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男,儿童。初诊 年十一,傍晚形寒,旋汗出而体温仍不高,脉不数,舌苔白厚,纳不良。肺有黑影,边不清晰。
银柴胡9克,淡黄芩3克,桂枝尖6克,浮小麦9克,糯稻根12克,煅牡蛎30克,黄附片15克,干姜3克,花粉9克,红枣5枚,鸡内金9克。
二诊 药后汗大减,形寒亦瘥,舌苔渐退,尚未正常,有沉寒凝结之象,今日诊时,脉稍数,有涕出,诉头痛,小便涩。
柴胡9克,淡芩3克,姜夏9克,桂尖6克,干姜3克,赤芍6克,太子参12克,黄附片15克,灵磁石45克,内金炭9克,红枣5枚,煅牡蛎30克,神曲9克。
三诊轻症渗出性肺结核,脉舌有沉寒之象,与姜附温药,一切好转,此事实即可驳倒时医肺病不堪温药之谈。今可带补,兼防再度感冒。
生芪12克,吉林须6克,牡蛎30克,磁石45克,黄附片18克,干姜4.5克,茅术6克,百部9克,柴胡9克,防风6克,炙甘草3克,红枣5枚。
【按】此案患者属于轻症渗出性肺结核,x线摄片为“肺有黑影,边不清晰”。此例与前面几个病案相比,有形寒这一情况,说明有阳虚,陆氏在治疗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此案陆氏除保留银柴胡、黄芩、花粉等少量的养阴清热药,加入了桂枝、附子、干姜等温中回阳的药物,并合用糯稻根、煅牡蛎、浮小麦加大了敛汗的力度,最后用鸡内金、红枣助消化,补益气血。
二诊汗出大减,形寒也明显改善,鼻涕出,头痛,小便涩,此“沉寒凝结之象”。因此陆氏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桂枝、附子、磁石温潜安神;太子参、内金、红枣、神曲等药健脾胃,益气血。三诊在二诊方子基础上稍加调整,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玉屏风散防止再度感冒。陆氏特别指出“轻症渗出性肺结核,脉舌有沉寒之象,与姜附温药,一切好转,此事实即可驳倒时医肺病不堪温药之谈”。这种运用西医诊断,更重视中医辨证论治的态度,值得学习。
【小结】肺结核在民国时期是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当时还没有特效抗痨药,包括鲁迅在内的许多人都死于此病。上述几则医案既体现了陆先生高尚的医德,也体现了他高明的医术。陆氏在自己的《金匮要略今释》一书中写道:“肺结核之病,由结核杆菌窜入肺组织而起。菌之所至,先起炎症,上皮细胞繁殖堆积成一硬固小结节,故曰结核……古人名为肺痿者,盖知其病源在肺,而患者赢瘦萎悴故也。”陆氏对于肺痨病的中西医理皆通达,诊断时常结合西医的体格检查和x光检查,临床上则以中医的四诊合参加辨证施治,中西医汇通派大师丰采跃然纸上。
陆氏治疗肺结核(肺痨)的基本方是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的合方进行加减,方中用银柴胡、青蒿、鳖甲为主;生地、知母、地骨皮为主要辅药;再视具体情况选择贝母、杏仁、桔梗、紫菀、款冬花中的若干药物化痰止咳。在此基础上,盗汗严重的加龙骨、牡蛎、五味子、浮小麦等;阴虚心烦特别严重的加天冬、麦冬;血虚咳血严重的加真阿胶、陈棕炭、茜根炭等;气虚正气不足的加生黄芪、党参;心神不安失眠的加枣仁、远志;有阳虚表现的加干姜。
陆氏在临床中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论治,而非胶柱鼓瑟,以为是肺结核就一味养阴清热;形寒明显,陆氏以温阳益气为主;咳嗽吐血严重,陆氏则以止血养血敛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