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陰肺

清·姚澜
来源:本草分经

(補)人參

見通行補。

高麗參

見通行補。

珠參

苦寒微甘,補氣降肺火,肺熱有火者宜之。

土參

甘微寒,性苦下降,補肺氣而能使清肅下行,凡有升無降之症宜之。

洋參

苦寒微甘,補肺降火,虛而有火者宜之。

北沙參

甘苦微寒,專補肺陰清肺火,金受火刑者宜之。南沙參功同,而力稍遜。

黃精

見通行補。

玉竹

甘平,補氣血而潤去風濕,潤心肺,用代參地,不寒不燥大有殊功。

黃耆

甘溫升浮,補肺氣溫三焦,壯脾胃實腠理,瀉陰火解肌熱,氣虛難汗者可發,表疏多汗者可止,生用瀉火,炙用補中,為內托瘡癰要藥,但滯胃爾。

白芨

苦辛平,性澀入肺,止吐血,去瘀生新,肺損者能復生之,治跌打湯火傷及瘡癰。

白芍

見肝補。

冬蟲夏草

甘平,補肺腎,止血化痰,治勞嗽。

五味子

性溫,五味俱備,酸鹹為多,斂肺補腎,益氣生津,澀精明目,強陰退熱,斂汗止嘔,寧嗽定喘,除渴止瀉,夏月宜常服之以瀉火而益金,北產者良。

大棗

見通行補。

胡桃

甘熱,通命門利三焦,潤腸胃溫肺補腎,潤燥養血,佐破故紙大補下焦,然能動風痰助腎火。皮性澀,若連皮用則斂肺固腎澀精。油者有毒,能殺蟲。殼外青皮壓油,烏鬚髮。

落花生

辛甘香,潤肺補脾,和平可貴。

白糖

見脾補。

山藥

見脾補。

米仁

見胃補。

粳米

甘平,得天地中和之氣,平和五臟,補益氣血,入肺清熱利便,晚收者性涼,尤能清熱。北粳涼,南粳溫,新粳熱,陳粳涼,赤粳熱,白粳涼,新米動氣。米泔清熱涼血利小便,用第二次者。

糯米

見脾補。

飴糖

見脾補。

磁石

見腎補。

燕窩

甘淡,平大養肺陰,開胃氣,化痰止嗽,補而能清,一切病之由於肺虛不能清肅下行者,此皆治之。燕肉不可食,損人神氣。

甘平微咸,入肺腎血分,補陰除蒸,利水化虛痰,毛白嘴烏老者良。熱血解諸毒。蛋甘寒咸,除心膈熱。

白鶴血

鹹平,益肺去風,補虛乏益氣力。

阿膠

甘平,清肺養肝,補陰滋腎,止血去瘀,除風化痰,潤燥定喘,利大小腸,治一切血病風病,大抵補血與液,為肺、大腸要藥,傷暑伏熱成痢者必用之,胃弱脾虛者酌用,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黃炒。

豬肺

補肺治虛嗽。

羊肺

通肺氣止咳嗽,亦利小便。

羊乳

見大腸補。

蛤蚧

鹹平,補肺潤腎,益精助陽,通淋定喘止嗽,氣虛血竭者宜之,其力在尾,毒在眼,去頭足酥炙用。

(和)甘草

見通行和。

鬱金

辛苦微甘,輕揚上行,入心包、心、肺,涼心熱,散肝鬱,破血下氣,治經水逆行、氣血諸痛,耗真陰。

廣木香

見三焦和。

白豆蔻

辛熱肺經本藥流行三焦溫暖脾胃散滯氣消酒積除寒燥濕化食寬膨。

藿香

見脾和

甘菊花

見肝和。

延胡索

見肝和。

旋覆花

辛苦鹹微溫,入肺、大腸,下氣行水,軟堅消痰痞,通血脈,除噫氣,絹包煎。根治風濕,葉治瘡毒,止血。

砂仁

見脾和。

紫菀

辛苦溫,性滑,潤肺下氣,化痰止渴,專治血痰及肺經虛熱,又能通利小腸。白者名女菀,紫入血分,白入氣分。

款冬花

辛溫,潤肺消痰理嗽,能使肺邪從腎順流而出,治逆氣咳血,主用皆辛溫,開豁卻不助火。

白蒺藜

見肝和。

佛耳草

微酸,大溫肺氣,止寒嗽,消痰,治寒熱泄瀉。

百部

甘苦微溫,能利肺氣而潤肺,溫肺治寒嗽,殺蟲蝨,傷胃滑腸。

白米飯草

甘平,潤燥補肺,和中益胃,治吐血咳嗽,熬膏用。

罌粟殼

酸澀平,斂肺澀腸固腎,宜治骨病,酸收太緊,易兜積滯。御米甘寒,潤燥治反胃。鴉片酸澀溫,止瀉痢,澀精氣。

松花

甘溫,潤心肺,益氣止血,除風,善滲諸痘瘡、傷損、濕爛不痂。

松子

甘溫而香,潤肺燥,開胃,散水氣,除諸風,治大便虛秘。

白檀香

辛溫,利氣,調脾肺利胸膈,兼引胃氣上升。

烏藥

辛溫香竄,上入脾肺,下通膀胱腎,能疏胸腹邪逆之氣,凡病之屬氣者皆可治,順氣則風散,理氣則血調,故又治風療瘡及貓犬百病。

訶子

苦溫酸澀,泄氣消痰,斂肺澀腸,生用清金行氣,熟用溫胃固腸。

茯苓

見脾和。

琥珀

見肝和。

杏仁

辛苦甘溫,瀉肺降氣,行痰解肌,除風散寒,潤燥,並解肺郁,利胸膈氣逆,通大腸氣秘,治上焦風燥,又能殺蟲,消狗肉麵粉積,去皮尖研用。如發散連皮尖研。雙仁者殺人。叭噠杏仁甘平性潤,止咳下氣,消心腹逆悶。甜杏仁不入藥。杏子酸熱,有小毒損人。

烏梅

酸澀而溫,入脾肺血分,澀腸斂肺,止血生津止渴,安蛔湧痰解毒。白梅酸澀鹹平,功用略同,兼治痰厥、喉、痹、牙關緊閉,敷癰毒刀箭傷,多食則齒齼,嚼胡桃肉即解。

木瓜

見肝和。

廣皮

辛苦溫,入脾肺氣分,能散能和,能燥能瀉,利氣調中,消痰快膈,宣通五臟,統治百病。入和中藥留白,入疏通藥去白,亦名橘紅,兼能除寒發表,廣產為勝名廣皮,陳者良名陳皮。化州陳皮消伐太峻,不宜輕用。橘肉生痰聚飲。

佛手柑

辛苦酸溫,入肺脾,理氣止嘔,健脾治心頭痰水氣痛,根葉同功。

榧子

甘澀平,殺蟲消積,多食引火入肺,使大腸受傷。

白果

甘苦澀,生食降濁痰殺蟲,熟食斂肺益氣,定哮喘、縮小便、止帶濁。壅氣發疳,小兒多食白果,吐涎沫不知人,急用白鯗頭煎湯,灌之可解。

橄欖

甘澀酸平,清肺開胃,下氣利咽喉,生津醒酒解毒,治魚骨哽。核主治與橄欖同。仁甘平潤燥。

百合

甘平,潤肺寧心,清熱止嗽,能斂肺氣,利二便,止涕淚。

雲母

甘平,入肺下氣,治瘧痢癰疽。

白石英

甘辛微溫,潤肺去燥,利小便,實大腸,治肺痿咳逆。

食鹽

見腎和。

露水

甘平,潤肺,解暑止消渴。

殭蠶

鹹辛平,氣味輕浮,入肺肝胃,去風化痰,散結行經能敬相火,治逆結之痰及風熱為病。蠶蛹治風退熱除蛔,療小兒疳疾,猘犬咬者終身忌食。

五倍子

酸澀鹹寒,斂肺降火,生津化痰,止血斂汗,治泄痢下血,散熱毒,斂澀之功敏於龍骨、牡蠣。造釀作餅名百藥煎,功用相同,治上焦心肺,痰嗽熱溫諸病尤為相宜。

(攻)牽牛子

辛熱,屬火而善走入肺,瀉氣分濕熱,達右腎命門,走精隧,通下焦郁遏及大腸風秘氣秘,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殺蟲治腫滿。有黑白二種,黑者力速名黑醜。

葶藶

辛苦大寒,性急力峻,下氣破結,行膀胱水,除肺中水氣膹急,通經利便,有甜苦二種,甜者力稍緩。

南星

見肝攻。

皂角

辛鹹溫,入肺肝大腸,性極尖利,通竅搜風,泄熱湧痰,除濕去垢,破堅宣滯,散腫消毒,煎服取中叚湯泡。

青皮

見肝攻。

大腹皮

見脾攻。

(散)桔梗

苦辛平,入肺經氣分兼入心胃,開提氣血,表散寒邪,清利頭目咽喉,開胸膈滯氣,能載諸藥上浮,引苦泄峻下之劑至於至高之分成功。

防風

見膀胱散。

前胡

見肝散。

升麻

見脾散。

白芷

辛溫氣厚,入肺胃大腸,通竅發表,除濕熱,散風熱,治頭面諸疾。

香茹

辛溫主肺,解表清暑利濕,散皮膚蒸熱,解心腹凝結,陰暑用之以發越陽氣,陽暑忌用,熱服作瀉。

薄荷

辛散,升浮體溫用涼發汗,能搜肝氣而抑肺盛,宣滯解鬱,散風熱,通關竅。

蘇葉

辛溫而香,入氣分兼入血分,利肺下氣,發表祛風,寬中利腸散寒和血。蘇子降氣消痰,開鬱溫中,潤心肺止喘嗽,力倍蘇葉。蘇梗順氣安胎,功力和緩。

雞蘇

辛烈微溫,清肺下氣,理血散熱。

麻黃

辛苦溫,肺家專藥,入膀胱兼走大腸心經,發汗解表,去營中寒邪,疏通氣血,惟冬月在表真有寒邪者宜之,否則不可用。去根節制用。根節止汗。

水萍

辛寒,入肺,發汗祛風,行水消腫,其發汗勝於麻黃,不可輕用。

桂枝

辛甘溫,入肺膀胱,溫經通脈,發汗解肌,調和營衛,使邪從汗出而汗自止,性能橫行手臂,平肝而動血。桂花辛溫,治牙痛,潤髮。桂葉洗髮去垢。

冰片

見通行散。

辛夷

辛溫,入肺胃氣分,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頭腦,溫中解肌通竅,治九竅風熱之病,去外皮毛用。

生薑

見胃散。

白芥子

辛溫入肺,通行經絡,發汗散寒,溫中利氣豁痰,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者非此不行,煎太熟則力減。芥菜子主治略同。芥菜辛熱而散,通肺開胃,利氣豁痰,久食發瘡昏目。

淡豆豉

苦寒,發汗解肌,泄肺除熱,下氣調中,炒熟又能止汗。

(寒)薺苨

甘淡微寒,利肺氣,解藥毒,亦治瘡毒。

川貝母

辛甘微寒,瀉心火散肺郁,入肺經氣分,潤心肺,化燥痰。象貝母味苦,去風痰。土貝母大苦,外科治痰毒。

黃芩

見心寒。

知母

見腎寒。

白前

辛甘微寒,降氣下痰止嗽,治肺氣壅實。

麥冬

見胃寒。

燈心

見心寒。

漏盧

見胃寒。

射干

苦寒,瀉實火,因而散血消腫,能化心脾老血、肝肺積痰,解毒,治喉痹咽痛,虛者忌用。

天冬

甘苦大寒,入肺經氣分,益水之上源而下通腎,清金降火,潤燥滋陰,消痰止血,殺蟲,去腎家濕熱,治喘嗽骨蒸一切陰虛有火諸症。

栝蔞

見三焦寒。

山豆根

見心寒。

馬兜鈴

苦辛寒,清肺熱,降肺氣,兼清大腸經熱,亦能行水,湯劑用之多吐。根塗腫毒。

牛旁子

見通行寒。

車前子

見膀胱寒。

通草

氣寒味淡,入肺胃,引熱下行,而又能通氣上達,通竅利肺。

馬勃

辛平而散,清肺解熱,治喉痹咽痛,外用敷瘡最為穩妥。

石葦

見膀胱寒。

桑皮

甘辛寒,瀉肺火,散瘀血,下氣行水,止嗽清痰。

梔子

見心寒。

地骨皮

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除肝腎虛火,治肝風頭痛,利腸,退骨蒸,走里而又走表,善除內熱亦退外潮,凡風寒散而未盡者用之最宜。

木芙蓉

辛平性滑,清肺涼血散熱,止痛消腫排膿,治一切癰疽。

竹茹

見胃寒。

枇杷葉

苦平,清肺和胃,下氣而消痰降火,治肺蜜炙,治胃薑汁炙,刷去毛。蒸取汁名枇杷露,功用相同。

生柿甘冷,潤肺清胃止嗽,乾柿甘寒而澀,潤肺寧嗽澀腸消宿血。柿霜生津化痰,清上焦心肺之熱為尤宜。柿蒂苦溫,降氣止呃逆。

甘寒微酸,涼心潤肺,利大小腸,降火消痰,清喉潤燥,兼有消風之妙,熟食滋陰。

石羔

見胃寒。

滑石

見膀胱寒。

浮石

鹹寒,軟堅潤下,入肺止嗽,通淋,化上焦老痰,能消結核。

羚羊角

見肝寒。

石決明

見肝寒。

童便

鹹寒,能引肺火下行從膀胱出,降火降血甚速,潤肺清瘀,雖穢臭敗胃,然較之過用寒涼之藥猶不若服此之為勝也。熱服或入薑汁或入韭汁。

(熱)紅豆蔻

見胃熱注。

丁香

見胃熱。

川椒

辛大熱,入肺脾命門,發汗散寒,暖胃燥濕,消食除脹,通血脈行肢節,補命門火,能下行導火歸元,安蛔最殺勞蟲。閉口者殺人,黃土能解其毒。微炒出汗去黃殼取紅用,亦名椒紅,中其毒者用涼水麻仁漿解之。又解閉口椒毒,用肉桂煎汁飲之或多飲冷水或食蒜或飲地漿水俱可。椒目苦辛,專行水道消水蠱。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