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某,男性,年龄.75.岁,退休。初诊:2015年9月20日。患者反复咳嗽、气喘30余年,近4年来加剧。既往有吸烟史50年。1周前受风后咳嗽加重,咯大量白色黏痰,咯痰不利,气短气喘,动则加剧,夜
间不能平卧,面色晦暗,呼吸急促,口干纳差,大便正常;舌质暗,苔白腻,脉滑。两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
辅助检查:胸部CT:两肺透光度增加,可见散在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考虑慢支肺气肿并感染。肺功能: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中医诊断:肺胀,痰浊郁肺证。
治法:疏风化痰、降气平喘。
处方:苏叶6g、杏仁9g、法半夏6g、厚朴10g、紫苏子10g、茯苓10g、生姜6g、陈皮10g、桔梗10g、炙甘草8g、白前10g、紫菀10g、、款冬花10g、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先煎)10g、浙贝10g、炒鸡内金10g、炙百部10g。
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咳嗽明显减轻,咯痰明显减少,咯痰利,气短气喘减轻,夜间可平卧休息,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腻,脉滑。原方去紫菀、款冬花、炙百部,加党参10g、黄芪15g,继服5剂后患者无明显咳嗽、咯痰,活动后偶有气短气喘,给予中药膏方调补。(朱社教名中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