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四十陰氣自平,從古至今,未嘗不若是也。惟尊軀獨異者,正氣不足,濕痰素多,陽事早痿耳。予偶閱醫書,夜臥臂在被外者,每易招寒而痛。婦人露臂枕兒者,亦易受涼而痛。此尊軀之病,雖非得於被外枕兒,而其起痛之因,本因於臥在竹榻。竹榻之性寒涼者也,日日臥之,則寒涼之氣未有不襲筋骨。較之前二條之偶傷經絡者更進一層,所以陽氣不宣,屈伸不利,痛無虛日,喜熱惡寒矣。仲景云:一臂不舉此為痹。載在中門風中也。實非真中而卻類中之機,豈容忽視?現在治法,首重補陽兼養陰血,寓之以驅寒,加之以化痰,再取經絡通之,則一方制度自不失君臣佐使焉。
大熟地(八兩) 歸身(四兩) 赤芍(二兩) 附子(二兩) 黨參(四兩) 於朮(四兩) 茯苓(八兩) 黃耆(二兩) 半夏(四兩) 虎掌(一對) 阿膠(三兩) 橘紅(二兩) 薑黃(一兩) 桂枝(一兩) 沉香(五錢) 甘草(一兩) 枳殼(二兩) 海桐皮(二兩) 風化硝(一兩) 西羌活(一兩) 為末,取竹瀝一茶碗,薑汁二匙,和入淡蜜水,泛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