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霖运用针灸治中风痉挛型医案

来源:

杨某,男,时年66岁,2006年1月4日初诊,反复后枕部疼痛6年,加重10天,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后枕部疼痛,经内服中药症可缓解,疼痛发作时痛势剧烈,感心慌、胃部不适,经当地医院行头颅CT扫描示:“陈旧性脑梗塞”,近10天感上症加重,查:左斜方肌有痉挛、压痛,第3颈椎棘突压痛明显,颈项转侧活动轻度受限,击顶试验(+),寸口脉小而紧,耳前脉大于寸口脉,患者躺下后脉的变化不大。

张沛霖判断病位在颈椎高段,属痉挛型的,要减轻脑部的压力,属阳有余而阴不足,应用阴经来解痉,张沛霖认为此患者痉挛较严重,此时不能泻阳,泻阳后血管痉挛会加重,应先从远道取穴来解痉,取左内关、左曲泽、右复溜,用补法,针后10分钟观察脉松开了,再取曲池、风池、第3颈椎棘突下,用泻法后耳前脉变小,寸口脉变大,患者取针后感到疼痛缓解了。

复诊:治疗5次后,脉气随不断治疗而明显改善。诸症也都明显好转。

按:本例患者寸口脉小而紧,耳前脉大于寸口脉,应先补阴后泻阳,补阴寸口脉调大后,再从阳分上来祛邪,这也是张沛霖针刺后的即时效应,疗效与脉的一致性。

▲张沛霖,全国名中医,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即要左右、上下、前后平衡。身体大多是对称的,故针灸治病,必切诊左右脉搏,左右脉象总以持平为度。临床上凡左右气血偏胜的患者,脉象就会出现左右不平衡的情况,用一侧的脉作为正常的脉与另一侧做对照比较,不平衡的一侧来定性。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1月14日第五版,段晓荣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何梅光 云南中医药大学】

阅读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