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病諸候
水腫候
《養生方》云:十一月勿食經夏自死肉脯,內動於腎,喜成水病。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蝦蟆行氣正坐,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勞水腫之病。又云:人臥勿以腳懸蹋高處,不久遂致成腎水也。
霍亂病諸候
霍亂候
《養生方》云:七月食蜜,令人暴下,發霍亂。
霍亂轉筋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展兩脛,兩手外踵者相向,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
又法:覆臥傍視立兩踵,生腰,鼻內氣,去轉筋。
又云:張脛兩足趾號五息,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趾號,言寬大去筋節急攣躄痛,久行身開張。
又云:覆臥傍視立兩踵,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已,除腳中弦痛,轉筋腳痠疼。一本云「治腳弱」。
霍亂筋急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面不受氣,眾節氣散,來往三七。欲得捉足,左右側身,各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脈冷筋急。
又云:一足向前互跪,押踹極勢,一手向前長努拓勢,一足向後屈,一手搦解谿,急挽盡勢,膝頭摟席使急,面頭漸舉,氣融散流,上下左右換易四七,去腰伏菟腋下悶疼,髓筋急。
又云:長舒一足屈一足,兩手抱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卻挽一肘取勢,氣內散消,如似骨解,遁互換足,各別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云:張脛兩足趾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趾號,言寬大去筋節急攣躄痛,久行身開張。
又云:雙手反向拓腰,仰頭向後努急,手拓處不動展兩肘頭相向,極勢三七,去兩臂膊筋急,冷血咽骨掘弱。
又云:一手拓前極勢長努,手向後長舒,盡勢身似天形,左右迭互換手亦二七,腰脊不動,去身內八節骨內冷血,筋虛,項膊急。
又云:一足蹋地,一手向前長舒,一足向後極勢長舒,一手一足一時盡意急振二七,左右亦然。去髓疼筋急,百脈不和。
又云:兩手掌倒拓兩膊並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手不移處,努兩肘向上,急勢上下振搖二七,欲得卷兩手七,自相將三七,去項膊筋脈急勞。一手屈卷向後,左一手捉肘頭向內挽之,上下一時盡勢,屈手散放舒指三,左轉手皆極勢四七,調肘膊骨筋急。張兩手拓向上,極勢上下,來往三七,手不動將兩肘向極勢七,不動手肘臂側身極勢,左右回三七,去脛骨冷氣風急。
中惡病諸候
中惡卒魘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拘魂門,制魄戶,名曰握固法。屈大拇指著四小指內抱之,積習不止,眠時亦不復開,令人不魘魅。
又云:人魘勿然明喚之,魘死不疑,暗喚之,唯好得遠喚,亦不得近而急喚,亦喜失魂魄。
自縊死候
又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則難治。此謂其晝則陽盛,其氣易通,夜則陰盛,其氣難通。
又云:夏則夜短又熱則易活。
又云:氣雖已斷,而心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活也。
屍病諸候
伏屍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叩齒二七過,輒嚥氣二七過此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伏屍皆去,面體光澤。
注病諸候
諸注候
《養生方》云:諸濕食不見影,食之成卒注。
風注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交拓兩膊頭面,兩肘頭仰上極勢,身平頭仰,同時取勢,肘頭上下三七搖之。去膊肘風注,咽項急,血脈不通。
冷注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一手長舒合掌,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走注候
《養生方》云:食米甘甜粥,變成走注,又兩脅也。
蠱毒病諸候上
蠱毒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著頭相叉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從外抱膝中,痛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交叉頭十二通。愈蠱毒及三尸毒,腰中大氣。
又云:常度日月星辰清淨,以雞鳴安身臥,嗽口三咽之,調五臟,殺蠱蟲,令人長生,治心腹痛。
又云:治百病邪蠱,當正偃臥,閉目閉氣,內視丹田,以鼻徐徐內氣,令腹極滿,徐徐以口吐之,勿令有聲,令入多出少,以微為故。存視五臟,各如其形色,又存胃中,令鮮明潔白如素,為之倦極,汗出乃止,以粉粉身,摩捋形體。汗不出而倦者,亦可止,明日復為之。又當存作大雷電隆晃走入腹中,為之不止,病自除。
蠱毒病諸候下
飲酒中毒候
《養生方》云:正坐仰天,呼出酒食醉飽之氣,出氣之後,立飢且醒。
血病諸候
吐血候
《養生方》云:思慮傷心,心傷則吐衄,發則發焦也。
唾血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伸兩腳兩手指著足五趾上,愈腰折不能低,若唾血久疼為之愈。長伸兩腳,以兩手捉五趾七遍,愈腰折不能低仰,若唾血久疼血病,久行身則可卷轉也。
小便血候
《養生方》云:人食甜酪,勿食不酢,必變為尿血。
發毛病諸候
鬚髮禿落候
《養生方》云:熱食汗出勿傷風,令發墮落,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欲理髮向王地,既櫛發之始而微咒曰,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為隱月,右為日根,六合清煉,百神受恩。咒畢唾三過,能常行之,發不落而生。
又云:當數易櫛,櫛之取多,不得使痛,亦可令侍者櫛取多,血液不滯,髮根常牢。
白髮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解發東向坐,握固不息一通,舉左右手導引,手掩兩耳,治頭風,令發不白,以手復持頭五通脈也。
又云:清旦初起,左右手交互,從頭上挽兩耳舉,又引鬚髮即流通。
又云:坐地直兩腳,以兩手指腳脛,以頭至地,調脊諸椎,利髮根,令長美。坐舒兩腳相去一尺,以扼腳兩脛,以頂至地十二通,調身脊無患害,致精氣潤澤,髮根長美者,令青黑柔濡滑澤,發恆不白。
又云:伏解發東向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掩兩耳,令發黑不白,伏者雙膝著地,額直至地,解發破髻,舒頭長敷在地。向東者向長生之術,握固兩手,如嬰兒握,不令氣出,不息不使,息出極悶已,三噓而長細引,一通者一為之。令此身囊之中滿,其氣引之,此舊身內惡邪,伏氣隨引而出,故名導引。舉左右手各一通,掩兩耳塞鼻孔三通,除白髮患也。
又云:蹲踞以兩手舉足五趾,低頭自極,則五臟氣遍至,治耳不聞,目不明,久為之,則令發白復黑。
又云:正月十日沐發,發白更黑。
又云:千過流頭,頭不白。
又云:正月一日取五香煮作湯,沐頭不白。
又云:十日沐浴頭不白。又云:十四日沐浴,令齒牢發黑。
又云:常向本命櫛發之始,叩齒九通。陰咒曰:大常散靈,五老返真,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煉,百疾愈因。嚥唾三通,常數行之使人齒不痛,發牢不白,一雲頭腦不痛。
又云:思心氣上下四布,正赤通天地,自身大且長,令人氣力增益,發白更黑,齒落再生。
面體病諸候
面皰候
《養生方》云:醉不可露臥,令人面發瘡疱。
又云:飲酒熱未解,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瘡,輕者皶疱。
面皯䵴候
《養生方》云:飽食而坐不行步,有所作務,不但無益,乃使人得積聚不消之病,及手足痹面目黧皯。
目病諸候
目風淚出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痛,痹風,目耳聾。
又云: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生腰,以鼻內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疼。一本云:除風目暗耳聾。
又云:以鼻內氣,左手持鼻除目暗泣出,鼻內氣,口閉自極七息,除兩脅下積血氣。
又云:端坐生腰,徐以鼻內氣,以右手持鼻,除目暗。若淚出,閉目吐氣,鼻中瘜肉耳聾亦然。除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目暗不明候
《養生方》云:恣樂傷魂,魄通於目,損於肝,則目暗。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蹲踞以兩手舉足五趾頭自極,則五臟氣遍,主治耳不聞人語聲,目不明。久為之,則令發白復黑。
又云:兩足趾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久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又云:伸左脛,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令人目明。依經為之,引肺中氣,去風虛病,令人目明,夜中見色,與晝無異。
又云:雞鳴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又云:東向坐不息,再通以兩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目清明。上以內氣洗身中,令內睛潔,此以外洗去其塵障。
又云:臥引為三,以手爪項邊脈五通,令人目明,臥正偃頭下卻亢引三通,以兩手指爪項邊大脈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見色,為久不已,通見十方,無有劑限。
目青盲候
《養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
又云:正月八日沐浴,除目盲。
目茫茫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雞鳴欲起,先屈左手啖鹽指,以指相摩。咒曰:西王母女,名曰益愈,賜我目受之,於口即精,摩形常雞鳴二七著唾。除目茫茫,致其精光,徹視萬里,遍見四方。咽二七唾之,以熱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鼻病諸候
鼻衄候
《養生方》云:思慮則傷心,心傷則吐衄血。
鼻齆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東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兩孔,治鼻中患交腳箕坐,治鼻中患通腳癰瘡,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聞香臭。久行不已,徹聞十方。
鼻生瘡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五通,治鼻瘡。
鼻瘜肉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端坐生腰,徐徐以鼻內氣,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淚苦出。徐徐閉目吐氣,鼻中瘜肉耳聾,亦能除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又云:東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兩孔,治鼻中瘜肉。
耳病諸候
耳聾候
《養生方》云: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耳聾目盲。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聲。
又云:腳著項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
牙齒病諸候
齒痛候
《養生方》云:常向本命曰櫛發之始,叩齒九通,陰咒曰:太帝散靈,五老返真,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日根,六合清煉,百疾愈因。唾唾三通,常數行之,使齒不痛,發牢不白,頭腦不痛。
又云:東向坐,不息四通,琢齒二七,治齒痛病。大張口琢齒二七,一通二七,又解四通,中間其二七大勢,以意消息,瘥病而已,不復疼痛,解病鮮白不梨,亦不疏離。久行不已,能破金剛。
又云:東向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齒三十六下,治齒痛。
齒斷腫候
《養生方》云:水銀不得近牙齒,發腫,善落齒。
齒蟲候
《養生方》云:雞鳴時常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
又云:朝未起早漱口,中唾滿口乃吞之,輒琢齒二七過,使人丁壯有顏色,去蟲而牢齒。
又云:人能恆服玉泉,必可丁壯妍悅,去蟲牢齒,謂口中唾也。
齒齲注候
《養生方》云:朝夕琢齒,齒不齲。
又云:食畢當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
唇口病諸候
謇吃候
《養生方》云:憤滿傷神,神通於舌,損心則謇吃。
喉心胸病諸候
喉痹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拓兩頰,手不動摟肘使急,腰內亦然,住定放兩肋頭向外肘膊,腰氣散盡勢,大悶始起。來去七通,去喉痹。
又云:一手長舒合掌,仰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狗咽候
又云:治此病者,以一摶飯共狗分食便瘥,所以謂之狗咽。
胸鰍候
《養生方》云:以右足踐左足上,除胸痹食熱嘔。
癭瘤等病諸候
癭候
《養生方》云: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
多忘候
《養生方》云:丈夫頭勿北首臥,神魂不安,多愁忘。
嗜眠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箕踞交兩手內並腳中入,且兩手急引之,愈久寐精氣不明。交腳箕踞,凡故言箕踞,以兩手從內屈腳中入,左手從右跗腕上入,左足隨孔下,右手從左足腕上入,右足隨孔下出,抱兩腳急把兩手,極引二通,愈久寐精神不明,久行則不睡長精明。
又云:一手拓頦向上極勢,一手向後長舒急努,四方顯手掌,一時俱極勢四七,左右換手皆然,拓頦手兩向共,頭欹側身二七。去臂膊風眠睡,尋用永吉日康。
體臭候
《養生方》云:以手掩口鼻,臨目微氣久許時,手中生液,速以手摩面目,常行之,使人體香。
疔瘡諸候
疔瘡候
《養生方》云:人汗入諸食內食之,作疔瘡。
癰疽病諸候上
癰候
《養生方》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癰癤,不爾發寒熱,變為黃疸,又為泄利。
又云:人汗入諸食中,食之則作疔瘡癰癤也。
疽候
《養生方》云:銅器蓋食,汗入食,食之令人發惡瘡內疽。
又云:鯽魚膾合豬肝肺食之,發疽。
又云:烏雞肉合食發疽。
又云:魚腹內有白如膏,合烏雞肉食之,亦發疽也。
又云:魚金鰓食發疽也。
又云:已醉強飽食,不幸發疸。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行氣者,鼻內息五入方一吐為一通,滿十二通愈。
又云:正坐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輒令氣至頭而止,治疽痹氣不足。
癰疽病諸候下
熛疽候
又云:十指端策策痛入心不可忍,嚮明望之,晃晃黃赤,或黯黯青黑,是熛疽,直截後節,十有一愈。
又云:風胗痛不可忍者,熛疽發五臟俞,節解相應,通洞熛疽也。諸是熛疽皆死。又齒間臭熱,血出不止,熛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以灰掩覆其血,不爾著人。
又云:諸是熛疽皆死,唯痛取利,十有一活耳。此皆毒氣客於經絡,氣血痞澀,毒變所生也。
風疽候
《養生方》云:大解汗當以粉粉身,若令自乾者,成風疽也。
腸癰候
《養生方》云:六畜卒疫死及夏病者,腦不中食,喜生腸癰也。
內癰候
《養生方》云:四月勿食螺雞肉,作內癰在胸掖下,出瘻孔。
痤癤候
《養生方》云:人汗入諸食中,食之作癰癤。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癰癤也。
瘻病諸候
諸瘻候
《養生方》云:六月勿食自落地五果,經宿蚍蜉螻蛄蜣螂游上,喜為九瘻。
又云:十二月勿食狗鼠殘肉,生瘡及瘻出頸項,及口裡或生咽內。
鼠瘻候
《養生方》云:正月勿食鼠殘食,作鼠瘻,發於頸項;或毒入腹,下血不止;或口生瘡,如有蟲食。
瘰癧瘻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箕踞以兩手從曲腳入,據地曲腳加其上,舉尻,其可用行氣,愈瘰癧乳痛。
㿉瘻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偃臥,直兩手兩足,念月所在,令赤如汕囊丹,除㿉少腹重不便,腹中熱。但口內氣息出之數十,不須小嚥氣,即腸中不熱者,七息已溫,熱咽之十數。
痔病諸候
諸痔候
《養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氣痔。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一足踏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痔五勞,三里氣不下。
又云: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兩遍,治五痔。
又云: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受氣,眾節氣散,來去三七,欲得捉左右,側身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冷筋急悶痔。
又云:兩足相踏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捧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後努腰七,去心勞痔病。
瘡病諸候
諸惡瘡候
《養生方》云:銅器蓋食,汁入食,發惡瘡內疽也。
又云:醉而交接,或致惡瘡。
又云:飲酒熱未解,以冷水洗面,令惡瘡,輕者皶疱。
又云:五月五日取棗葉三升,井華水搗取汁浴,永不生惡瘡。
又云:井華水和粉洗足,不病惡瘡。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龍行氣叩頭下視,不息十二通,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
又云:五月一日,八月二日,九月九日,十月七日,十一月四日,十二月十三日,沐浴,除惡瘡。
癬候
《養生方》云:夏勿露面臥,露下墮面,皮厚及喜成癬。
疥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龍行氣叩頭下視,不息十二通,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
腕傷病諸候
卒被損瘀血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端坐生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內氣,自極七息,除瘀血結氣。
又云:鼻內氣,口閉,自極七息,除兩脅下積血氣。
又云:端坐生腰,舉左手,右手承右脅,鼻內氣七息,除瘀血。
又云:端坐右手持腰,鼻內氣七息,左右戾頭各三十止,除體瘀血項頸痛。
又云:雙手搦腰,手指相對向,盡勢前後振搖二七,又將手大指向後極勢振搖二七。不移手上下對,與氣下,盡勢來去三七,去雲門腰掖血氣閉塞。
婦人雜病諸候一
月水不調候
《養生方》云:病憂恚泣哭,以令陰陽結氣不和,故令月水時少時多,內熱苦渴,色惡體肌枯,身重。
婦人雜病諸候二
漏五色俱下候
《養生方》云:夫婦自共諍訟,訟意未和平,強從子臟閉塞,留結為病,遂成漏下,黃白如膏。
婦人雜病諸候三
月水不通無子候。
《養生方》云:少時若新產後,急帶舉重,子陰挺出,或傾邪月水不瀉,陰中激痛,下寒。令人無子。
結積無子候
《養生方》云:月水未絕,以合陰陽,精氣入內,令月水不節,內生積聚,令絕子,不復產乳。
婦人雜病諸候四
乳癰候
《養生方》云:熱食汗出,露乳傷風,喜髮乳腫,名吹乳,因喜作癰。
乳結核候
《養生方導引法》云:箕踞以兩手從曲腳內入,據地曲腳加其上,舉尻,其可用行氣,愈瘰癧乳痛。交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任完,舉十二通,愈瘰癧乳痛也。
婦人難產病諸候
逆產候
《養生方》云:妊娠大小便勿至非常之去處,必逆產殺人也。
婦人產後病諸候
產後帶下候
又云: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產後屬胞門,謂因產傷損胞絡故也。
小兒雜病諸候
難乳候
又云: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乳,此則胎寒,亦名難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