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棗仁
甘潤,生用酸平,專補肝膽,炒熟酸溫而香,亦能醒脾,斂汗寧心,療膽虛不眠,肝膽有邪熱者勿用。
(和)川芎
辛溫升浮,入心包肝,為膽之引經,乃血中氣藥,升陽開鬱,潤肝燥補肝虛,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和血行氣搜風,散瘀調經療瘡,治一切風木為病。
青蒿
見肝和。
連翹
見心和。
半夏
見胃和。
郁李仁
辛苦甘平性降,下氣行水,補血潤燥,得酒則入膽,去皮尖,治標之品,津液不足者慎用。
膽礬
酸澀辛寒,入膽經,性斂而能上行,吐風熱痰涎,斂咳逆而散風木相火,殺蟲。
(攻)青皮
見肝攻。
(散)秦艽
見肝散。
前胡
見肝散。
柴胡
苦微寒,膽經表藥,能升陽氣下陷,引清氣上行,而平少陽厥陰之邪熱,宣暢氣血,鮮郁調經,能發表最能和里,亦治熱入血室,散十二經瘡疽,病在太陽者服之則引賊入門,病入陰經者服之則重虛其表,用宜詳慎。銀柴胡專治骨蒸勞熱、小兒五疳。
(寒)苦參
見腎寒。
黃芩
見心寒。
龍膽草
見肝寒。
槐實
見大腸寒。
桑葉
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豬膽汁
見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