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血本虧,陰火又旺,責在先天。後天脾氣不健,肝木乘之,所進飲食生痰、生飲,貯之於胃,尚可從吐而出,相安於無事,遲之又久,走入膜外,氣道不清,脹自作焉。脾為生痰之源,胃為貯痰之器。若非運化中宮,兼透膜外,則痛勢有加無已,成為脹滿,亦屬易易耳。然脾統血,肝藏血,病久血更衰少。治以化痰,不得不佐以和養。古人之潤燥互用,正為此等症而設。
杜蘇子 白芥子 當歸 茯苓 炙草 生於術 半夏 萊菔子 大腹皮 白芍 車前子 海蜇 大荸薺 陳皮 真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