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女,37岁。2003年12月4日就诊。
哮喘病史8年,每年4月左右哮喘发作甚剧。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常于寒热交替时节发作,尤以秋冬季节交替时为多。现自觉胸闷喘息,咳白色泡沫痰,时可闻及哮鸣声,伴有鼻塞、流清涕、喷嚏,平素易感冒,经常自觉手足冷、背寒,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平时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英福美),每日1次(200μg)维持治疗。
证属肺肾两虚,痰瘀阻络。治以温补肺肾,纳气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淡附片100g,桂枝150g,炒白芍300g,蒲公英300g,紫花地丁300g,蜈蚣30g,全蝎30g,紫菀150g,款冬花150g,川芎100g,法半夏150g,党参300g,黄芪300g,白术100g,防风60g,熟地黄300g,山茱萸60g,怀山药150g,淫羊藿300g,菟丝子300g,补骨脂300g,当归150g,紫苏子300g,何首乌150g,黄精300克,天冬300g,苍耳子150g,辛夷150g,生甘草50g,阿胶300g,龟甲胶50g,白参100g,蛤蚧2对,胎盘粉60g,饴糖250g,冰糖500g。
制成膏方,每日早晚服用1匙,开水溶化服。
2004年11月15日复诊:患者感冒次数明显减少、手足背部怕冷明显好转;近半年来布地奈德气雾剂用量已减为隔日1次,哮喘症状控制良好,未发生大发作。7月底曾因用青霉素导致哮喘诱发,未用药物治疗,1天后自行缓解。现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治以调补肺肾、固本培元。在前方基础上减去紫菀、款冬花、紫苏子等肃肺化痰之品,加用胡芦巴以温补肾阳,蜈蚣、全蝎及丹参等化瘀通络。经治疗后哮喘得以完全控制,体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按:哮喘之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转输精微,肾阳虚则不能蒸化水液,水泛为痰,上干于肺,以致肺气出纳失司,成为哮病发生的“夙根”。方用附片、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等温补肾阳,鼓舞肾气,补肾纳气;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阴益肾,又兼养肝补脾,配合黄精、天冬等滋补肾阴,乃阴中求阳之意;紫菀、款冬花、紫苏子、法半夏清肺化痰,蜈蚣、全蝎搜风通络祛痰,白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肾填精,紫河车粉补肾元、养精血。因感冒常常引发哮喘,故又以玉屏风散入方而补益肺气,配合苍耳子、辛夷、白芷等温通鼻窍。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以膏方培元固本,兼以益气固表、搜风通络等标本兼治,较好地控制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