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男,79岁。2019 年12月4日初诊。
患者主诉: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8年,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8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黏痰,伴喘息,于当地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自诉天气变化时易感冒复发,肺功能检查曾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素规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2天前患者着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气短。辰下:气短,动则气促,偶有咳嗽,痰少色白质稀,伴耳鸣、腰膝酸软,无发热恶寒、呼吸困难,纳眠尚可,大便正常,小便频数。舌质暗红苔白,脉沉滑。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提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断:肺胀(肺肾气虚兼血瘀)。治法:以补肾益肺,降气平喘为主,兼消痰化瘀。
处方:黄芪丹参饮加减。黄芪30g,丹参18g,黄精15g,五味子9g,葛根15g,路路通12g,紫苏子 9g,益智仁10g,金樱子12g,荆芥10g,陈皮9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 2 次温服。
二诊:患者偶有气短,无明显咳嗽咳痰,自诉小便次数较前减少,耳鸣好转,但仍有腰膝酸软,故原方加山茱萸 15g,续服 7 剂。2 周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患者有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结合舌脉,四诊合参,当属肺肾气虚兼血瘀证,病性为本虚标实。首诊外感风寒,肺失宣发肃降,津液输布障碍成痰,故咳嗽、咳痰;因病程较长,肺病及肾,肺肾气虚摄纳无权,出现气短、动则气促;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则腰膝酸软,无以上荣清窍故耳鸣,肾气不固引起小便频数。治以补肾益肺,降气平喘为主,兼消痰化瘀,方选黄芪丹参饮加荆芥解表祛风,益智仁和金樱子缩尿固精,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陈皮健脾祛痰,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二诊诸症改善,但腰膝酸软未除,故加山茱萸温肾益精,续服 7 剂疗效确切。(《屏山医案》)
黄河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