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伏氣病 伏氣者,名腎傷寒,謂非時暴寒伏於少陰,寒氣抑鬱,內格陽氣,始初不病,旬日乃發,上行於咽門經會之處,寒熱相搏而成。咽痛脈息微弱,後必下利,當以辛熱藥攻其本病,順其陰陽,則水升火降而咽痛自已,用甘桔桂半湯主之。
少陰傷寒成咽痹 少陰傷寒,不傳太陽,寒鬱於外,陽格於內,致成咽痹,大略與伏氣病相似。宜辛溫甘苦,以制其標,咽嗌自通。
上二症皆類喉痹,誤用喉科寒涼之藥必致不救。
疫氣病 有司天運氣,過亢其年,鄉村染患相似者,此時氣乘虛蘊蓄上焦,發作寒熱,變為喉痛,諺名蝦蟆瘟,又曰鸕鷀瘟。此症甚惡,須用辛涼甘苦表裡雙解之品,切忌膽礬酸寒鬱遏陽氣,尤忌硝黃攻下,引邪入里,普濟消毒飲主之。岫雲山人曰:此症解毒,雄黃丸亦妙。
喉管傷寒 此症覺喉中作癢難過,切不可吃茶酒湯水,宜亟用薄荷二分,麝香一分,為末,吹入喉中。俟其氣通,約出涎水碗許,然後吃陳黃米湯半茶杯即愈。不知者竟先吃茶酒等物,便不可救。
傷寒發頤 凡傷寒汗出不徹,日久身熱不解,邪結耳後一寸二三分,或耳下俱腫痛而口渴,名曰發頤。此乃遺熱成毒,宜速與消散,緩則成膿,為害不淺。方用槐花二兩,微炒,使黃乘熱入酒兩鍾,煎十餘沸,去渣,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胃弱者忌之。或用生忍冬藤四兩,生甘草節一兩,水二碗,煎減半,入酒一碗,煎十餘沸,飲之。渣敷患處。又方,柴胡、乾葛、花粉、炒芩、桔梗、大力子、連翹、石膏各一錢,甘草五分,升麻三分,水煎,不拘時服,累驗。
兩腮腫 細辛、草烏等分,為末入蚌粉,豬脂調敷,口噙白梅,置腮邊,良久腫退,出涎,患立消。
痄腮 生於牙齦耳庭之後,症屬肝腎陽明,用赤小豆末,以雞子清調,加蝸牛飛面研勻,敷患處,如神。凡下諸般腫痛,皆效。若痄腮初起,覺癢於毒頂,炙六七壯,並頰車、肩井,炙三壯,甚良。
脫頦 以酒飲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於鼻內,嚏透即自上。
鼻楔 生於兩鼻孔內,漸長,而下垂觸之痛甚難忍,以消法、點法,隨落隨生。間亦不治而落,未旬日,仍復生長,殊甚,苦楚。但用藕牙磨濃汁塗之,則蔫枯而落,後不復長,以微小無用之物,有此神效、奇功,其理洵不可議思。
天白蟻 頭響乃氣挾肝火,加味逍遙散最佳。若頭中如蟲蛀響者,名天白蟻,用茶子為末,吹鼻中效。又天白蟻初起必喉內生瘡,鼻孔內俱爛不識治者,每認為結,毒發為喉疳,延爛及鼻內部以致久而不愈。須急用白霜梅一個,煉存性,穿山甲五分,焙用,枯礬一錢,雄黃五分,共為細末,吹喉中,神效。此症危險,而此方簡易,驗如桴鼓,妙不可言。
誤吞針 用磁石研末,以黃蠟熔化如丸,和豆大吞之。針共丸藥從大便出。
又法取蝦蟆眼睛一隻,水吞下,則針穿眼上瀉出,甚是效驗。
誤吞銅錢金銀釵環之類 只以飴糖,多多服之,久則自出。又多齧胡桃肉,即消。
選方
升麻湯 治喉中痛閉塞不通。
升麻(一兩) 木通(一兩) 杏仁(五錢) 芍藥(三分) 羚羊角(三分) 射干(三分) 絡石(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竹葉七片,水煎溫服。
黃柏湯 治屍咽喉閉塞生瘡,及乾嘔頭痛食不下。
黃柏(炙五錢) 木通(一兩) 升麻(一兩) 玄參(一兩) 麥冬(兩半) 竹茹(三分) 前胡(三分) 大青(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去渣,入芒硝一錢,攪勻服。如鼻中有瘡,以生地汁少許,滴入鼻中,日三五度,不計時候。如欲通利,加芒硝。不欲利者去之可也。
一捻金方 治咽喉走馬喉痹,腦內生癰。
雄黃 藜蘆 牙皂(去皮子等分)。
上為細末。先噙水一口,用藥一米許,搐鼻中,即吐去涎,少時見效。
射干湯 治喉中如有物妨悶,善太息,口苦。
射干 升麻 紫菀 百合(各五錢) 赤苓 桔梗(各三錢) 木通(一兩)
可為末。每服三錢,食後溫服。如欲通利,加朴硝一錢。
喉痹飲 統治一切喉痹。
桔梗 殭蠶 玄參 貝母 牛蒡子 荊芥 薄荷 天花粉 甘草 前胡 忍冬 燈心
清靈膏 專治喉癬。
薄荷(三錢) 川貝母(一錢) 甘草(六分) 玉丹(二錢) 元丹(一錢) 冰片(三分) 百草霜(六分)
上為末。蜜調噙化,隨津唾咽之。
防風湯 治唇生核。
防風 黃芩 前胡 知母 乾地黃 玄參 升麻 大黃(炒) 桔梗 藁本 甘草(炙) 麥冬 梔子 獨活(各五錢) 菊花(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於食後溫服,日服三次。
金丹(吹藥上等) 統治一切喉症,消痰利腫如神。
槍硝(一錢或八分) 生蒲黃(四分) 牙皂 分半 白殭蠶(一錢) 冰片(一分)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固,勿令走氣。
碧丹(次藥)
百草霜(匙半) 甘草灰(三匙) 冰片(五釐) 元丹(一釐) 玉丹(三分) 薄荷(去筋,多少合宜。)
上為細末。瓷瓶收固。春夏薄荷多,玉丹少,秋冬玉丹多薄荷少。欲出痰,加制牙皂少許。凡喉痹初起,金丹不宜多用,其性善走,功能達內,輕症則不能勝藥矣。碧丹消痰清熱,祛風解毒,開喉閉,出痰涎最效。不比金丹迅利。凡喉癰乳蛾等輕症,祗用碧丹,重症金碧合用。初起碧九金一,吹過五管後,碧七金三。症重方用金碧各半。痰涎上壅時,金六碧四。因病之重輕,定藥之多寡,無得疏忽,最宜斟酌。無痰莫浪用,此皆仙方禁劑也。
再又效方
碧丹(二分) 元丹(一釐) 薄荷(二分) 冰片(一分) 百草霜(五釐) 牙硝(三分) 甘草(一分) 硼砂(五釐)
共研細末,收貯勿泄氣。
制玉丹法 明礬碎如豆大,入傾銀罐內,火煅不住手攪,無塊為度。次用好硝打碎,徐徐投下十分之二三,又用官硼砂打碎,亦投下十分之三,少頃再投入生礬,俟烊化復如前,投硝硼,如是漸增,直待鋪起罐口,高發如饅頭樣方止。然後駕生炭火煉至礬枯,用淨瓦一片,覆罐上,片時,取出將牛黃真者少許,水五六匙和之,即以匙杪滴丹上,將罐仍入火,烘乾取下,連罐並瓦覆在潔淨地上,用紙蓋好,再用瓦覆之,過七日,收取。選留輕鬆無豎紋者用之,佳。
制元丹法 取肥白燈草,將水濕透,用竹筆套完固者,以水濕之,將濕紙塞緊一頭,納燈草於管中,以筋築實至滿,濕紙封塞,入火煅之。俟煙絕管紅取出,放濕磚上,碗覆,待冷剝去外面管灰,兩頭紙灰,取內中燈草灰黑色成團者。
雪梅丹
取大青梅,不拘多少,劈開,去核。將明礬入內,以竹籤釘住,武火煅梅燼,勿用。止用白礬,輕白如膩粉者,佳。用以出涎清痰甚捷。岫雲山人曰:雪梅丹,功並角藥,而和平過之且簡易便於修合洵秘方也。
牙痛仙方(即聖功丹)
硼砂(五分) 蒲黃(一錢) 人中白(一錢) 黃柏(一錢) 青黛(一錢) 兒茶(一錢) 馬勃(一錢) 甘草節(八分) 冰片(五釐) 麝香(五釐) 殭蠶(五釐)
上十一味,窳細收貯。每用時,先以水漱口淨,然後吹藥數次,即愈矣。岫雲山人曰:此方之妙,可比人中白散,而其效過之,余故名之為聖功丹。
捷妙丹 統治牙疳口瘡,口角流涎,爛喉癬,喉瘡等症。
兒茶(一錢) 黃柏(一錢) 五倍子(一錢二分) 薄荷(一錢五分) 青黛(八分) 貝母(一錢) 冰片(二分)
上為末,收回,每吹少許即愈。樞扶氏曰:此方乃自制,每用輒效,故錄傳之,以濟世人。
雄黃解毒丸 治急喉痹已死者,猶可治。
雄黃 鬱金(各一兩) 巴豆(十四粒,淨)
共為末。醋煮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七丸,清茶送下。吐去痰涎立效。如已死者,挖開口研灌之。此羅太無神方也。《證治匯補》加白殭蠶二錢 芒硝五錢尤妙。
孫押班神方
牙皂 明礬 川連
上各等分新瓦焙為末。每用五分,吸喉中,立愈。
又秘方
取明礬五錢,研末,置鐵刀頭上,將蜘蛛七個入礬內,刀下以炭火熔礬,以枯為度。共和為末,每用一字,吹喉中,吐出稠痰,立效。蜘蛛取大腹有蒼黃膿者,佳。
又捷徑驗方 喉閉乳蛾皆治。
鮮土牛膝根一握,艾葉七片,搗和取汁,入人乳數匙,灌鼻孔中。須臾,必有痰涎從口鼻而出,神效無比。一方無艾葉。
口疳良藥方
兒茶(一分半) 薄荷(三分) 生甘草(半分) 真珠(五釐) 白芷(二釐半) 冰片(三釐) 黃柏(一釐) 龍骨(醋煅,二釐)
上為末。吹患處神效。初起熱甚,倍薄荷。腫痛,倍白芷。久病多加真珠、兒茶、龍骨,即長肉。痘疹後去龍骨、黃柏加牛黃。疳重加滴乳香、硃砂各少許。
碧雪散 專治積熱,口舌生瘡,兼治喉癬。
寒水石 石膏 馬牙硝 芒硝 朴硝 硝石
上各等分,用甘草湯,入六味,火熬令熔。再入青黛,和勻,傾出,候冷即成霜矣。研細收固。每用少許噙化,喉痹則以竹管吹入。
黃袍散 治一切口疳。
真黃柏(三錢) 川黃連(三錢) 蘇薄荷(一兩) 生甘草(三錢) 冰片(少許)
緣袍散 治口疳腐爛。
上銅青(一錢) 白芷(一錢) 甘草(五分)
上為細末同黃袍散吹之。
菊霜(一名元女丹) 專治風火牙痛。
防風 羌活 石膏 川芎 川黃連 荊芥 玄參 甘草 黃柏 槐角 連翹 黃芩 甘菊花 薄荷 白芷
上十五味,各二錢,共為粗末。另將甘草五錢,煎水入藥,拌勻。須要乾濕得中,放銅杓內,再用潮腦六錢,勻,灑藥上,淨碗蓋好,鹽泥固封,微火升三炷香,切忌武火,恐其焦灼。升足,取碗底白霜,瓷瓶收緊,勿使見風走氣。其升過藥仍可拌甘草水,加潮腦,依法再升一次。每用三五釐,擦痛處,以涎出為度。擦過三次,可保永不再發。
蟲牙升藥 治蟲牙最效。
川椒末 樟腦(等分)
上放銅杓內,茶盞蓋密,稠麵糊口封固,安爐上,微火升之,覺樟腦氣透出即取起,置地上,候冷,揭開掃取盞底者,收固,勿走風泄氣。每用少許,塞痛處,立止。
貼牙妙方
黃柏(煎汁去渣) 龍骨(入黃柏汁內煮乾窳極細) 杭粉 山梔(各五錢) 麝香(五分)
先將黃蠟一兩,熔了入前藥,和勻,攤絹上,貼牙上一夜,取下。凡黑處即是毒也,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