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雷运用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治疗肺痨医案

来源:

孟君,此系遥从同学陈渭滨函请拟方者。陈之原函已弃去,故患者年龄、职业诸项俱已忘却,此方乃渭滨函请方时抄存也。

初诊   五月廿四日,第一方,据函肺结核第二期,项间亦有淋巴腺肿。夜有微热,咳唾黄绿痰,时夹血。饮食少味,时腹遗泄,脉两手细数。舌色绛。宜葛可久法,一面颐养性情,善食将息。

银柴胡6克,炙鳖甲9克,青蒿4.5克(后下),生熟地各12克,天麦冬各9克(去心),川贝母9克(打,去心),叭杏仁9克(去皮尖,打),炙紫苑9克,款冬花6克(炙),肥知母6克,地骨皮6克,莲须6克,生龙骨12克(先煎),煅牡蛎24克(先煎),五味子3克,桔梗4.5克,真阿胶9克(去滓后入烊),炙草3克。

孟君服前方病减。陈君复来函求方。渊雷夫子详答如下:孟君病潮热退,口味佳,是极好现象。其咳嗽诸症,本非短期间可取效。另附第二方,服至全无潮热再换。

二诊   六月十二日拟,据函,服药五剂,口味已转,食思如平时,潮热亦大减,但未尽。咳痰,淋巴腺肿,胸中隐隐痛,遗泄,俱依然。此固非仓猝可愈者。脉细数有力。每分钟八十九至。舌绛,中心微黄,脚弱腰酸。

天麦冬各12克(去心),大生地18克,地骨皮9克,青蒿6克(后下),炙鳖甲9克,银柴胡6克,川象贝各9克,桑白皮9克,绵仲12克,怀膝12克,生龙骨15克(先煎),炙草3克,煅牡蛎30克(先煎),炙百部6克,五味子3克,茜草根炭6克,真阿胶9克(去渣后下)。

【按】葛可久(1305~1353年),元代医学家,江苏长州(今吴县)人。所撰《十药神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书中对肺痨咳嗽、咯血症的处理以及病后饮食调养,堪称后世治痨必循之法。

绵仲:系杜仲别名。

本案患者西医诊断为肺结核第二期,中医辨证当属阴亏血虚。此案系陆氏遥从部函授学生代为朋友函诊。陆氏在认真了解患者情况的前提下,虽然无法面诊但也仔细诊断治疗患者。此类远程诊疗情况现代社会更多,值得借鉴学习。

患者“夜有微热,咳唾黄绿痰,时夹血”,已有肺结核病表现,颈项也有淋巴结肿大,而且饮食无味,伴有腹泻。陆氏以,方中银柴胡清虚劳骨蒸之热,而无苦寒之弊;鳖甲直入阴分,成寒滋阴,软坚散结,以退虚热;青蒿芳香清热透毒,引邪外出,三者合用透热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且能软坚散结共为主药。生地甘凉滋阴,知母苦寒滋润,地骨皮入阴退虚热,三药相合治骨蒸潮热,共为主要的辅药。贝母、杏仁、紫菀、款冬花、桔梗等药止咳化痰;莲须、龙骨、牡蛎、五味子等药益气敛涩止汗;天冬、麦冬、阿胶等药养血滋阴止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效共奏滋阴退热、化痰止咳、敛汗

止血之功。

二诊来函,药仅五剂,即潮热退,胃口转佳。陆氏续用前方,因患者脚弱腰酸,且遗泄,加用杜仲、怀牛膝、茜根炭壮肾阳兼止泄止血。诸药共收巩固调养之效。

【小结】肺结核在民国时期是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当时还没有特效抗痨药,包括鲁迅在内的许多人都死于此病。上述几则医案既体现了陆先生高尚的医德,也体现了他高明的医术。陆氏在自己的《金匮要略今释》一书中写道:“肺结核之病,由结核杆菌窜入肺组织而起。菌之所至,先起炎症,上皮细胞繁殖堆积成一硬固小结节,故曰结核……古人名为肺痿者,盖知其病源在肺,而患者赢瘦萎悴故也。”陆氏对于肺痨病的中西医理皆通达,诊断时常结合西医的体格检查和x光检查,临床上则以中医的四诊合参加辨证施治,中西医汇通派大师丰采跃然纸上。

陆氏治疗肺结核(肺痨)的基本方是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的合方进行加减,方中用银柴胡、青蒿、鳖甲为主;生地、知母、地骨皮为主要辅药;再视具体情况选择贝母、杏仁、桔梗、紫菀、款冬花中的若干药物化痰止咳。在此基础上,盗汗严重的加龙骨、牡蛎、五味子、浮小麦等;阴虚心烦特别严重的加天冬、麦冬;血虚咳血严重的加真阿胶、陈棕炭、茜根炭等;气虚正气不足的加生黄芪、党参;心神不安失眠的加枣仁、远志;有阳虚表现的加干姜。

陆氏在临床中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论治,而非胶柱鼓瑟,以为是肺结核就一味养阴清热;形寒明显,陆氏以温阳益气为主;咳嗽吐血严重,陆氏则以止血养血敛涩为主。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