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當歸
辛甘苦溫,入心肝脾,治衝脈帶脈為病,為血中氣藥,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枯能潤,血亂能撫,使氣血各有所歸,散內寒補不足,去瘀生新,潤燥滑腸。治上用頭,治中用身,治下用尾,統治全用。辛氣太甚如熬膏則去其辛散之氣,專取潤補之力,虛弱畏辛氣者用之大妙。歸鬚力薄,其氣不升,且能宣絡,不似歸身之辛溫上升也。
白芍
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為肺之行經藥,瀉肝火和血脈,收陰氣斂逆氣,緩中退熱,其收降之性又能入血海,治一切血病脾熱易飢。赤芍瀉肝火,散惡血利小腸。白補而斂,赤散而瀉,白益脾能於土中瀉木,赤散邪能行血中之滯。
金毛狗脊
苦甘溫,堅腎滋肝,益血養氣,能除風寒濕。
淫羊藿
見命門補。
熟地
見腎補。
生地
見腎補。
枸杞子
甘微溫,滋補肝腎而潤,生精助陽,去風明目,利大小腸。
續斷
苦辛微溫,補肝腎通血脈,理筋骨暖子宮,縮小便止遺泄,破瘀血治金瘡折跌,補而不滯,行而不泄。
何首烏
苦甘溫,補益肝腎,澀精氣養血,化虛痰烏鬚髮,消癰腫療瘧痢,補陰而不滯不寒,強陽而不燥不熱,為調和氣血之聖藥,久服延年,制用。
菟絲子
見腎補。
覆盆子
甘酸溫而性固澀,補益肝腎,固精明目,起陽痿縮小便,強腎無燥熱之偏,固精無凝滯之害。葉絞汁治目弦蟲,除膚赤。
棗仁
見膽補。
杜仲
甘溫微辛,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又兼補腎,能使筋骨相著,補腰膝。
萸肉
見腎補。
白糖
見脾補。
韭子
見腎補。
冬瓜子
見脾寒注。
胡麻
甘平,補肝腎填精髓,潤五臟,涼血益血,療風解毒滑腸。按:胡麻有四稜六稜七八稜之別,因地土肥瘠而然,八稜者名巨勝子,舊說胡麻即脂麻脂俗作芝,而近時名家方論胡麻與黑芝麻往往並用,則明是二物矣芝。麻功用略同,皮肉俱黑,徽州產者良。麻油涼血生肌,滑胎療瘡。亞麻即壁蝨胡麻,甘微溫,氣惡不堪食,治大風瘡癬。
雞
甘溫屬木,補虛溫中動風,煮汁性滑而濡。烏骨雞甘平,屬水能益肝腎退熱補虛,治肝腎血分之病。雄雞冠血治中惡驚忤,塗口眼歪斜用老者。雞蛋甘平,補益氣血,散熱止嗽。痢哺雞蛋殼敷瘡毒。蛋內白皮治久咳結氣。雞屎白微寒,下氣消積,通利大小便,治蠱脹米症。
牛筋
補肝強筋,益氣力續絕傷。
羊肝
青色者補肝明目。膽苦寒,點目良。
阿膠
見肺補。
桑螵蛸
見腎補。
鱉甲
鹹寒屬陰,入肝補陰除熱,散結軟堅,治肝經血分之病,為瘧家要藥。鱉肉涼血補陰,治瘧痢,忌莧菜勿同食。
吐鐵
甘酸鹹寒,補肝腎益精髓。
(和)三七
見胃和。
川芎
見膽和。
澤蘭
見脾和。
鬱金
見肺和。
廣木香
見三焦和。
延胡索
辛苦溫,入肺脾心包肝,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活血利氣,治諸痛,生用破血,酒炒調血。
青蒿
苦寒芬芳,入肝膽血分,除骨髓蒸熱陰分伏熱,清暑解穢明目,治鬼疰用子。
玫瑰花
氣味甘平,香而不散,肝病用之多效,蒸露尤佳。
牛膝
見腎和。
甘菊花
甘苦微寒,能益肺腎以制心火而平肝木,祛風除熱明目,散濕痹,花小味苦者名苦薏,非真菊也。
益母草
見心包和。
萆薢
見胃和。
菝葜
見胃和。
鉤藤
甘微苦微寒,除心熱,主肝風相火之病,風靜火息則驚癇眩暈斑疹諸症自平,祛風而不燥,中和之品,久煎則無力。
蒲黃
見心包和。
白蒺藜
辛苦溫,散肝風而瀉肺氣,勝濕涼血破血,炒熟去刺亦能補陰。
夏枯草
辛苦微寒,散肝經之鬱火,解內熱散結氣消癭,治目珠夜痛,久服傷胃。
木蝴蝶
治肝氣,諸書不載,近多用之,蓋取木喜疏散蝴蝶善動之意爾。
柏子仁
見心和。
沉香
見命門和。
五加皮
辛苦溫,順氣化痰,堅腎益精養肝,祛風勝濕,逐皮膚瘀血,療筋骨拘攣,有火者勿服。
血竭
見心和。
琥珀
甘平,入心肝血分,又能上行使肺氣下降而通膀胱,從鎮墜藥則安心神,從辛溫藥則破血生肌,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亦治目疾。
橘葉
行肝氣,治癰散毒,絞汁飲。
木瓜
酸澀而溫,和脾理胃,斂肺伐肝,化食止渴,調營衛利筋骨,去濕熱消水脹,氣脫能收,氣滯能和,酸收太甚,多食病癃閉。
薺菜
見通行和。
金
見心和。
銀
見心和。
鐵
辛平,鎮心平肝,定驚療狂解毒。鐵屑、鐵精、鐵繡、鐵華大抵皆借金氣以平木墜下,無他義也。針砂消水腫,散癭瘤。
銅綠
酸平,吐風痰去風熱,止金瘡血,殺蟲療疳,損血,色青入肝,專主東方之病。
紫石英
見奇經和。
青鹽
見腎和。
絳礬
入血分,能伐肝木而燥脾濕。
五靈脂
甘溫純陰,氣味臊惡,入肝經血分,通利血脈,生用散血,炒用止血,除風殺蟲,化痰消積,治氣血諸痛一切血病。北地有鳥名號寒蟲,此其屎也。酒飛去砂石用。
豬肝
入肝,諸血藥中用之以為嚮導則可,若作膳常食有損無益。
殭蠶
見肺和。
烏賊骨
鹹溫,入肝腎血分,通血脈祛寒濕,治血枯澀瀉痢。墨魚肉酸平,益氣通經。
龍骨
見心和。
龍齒
澀平,屬木主肝,鎮心安魂,治驚癇癲疾。
發
苦平,入肝腎兼能去心竅之血,補陰涼血消瘀,治諸血病及驚癇,皂角水洗煅胎髮尤良,能補衰涸。
(攻)莪朮
辛苦溫,主一切氣,能通肝經聚血,破血行氣,攻積通經。
三稜
苦平,力峻入肝經血分,破血中之氣,散一切血瘀氣結,消堅積。
薑黃
見脾攻。
紅花
辛甘苦溫,入肝經,破瘀活血,潤燥消腫,過用能使血行不止。胭脂活血解痘毒。絳緯略得紅花之力,可以養血而又借蠶絲以行經絡,虛而血滯者用之最宜。
南星
辛苦溫燥,入肝脾肺,治風散血,勝濕除風痰,性緊毒而不守,能攻積拔腫墮胎,得防風則不麻,制用。膽星用黃牛膽汁和,南星末入膽中風乾,功用同。
大戟
見通行攻。
大黃
見胃攻。
茜草
見心包攻。
紫葳花
見心包攻。
皂角
見肺攻。
桃仁
苦平微甘,緩肝氣泄血滯,通大腸血秘,治血燥經閉,熱入血室無瘀慎用,泡去皮尖,炒研。桃花苦平,專於攻決,下水除痰,消積聚利二便療瘋狂,千葉者勿用。桃葉苦平,殺蟲發汗。桃子辛酸甘熱微毒,多食有熱生癰癤有損無益。桃梟苦微溫,辟邪。
青皮
辛苦溫,沉降氣烈,入肝膽氣分,疏肝瀉肺,破積消痰,最能發汗,引諸藥至厥陰之分,兼入脾下飲食。
雄黃
辛溫,獨入厥陰氣分,搜肝氣散肝風,能化血為水,燥濕殺蟲解百毒。雌黃功用略同。薰黃最劣不堪用。
礞石
甘鹹,重墜入肝,能平肝下氣,為治頑痰結癖之神藥,制用。
花芷石
酸澀平,專入肝經血分,能化瘀血為水,下死胎止金瘡出血。
夜明砂
辛寒,肝經血分藥,活血攻血,消積明目。
虻蟲
見通行攻。
蜈蚣
辛溫有毒,入肝,善走能散,去風殺蟲,治臍風驚癇蛇症。
蠍
甘辛有毒,屬木去風,治諸風眩掉一切厥陰風木之病,去足焙用。蠍梢蠍之尾也,功用相同其力尤緊。
穿山甲
見通行攻。
(散)天麻
辛溫,入肝經氣分,通血脈疏痰氣,治諸風掉眩,煨用。
秦艽
苦辛,祛濕散風活血,去腸胃濕熱,疏肝膽滯氣,治一切濕勝風淫之症。
前胡
辛甘苦寒,暢肺理脾,解膀胱肝經熱邪,性陰而降,功專下氣,氣下則火降而痰消,能除實熱,專治肝膽經風痰。
柴胡
見膽散。
羌活
見膀胱散。
防風
見膀胱散。
荊芥
辛苦溫,芳香升浮,入肝經氣分兼行血分,發汗散風濕,通利血脈,助脾消食,能散血中之風,清熱散瘀,破結解毒,為風病血病瘡家要藥,風在皮裡膜外者宜之。穗善升發,炒黑治血。
薄荷
見肺散。
(寒)苦參
見腎寒。
黃連
見心寒。
胡連
見心寒。
龍膽草
大苦大寒,沉陰下行,入肝膽而瀉火,兼入膀胱腎經,除下焦濕熱,酒浸亦能外行上行。
紫草
甘鹹寒性滑,入肝心包血分,涼血活血,通二便,或用茸取其初得陽氣以發痘瘡。
丹皮
辛苦微寒,入心腎心包肝,善瀉相火,功勝黃柏,和血涼血而生血去瘀,除熱退無汗之骨蒸。
青黛
見通行寒。
射干
見肺寒。
車前子
見膀胱寒。
槐實
見大腸寒。
女貞子
甘苦涼,益肝腎除火,純陰至靜,必陰虛有火者方可用。按:女貞冬青古作二種,實一物也。
蘆薈
大苦大寒,涼肝鎮心,功專清熱殺蟲,治驚癇濕癬,波斯國木脂也。
密蒙花
甘而微寒,潤肝燥,專治目疾。
秦皮
苦寒性澀,除肝熱,治風濕諸痹,止痢解天蛇毒。
蕤仁
甘微寒,消風清熱,和肝明目,破結痰除痞氣。
川楝子
苦寒,瀉肝火,導小腸膀胱之濕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利小便治疝殺蟲,去核用,川產良。根大苦,逐蛔利大腸治瘡毒。
地骨皮
見肺寒。
老鼠刺
甘微苦涼,益肝腎止渴祛風。
竹茹
見胃寒。
天竹黃
見心寒。
硃砂
見心寒。
代赭石
苦寒,入肝與心包血分,除血熱養血鎮虛逆,制用。
空青
甘酸寒,益肝明目,利水,真者絕少。
犀角
見胃寒。
牛黃
甘涼,清心入肝,解熱利痰,涼驚通竅,治痰熱驚癇胎毒諸病,中風入臟者用以入骨追風,若中腑中經者用之反引風入骨,莫之能出。犀牛之黃稱犀黃,真者能透指甲,如非犀牛功力遠遜。
羚羊角
苦鹹寒,屬木入肝肺心,清肝祛風,瀉邪熱,散血下氣解毒。
豬膽汁
見心寒。
熊膽
見心寒。
兔肝
瀉肝熱明目。
蚺蛇膽
見脾寒。
牡蠣
咸微寒澀,體用皆陰,入肝腎血分,軟堅化痰,收脫斂汗,清熱補水,固腸利濕止渴。
蛤粉
與牡蠣同功。蛤蜊肉鹹冷解酒。文蛤兼能除煩利小便。
石決明
咸涼,除肺肝風熱,治骨蒸療瘍疽,明目通淋。
真珠
見心寒。
(熱)蘄艾
見通行熱。
肉桂
辛甘,純陽大熱,入肝腎血分,補命門相火之不足,能抑肝風而扶脾土,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治痼冷沉寒,疏通血脈,發汗去營衛風寒。
吳茱萸
辛苦大熱,疏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濕,去痰解鬱殺蟲,開腠理逐風寒,治衝脈為病氣逆裡急,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利大腸壅氣,下產後余血,湯泡去苦汁用。
炮姜
見通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