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女,83岁,退休职工。1985年8月10日来诊。自诉3天前上腭部突然发现一蚕豆大小红肿块,伴有疼痛灼热,次日迅速增大如鸡蛋样大小,言语困难,饮食不下。遂至某医院口腔科治疗,经用银针穿刺,流出少许脓液,又服四环素之类,然红肿不消,疼痛更甚,邀余诊治。检查:上腭部发炎红肿如鸡蛋大小,表面光滑,按之质软疼痛,并有灼热感,口张不能闭合,流口水,言语困难,痛苦异常,舌质光红无苔,大便1周未通,溲短赤,脉弦数。脉症互参,诊为喉痈症,系心经郁热,心火熏蒸上炎而成。治当上清心火,下利二便,拟钱氏导赤散加味:生地黄24g,川黄连、淡竹叶、黄芩、木通、大黄(后下)各9g,甘草梢3g,3剂。
二诊:自诉服药后,当夜即泻下臭秽粪便甚多,次日红肿明显缩小,疼痛减轻。药既对症,仍仿前意,上方去大黄,2剂。
三诊:痈肿已减至蚕豆大小,痛止,口能闭合,语言清楚,大便通畅,淡黄。惟红肿部位尚有少许脓液流出。此为余火未消,拟导赤散合《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生地黄、蒲公英、地丁草各15g,木通、金银花、竹叶、天葵、野菊花(时缺以白菊花代)各9g,甘草梢3g2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