔻仁 小青皮 採芸曲 新會皮 白茯苓 野薔薇(八分) 鮮荷葉
(案14)朱,右,四十五。當脘心痛,痛連腰背,時時泛水,脈見弦滑。寒熱後治以疏和。
法半夏 廣藿香 炒香附 白茯苓 制小樸 鮮佛手 淡姜渣(四分) 酒桑梗 焦建曲 白蔻仁 大腹絨 新會皮 絲瓜絡 西砂仁 姜竹茹
(案15)王,左,廿八。中氣不足,濕濁未清,納少神倦,脘嘈氣怯,脈細弦。再疏和。
生白朮 法半夏 干佩蘭 益元散 焦建曲 焦米仁 鮮佛手 野薔薇 制小樸 白蔻仁 新會皮 方通草 西砂仁
(案16)朱,右。㾦後又發細瘰,肢體滿布,濕溫之邪漸得清徹。惟中氣受傷,神疲肢倦,納食未得如常,脈見弦滑。擬從半虛半實調之。
生白朮 干佩蘭 元金斛 赤苓皮 厚朴花 鮮佛手 新會白 綠豆衣 焦米仁 炒蔞皮 環粟子(一錢五分) 益元散 青荷梗 鮮稻葉
(案17)丁,左,三十七。便溏後腹痛納少,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生白朮 淡吳萸(四分) 炒米仁 焦建曲 生白芍 大腹皮 川樸花(四分) 炒香附 白茯苓 干佩蘭 煨木香 新會皮 紅棗(三枚)
(案18)楊,左。身熱少汗,五日不解,胸脘滿悶,並作惡心,神昏譫語,舌胖言強。外受風寒,內熱濕溫,郁邪無從出路,表汗不多,里便不爽,三焦瀰漫,勢防厥逆,脈見濡細。若隱疹不透,證非穩當。
大豆卷 連翹心 肥知母(去毛) 川鬱金 制小樸 抱木神 干佩蘭 法半夏 細菖蒲(八分) 益元散 全瓜蔞 光杏仁 炒竹茹 辰燈心 沖荷葉露(三錢) 另服至寶丹(一丸)
(案19)馬,右,三十八。寒熱未除,得汗不解,脘悶耳聾,渴不多飲,脈見滑大,舌苔帶灰。濕溫鬱蒸,表裡解而未暢,經後營舍空虛,防劫津為變。
冬桑葉 薄荷尖 淡竹葉 藿石斛 柔白薇 炒荊芥 塊滑石 炒蔞皮 焦山梔 光杏仁 淨蟬衣(四分) 方通草 鮮蘆根(去節,八錢)
復:表得汗透,里得兩便通行,濕溫之邪已有出路,耳聾較減,神志較清,惟舌苔仍然灰膩,脈右部尚大,左部帶數。再從清化。
冬桑葉 炒黃芩 省頭草(一錢五分) 細菖蒲 嫩白薇 焦山梔 塊滑石 炒荊芥 杭菊花 野薔薇(八分) 赤茯苓 方通草 鮮蘆根(去節,八錢) 荷葉
十九、濕㾦
(案1)何,右。痢後感邪,寒熱發㾦,治以分泄。
嫩白薇 炒黃芩 益元散 粉萆薢 干佩蘭 焦米仁 生白芍 山楂炭 大豆卷 制小樸 新會皮 方通草 鮮荷葉
(案2)徐,左。身熱出㾦,脘悶便溏,脈見浮弦。治以分泄。
嫩白薇 制小樸 益元散 鮮佛手 干佩蘭 焦建曲 白茯苓 川通草 大豆卷 焦米仁 川鬱金 新會皮 扁豆花(七朵)
(案3)包,左。疹㾦密布,脘悶神煩,寒熱或輕或重,脈見細弦。治以分泄。
冬桑葉 光杏仁 鮮佛手 肥知母(去毛) 嫩白薇 益元散 炒蔞皮 川石斛 連翹心 焦米仁 連皮苓 川通草 荷葉 炒竹茹
(案4)竇,左。寒熱連日未解,脘悶氣急,上為嘔逆,下為溏稀,邪勢仍未宣化,脈數而滑,兩寸獨不應指。上焦不能宣物,雖有疹㾦不能由里達表,治以清泄。
冬桑葉 制小樸 益元散 連皮杏仁 嫩白薇 鮮佛手 川鬱金 黃防風 大豆卷 焦米仁 方通草 新會紅 炒竹茹 洋佩蘭(七片)
(案5)俞,左。紅疹白㾦夾雜而出,當脘仍有滿悶,舌苔黃膩未化。惟六部芤弦細較為多,餘邪未清,正氣久虛,防其變端,擬以和化。
冬桑葉 薄荷尖 鮮佛手 生穀芽 柔白薇 連皮杏仁 干佩蘭 新會皮 淨蟬衣(八分) 焦米仁 赤茯苓 方通草 鮮荷葉
(案6)邵,右。身熱白㾦先起,脘悶嘔逆,脈見細弦,肺胃受病。治以分泄。
冬桑葉 光杏仁 焦建曲 炒黃芩 嫩白薇 白蔻仁(四分) 炒麥芽 方通草 厚朴花(六分) 焦米仁 白茯苓 新會皮 青荷梗(五寸) 竹茹
(案7)鍾,右。肝氣發後,邪勢透斥,由疹㾦變毒,遍體瘰癢。治以清泄。
冬桑葉 焦山梔 焦米仁 環粟子(一錢五分) 嫩白薇 綠豆衣(一錢五分) 白茯苓 方通草 杭菊花 辰滑石 生甘草 新會皮 鮮荷葉
(案8)李,左。疹後耳聾頭鳴。治以清泄。
冬桑葉 焦山梔 粉萆薢 蔓荊子(一錢五分) 柔白薇 嫩滑石 炒荊芥 省頭草(一錢五分) 杭菊花 薄荷尖 焦米仁 方通草 鮮荷葉
(案9)周,左,十八。痧㾦後內熱未清,納呆咳嗆,耳聾盜汗,脈見弦滑。治以清養。
北沙參 黑料豆 光杏仁 香青蒿 川貝母 制女珍 冬瓜子 杭菊花 川石斛 生白芍 新會皮 綠豆衣 沖枇杷葉露(三錢) 鮮稻葉(一束)
復:疹痧後陰傷熱熾,耳聾盜汗,咳嗆肌灼,脈見弦數。再以清養。
北沙參 川貝母 新會白 粉蛤殼 川石斛 青蒿 光杏仁 白茯苓 杭菊花 綠豆衣 黑料豆 環粟子(一錢五分) 鮮稻葉 枇杷葉露
(案10)宋,左。㾦後內熱未除,口渴納少,脈見沉弦。治以和養。
香青蒿 北沙參 生穀芽 炒黃芩 西耆皮 環粟子 柔白薇 白茯苓 黃防風 焦米仁 元金斛 方通草 荷葉 紅棗
(案11)陳,左,十一。身熱出㾦,㾦色枯白,上為口渴無度,下為大便溏薄,脈見細弦。治以分泄,兼顧咳嗆耳聾。
香青蒿 北沙參 冬桑葉(蜜炙) 益元散 炒黃芩 川石斛 杭菊花 川貝母 柔白薇 環粟子 淨蟬衣 新會白 枇杷葉 鮮稻葉(一大握,煎湯代水)
(案12)顧,左。㾦隨汗,汗隨熱,嘔惡綿延,肺胃之病,脈見細弦。治以和養。
香青蒿 制小樸 全福花 炒米仁 炒黃芩 干佩蘭 代赭石 白茯苓 柔白薇 川鬱金 金石斛 川通草 荷葉包雞蘇散 炒竹茹
(案13)沈,左。寒少熱多,白㾦出沒,脘腹痛脹亦未見輕。邪入氣分,逗留不解,脈左弦右滑,舌苔前半脫液根膩,屬虛中挾實,實中挾虛。擬分化三焦,略兼存津養液法。
香青蒿 西洋參 生白芍 新會白 炒黃芩 綠萼梅(八分) 炒川楝 晚蠶沙 柔白薇 元金斛 炒夏曲 佛手花 荷葉 竹茹
二十、㾦後
(案1)莊,左,五。據述種種見證屬肺脾兩經為多,肺氣不能宣通,挾痰挾風,則咳嗽氣粗,脾氣不達四肢,挾濕挾滯,則手冷足腫。風痰濕滯,四邪交併,乘㾦後之虛,互為發動,以致身熱淹纏,或輕或重,㾦點出沒,或多或少,肺不制肝,肝木又將侮脾。昨起神思倦怠,納食呆鈍,兩手有痙厥之勢,擬以疏和。
冬桑葉 炙雞金(一錢五分) 赤苓皮 方通草 萊菔子(一錢五分) 杭菊花 熟麥芽 嫩白薇 川貝母 雙鉤藤 益元散(荷葉包) 淨蟬衣 鮮豆卷(三錢) 枇杷葉
(案2)吳,右,十四。濕溫身熱,㾦隨汗布,耳聾口渴,舌苔灰黃。以上見證屬時邪應有之義,尚不關係。吃緊者,誤服下劑,胃陰胃氣兩為受傷,納食不思,肢清氣怯,睡中露睛,汗多發冷,脈左部模糊,右大至數不勻。防正不勝邪,由閉而脫。
西洋參 鮮菖蒲 淨蟬衣 連翹心 楓石斛 益元散(鮮荷葉包) 廣橘白 香青蒿 嫩白薇 杭菊花 蜜桑葉 淡竹葉 枇杷葉 扁豆花 鮮稻葉(煎湯代水)
復:昨投清營養胃法,便溏已止,舌灰略退。陰液有上升之勢,四肢雖清,熱來尚暖,脾陽有灌溉之機。關係者,誤下傷陰,胃無醒豁之象,納食不思,汗出淋漓。心失營液為養,神志倦怠,脈象如昨,再以前意增損,未識然否。
西洋參 香青蒿 益元散(鮮荷葉包) 環粟子 楓石斛 嫩白薇 杭菊花 連翹心 炒黃芩 川貝母 新會白 淡竹葉 枇杷葉 洋佩蘭 鮮稻葉(一大握,煎湯代水)
二十一、痱疹
(案1)錢,左,三十六。身熱脘悶,痱疹滿發,脈見弦滑。治以分泄。
大豆卷 淨蟬衣 益元散 焦建曲 冬桑葉 赤茯苓 嫩白薇 干佩蘭 焦米仁 薄荷尖 新會皮 方通草 鮮佛手 荷葉
二十二、中暑
(案1)汪,左,四十八。初起身熱不揚,至第二日熱甚,神志模糊,不知人事,舌光紅根灰,脈右部如無,左部細數。吸菸之體,益以發病前一夜通宵不寐,故邪入里最速。用犀角四分、鮮菖蒲、竹瀝、連翹、竹芯、桑葉、杭菊花、薄荷尖、西瓜翠等藥一劑,神志已清,諸恙均松,接後方。
復:昨投宣竅滌痰峻利,神志已得清楚,惟身熱未清,有汗不多,口渴無度,大便雖通,脘宇略有窒塞。脈右部已起,且滑且大,微帶數象,左部一律如是,舌灰色已退,仍根帶黃膩,尖光絳。風暑挾痰,尚少清徹,再從清解,候政。
冬桑葉 川貝母 鮮菖蒲 嫩白薇 杭菊花 光杏仁 萊菔子(四錢) 益元散(荷葉包) 粉蛤殼(六錢) 抱茯神 連翹心 薄荷 竹瀝(六錢) 西瓜翠(三錢)
次日轉方,加鮮稻葉(一束),煎湯代水。
二十三、秋燥
(案1)徐,左,十九。身熱頭痛咳嗆,舌光,口渴無度,脈見浮弦。治以分泄。
淡豆豉 焦山梔 光杏仁 川石斛 冬桑葉 方通草 荊芥穗 南沙參 杭菊花 粉前胡 川貝母 新會白 紅蔗皮(一兩) 鮮荷葉 薄荷尖
(案2)蔣,左,七。寒少熱多,大便不通。當表裡分解。
淡豆豉 光杏仁 荊芥穗 黃防風 粉前胡 方通草 冬桑葉 炒枳殼 淨蟬衣 薄荷尖 炒蔞皮(四錢) 杭菊花 荷葉
(案3)朱,左。寒熱之後,燥邪未得清徹,客於肺胃,牙齦浮腫,咳嗆無度,脈見弦大,舌苔光紅。治以清泄。
南沙參 川貝母 細荊芥 蜜炙前胡 冬桑葉 杭菊花 粉蛤殼 薄荷梗 光杏仁 炒天蟲(三錢) 方通草 川石斛 荷葉
(案4)富,左,廿八。燥邪客於上焦,牙腫喉痛,咳嗆不爽。脈息浮大,治以辛涼。
冬桑葉 光杏仁 杭菊花 方通草 炒天蟲 象貝母 炒牛蒡(三錢) 荊芥穗 扎馬勃(八分) 薄荷尖 白射干 新會皮 荷葉
(案5)顧,左,九。會厭為吸門,系七沖之一。痰熱內阻,呼吸不利,哮聲如鋸。脈見弦數。擬宣肺竅而化痰熱。
南北沙參 粉蛤殼(一兩) 冬瓜子(三錢) 冬桑葉 川貝母 瓜蔞仁(四錢) 淨蟬衣(七隻) 杭菊花 光杏仁 煅海石(四錢) 青蒿子 扎馬勃 沖鮮竹瀝(六錢) 枇杷葉
(案6)浦,左,十七。咽喉紅痛,身寒發熱,咳嗽口渴,脈息數大。治以辛涼分泄。
冬桑葉 杭菊花 炒荊芥 制元參 扎馬勃 方通草 光杏仁 川石斛 象貝母 薄荷尖 炒天蟲(三錢) 甘中黃(八分) 紅蔗皮(一兩)
二十四、冬溫
(案1)顧,右。冬溫鬱蒸表裡解而未解,有汗不多,大便不暢,呃忒口渴,當脘脹滿,邪勢方張,精液漸為劫爍,舌苔質紅色灰薄如煙煤。脈兩手滑大,左右寸重按模糊。溫邪愈趨愈深,犯包絡已有神昏,動肝風又將痙厥,高年正虛邪熾,勢防內閉外脫。擬清陰泄邪,以圖弋獲。
西洋參(一錢五分) 光杏仁 淡竹葉 鮮生地 淡豆豉(二味同打) 羚羊尖(摩沖,四分) 瓜蔞(元明粉二錢拌,三錢) 黑山梔 朱茯苓 鮮石斛 冬桑葉 炒枳殼 活水蘆根(去節,八錢) 荷葉(乙角)
(案2)盛,左。身熱無汗,咳嗆口渴,入夜譫語,防冬溫內陷為變,脈見浮弦。治以辛涼。
冬桑葉 粉前胡 胖大海(一錢五分) 白茯苓 淡豆豉 連皮杏仁 炙款冬(一錢五分) 川通草 薄荷尖 冬瓜子 淨蟬衣 枇杷葉
二十五、溫毒
(案1)王,右,廿。咽喉紅痛,內熱脈大,染苔舌灰。風暑挾痰,鬱於上焦,當清涼分泄。
冬桑葉 薄荷尖 光杏仁 炒荊芥 淡豆豉 扎馬勃 象貝母 粉前胡 炒殭蠶 白射干 大力子 益元散 荷葉
復:咽喉紅痛,減而未除,脈大身熱,再以分泄。
冬桑葉 光杏仁 杭菊花 荊芥穗 淡豆豉 象貝母 扎馬勃 粉前胡 炒天蟲(三錢) 薄荷尖 大力子 新會皮 鮮荷葉包益元散
(案2)仇,右。風暑挾痰,項腫咽痛,口疳滿布,脈浮大。治以分泄。
冬桑葉 炒殭蠶 大力子 荊芥穗 淡豆豉 扎馬勃 光杏仁 淨銀花 薄荷尖 白射干 象貝母 益元散 荷葉
二十六、風痧
(案1)馮,左。身熱微寒,咳嗽頭痛,勢將發痧,脈見浮大。治以分泄。
冬桑葉 荊芥穗 淡豆豉 光杏仁 柔白薇 方通草 淨蟬衣 新會皮 薄荷尖 粉前胡 白茯苓 杭菊花 荷葉
復:風痧已發,布於四肢頭面,咳嗆口乾,咽喉紅腫,脈見浮大,治以清解。
冬桑葉 甘中黃(八分) 川貝母 川石斛 扎馬勃 南沙參 山豆根(一錢五分) 京元參 板藍根 杭菊花 光杏仁 忍冬花 紅蔗皮(一兩)
復:熱毒爍肺,喉腐,脈數大,治以清化。
北沙參 冬桑葉 甘中黃(八分) 鮮石斛 板藍根 淨連翹 金果蘭(八分) 杭菊花 山豆根 忍冬花 京元參 綠豆衣 紅蔗皮
二十七、食復
(案1)李,左,十一。痧後食復,身熱有汗。向來脾胃失健,又有腹痛便溏,脈見細弦。治以疏和。
嫩白薇 大腹絨 五穀蟲(一錢五分) 白茯苓 焦米仁 焦建曲 生熟穀芽(各三錢) 淨蟬衣 炙雞金 方通草 陳皮 雞蘇散 荷葉(乙角)
轉方:去白茯苓、淨蟬衣、熟穀芽,加赤苓、樸花
二十八、呃忒
(案1)蔣,左,十九。寒熱後胃氣為逆,呃忒頻仍,納呆脘悶,脈見細弦。治以疏和。
法半夏 焦建曲 新會皮 全福花 公丁香 鮮佛手 焦米仁 代赭石 制小樸 干佩蘭 白蔻仁(四分) 白茯苓 乾柿蒂(三枚) 姜竹茹
(案2)汪,左,三十四。寒熱不揚,神迷發痙,口渴無度,呃忒頻仍,右脈模糊,左脈細弦。陰寒外束,濕熱內蒸,從此邪無出路,急防閉脫。
老蘇梗(一錢五分) 廣藿香 抱木神 真川連(四分) 新會皮 石決明 法半夏 生白芍 雙鉤藤 竹茹 鮮佛手 洋佩蘭(七片)
二十九、霍亂
(案1)姜,右。揮霍擾亂,瀉而兼嘔,脈見細弦,治以苦辛通降。
姜川連(四分) 姜半夏 鮮佛手 焦米仁 制小樸 連皮苓 干佩蘭 益元散 焦建曲 大腹絨 宣木瓜 方通草 扁豆花(七朵) 姜竹茹
復:嘔瀉漸減,再以清泄。
姜川連 鮮佛手 杭菊花 焦建曲 制小樸 川鬱金 白茯苓 粉萆薢 姜半夏 新會皮 焦米仁 方通草 扁豆花(七朵) 鮮荷梗(五寸)
(案2)徐,左。上吐下瀉,汗冷肢清,脈細兼弦,治以疏和。
姜川連 廣藿香 焦米仁 益元散 制小樸 連皮苓 白蔻仁 黃防風 焦建曲 大腹絨 鮮佛手 新會皮 荷梗
(案3)朱,左。揮霍擾亂,勃然上吐下瀉,當脘懊憹,汗多肢清,脈來沉細。治以分疏。
法半夏 干佩蘭 大腹絨 焦米仁 制小樸 鮮佛手 帶皮苓 白蔻仁 焦建曲 川鬱金 晚蠶沙 新會皮 姜竹茹
(案4)費,左,四十。霍然擾亂,吐瀉脘悶,脈見沉弦,治以分泄。
法半夏 廣藿香 青木香 白蔻仁 制小樸 鮮佛手 晚蠶沙 焦米仁 焦建曲 川鬱金 白茯苓 新會皮 西砂仁
三十、囊風
(案1)囊風發熱發癢,流滋結痂,略有咳嗽,治以清泄。
茅朮 連翹 黃芩 萆薢 梔皮 銀花 苦參 赤苓 豨薟 川連 生草 新會 扁柏
遊風多年,變為囊風,流滋發癢,甚於下部,脈來弦滑。治以清化。
茅朮皮 連翹 萆薢 蘚皮 梔皮 黃芩 赤苓皮 米仁 豨薟(蜜炙) 苦參 側皮 滑石 忍冬藤
三十一、驚風
(案1)左,一歲。驚風挾痰,氣逆音嘶,脈弦。治以清泄。
桑葉 川貝 鉤藤 杏仁 膽星 白芍 前胡 新會 蛤散 加竹瀝(一兩) 沖濂珠粉(一分)
復:驚風稍平,發嘔發噯,滿口腐爛,治以清養。
沙參 金斛 銀花 連翹 冬瓜子 薄荷 象貝 蛤殼 通草 加茅根(去心,三錢) 枇杷葉
復:驚風已平,口乾咽哽,爛斑肌灼,能否支持。
洋參(六分) 淡竹葉 新會白 羚羊(四分) 生竹茹 橄欖核 鮮斛(三錢) 連翹心 蜜桑葉 辰燈心
三十二、肺癰
(案1)沈,左。肺癰潰爛,先血後膿,現在雖減,最忌炎夏反復。
沙參 杏仁 桑皮 新會 冬瓜子 川貝 地骨 通草 米仁 蛤殼 茯苓 生草 活水蘆根(去節,五錢)
(案2)王,左。哮喘重發,痰不爽吐,且帶腥臭,脈見浮弦。治以宣解,兼顧形寒形熱。
豆豉 菔子 冬瓜子 杏仁 桑葉 大力 生米仁 川貝 白前 兜鈴 茯苓 通草 枇杷葉
此病有根,重發已三日,服此方四帖四愈。
(案3)左。咳嗽暴起,嬌臟頃刻腐爛,穢氣直衝,紅痰不止,肺癰之象。
兜鈴 地骨 杏仁 茜草 冬瓜子 桑皮 川貝 茯苓 米仁 蛤殼 白芍 新會 竹茹 枇杷葉 肺露
(案4)左。吐血甚多,由陽明而損及肝肺,現加咳嗽黃痰、綠痰帶穢而出,顯成肺癰,嘈雜顴紅,又復盜汗。擬以清養。
沙參 杏仁 桑皮 白芍 冬瓜子 川貝 前胡 茯苓 米仁 蛤殼 仙鶴草 會絡 枇杷葉 竹茹 肺露
三十三、肺痿
(案1)左。久咳不已,嬌臟受傷,痰中帶血,其色不一,或黃或綠,肺痿漸成,脈見細弦。治以清養。
沙參 白芍 茜根 旱蓮 川貝 冬瓜子 三七 冬蟲 蛤殼 米仁 紫菀 會絡 藕節 枇杷葉
三十四、哮嗽
(案1)左。痰體本虛,感受寒邪,肺葉積飲發脹,哮嗽始重,痰如曳鋸,咽喉窒塞。日後須防失血,治以開降。
炙麻黃(四分) 杏仁 全福 白芍 煨石膏(三錢) 川貝 石英 茯苓 炒牛膝(三錢) 會紅 蘇子 桑皮 銀杏 枇杷葉 摩沖沉香(一分)
(案2)左。內有痰飲,外感風寒,哮嗽有根,發而較重,胸次痹悶,氣逆喉鳴,脈見細弦。治以和降。
蘇子 桑葉 半夏 冬瓜子 杏仁 白前 會皮 款冬 葶藶(蜜炙) 通草 茯苓 川貝 紅棗(五枚)
(案3)左。胸痹喉鳴,哮喘又發,脈息細弦。治以和降。
蘇子 白前 冬瓜子 川貝 杏仁 桑葉 茯苓 全福 葶藶 會紅 款冬 防風 紅棗(五枚)
(案4)左。哮嗽重發,喉鳴氣逆,寒熱脈細。屬舊病新邪,治以和養。
桑葉 蘇子 川貝 防風 白前 款冬 茯苓 會皮 杏仁 葶藶 菔子 通草 紅棗
(案5)左。哮嗽重發,即為肺脹,喉痰嗚嗚,未能爽吐,脈息沉弦。治以疏降。
葶藶 杏仁 會紅 芥子 菔子 川貝 款冬 冬瓜子 蘇子 茯苓 桑葉 通草 銀杏肉 紅棗
復:肺脹頻仍,咳痰稍松,脈息細弦。宣肺氣而豁痰飲。
葶藶 白前 茯苓 冬瓜子 蘇子 通草 款冬 萊菔子 川貝 會絡 杏仁 桑葉 紅棗(五枚)
(案6)右。痰沫湧吐,哮嗽日進日深,脈見細弦。擬以和降。
白前 全福 葶藶 茯苓 蘇子 石英 桑皮 會紅 杏仁 川貝 沉香屑(三分) 款冬 銀杏 紅棗
三十五、哮喘
(案1)左。咳減喘輕,肺腎漸有相生之勢,平日操心過度。考心居肺腎之間,有時艱寐,有時懊憹,侵晨出汗,脈見細軟,左關較弦。擬甘緩調降,藉攝心神。
沙參 川斛 半夏 夜交藤 綿耆 全福 秫米 茯苓 蛤蚧 石英 淮麥 會皮 枇杷 紅棗
(案2)右。上虛生痰,下虛生飲,積痰蓄飲,咳嗽多年,或平或發。近時薄有感冒,咳勢較重,喘不能睡,屬肺俯腎仰,兩為失司。考女科以肝為先天,種種氣痹營虧,沖海無權,月事多年未行,並非乾血成勞,以致諸虛雜出,頭蒙心悸,腰痠肢倦。脈息細弦,虛多感少。擬以甘緩調降。
沙參 燕根 杏仁 百合 綿耆 全福 川貝 淮膝 蛤蚧 石英 冬蟲 會紅 枇杷葉 胡桃肉
(案3)左。痰飲內積,肺腎氣道失宣,咳嗆無度,痰多氣喘,脈息細弦。治以和降。
沙參 蛤蚧 全福 白芍 綿耆 秋石 石英 茯苓 防風 川斛 冬瓜子 會皮 肺露磨沉香(一分) 貝母
(案4)左。沖失坐鎮,氣從腹旁上衝,咳嗽甚於早起,有時發嘔,脈息細軟,從虛多邪少調之。
沙參 淮膝 白芍 冬瓜子 蛤蚧 全福 會紅 茯苓 綿耆 紫石英 杏仁 川貝 枇杷葉 紅棗 肺露磨沉香(一分)
三十六、咳嗽
(案1)咳嗽有根,與年俱進,每發先為寒熱,屬氣虛積飲,肺失衛外,以致氣喘痰沫,屢屢發嘔,脈見沉弦。治以和降。
沙參 蘇子 半夏 全福 耆皮 款冬 川貝 代赭 防風 茯苓 杏仁 會皮 枇杷葉 姜竹茹
(案2)右。氣虛生痰,陰虛生飲,痰飲咳嗽,肺俯腎仰,兩為失司,脈見細弦。日後慎防絡傷失血,擬以和養。
沙參 川貝 白芍 冬瓜子 綿耆 全福 茯苓 會皮 杏仁 石英 燕根 蛤殼 枇杷葉 紅棗 肺露
(案3)右。痰飲傷中,中主表裡之權。咳嗽未減而寒熱交作,肢冷背寒,神疲嗜臥,兩日稍解而未清。前診脈之細弦、舌之黃剝,顯屬表失衛外,里失主中。
沙參 仙半夏 青蛤散 五味 耆皮 川貝 當歸 姜渣 防風 白芍 元斛 白薇 竹茹
(案4)左。兩脈俱靜,左靜則根本無損,右靜則感冒漸清。寒熱已止,大便通暢,惟侵晨尚有咳痰,白沫中略有黏膩,最恐擾動肺痿舊根。當長夏炎熱方興未艾,最宜保護氣臟。再須清熱和陰,新舊病兼顧為宜。
沙參 冬蟲 白芍 元斛 耆皮 女珍 茯苓 川貝 防風 杏仁 冬瓜子 會絡 枇杷葉 竹茹 肺露 紅棗
(案5)左。咳嗽綿延,音嘶痰沫,肉落氣逆,脈左細右弦,氣虛見症為多。擬以和養。
沙參 杏仁 全福 淮膝 綿耆 川貝 石英 茯苓 冬蟲 冬瓜子 白芍 會絡 蜜炙枇杷葉
(案6)左。咳嗽綿延,背脊痠痛,惡風神倦。春季雖為失血,血尚不多,脈見細弦,脫力內傷,氣與陰兩為不足,治以和養。
沙參 川貝 全福 冬瓜子 耆皮 杏仁 石英 蛤殼 血燕根 淮膝 會絡 冬蟲 絲絡 杜仲
(案7)左。咳嗽未減,夜重於日,痰多氣怯,關係者形寒潮熱,營衛之傷最難調護。脈芤,擬以和養。
沙參 甜杏 全福 白芍 阿膠 川貝 石英 茯苓 百合 冬蟲 冬瓜子 會絡 枇杷葉 紅棗
(案8)左。肝升太過,肺降無權,咳嗆綿延,氣逆無痰,兩脅每每引痛,時時面部火升,勢防天熱失血。脈息沉弦,治以清降。
沙參 甜杏仁 白芍 蛤殼 全福 川貝母 淮膝 石英 猩絳 冬瓜子 冬蟲 會紅 絲瓜絡 肺露
(案9)左。酒客鬱熱,肝肺兩臟受傷,咳血雖平,兩脅尚為引疼,治以和養。
北沙參 燕根 旱蓮 甜杏 全福 冬蟲 女珍 川貝 猩絳 淮膝 蛤殼 會絡 絲瓜絡
(案10)左。因感起咳,咳而無痰,脅痛氣逆,脈息細弦。最防失血成勞,擬以和養。
沙參 甜杏 白芍 淮膝 全福 川貝 冬蟲 蛤殼 猩絳 冬瓜子 燕根 會絡 蜜炙枇葉 絲瓜絡
(案11)左。脈左部弦大甚於關位,屬春令應肝,肝邪為熾,加以素有遺泄,水不涵木,厥陰更為失養,以致有升少降,上爍嬌臟,咳嗆雖屬不甚,行動即為氣逆。關係又在失血,血發連次,所吐甚紅,由陰傷氣,氣分漸為不調,食後每每腹脹。防進而足腫便溏,即屬過中難治,擬以和養。
沙參 川貝 白芍 金斛 燕根 冬瓜子 旱蓮 石英 冬蟲 全福 女珍 蛤殼 紅棗 藕節
如血來以墨染白絹三寸一方,化灰待冷沖服。
(案12)孔,左。失血漸止,痰中尚為帶溢,肝肺兩虛,肺失降為咳嗆,肝不和為脅痛。脈見數滑。青年最防入損,再從清養。
沙參 甜杏 全福 白芍 冬蟲 川貝 石英 川斛 燕根 旱蓮 蛤殼 茜根 藕節 肺露
復:失血已平,肝升肺降仍屬未知,痰膠氣逆咳嗆之勢,夜甚於日,脈見數滑。再從清養,兼和中以開胃納。
沙參 甜杏 全福 白芍 冬蟲 川貝 石英 生熟穀芽 元斛 冬瓜子 蛤殼 會白 紅棗 肺露
(案13)梅,左。連年見血,每每逢節而發,發時或多或少,整口色鮮。由陽明損及肝肺,肺不降為咳嗆,肝不和為脅痛,漸至音嘶盜汗,潮熱形寒,關係尤在便溏,有損而過中之勢。脈息弦滑,擬以和養。
沙參 元斛 白芍 蠶繭炭 冬蟲 全福 川貝 扁豆衣 燕根 石英 百藥煎 炙草 紅棗 鮮藕肉(一兩)
(案14)王,左。英發太早,濕熱下注,肛癰未斂,內管漸成。肺腸為表裡,咳嗽綿延,痰薄且黏,夏令防失血成損。治以清養急和,左脈弦數。
沙參 杏仁 全福 象牙屑 冬蟲 川貝 石英 冬瓜子 燕根 蛤殼 川斛 新會紅 枇杷葉 紅棗 肺露
(案15)左。早有遺泄,近發失血,遂致肝升肺降,兩為失司,咳嗽氣逆。窮則傷腎,諸虛雜出,形寒潮熱,咽乾艱寐,肢腰痠楚,盜汗淋漓。脈見芤數,右部為甚,治以和養。
沙參 元斛 全福 白薇 冬蟲 川貝 石英 蘇子 燕根 白芍 新會 茯苓 枇杷葉 藕節 豆花露
復:遺泄不發,失血亦不見重,惟關係者尤在咳嗽氣怯,喘須高枕,痰多成罐。營衛早為偏勝,形寒潮熱,且又出汗,心煩神倦。脈見細軟,根本大傷,夏令能否有減無損,再擬甘平清降。
吉林須(淡秋石八分泡湯煎) 冬蟲 全福 白芍 沙參 燕根 石英 茯苓 綿耆(鹽水炒) 淮麥 川貝 蛤殼 枇杷葉 紅棗 會絡
三十七、嘔血
(案1)沈,左。跌僕受傷,左脅迸痛,嘔血又發,脈沉弦。治以和降。
降香 寄生 當歸 杜仲 仙鶴草 會絡 丹參 膝炭 三七 白芍 川斷 鹿銜 藕節 蠶繭炭
三十八、吐血
(案1)左。勃然吐血,兩脅作痛,脈見沉弦。治以和降。
降香 全福 白芍 膝炭 歸鬚 猩絳 旱蓮 茯苓 仙鶴草 丹參 竹三七 會絡 絲瓜絡 藕節
(案2)左。血隨氣沸,勃然吐血,當脘發迸,兩脅引痛,內傷胃絡顯然。脈見沉弦,治以和降。
降香 全福 白芍 膝炭 歸鬚 猩絳 鹿銜 茯苓 仙鶴草 丹參 參三七 會絡 藕節 絲瓜絡
(案3)左。無端失血,整口色鮮。由胃絡而傷肝肺,漸加咳嗽。脈見芤大,治以清降。
沙參 仙鶴草 杏仁 淮膝 三七 女珍 川貝 蛤殼 旱蓮 茜根 冬瓜子 會絡 藕肉(兩許)
(案4)左。吐血連日未止,由陽明而傳肝肺,漸加咳嗽。脈見芤弦,治以和降。
降香 杏仁 淮膝 全福 仙鶴草 石英 茯苓 川貝 三七 白芍 會絡 冬瓜子 藕節
(案5)左。咳嗆失血,內熱脈數,治以清降。
南沙參 旱蓮 杏仁 冬瓜子 竹三七 女珍 川貝 青蒿子 仙鶴草 茜根 川斛 蛤殼 藕節
(案6)左。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血隨氣沸,或紫或紅,皆屬整口。久防損及肝肺,漸加咳嗽。脈見弦數,治以和降。
細生地 旱蓮草 白芍 茯苓 川石斛 女珍子 蛤殼 歸鬚 參三七 盆秋石 仙鶴草 鮮藕汁(一小杯)
(案7)左。素有遺泄,以致龍相失潛,燥灼之勢上衝於胃,陽明之血隨氣火上騰,每發血時心煩神躁,坐立不安。熱迫營陰,氣火用事。脈見芤弦,治以和養。
細生地 白芍 元斛 生熟穀芽 煨石膏 旱蓮 木神 淮膝 沙參 丹參 蓮鬚 會皮 藕節 紅棗
三十九、口鼻血
(案1)左。咳嗆失血,口鼻俱溢,脈見弦滑。治以清降。
沙參 杏仁 旱蓮 白芍 茅花 川貝 茜根 冬瓜子 三七 會絡 山茶花(一錢五分) 蛤殼 藕節
復:口鼻之血,再和咳嗽,脈細。
沙參 川貝 旱蓮 茜根 蛤殼 會絡 杏仁 冬瓜子 茅花 白芍 川斛 藕節
四十、痞塊
(案1)左。腹痞脹滿,陰陽絡兩為受傷,鼻血便血,形黃內熱。脈見弦滑,治以疏和。
白朮 茅花 香附 川楝 鱉甲 大腹 丹參 九香 建曲 楂炭 新會 白芍 側柏 砂仁 紅棗
(案2)陸,左。腹痞攻脹,陰陽絡傷,吐血雖止,便血未除。脈見沉弦,再以調降。
白朮 大腹 川斷 川楝 赤曲 香附 丹參 香蟲 楂炭 煨木香 新會 白芍 炒側柏
(案3)柴,左。腹痞肢腫,形黃神倦,脈見細弦。陰陽絡傷,鼻血雖止,便血未除。治以疏和。
白朮 大腹 香附 白芍 建曲 防己 川楝 丹參 楂炭 萆薢 九香 葫蘆巴 西砂仁
(案4)左。左脅之下,迸結若痞,脫力氣痹,治以疏和。
吳萸 香附 獨活 杜仲 白芍 川楝 寄生 當歸 建曲 九香 青木香 新會 絲瓜絡
(案5)左。早有腹痞,或痛或脹,肝脾內傷,治以疏和。
吳萸 川楝 佛香 香附 白芍 九香 茯苓 大腹 建曲 陳櫞 丹參 新會 砂仁
(案6)陳,左。腹痛痞攻,便血澼澼,脈息細弦,治以疏和。
香附 炮姜 吳萸 佛柑 建曲 地榆 白芍 川楝 楂炭 大腹 煨木香 新會 砂仁
(案7)周,左。便血體肝脾早傷,右腹結痞攻動作痛,痛連腰部,脈來細軟。治以溫通。
香附 吳萸 川楝 腹皮 建曲 白芍 九香 川斷 楂炭 新會 桑梗 丹參 砂仁
(案8)左。腹痛痞攻,內熱肌灼,脈數。擬清陰調中。
鱉甲 川楝 大腹 雞金 志曲 九香 陳櫞 白芍 銀柴 香附 新會 茯苓 砂仁
(案9)左。腹痞痛脹,咳嗆肢腫,屬舊傷新邪,肺脾同病。脈見細弦。擬以疏和。
吳萸 香附 蘇子 木防己 白芍 大腹 款冬 萆薢 建曲 新會 茯苓 米仁 砂仁
(案10)顧,左。腹痞作脹,洞泄無度。舊傷新邪,再從疏和。
白朮 大腹 吳萸 川楝 香附 茯苓 白芍 九蟲 煨木香 新會 建曲 車前 砂仁
(案11)左。中焦氣痹,積痰蓄飲,當脘屢屢作痛,兩痞交攻,溏泄亦因之而發,脈見沉弦。久防痰飲常擾,再加嘔吐,擬以溫通。
半夏 茯神 川楝 陳櫞 香附 遠志 香蟲 白芍 煨木香 澄茄 志曲 新會 砂仁 姜竹茹
(案12)右。腹痞便溏,經事應通未通,轉為鼻血屢溢。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香附 建曲 大腹 茺蔚 川楝 丹參 側柏 延胡 香蟲 白芍 新會 枳殼 砂仁
(案13)左。肝脾肺三者俱傷,肝為脅痛,脾為痞脹,肺為咳嗆。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香附 陳櫞 蘇子 大腹 川楝 建曲 款冬 白歸鬚 香蟲 白芍 新會 猩絳 砂仁 絲瓜絡
(案14)右。痞痛舊根,近發連及腰脅。脈見沉弦,治以疏和。
鹿銜 猩絳 丹參 杜仲 當歸 香附 白芍 香蟲 寄生 川楝 會絡 志曲 絲瓜絡 砂仁
四十一、胸痹
(案1)袁,左。痰飲內阻,晨起咳嗽,胸痹氣逆,痰沫不爽。脈見細弦,擬以和降。
瓜蔞仁 全福 半夏 茯苓 薤白頭 石英 川貝 淮膝 蘇子 款冬 會紅 摩沖沉香(一分)
(案2)右。肝為之升,肺失其降,肝肺兩病,此平彼作,咳嗽頻仍,痰色不一,金不制木,肝邪益熾,胸痹脘滿,痰沫湧吐,咽喉且痛。脈見沉弦,擬以通降。
瓜蔞仁 全福 半夏 白芍 薤白頭 代赭 川貝 木神 蘇子 瓦楞 新會 佛花 枇杷葉 姜竹茹 青鉛
(案3)方,左。早有失血,去年復發。近日又有胸痹不舒,少腹結痞,肝肺久為受傷,脘宇窒塞,略有咳嗽。燔灼之令,恐血再來。脈風細弦,治以和降。
瓜蔞仁 全福 杏仁 冬瓜子 薤白頭 石英 川貝 紫菀 降香 冬蟲 蛤殼 會絡 絲瓜絡 枇杷葉
四十二、肺脾病
(案1)右。咳嗆略減,轉為腹痛多利,有上損過中之勢,當肺脾養和,並顧失血。
沙參 全福 川貝 川斛 冬蟲 紫石英 冬瓜子 會白 扁豆衣 白芍 炙甘草 炒穀芽 紅棗
(案2)右。吐血咳嗽,近來雖不加重,病情雜出,潮熱盜汗,胃納甚微,大便多次。上損及脾,月事漸枯;下損過胃,脾胃兩傷,過中最險。脈見細軟,舌光屬虛多邪少,治以和養。
於術 元斛 粟殼 川貝 夏曲 補骨 扁豆衣 淮麥 白芍 菟絲 茯苓 新會 紅棗
(案3)左。肺脾兩傷,上為咳嗽,下為便血,漸至肉落納少,形寒潮熱,勢將由傷成勞。脈見弦滑,治以和養。
黨參 杜仲 蘇子 茯苓 赤曲 川斷 款冬 白芍 楂炭 丹參 紫菀 陳皮 紅棗 扁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