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陽小腸

清·姚澜
来源:本草分经

(補)生地

見腎補。

豬脬

治疝氣遺溺。

(和)砂仁

見脾和。

紫菀

見肺和。

榆白皮

見大腸和。

赤茯苓

見脾和注。

赤小豆

見心和。

赤石脂

見大腸和。

雞肫皮

甘平性澀,能除熱消水穀,通小腸膀胱,治瀉痢崩帶食瘧諸病,男用雌女用雄。

(寒)白蘚皮

見脾寒。

漏盧

見胃寒。

瞿麥

苦寒而性善下,降心火利小腸,逐膀胱邪熱,破血利竅,決癰明目,通經治淋。

燈心

見心寒。

鮮生地

見腎寒。

木通

辛甘淡平,上通心包下通大小腸膀胱,降心火而因清肺熱,導諸濕熱由小便出,兼通大便,利九竅血脈關節,治上中下三焦火症及脾熱好眠。

海金沙

甘寒淡滲,專除小腸膀胱血分濕熱,治腫滿通淋。

車前草

見膀胱寒注。

川楝子

見肝寒。

見肺寒。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