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清·周岩
来源:本草思辨录

半夏味辛氣平,辛則開結,平則降逆,為治嘔吐胸滿之要藥。嘔吐胸滿者,少陽證也,故小柴胡湯不能缺此。推之治心痞、治腹脹、治咳、治咽喉不利,一皆開結降逆之功。要其所以結與逆者,由其有停痰留飲,乘陽微以為患,半夏體滑性燥,足以廓清之也。

用半夏者,率以二陳湯能潤大便,半硫丸能治虛秘冷秘,謂潤而非燥,究亦何嘗不燥也,遇津虧無濕之人投之,立貽禍殃。惟仲聖取其長而棄其短,胃反為脾傷不磨,非有滯濁,乃佐之以人參,益之以白蜜,俾半夏之燥性盡失,而胃中之穀氣以行。又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溫經湯三證,亦未可以半夏劫液者。乃其所伍者,為竹葉石膏人參麥冬甘草粳米阿膠丹皮之屬,是亦化半夏之燥而展其開降之能,所謂化而裁之存乎變也。

小青龍湯曰渴者去半夏,小柴胡湯曰渴者去半夏,此可為半夏非不燥之明徵。然半夏之燥,燥而滑者也,能開結能降逆,與燥而澀者不同矣。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