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效產寶 卷上

唐·昝殷
来源:经效产宝

妊娠安胎方論第一〔凡十一道〕

療妊娠三四個月,腹痛,時時下血。 續斷〔八分〕、艾葉〔六分炒〕、當歸〔六分〕、竹茹〔四分〕、乾地黃〔六分〕、 阿膠〔四分炙〕、雞蘇〔四分〕,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空心再服, 隔日更服。 治妊娠六七個月,忽胎動下血,腸痛不可忍。 芎藭〔八分〕、桑寄生〔四分〕、當歸〔十二分〕,右以水一升,煎取八合, 下清酒半升,同煎取九合,分作三服,如人行五六里, 再溫服。治妊娠下血,時時漏血,血盡子死。 生地黃汁〔三合〕、清酒〔三合〕, 右相和,煎三四沸,空腹分溫,溫服。 治妊娠心頭煩懣,兩脅脹,不下食。 檳榔〔三個〕、人參〔四分〕、柴胡〔五分〕、枳殼〔四分炙〕、肉豆蔻〔二分〕、 生薑〔二分〕、桑寄生〔四分〕,右以水二升,煎取六合,分溫三服。 治妊娠身傷寒,頭痛壯熱,肢節煩痛。 前胡〔六分〕、石膏〔十二分〕、大青〔四分〕、子苓〔五分〕、知母〔四分〕、 山梔〔四分〕、蔥白〔七莖〕、甜竹茹〔三分〕,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 食後分溫三服。 治妊娠胎動腰痛,及下血,安胎。當歸〔四分〕、芎藭〔四分〕、蔥白〔二七莖〕、 艾葉〔二分〕、茅根〔六分〕、鹿角膠〔六分炙為末〕,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 空心熱喫三服。 治妊娠損動,安胎。 鯉魚〔一斤〕、粳米〔一升〕,右作矔食之佳。 治妊娠嘔吐不食,兼吐痰水。 生蘆根〔十分〕、橘皮〔四分〕、生薑〔六分〕、檳榔〔二分〕,右以水二升, 煎取七合,空腹熱服。治妊娠脅滿腹脹,心胸煩,見即吐,漸加羸瘦。 赤茯苓〔四分〕、前胡〔四分〕、小半夏〔四分湯洗〕、生薑〔三分〕、白朮〔一分〕 、大腹子〔五個〕、麥門冬〔六分去心〕、檳榔〔五枚〕、紫蘇〔四分〕,右水二升, 煎取八合,空心分溫三服。 治妊娠常苦煩悶,此是子煩,宜服此方。 茯苓〔八分〕、防風〔六分〕、知母〔六分〕、竹瀝〔三合溫用〕、生門冬〔十二分〕 ,右水二升,煎取七合,下竹瀝後作兩服。 治妊娠胎動不安,煩悶。 當歸〔四分〕、芎藭〔三分〕、阿膠〔二分炙臨時入〕、蔥白〔十四莖〕、豉〔八合〕 、桑寄生〔四分〕,右水二升,煎取八合,下阿膠,空腹分兩服。

妊娠食諸物忌方論第二〔凡五道〕

食雞肉與糯米共食,令子生白蟲。 食鯉魚柔雞子,令子多疳。 食羊肝,令子多厄。 食鴨子,令子倒生。 食兔肉犬肉,令子缺脣無音聲。

益氣滑胎令易產方論第三〔凡一道〕

潤胎益氣,令子易生,訶子丸。 檳榔〔八分〕、芎藭〔二分〕、吳茱萸〔三分〕、訶子皮〔三分蒸〕,右為細末,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空心酒下十九丸,自七八個月,服至分解。

妊娠惡阻吐不食方論第四〔凡四道〕

論曰:夫阻病之候,心中潰潰,頭旋眼眩,四肢沉重懈怠,惡聞食氣,好喫酸鹹果實。 多臥少起,三月四月多嘔逆,肢節不得自舉者,以此治之。 人參〔八分〕、厚朴〔六分炙〕、茯苓〔十三分〕、葛根〔八分〕、白朮〔十二分〕、 橘皮〔六分〕、生薑〔十一分切〕,右水七升,煮二合,分溫三服,忌桃李醋等物。 治妊娠三四月,嘔吐惡聞食氣。 橘皮、青竹茹、生薑、茯苓、白朮〔各二兩〕,右水六升,煎二升,分溫三服, 忌同前。 治妊娠薤病,心中潰悶,見食嘔吐,憎聞食氣,肢節煩疼,身體沉重, 多臥嗜睡黃瘦方。 人參〔八分〕、橘皮〔八分〕、茯苓〔十二分〕、生薑〔十二分〕、甘草〔十二分〕、 大棗〔十二枚〕、生麥門冬子〔十二分去心〕,右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溫三服, 忌菘菜醋等。凡妊娠惡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

胎動不安方論第五〔凡十八道〕

論曰: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動胎,但療母疾,其胎自安,又緣胎有不堅, 故致動以病母,但療胎則母瘥,其理甚效,不可違也,胎不動,不知子死生者, 但看母脣口青者,兒死母活,口中青沫出者,子母俱死,口舌赤青沫者,母死子活也。 療胎數落而不結實,或冷或熱。 甘草〔三兩〕、黃耆、人參、白朮、芎藭、乾地黃、吳茱萸〔各二兩〕,右為末, 空腹酒調二錢,忌菘菜醋等物。 治胎動不安。 好銀〔煮取水〕。 右著蔥白,作羹食之佳。 治胎動下血,心腹絞痛,兒在腹死活未分,服此藥死即下,活即安,極妙。 當歸〔三兩〕、芎藭〔六兩〕,右水四升,酒三升,煮取三升,為三服。 治妊娠三二月,及七八月,胎動不安,或腰肚痛,有血下。 芎藭、當歸各四兩、艾葉〔二兩〕、甘草〔一兩〕、阿膠〔二兩炙〕,右水五升, 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古方無艾葉〕。 治妊娠搶心,下血不止,腰腹痛不可忍。 上銀〔一斤水一斗煎取七升〕、芎藭〔四兩〕、當歸〔四兩〕、阿膠〔三兩〕、 生地黃〔五兩〕,右以前銀水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妊娠無故胎動不安,腹內絞痛。 蔥白〔切一升〕、阿膠〔三兩炙〕、當歸〔四兩〕、川芎〔四兩〕、桑寄生, 右取銀水七升,煮藥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妊娠五六月,胎猶不安,不常處。 白朮〔三兩〕、厚朴〔二兩〕、旋覆花〔一兩〕、黃芩〔二兩〕、茯苓〔三兩〕、 生薑〔二兩〕、枳殼〔二兩〕、芍藥〔二兩炙令黃色〕,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 食後分溫五服。 治胎動不安。 熟艾〔二兩〕、蔥白〔切一升〕、阿膠〔二兩炙〕,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 分溫兩服。 又方 芎藭〔二兩〕、蔥白〔切一升〕,右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 治妊娠冷熱,腹內不調,致胎不安。 當歸〔三兩〕、乾薑〔三兩〕、芎藭〔四兩〕、艾葉〔二兩〕,右水四升,煎取二升, 分為四服。治妊娠經八九個月,或胎動不安,因用力勞乏,心腹痛,面目青,冷汗出, 氣息欲絕,由勞動驚胎之所致。 釣藤〔二兩〕、伏神〔二兩〕、人參〔二兩〕、當歸〔二兩〕、桔梗〔三兩〕、 寄生〔一兩〕,右水五升,煎取二升,分為三服,忌豬肉菘菜,若煩熱加石膏五兩, 臨月加桂心二兩。 治妊娠因夫所動困絕。 右取竹瀝,飲一升,立愈。 療妊娠被驚惱,胎向下不安,小腹痛連腰,下血。 當歸、芎藭各八分、阿膠〔六分炙〕、人參〔六分〕、艾葉〔四分〕、大棗〔十二枚〕 、茯苓〔十分〕,右水四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治墮胎忽倒地,舉動擎促損腹中不安,及子死腹中不出。 芎藭〔一兩〕 右為末,服寸匕,須臾三服,立出。 治胎動衝心,煩悶欲死,安胎止痛。 甘草〔炙〕、當歸、芎藭、人參、阿膠〔各二兩〕、蔥白〔切一升〕,右以水七升, 煎取二升,分為三服。 療妊娠忽黃汁下如膠,或如小豆汁。 粳米〔五升〕、黃耆〔五兩〕,右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為四服。 治妊娠胎動欲落,肚痛不可忍。 上銀〔一斤〕、茅根〔去黑皮切二升〕,右以水九七升,煮銀取二升,入清酒一升, 同煎茅根取一二升,分為三服,立安。 療妊娠腹內冷痛,忽胎動。 薤白〔切一升〕、當歸〔四兩〕,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作三服。

妊娠漏胞下血方論第六〔凡五道〕

療漏胎下血不止,胞乾即死,宜急治之。 生乾地黃〔為細末〕,右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即愈。 治妊娠下血不止,及腹內冷者。 生地黃、乾薑,右兩味等分,同煎服。 治妊娠無故,卒下血不絕。 阿膠〔三兩炙〕,右清酒一升半,煎取一升,頓服。 又方 生地黃〔八兩〕,右擣碎,以酒浸,絞去滓,分兩服,以止為度。 療妊娠下血如月信來,若胞乾則損子傷母。 乾地黃〔五兩〕、乾薑〔五兩〕,右以水六升,煎取二升,下蜜少許,更煎兩沸, 分二服。

妊娠心腹腰痛方論第七〔凡十一道〕

治妊娠二三月,腹痛腰痛。 當歸〔三兩〕、阿膠〔炙〕、甘草〔各二兩〕、蔥白〔切一升〕,右水七升, 煮取二升,分三服,忌豬肉菘菜醋等物。 治妊娠三五月已來,忽心腹絞痛。 大棗〔十四枚燒令焦〕,右取小便調服之。 治妊娠心腹痛不可忍。 鹽〔一斤燒令赤〕,右以兩指取一撮,酒調服之。 治妊娠遍身痛,或衝心欲死,不能飲食。 白朮〔五兩〕、黃苓〔二兩〕、芍藥〔四兩炙令黃〕, 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為三服,緣胎有水致痛,兼易產。 治妊娠卒心痛,氣欲絕。 芎藭、當歸、茯苓各三兩、厚朴〔三兩炙〕,右水六升,煎取二升,分為兩服, 忌食如前。 治妊娠腰背痛,反覆不得。 鹿角〔一枚長五六寸燒令赤酒中淬之冷又燒之更淬以角碎為度〕,右取酒飲之, 作散服,鹿角亦得。 療妊娠先患冷氣,忽衝心腹,痛如刀刺。 芎藭、人參、茯苓、吳茱萸、桔梗、當歸各三兩、厚朴〔炙〕、芍藥〔炙〕各二兩, 右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氣下即瘥。 治妊娠患腹痛,并胎動不安。 蔥白〔切一升〕、人參、厚朴〔炙〕、阿膠〔炙〕、芎藭各二兩、當歸〔三兩〕, 右水七升,煎取三升,分作三服。 治妊娠疼痛不可忍,或連胯痛。先服此散。 杜仲〔四兩〕、五加皮、阿膠〔炙〕、狗脊、防風、川芎、細辛、芍藥各三兩、萆薢 〔三兩〕、杏仁〔八十枚去尖〕,右水九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膠,作三服。 治妊娠三兩月,腰痛不可忍者。先服前散後服此丸 續斷、杜仲各十分、芎藭〔三兩〕、獨活〔三兩〕、狗脊、五加皮、萆薢、芍藥、 薯藥、訶子已上各八兩,右為末,蜜和為丸,梧桐大,空心,酒下四十九丸,日再服。 治觸動胎,以致腰痛背痛。 杜仲、五加皮、當歸、芍藥〔炙〕、芎藭、人參、萆薢各三兩,右以水七升, 煎取二升半,分溫三服。

妊娠傷寒熱病防損胎方論第八〔凡五道〕

論曰:非即之氣,傷折產婦,熱毒之氣,侵損胞胎,遂有墮胎漏血,俱害子母之命。 治妊娠傷寒,骨節疼痛,壯熱,不急治,則胎落。 蔥白〔切一升〕、前胡、葛根、石膏各十分、青黛六分、升麻〔八分〕、梔子仁 〔十二分〕,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妊娠頭痛壯熱,嘔吐不下食,心煩熱。 青竹茹、葛根、知母各三兩、蘆根〔一升〕、生麥門冬〔四兩去心〕,右水七升, 煎取三升,分三服。 治妊娠時氣頭痛,腰背強,壯熱。 升麻、黛青、前胡、黃芩、山梔各二兩、葛根〔三兩〕、石膏〔八分〕, 右水五升,煎取三升半,分為三服。 治妊娠六七月,傷寒熱入腹,大小便秘結不通,蒸熱。 前胡〔十分〕、大黃、石膏各二十分、梔子仁〔十枚〕、知母、黃芩、伏苓、生薑 〔各八分〕,右水八升,煎取二升半,後下大黃,更煎三五沸,分作三服。 治妊娠傷寒,苦熱不止,身上斑出,忽赤忽黑,小便如赤血,氣欲絕,胎欲落。 梔子仁、升麻〔各四兩〕、黛青〔二兩〕、石膏〔八兩碎〕、蔥白〔切一升〕、 生地黃〔二十分〕、黃芩〔三兩〕,右水九升,煎取三升,作三服,忌熱物。

妊娠患淋小便不利方論第九〔凡二道〕

治妊娠患淋,小便澀不利,小腹水道熱痛。 冬葵子〔一升〕、芍藥〔二兩炙〕、黃芩、茯苓、車錢子〔各三兩〕,右以水七升, 煎取二升,分溫三服。

妊娠下痢黃水赤白方論第十〔凡七道〕

論曰:妊娠下痢,皆因誤食生冷肥膩,冷即色白,熱即黃赤,氣不和,赤白相兼, 攪刺疼痛,脾胃不調之所致也。 治妊娠患痢膿血,狀如魚髓,小腹絞痛難忍。 薤白〔切一升〕、地榆、醋榴皮、黃連各三兩、阿膠〔二兩炙〕,右水七升, 煎取二升半,分三服,忌生冷肥膩。 治妊娠痢白膿,腹內冷。 乾薑〔四兩〕、赤石脂〔六兩〕、粳米〔一升炒令黃色〕,右水七升,煎取二升, 分三服,忌如前。 療妊娠腹痛,下痢不止。 黃連、石榴皮、當歸〔各三兩〕、阿膠〔二兩炙〕、艾〔一兩半〕, 右水六升,煎至二升,分為三服,忌如前。 療妊娠下痢,腹內痛,膿血不止。 黃連〔八分〕、厚朴〔炙〕、阿膠〔炙〕、當歸〔各六分〕、艾葉、黃柏〔各四分〕、 乾薑〔五分〕,右為末,空心,米飲調下一匙,日進三服。 療妊娠膝下刺痛,大便白,晝夜三五十行。 根黃〔厚者塗蜜炙令焦〕、大蒜〔炮令爛熟〕,右大蒜去皮,研如膏,和根黃末為丸, 如梧桐子大,空心粥飲下三十丸,日進三服妙。 療娠痢,黃水不絕。 厚朴〔三兩炙〕、黃連〔二兩〕、豆蔻〔五枚連皮〕, 右水二升,煮取一升,頻服,忌如前。 治妊娠忽被驚奔走,墮胎,下血不止兼痛。 乾地黃〔四兩〕、當歸、艾葉各二兩、阿膠〔炙〕、芎藭各三兩,右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分作三服,痛加杜仲、五加皮各三兩。

治妊娠水氣身腫腹脹方論第十一〔凡四道〕

論曰:臟氣本弱,因產重虛,土不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脹,手足面目皆浮腫, 小便秘澀。 治妊娠身腫有水氣,心腹脹滿,小便少。 茯苓〔四兩〕、杏仁〔尖去〕、檳榔〔三兩〕、旋覆花、郁李仁各一兩,右水六升, 煮取二升,分溫溫服,小便通即瘥。 治妊娠四肢皮肉拘急及腫。 桑白皮〔切二升〕、樟桂根〔一兩〕、赤小豆〔二升〕,右水一斗二升,煮二味, 取七升,下小豆,煮令熟,先食豆,候渴即飲其汁, 小便利即瘥。 治妊娠遍身洪腫方。 葶藶子〔十分〕、白朮〔二十分〕、茯苓〔二兩〕、桑白皮〔二兩〕、郁李仁〔八分〕 ,右水六升,煎取二升,作兩服,小便利即瘥。 又方 澤瀉〔三兩〕、葶藶子〔三兩〕、白朮〔六兩〕、枳殼〔炙〕、茯苓〔各六兩〕, 右制度服,食如前。

妊娠千金易產方論第十二〔凡六道〕

論曰:夫婦人特將產至重者,胞衣也,凡胞衣不出者,世謂之息胞,由產時用力過度, 已產而體已疲頓,不能更用氣,經停之間,而外冷氣乘之,則血澀逆否, 故令胞衣不出,則不得斷臍沐浴,冷氣傷兒則成病也。 舊方胞衣不損兒者,依法截臍。而以物繫其帶一頭,所有產時看生人,不用意謹謢, 而率挽胞系斷其胞,上掩心而夭命也,凡欲產時,必先脫常所著衣裳,以籠神驗。 胞衣不出血 竈下土〔一大寸研碎〕, 右用好醋調令相和,內於臍中,續取生乾草湯三四合服。 又方 槐子〔十四枚〕、蒲黃〔一合〕,右酒煎溫服,須臾末效,更進一服。 又方 生地黃汁〔五合〕、生薑汁〔半大合〕,右煎三四沸,頓服之。 又方 槐子〔槐枝切一升最好〕、瞿麥〔八分〕、牛膝〔八分〕、通草〔十二分〕、 白榆〔切一大升〕、冬麥仁〔一大升研〕,右水五升,煎二大升,去滓,下麻仁, 分三服。 小品顏服散,令易產,母疾病,未生一月已前,預服,過三十日,行步不覺兒生。 甘草〔八分〕、粳米〔一合〕、大豆黃〔炒〕、黃芩、乾薑、桂心、吳茱萸、 冬麥仁〔研如泥〕各二分,右為末,空腹煖酒,服方寸匕,忌生冷肥膩。 又易產方 飛生鳥〔一隻燒〕、槐子〔十四枚〕、故箭羽〔十四片燒〕,右為末,蜜為丸, 大覺痛,服三十丸,未產須臾再服之。

治產難諸疾方論第十三〔凡十二道〕

易產方 榆白皮〔十四分〕、通草〔十二分〕、葵子〔三合〕、滑石、瞿麥〔各八分〕, 右水二升,煎取八合,分溫三服。 又方 羚羊角〔一枚燒刮取末〕,右以酒調方寸匕服。 又方 滑石〔八分〕、葵子〔一合〕、榆皮〔十二分〕、牛膝〔六分〕,右水一升八合, 煎取六合,再服。 又方 含醋噀面,悶即噀之。 又方 吞槐子七枚,即下。 又方 吞雞子白兩枚即產。 又方 兩手各把一石燕,立產。 又方 兔皮和毛〔燒灰研〕,右以酒調兩錢匕即產,衣不下,服之即下。 又方 大麻根三莖,右水一升,煎取半升,頓服立產,衣不下,服之即下。 又方 弓弩絃燒灰,右為末,酒調方寸匕,服之即下。 又方 銅弩牙,右燒赤,投於醋三合內,良久頓服,立產。 又方 麝香〔一錢〕,右研水調服之,立產。

難產死生方論第十四〔凡八道〕

療胎死腹中不出,母氣欲絕。 水銀〔二兩〕, 右頓吞之,兒立出。 治產橫倒不出。 右令夫唾口中二七遍,立出。 療產經數日不出,或子死腹。 瞿麥〔六兩〕、通草〔三兩〕、桂心〔三兩〕、榆白皮〔切一升〕,右水九升, 煎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瞿麥,右水煮取濃汁,服之佳。 療子死腹中不出。 伏龍珠〔為末三錢〕,右酒調服之,土當兒頂上戴出妙。 又方 朱砂〔一兩〕,右水煎數沸,然後取酒和服之。 又方 水銀〔二兩〕,右水煮二三十沸,服之立產。 滑胎易產。 白蜜、苦酒、豬脂〔各一升〕,右相和,煎三四沸,臨腹痛時,以熱酒調下三四錢匕, 不過五六服即出。

難產令易產方論第十五〔凡七道〕

論曰:夫難產者,內宜用藥,外宜用法,蓋多門救療,以取其安也,療產難坐草數日, 困乏不能生,此為母先有病,經絡俱閉所然。 赤小豆〔二升〕、膠〔三升〕,右水九升,煎令熟,去豆內膠,烊令清服之, 須臾更一服。 又方 右令夫從外含水,吐著產婦口中,即出。 療難產,疑胎在腹已死。 當歸〔四分〕、芎藭〔六分〕,右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作兩服,便安胎,死即出, 酒煎亦得,神驗。 治難產困乏腹痛,有所見,兒及衣不出。 蒺藜子〔四兩〕、貝母〔四兩〕,右為末,每服一匙,酒調服之,時再服,以出為度, 熟水調下,亦得。 治難產 箭〔一隻燒為末〕,右以水調服之。 又方 鱉甲〔燒為末〕, 右服方寸匕立出,未生更服。 治療落胎腹痛。 芍藥、當歸、牛膝、瞿麥〔各五分〕、桂心、芎藭〔各四分〕, 右以水一升七合,煎取八合,空心溫服。

胎死胞衣不出方論第十六〔凡十八道〕

療妊娠經五六月,胎死腹中,或胞衣不出。 生地黃〔五兩〕、牛膝、朴硝〔各八分〕、桂心、芎藭、大黃各〔六分〕、蒲黃 〔五分〕,右水二升,煎取八合,入蒲黃,空心作二服。 療子死腹中不出。 雄雞糞〔二十一枚〕,右水二升,煎取五合,以米作粥食,胎即出。 治妊娠經六七月,子死腹中不出。 黑豆三合,右醋一升,煎取八合,空心,分溫三服。 治子死腹中,母悶絕。 水銀〔十二分〕,右取井底土,如雞子黃,水研服之。 又方 赤小豆,右生吞七枚出,若是女,即二七枚出。 經效理胎衣不出令爛。 牛膝、瞿麥〔各四兩〕、滑石〔研八分〕、當歸〔二兩〕、通草〔六兩〕、葵子 〔一升〕,右方五升,煎取二升,分三服,溫服。 又方 竈突土三撮,右和煖水服之。 崔氏治胎胞不出。 大豆〔一升〕,右苦酒五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又方 右吞雞子兩三隻,解髮刺喉中令嘔,若因熱,以水煮螻蛄一枚,三四沸, 瀉口中汁下,即出。 又方 大麥、小麥、小豆,右等分相和,煮取濃汁,飲之出。 又方 赤朱〔一兩〕,右研為粉,以苦酒和服之,即出。 又方 皂莢,右為末,著鼻中兩度,自出。 療胞衣久不出,腹滿即殺人,服此方即爛。 桂心、牛膝、通草各三兩、滑石〔二兩〕、葵子〔一升〕、瞿麥〔四兩〕,右水九升, 煎取三升,分三服,甚效。 又方 瞿麥〔四兩〕、桂心〔三兩〕、通草〔三兩〕、牛膝〔五兩〕、葵子〔一升〕, 右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為三服。 又方 真珠〔一兩〕,右研細,苦酒調服之。 又方 洗兒水,右取半碗,服之即出。 治胞衣不出。 牛膝〔八兩〕、葵子〔二升〕,右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胞衣半出半不出,或子死腹中,著脊不下,數日不產,血氣上衝。 牛膝〔六兩〕、葵子〔一升〕、榆白皮〔四兩〕、地黃汁〔八合〕,右水九升, 煎取三升,分三服即出。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