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 卷下

清·郑梅涧
来源:重楼玉钥

喉風針訣

喉風諸症。皆由肺胃臟腑深受風邪。鬱熱風火相摶。致氣血閉澀。凝滯不能流行。而風痰得以上攻。結成種種熱毒。故宜以針法開導經絡。使氣血通利。風痰自解。熱邪外出。兼有諸藥奇方。層層調治其症。安有不效。針曰氣針誠為諸藥之先鋒。乃喉風之妙訣。功效可勝言哉。凡臨諸症先從少商。少衝。合谷。以男左女右。各依針法刺之。若病重者。再從囟會。前頂。百會。後頂。風府。頰車。風池。諸穴針之。留肩井。尺澤。曲澤。小海。少海。商陽。中衝。照海足三里。隱白。諸穴。看病勢輕重用之。不可一時針盡。如遇喉風極重之症。方可周身用針。開通周身經絡。使風熱結邪得殺其勢。而氣血遂能流利運行。佐以奇藥內治。自無不神效。若針路無血。乃風熱壅塞。則受郁邪日深。最為險症。多致不救。是科臨症。每於針下便能判定吉凶。有心究此。宜細思詳察焉。

附纂神應經用針咒法

咒曰。天靈節榮。願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臟神君。各保安寧。針一下。萬毒潛形。急急如令敕。凡攝針默唸咒一遍。吹氣在針上。想針如火龍。從病人心腹中出。其病速愈。按針用咒法。非出素問意。但使針時專心於內。不致外馳也。

論針形至微何能補瀉

譬曰如氣球焉。方其未有氣也則懨塌不堪蹴踢。及從竅吹之。則氣滿起胖。此虛中則補之之義也。去其竅之所塞。則氣從竅出。而球復懨塌矣。此實中則瀉之之義也。

針法主治歌

火針主刺周身病。淫邪溢於肌體中。為風為水關節痹。關節一利大氣通。火針者。即古人之燔針也。凡周身之淫邪。或風或水溢於肌體。留而不能過於關節。壅滯為病者。以此刺之。使關節利大氣通。則淫邪壅於經絡風虛腫毒。傷於肌體者。皆可去也。

行針次第法十二歌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將爪切深。須教毋外慕其心。令他榮衛無傷礙。醫者方堪入妙針。

凡下針用左手大指甲重切。所針之穴。令氣血開。教病者心專於內。不要外馳。然後下針。使針不傷榮衛。方堪入妙。

二持針歌

持針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鬆。欲識機關三部奧。須將此理再推窮。

凡下針之時。須心小力雄。以右手持氣針於穴上。勢若握虎。不敢放鬆。著力漫旋。插直至應止之處。吸氣三口。然後方提針徐徐而出。凡機關三才奧理。欲先識於心。而行於針者。須將此再三推究可也。

三溫針歌

溫針之理最為良。口內溫和審穴方。毋令冷熱相爭摶。榮衛宣通始安詳。

凡下針必先將所用之針入於口中。使針尖溫熱。審定穴所。方可刺下。勿令冷熱相爭。庶血氣調和。而得安詳也。

四進針歌

進針理法取關機。失經失穴最不宜。陽經取陷陰經脈三思已定針自愈。

凡下針要病人神氣定息數勻。醫者亦如之關機。最切忌太忙。須細審經絡穴所在何部分。不可輕施其針。失於經絡穴所也。如在陽部。必取筋骨間陷下之處。則不傷於筋骨。如在陰分郄膕之內動脈相應間。則以爪重切經少待片時。方可進針。而不傷於榮衛。又必三思已定。然後下針。病可愈矣。

五指循歌

部分經絡要指循。只為針頭不緊沉。推則行之引則止。調和血氣使來臨。

凡下針若氣不至。用指於所屬部分經絡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來循之。使血氣上下均勻。針下自然氣至沉緊。得氣即瀉之意也。

六攝法歌

攝法原因氣滯經。大指爪中切莫輕以指持針待氣至邪氣流行針自輕。

凡攝針者。因針下邪氣滯澀不行也隨經絡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氣流行。則邪氣不能滯澀。而針下自覺活動矣。

七退針歌

退針手法理須知。三才訣內總元機。一部六數三吸氣。須臾病痛自然除。

凡退針全在手法三才之內。皆有要訣元機。不可不識。如欲退針。必須緩緩而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漸退至天部。俱用少陰之六數瀉之。每一部六數。須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數。令病人吸氣三口。隨吸隨提。徐徐退至天部。疾病自然愈矣。

八搓針歌

搓針瀉氣最為奇。氣至針纏莫就移。渾如搓線悠悠轉。急則纏針肉不離。

搓針者凡進退搓捻皆催其氣至。以瀉邪氣也。如覺針下氣緊。切勿就移用須以瀉法。但微微動轉如搓線之狀。若轉之太緊。必至肉纏針頭。邪氣滯澀而不能除矣。

九捻針歌

捻針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兩般功。內外轉移行上下。助正驅邪疾自輕。

凡捻針時。雖一般在手。而指法不同。故功有兩般也。如欲治上。則大指向外捻。外捻者。令其氣向上也。如欲治下。則大指向內捻。內捻者。令其氣至下也。內捻為之補。外捻為之瀉。如經絡向下者。轉針頭逆之。則為迎也。經絡向上者。移針頭順之。則為隨也。指法得宜。則正氣自復。而邪氣自退矣。

十留針歌

留針取氣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榮衛縱橫散。巧妙元機在指頭。 

留針者凡出針至於天部入針至於地部。須在皮膚肌肉間。徐徐容留令榮衛宣散方可出針入針。若出針太急。則血隨針出。反傷榮衛其巧妙元機全在指頭之間也。

十一搖針歌

搖針三部皆六搖依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開無窒礙邪氣退除病自消。

搖針者。如出針三部。欲瀉之際。每一部搖二三搖多者不過六搖而已。以指捻針如扶人頭搖之之狀使孔穴開大無有窒礙。庶邪氣退除而病自愈矣。

十二拔針歌

拔針之時切莫忙。閉門存神要精詳。不沉不緊求針尾。此訣須當韞錦囊。

凡針畢。拔針最要精詳。不可輕率忙亂也。如欲出針。須待針下氣緩不沉不緊。覺輕動滑快。方以右指捻住針尾以左手大指按其針穴及穴外之皮令針穴門戶不開神氣內存然後拔針庶不致於出血。此針家要訣。須當韞於錦囊也。

針略

夫用針者。先明其孔穴。補虛瀉實。送堅付濡。以急隨緩榮衛常行。勿失其理故為針者。勿離乎心口。如銜索目。欲內視消息氣血不得妄行。凡針入一分。則知天地之氣。針入二分。則知呼吸出入。上下水火之氣。針入三分。則知四時五行。五臟順逆之氣。凡針皮毛腠理者。勿傷肌肉。針肌肉者。勿傷筋脈。針筋脈者。勿傷骨髓。針骨髓者。勿傷諸經絡。若誤傷之。魂魄神志知氣失亂。反誤人也。學者慎之。(千金)

針禁忌法

大寒無刺。(素問雲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新內無刺。已刺無內。大怒無刺。已刺無怒。大勞無刺。已刺無勞。大醉無刺。已刺無醉。大飽無刺。已刺無飽。大飢無刺。已刺無飢。大渴無刺。已刺無渴。月郭空無治。

凡乘車來者。須令臥以休息。如食頃。乃可刺之。步行來者。令坐以休息。如行十里頃。乃刺之。若大驚大恐者必俟定其氣。乃刺之。(千金)

問針入幾分留幾呼

答曰。不如是之相拘也。蓋肌肉有淺深。病去有遲速。若肌肉厚實處。則可深若淺薄處。則宜淺。病去則速出針。病滯則久留針。為可耳。(素問針刺)

論瀉要訣

神應經云。取穴既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針於穴上。令患人咳嗽一聲。隨咳內針至分寸。候數穴針畢停少時。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針細細搖動。進退搓捻。其針如手顫之狀。謂之催氣。約行五六次。覺針下氣緊卻用瀉法。如針左邊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針。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後。以針頭輕提往左轉。如有數針。俱依此法。俱轉畢。仍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針。卻用食指連搓三下。(謂之飛)仍輕輕提往左轉。略退針半許。(謂之三飛)依此法行至五六次。覺針下沉緊。是氣至極矣。再輕輕提往左轉。一二次。欲出針時。令病人咳嗽一聲。隨咳出針。此之謂瀉法也。(大成)

論補要決

凡人有疾。皆邪氣所湊。雖病人瘦弱。不可專行補法。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患目赤等疾。明是邪熱所致。可專行瀉法治之。其餘諸疾。只宜平補平瀉。須先瀉後補。謂之先瀉邪氣。後補真氣。此乃先師不傳之秘也。今行補法者。令病人吸氣一口。隨吸轉針。如針左邊捻針頭轉向右邊。以我之右手大指食指持針。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後。仍捻針深入一二分。便真氣深入肌肉之分。如有數穴。依此法行之既畢。停少時。卻用手指於針頭上。輕彈三下。如此三次。仍用我左手大指食指持針。以大指連搓三下。(謂之飛)將針深進一二分。以針頭向左邊。(謂之三進三飛)依此法行至五六次。覺針下沉緊。或針下氣熱。是氣至足矣。即令病人吸氣一口。隨吸出針急以手按捫其穴。此謂之補法是也。(大成)

樞扶氏曰。凡補法者。假如此穴合針入五分。須先針入二分。候針下得氣再入二分。是至四分又候得氣更針入一分。總共五分止。然後急出針。即以左手大指急按所針穴孔。勿令出血。是為補也。凡瀉法者。假令此穴合針五分。便即入五分。候約得氣。便將針退出二分。少停又退出二分。是共提出四分。再少停候得氣。又起針漫漫拔出。不用手閉其針孔。令其氣出。或血出。是為瀉法也。

中指定同身寸圖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屈指兩紋尖相去為一寸。取稻稈心量。或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縮為準。用繩則伸縮不便。故不準。

中指定同身寸圖

行針分寸歌

行針分寸中指傳。屈指中節兩紋尖。男左女右童稚一。長短肥瘦審經權。

法以中指第二節。屈指兩紋尖。相去為一寸。童稚亦如之。雖人身有長短肥瘦不同。凡入針之分數。亦有不一。而身形長者。其指節亦長身形短者。其指節亦短。但隨其長短。以取分寸。則自准矣。肥人肌肉肥厚。血氣充滿。宜刺三分半。瘦人肌肉瘦薄。血氣未盛。宜刺二分。然雖如此。猶有經有權。不可執一而論。如遇不肥不瘦之人。只在二三分之間。酌量取之。至於心領神會。又當存乎其人矣。

四季針灸坐向歌

針灸原來宜坐向。理從四季順自然。東南西北四維向。迎以生氣本乎天。

四季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四季人神所在處。禁針忌灸莫妄施。春在左脅秋在右。冬在腰間夏在臍。

四季人神所在之處。謂人之神氣初動之處。同乎天地之流行也。禁針灸者。恐傷生氣也。凡人神常在心。至春在左脅者。肝主升也。秋在右者。肺主降也。冬在腰者。腎主藏也。夏在臍者。脾主化也。

逐日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一日足大(足之大指)二外踝。三日股內四在腰。五口六手七內踝。八腕九尻十背腰。十一鼻柱二髮際。三牙四胃五遍身。六胸七氣(氣衝也)八股內。九足二十內踝尋。二十一手小(手之小指)二外踝。三日肝足四手明。(手陽明)五足(足陽明)六胸七在膝。八陰(男女前陰中也)九脛晦趺停。(足之十指岐骨也)

十干人神所在禁忌針灸歌

甲不治頭乙喉頭。丙肩丁心戊腹中。己脾庚腰辛膝位壬腎癸足忌灸針。

十二支人神所在禁忌針灸

子日(在目)丑日(在耳)寅日(在胸又云面口)卯日(在鼻及脾)辰日(在腰)巳日(在手又云頭口)午日(在心腹)未日(在足)申日(在頭並肩腰)酉日(在背及腰)戌日(在喉咽頭)亥日(在頭並臂脛膝)

十二時人神所在禁忌針灸

子時(在踝)丑時(在頭)寅時(在耳一云在目)卯時(在面耳)辰時(在口項)巳時(在乳一云在肩)午時(在胸脅)未時(在腹)申時(在心)酉時(在膝背脾)戌時(在腰)亥時(在股)

禁針穴歌

(共三十一穴)

禁針穴道要分明。腦戶囟會及神庭。絡卻玉枕角孫穴。顱囟承泣隨承靈。神道靈臺膻中忌。水分神闕並會陰。橫骨氣衝手五里。箕門承筋及青靈。乳中上臂三陽絡。二十三穴不可針。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陽交內亦通論。石門針灸應久忌。女子終身無妊娠。外有云門並鳩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時人悶倒。三里急補人還平。

禁灸穴歌

(共四十七穴)

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先啞門風府逆。晴明攢竹下迎香。天柱素髎上臨泣。腦戶耳目瘈脈通禾髎顴髎絲竹空。頭維下關人迎等。肩貞天牖心俞同。乳中脊中白環俞。鳩尾淵腋如周榮。腹哀少商並魚際。經渠天府及中衝。陽池陽關地五會。漏谷陰陵條口逢。殷門中脈承扶忌。伏兔髀關連委中。陰市下行尋犢鼻。諸穴休將艾火攻。

針灸諸則

一凡諸病之作。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宜用針刺者。以針法開導之。當用灸者。以灸法溫暖之。凡治畢。須好持護。忌生冷醋滑等物。若不知慎。必反生他疾。

一凡針刺大法多宜在午時之後。不宜在午時之前。

一凡灸法。須先發於上後發於下。先發於陽。後發於陰。

一凡微數之脈。及新得汗後者。並忌灸。

一凡用火補者。勿吹其火。必待其從容徹底自滅。灸畢。即可用膏貼之。以養火氣。若欲報者。直待報畢。貼之可也。

一凡用火瀉者。可吹其火。敷其艾宜於速迅。須待灸瘡潰發。然後貼膏。此補瀉之法也。

諸症針刺要穴

喉痹又喉纏喉鬥底。

天突 廉泉 後頂 風府 風池 合谷 商陽 中衝 少澤 少商 然谷 照海 三陽交 足三里

雙單乳蛾燕口。

後谿 少衝 少商 合谷 風池

牙關緊閉口眼歪斜搜牙懸。

頰車 承漿 合谷 魚際 足三里

樞扶氏曰。以上諸穴。皆急治喉風等症之要穴法也。其餘諸穴。切勿妄行針灸。必須謹遵古法。庶不有誤。慎之慎之。

制針法

制針須用馬嚼環鐵。以馬屬午午屬火火剋金取剋制。能解鐵毒之義也。故本草用馬銜鐵作醫針為妙。若以真金制針。用之更佳。其煆煉之法。 以馬銜鐵琢作二寸長。或三寸。不拘長短。要光圓尖者數針。三稜式者數針。以便分症從穴按用。不可過於尖鋒恐易折針於肉內也。次以蟾酥塗針尖上入火中微煆。不可令紅。取起復照前塗酥煆三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裡肉之外。將後藥用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在內。煮至水乾。傾於清水中。待冷將針取出。於黃土中插百餘下。以去火毒再用。細石打磨淨及端直。仍用松子油塗之。當常近人氣為妙。

煮針藥方

麝香(五分) 膽礬(一錢) 硃砂(三錢) 沒藥(三錢) 鬱金(三錢) 川芎(三錢) 歸尾(三錢) 磁石(一兩) 石斛(二分) 皂角(二錢) 穿山甲(三錢) 甘草節(五錢) 沉香末(五錢) 北細辛(三錢)

以上諸藥。能引氣味入針內。

正面氣針要穴圖(佚)

任脈穴

任脈起於會陰。循腹上行會於咽喉。至承漿止。凡二十四穴。是科只用璇璣。天突。廉泉承漿。四穴。(後載會陰一穴云凡喉風禁針故不列入總條)

承漿(一名天池,一名懸漿) 在頤前下唇稜下陷中。經云。足陽明任脈之會。刺二分。留五呼。灸三壯。主治口眼喎斜。口噤不開。暴喑不能言。偏風半身不遂。刺三分。徐徐引氣而出。一云療偏風口喎面腫。消渴飲水不休。口齒疳蝕生瘡。灸之亦佳。日可七壯。至七七壯止。即血脈宣通。其風應時立愈。艾炷不必大。但令當脈即能愈疾。千金云。小兒唇緊。灸三壯。百症賦云。瀉牙痛而即移。通元賦云。治頭項強。

廉泉(一名本池 一名舌水)在頷下結喉上中央舌本下。仰面取之。經云陰維任脈之會。按刺瘧論所載云。舌下兩脈者。廉泉也。氣府論曰。足少陰舌下各一。衛氣篇曰。足少陰之標。在背腧與舌下兩脈。然則廉泉非一穴。當是舌根下之左右泉脈而且為足少陰之會也。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主治咳嗽喘息。上氣吐沫。舌縱舌下腫難言。舌根縮急不食涎出口瘡。

百證賦云。兼刺中衝穴。堪攻舌下腫痛。

天突(一名玉戶) 在結喉下三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刺五分。留三呼。灸二壯。低頭取之。主治上氣哮喘。咳嗽喉痹。五噎肺癰。吐咯膿血。咽腫暴喑。身寒熱咽乾。舌下急。不得下食等症。

璇璣 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頭取之。刺三分,灸五壯。主治胸脅滿。咳逆上氣。喘不能言。喉痹咽腫。水飲不下。實症。

會陰(一名屏翳) 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之間。任脈別絡。俠督脈衝脈之會。任督沖三脈所起任由此而行腹。督由此而行背。沖由此而行少陰之分。宜灸不宜針。主治陰寒陰中諸病。凡喉風禁針。

手太陰肺經穴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府。出腋下循臂內行人寸口。至魚際。出大指之端。止於少商。凡十一穴。今錄六穴。

中府(一名膺中俞) 在雲門下一寸。去任脈中行華蓋穴旁橫開六寸。乳上三肋間陷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手足太陰之會刺三分。留五呼。灸三壯。主治肺急胸滿。涕濁喉痹。氣逆善噎。食不下。肺風面腫。肺膽寒熱。此穴主瀉胸中之熱。其治與缺盆風府多同。

雲門 在中府上直行一寸六分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刺三分。灸五壯。甲乙經云。刺太深令人逆息。千金云。灸五十壯。主治咽痛喉閉。癭氣傷寒四肢熱不已。咳逆短氣上衝心胸等症。

天府 在臂臑內廉腋下三寸動脈陷中。用鼻尖點墨到處是穴。刺三分。留三呼。禁灸。灸之令人氣逆。主治暴痹內逆肝肺相摶。血溢口鼻。飛屍鬼注。百證賦云。兼合谷可追鼻中衄血。

尺澤 在肘中約紋上。屈肘橫紋筋骨罅中。動脈是也。

手太陰所入為合。肺實瀉之。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壯。甄權云。臂屈伸橫紋之間。筋骨罅中。不宜灸。主治嘔吐上氣。喉痹腹痛。心煩舌乾。及小兒慢驚風。可灸一壯。千金翼云。邪病四肢重痛。諸雜症候。尺澤主之。一名鬼堂。又云。五般肘痛尋尺澤。

魚際 在手大脂本節後內側陷中。散脈中。白肉際。

手太陰所溜為榮。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壯。主治咽喉乾燥。乳癰舌上黃。身熱惡寒酒病。百證賦云。兼腋門能治喉痛。一傳齒痛不能食飲。左患灸左。右患灸右。男三灸。女四灸。

少商 在手大指內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白肉宛宛中。手太陰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三呼五吸。宜用三稜針刺。微出血泄諸臟之熱。不宜灸。主治項腫喉痹。煩心嘔噦。雀目不明。唇乾唾沫。飲食不下。手彎指痛。小兒乳蛾。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暴卒。昏沉痰涎壅盛。牙關緊閉。水粒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此穴。及少衝。中衝。關衝。少澤。商陽。使血氣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也。

手厥陰心包絡經穴

心包絡經。起自天池。循胸中出脅下。入肘內曲澤下臂行循中指出其端。終於中衝。凡九穴。今錄四穴。

天池(一名天會) 在乳後一寸。腋下三寸。著脅直腋撅肋間氣府。論注曰。在乳後同身寸之二寸。手厥陰足少陽之會。刺三分。灸三壯。主治胸脅煩滿。頭痛寒熱瘧。千金云。治頸漏瘰癧。灸百壯。

天泉(一名天湜) 在曲腋下。去肩臂二寸。舉臂取之。刺六分。灸三壯。一曰刺二分。主治惡風寒胸脅痛。

曲澤 在肘內廉橫交陷中。筋內側動脈。屈肘得之。

手厥陰所入為合。刺三分。留七呼。 灸三壯。主治咽喉疼痛。身熱煩渴。臂肘搖動掣痛不可伸。

中衝 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手厥陰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一壯。主治熱病汗不出。頭痛如破。身熱如火。心痛煩滿。舌強痛。神農經云。治小兒夜啼多哭。灸一壯。炷如小麥。百證賦云。兼廉泉堪攻舌下腫痛。一云主治神氣不足。失志。灸三壯。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凡中風痰涎壅盛。牙關緊閉。及喉痛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少商。少衝。並此穴。使血氣流通。乃起死回生之妙訣。

手少陰心經穴

手少陰心經。起於極泉。終於少衝。脈起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俠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內後廉。行手太陰肺。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凡九穴。今取二穴。

少衝(一名經始) 在手小指內側端。去爪角如韭葉。手少陰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壯。主治熱病煩滿。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嘔吐血沫。口熱咽酸。乍寒乍熱。臑臂內後廉痛。手彎不伸。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凡中風跌倒。卒暴昏沉。雙單蛾痹。喉緊不開。以三稜針刺此穴。及少商諸穴。使血氣流通。乃救急之要法也。

通里 在腕側後一寸陷中。 手少陰絡。別走手太陽經。刺三分。灸三壯。主治熱病頭痛目眩。喉痹苦嘔。肘臂腫痛。神農經云。治目眩頭疼。可灸七壯。馬丹陽云。治欲言聲不出實則四支重。頭腮面頰紅。喉閉氣難通。不能飲食。以三稜針微刺出血。不宜灸。

足陽明胃經穴

足陽明胃經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俠口環出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 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下口。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大指間出其端。凡四十五穴。今取八穴。

頭維 在額角入髮際。神庭旁開四寸五分。足少陽陽明之會。刺三分。沒皮向下。禁灸。主治頭風疼痛如破目疼淚出不明。玉龍賦云。兼攢竹能治目痛頭痛。

頰車(一名曲髃一名曲牙) 在耳下曲頰端。近前陷中。側臥開口取之。刺三分。灸三壯。一曰灸七壯。至七七壯。炷如小麥。主治中風牙關不開。失音不語。口眼歪斜。頰腫齒痛。不能嚼物。頸強不得回顧。凡口眼喎斜者。喎則左瀉右補。斜則左瀉右補。靈光賦云。針齒痛。

地倉(一名會准) 夾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微有動脈。若久患風。其脈亦有不動者。手陽明足陽明任脈陽蹺之會。刺三分。留五呼。灸七壯。病左治右。病右治左。若過大口反喎。卻灸承漿即愈。主治偏風口眼歪斜。牙關不開。齒痛頰腫。靈光賦云。地倉能止口流涎。

缺盆(一名天蓋) 在肩上橫骨陷中。為五臟六腑之通。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刺太深令人逆息。孕婦禁針。主治喉閉汗出瘰癧寒熱。缺盆中腫外潰。傷寒胸中熱不已。

陰市(一名陰鼎) 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刺三分。留七呼。禁灸主治腰膝寒如注水。痿痹不仁。不得屈伸。寒疝小腹痛滿少氣。千金云。水腫腹大灸。隨年壯。

犢鼻 在膝臏下胻骨上。骨解大筋陷中。形如牛鼻。故名。一曰在膝頭下。近外窟解中。刺六分。灸三壯。一曰刺三分。主治膝痛不仁。難跪起。腳氣。靈光賦云。善治風邪濕。

足三里(即下陵穴) 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 。坐而豎膝低跗取之。極重按之。則跗上動脈正矣。足陽明所入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壯。千金云。灸二百壯。至五百壯止。一云。小兒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爾反生疾。秋月不宜出血。恐土虛也。主治胃寒心腹脹痛。逆氣上攻。藏氣虛憊。胃氣不足。惡聞食臭。腹痛腸鳴。食不化。大便不通。小腸氣。華陀云。療五勞七傷。羸瘦虛乏瘀血乳癰外臺明堂云。人年三十已外。若不灸三里。令氣上衝目使眼無光蓋以三里能下氣也。千金云。凡邪病大呼罵走。三里主之。名鬼邪。太乙歌云。兼束骨刺。治項強腫痛。體重腰癱。又云合太衝中封。治行步艱難。百證賦云。兼陰交。治中邪霍亂。天星秘訣云。兼二間。治牙疼頭痛。並喉痹小便不利等症。

厲兌 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按本輪篇曰。厲兌者。足大指內次指之端也。經脈經筋等篇。俱雲中指繆刺篇曰。邪客於足陽明之絡。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據此諸篇之說。可見中指次指之間。皆陽明脈所發也。足陽明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一壯。主治面腫喉痹。齒齲惡風。百證賦云。與隱白相偕。治夢魘不寧。

足太陰脾經穴

足太陰脾經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幾二十一穴。今取四穴。

隱白 在足大指內側端。去爪甲如韭葉。足太陰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三呼。宜灸三壯。主治中痛嘔吐。食不下及足寒不得溫。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刺之立愈。小兒客忤驚風。

三陰交 在內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足三陰之交會。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凡妊婦不可刺。主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婦人產難。月水不禁。赤白帶下。宜先瀉後補。凡小腸疝氣。外腎偏墜。小便不通。渾身浮腫。宜先補後瀉。千金云。內踝上三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筋骨攣痛。喉痹項頸滿。腸痔逆氣痔血陰急等症。又云男女夢與人交泄精。三陰交灸五壯。夢泄神良。昔有宋太子善醫術。出逢一妊婦。太子診之曰是一女也。徐文伯亦診曰。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視之。文伯曰。臣能針而落之。為瀉三陰交。補手陽明合谷。應針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此穴。且能落死胎也。

陰陵泉 在膝下內輔骨下陷中。伸足取之。或曲膝取之。與少陽經陽陵泉內外相對。一曰稍高一寸。足太陰所入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腹中寒痛。脹滿喘逆。不得臥。小便不通。陰痛。足膝紅腫。通元賦云。能開通水道。喉痹胸滿。

血海(一名百蟲窠) 在膝臏上一寸。內廉白肉際陷中。一云在膝內輔骨上橫入五分。刺五分。灸五壯。主治腎臟風兩腿瘡癢濕不可當。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先補後瀉。百證賦云。兼地機。治婦人經事之改常又云兼衝門治痃癖有驗。靈光賦云。兼氣海療五淋症。

側面氣針要穴圖(佚)

背面氣針要穴圖(佚)

督脈穴

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下中央。按督脈始於長強。循行背中。上脊至風府。入屬於腦。終於齦交。凡二十八穴。今取十三穴。

長強(一名氣之陰郄一名橛骨靈樞謂之窮骨亦名骨骶) 在脊骶骨端。伏地取之。督脈之絡。別走任脈足少陰所結。刺二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腰脊強急。不可俯仰。腸風下血。五痔五淋。下部疳蝕。小兒囟陷。驚癇瘛瘲。脫肛瀉血。此穴為五痔之本。玉龍賦云。兼承山灸痔最妙。一經驗。治少年注夏嬴瘦灸此最妙。

瘂門(一名喑門一名舌厭 一名舌橫) 在項後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督脈陽維之會入系舌本。刺二分。不可深。禁灸。灸之令人啞。主治頸項強急不語。諸陽熱盛。衄血不止。百證賦云。兼關衝。治舌緩不語為緊要。

風府(一名舌本) 在項上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休言。其肉立下。督脈陽維之會。熱論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刺三分。留三呼。禁灸。灸則令人喑。主治中風舌緩。咽喉腫痛。傷風頭痛。項急不得回顧。狂走悲恐。驚悸欲自殺。一云主瀉胸中之熱。與大杼缺盆中府同。席宏賦云。風府風池尋得到。傷寒百病一時消。又云。從來風府最難尋。須用功夫度淺深。倘若膀胱氣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尋。通元賦云。風傷項急求風府。一傳治感冒風寒嘔吐不止。

腦戶(一名迎風一名會額一名合顱) 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五分。一曰在髮際上二寸。督脈足太陽之會。禁刺灸。刺中腦戶令立死。亦不可灸。灸之令人喑。(此不在十三穴之數)

強間(一名大羽) 在後頂後一寸五分。刺二分。灸五壯。一曰禁灸。主治頭痛項強。目眩腦旋。煩心嘔吐涎沫。百證賦云。兼豐隆。治頭痛難禁。

後頂(一名交沖) 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刺二分灸五壯。主治頸項強急。咽喉疼痛。惡風目眩。

百會(一名三陽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 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頭中央旋毛心容豆許。直兩耳間上對是穴。督脈足太陽之會。手足少陽足厥陰俱會於此。刺二分。灸五壯。甲乙經曰。刺三分。灸三壯。一曰灸頭項不得過七七壯。主治頭風頭痛耳聾鼻塞鼻衄。中風口噤不開。或多悲哭。小兒風癇驚風。脫肛久不瘥。一曰百病皆治。宜刺此二分。得氣即瀉。席宏賦云。兼太衝照海陰交。治咽喉疾。

前頂 在囟會後一寸五分骨陷中。一云在百會前一寸。刺二分。灸五壯。主治頭風目眩。面赤腫。小兒驚癇。鼻多清涕。頸項腫痛。咽喉諸症。神農經云。治小兒急慢驚風。可灸三壯。艾炷如小麥。

囟會 在上星後一寸陷中。刺二分。灸五壯。小兒八歲以前禁針。蓋其囟門未合。刺之不幸令人夭。主治腦虛冷痛。頭風腫痛項痛飲酒過多。頭皮腫。風癇清涕。一云治目眩面腫。鼻塞不聞香臭。可灸二七壯。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即罷灸。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漸退。七日頓愈。針入二分。留三呼。得氣即瀉。凡頭風生白屑多睡。針之彌佳。針訖。以末鹽生麻油相和揩髮根下。即頭風永除。

上星(一名神堂) 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陷中。可容豆。刺三分。留六呼。灸五壯。一云宜三稜針出血。以瀉諸陽之熱氣。主治頭風頭痛。鼻血鼻涕鼻塞。目眩不能還視晴痛。以三稜針刺。即宣泄諸陽熱氣。無令上衝頭目。玉龍賦云。治鼻淵頭風。

神庭 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發高者髮際是穴。發低者加二三分。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灸三壯。禁刺。刺之令人癲狂面腫目失明。一曰灸七壯。至三七壯。主治頭風目淚諸症。凡喉風切禁針灸。

素髎(一名面王) 在鼻端準頭。刺一分。禁灸。主治鼻中瘜肉不消。多涕。一曰治酒酢風。用三稜針出血效。

水溝(一名人中) 在鼻下人中陷中。督脈手足陽明之會。刺三分。留六呼。得氣即瀉。灸三壯。炷如小麥。然灸不及針。主治中風口噤。牙關不開。卒中邪惡鬼擊。不省人事。神農經云。治小兒急慢驚風。灸三壯。炷如小麥。

齦交(齒根肉) 在唇肉上齒縫中。任督二經之會。刺三分。逆刺之。灸三壯。主治面赤心煩痛。鼻生瘜肉不消。目淚多眵赤痛。牙疳腫痛。小兒面瘡久癬不除點烙亦佳。百證賦云。專治鼻痔。

手陽明大腸經穴

手陽明大腸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拄骨之上會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俠鼻孔終於迎香。凡二十穴。今取七穴。

商陽(一名絕陽) 在手食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陽明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一呼。灸三壯。主治胸中氣滿喘咳。口乾頤腫。齒痛目盲。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沉昏。牙關緊閉。咽喉腫痛。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此穴。及少商中衝少衝。使血氣流通。乃急救回生之妙訣。

合谷(一名虎口) 在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 手陽明所過為原。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壯。主治頭痛脊強。面腫目翳。發熱惡寒。口噤不開。喉閉乳蛾等症。一云能下死胎。婦人妊娠補合谷即墮胎。千金云產後脈絕不還。刺合谷。入三分急補之。百證賦云。兼天府。治鼻衄。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云療頭痛並面腫。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能令病自安。

陽谿(一名中魁) 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 手陽明所行為經。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喉閉。耳鳴齒痛。 目赤爛翳。 寒熱痰瘧。席宏賦云。兼二間。治牙痛喉痹。

手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兌肉之端。按之肉起。刺三分。灸三壯。主治齒痛煩腫。瘰癧手痹不仁。

曲池 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陽明所入為合。刺七分。留七呼。灸三壯。一云百壯。主治手臂紅腫肘中痛 偏風半身不遂。皮膚乾燥痂疥。婦人經脈不通。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云。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舉臂莫梳頭。喉痹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席宏賦云。兼合谷。治手不如意。

五里 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一云在天府下五寸。禁刺。灸三壯。一曰十壯。主治肘臂疼痛難動寒熱瘰癧。

巨骨 在肩尖上行兩乂骨間陷中。 手陽明陽蹺之會。刺六分。灸三壯五壯。一曰禁刺。主治驚癇吐血胸中。有瘀血。臂痛不得伸屈。

手太陽小腸經穴

手太陽小腸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內眥。斜絡於顴。凡十有九穴。今取三穴。

少澤(一名小吉) 在手小指外側端。去爪甲角一分陷中。甲乙經曰。在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中。手太陽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二呼。灸一壯。主治痎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心煩咳嗽。頸項痛不可顧目生翳。乾坤生意云。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痰涎壅盛。咽喉閉塞。急以三稜針刺少商商陽中衝少衝及此穴。使血氣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

後谿 在手小指本節後外側橫紋尖上陷中。仰手握拳取之。一云在手腕前外側拳尖起骨下陷中。手太陽所注為腧。刺一分。留二呼。灸一壯。主治痎瘧寒熱目翳鼻衄耳聾胸滿。項強等症。捷法云。療頭項強痛。腮頰紅腫。咽喉塞閉。水飲不下。心肺二經熱病。雙蛾喉痛。肺與三焦熱病。單蛾咽腫。上下牙兩頰疼痛。牙關緊急不開。頸項紅腫。腎虛頭痛。肝厥頭暈。並醉後頭風。

少海 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向頭取之。手太陽所入為合。刺二分。留七呼。灸五壯。主治肘臂肩臑頸項痛。咽喉牙齦疼痛。

足少陽膽經穴

足少陽膽經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其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從銳眥下大迎合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凡四十三穴。今取九穴。

瞳子髎(一名太陽一名前關) 在目外去眥五分。手太陽手足少陽三脈之會。刺三分。灸三壯。主治頭痛目癢。外眥赤痛。翳膜青盲。遠視。淚出多眵。一云兼外澤。能治婦人乳腫。

聽會(一名聽河一名後關) 在耳前陷中。一云耳珠下開口有空。側臥張口取之。刺四分。灸三壯。主治耳聾耳鳴牙車脫臼。齒痛中風瘛瘲喎斜。玉龍賦云治耳聾腮腫。

完骨 在耳後入髮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頭痛風。耳鳴齒⿰齒舀。牙車急。口眼喎斜喉痹頰腫。癭疾便赤。足痿不收。

陽白 在眉上一寸。直瞳子。甲乙經曰。足少陽陽維之會。氣府論王氏注曰。足陽明陰維之會。刺二分。灸三壯。主治頭痛目昏。背寒慄。重衣不得溫。

臨泣 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正睛取之。足太陽少陽陽維三脈之會。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一曰禁灸。主治鼻塞目眩生翳。驚癇反視。脅下痛。瘧疾夕發。

正營 在目窗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刺三分。

灸三壯。主治頭痛目眩。齒⿰齒舀痛唇吻強急。

承靈 在正營後一寸五分。足少陽陽維之會。刺三分。灸五壯。一曰禁針。主治腦風頭痛。惡風鼻窒不通。

腦空(一名顳顬)在承靈後一寸五分。夾玉枕骨下陷中 。氣府論王氏注曰。夾枕骨後枕骨上。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四分。灸五壯。主治勞瘵身熱羸瘦。腦風痛。頸痛不可忍。鼻衄耳聾等症。

風池 在耳後顳顬後腦空下發際陷中。按之引耳。一云耳後陷中。後髮際大筋外廉。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四分。灸三壯七壯。艾炷不用大。主治中風偏正頭痛。 目眩赤痛淚出。牙關緊喉嚨疼痛。湯水不能入。

肩井(一名膊肩) 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當中指下陷者中。手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刺五分。灸三壯。孕婦禁針。一曰此足陽明之會。連五臟氣。若刺深令人悶倒。速補三里。凡針肩井者。皆以三里下其氣。一曰此臟氣所聚之處。不宜補。

主治中風氣塞。涎上不語。頭項頸痛。臂不能舉。或因撲傷腰痛。腳氣上攻。若婦人難產墜胎後,手足厥逆。針之立愈。若灸更勝。

千金云。凡產難針兩肩井一寸瀉之。須臾即生矣。百證賦云。治乳癰極效。

陽陵泉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間。蹲坐取之。主治偏風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無血色。腳氣筋攣。增治法云。治筋軟筋縮疼。寒熱頭痛。口舌咽喉及頭面腫。胸脅脹滿。心中怵惕。此為筋會。故治筋病。

足臨泣 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去夾溪一寸五分。足少陽所注為腧。刺二分。留五呼。灸三壯。主治胸滿氣喘。目眩心痛。季脅支滿。乳癰。婦人經水不利。千金云。頸漏腋下馬刀。灸百壯。

竅陰 在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足少陽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壯。主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癰疽口乾頭痛。喉痹舌強。耳聾轉筋肘不能舉。

足少陰腎經穴

足少陰腎經之脈。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之湧泉穴。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凡二十七穴。今取三穴。

湧泉(一名地衝) 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陰所出為井。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壯。主治喘咳有血。心中結熱。目眩頸痛。身熱喉痹。足脛寒痛。轉筋熱厥。五指盡痛。足不踐地。

然谷(一名龍澗一名然骨) 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陰所溜為榮。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壯。一曰刺不宜見血。主治喘呼煩滿咳血。喉痹消渴。舌縱心恐少氣涎出。小腹脹。婦人陰挺出。月經不調。初生小兒臍風撮口此穴主瀉腎臟之熱若治傷寒。亦宜出血白證賦云。此穴易醒臍風。

照海 在足踝內下一寸陷中容爪甲。一云在內踝下四分。微前高骨陷中。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神農經云。在內踝直下白肉際是穴。陰蹺所生。刺四分。留六呼。灸三壯。一曰刺三分。灸七壯。主治咽乾嘔吐。腹中氣痛。攔江賦云。治噤口喉風。用三稜針出血即安。席宏賦云。兼百會太衝陰交。治咽喉疾。

足太陽膀胱經穴

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顛。其直者。從顛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直者。從腰中下俠脊貫臀入膕中。其直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終於至陰。凡六十三穴。今取五穴。

睛明(一名淚乳) 在目內眥外一分宛宛中。氣府論注曰。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蹺五脈之會。刺一分。留六呼。灸三壯。甲乙經曰。刺六分。一曰禁灸。主治目痛視不明。見風淚出。胬肉攀睛。白翳眥癢疳眼頭痛目眩。凡治雀目者。可久留針。然後速出之。席宏賦云治目若未效。併合谷光明不可缺。靈光賦云。治胬肉。

攢竹(一名始先一名員柱一名夜光一名光明) 在眉頭陷者中刺一分。留六呼不宜灸。甲乙經云。灸三壯。明堂用細三稜針刺之。宣泄熱氣。眼目大明刺三分。出血。主治目視淚出。目眩瞳子癢。眼中赤痛。及腮臉瞤動不臥。玉龍賦云。兼頭維。治目疼頭痛。

通天(一名天歸) 在承光後一寸五分。一曰橫直百會旁一寸五分。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治頭旋項痛不能轉側。鼻塞偏風口喎衄血。頭重耳鳴青盲內障。

大杼 在項後第一椎下兩旁。相去脊中各二寸陷中。正坐取之。海論曰衝脈者。其輸上在於大杼。氣穴論曰。督脈別絡手足太陽三脈之會。刺三分。留七呼灸五壯。一曰禁灸。非有大急不可灸也。主治傷寒汗不出。腰脊項背強痛不得臥。喉痹煩滿。頭痛咳嗽。膝痛不可伸屈。

至陰 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足太陽所出為井。刺一分。留五呼。灸三壯五壯。主治風寒頭重。鼻塞目痛生翳。胸脅痛。轉筋心煩。足下熱。小便不利。失精。席宏賦云。專治腳膝腫。百證賦云。兼屏翳。治遍身癢痛之疾。張仲文。治婦人橫產手先出。諸符藥不效。為灸右腳小指尖三壯。炷如小麥。下火立產。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