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霖运用针灸治中风上盛下虚医案

来源:

李某,男,时年65岁,2005年10月8日初诊。右侧肢体麻木乏力,言语不清3个月。患者平时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3月前突感头昏,头痛,后即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沉重,同时并有语言表达困难。住院后经头颅CT扫描后示:“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经1个月血管扩张剂治疗,右侧肢体麻木沉重虽略有减轻,但主要体征变化不大。有人扶持仍显行动摇晃,站立不稳。

检查:寸口脉与耳前脉明显显现上盛症状,张沛霖认为肝脉盛于上,肾阴虚于下,三阳经气向上冲逆太过,三阴经气无力制住上越的阳气,呈现上盛之症,先缓冲上盛的三阳经气,是治标,求本必在扶下元的经气。抑阳取百会、印堂、头维,扶本取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共治疗30次后,脉气随不断治疗而明显改善。诸症也都明显好转。

按:上盛下虚常见于中风病人,在体征上因下元的肝肾阴虚出现肝阳偏亢,因肝经具有体阴用阳的特征,而引发气与血并走于上,在平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的病人就较容易发生脑血管病变。阴虚阳亢,络脉阻塞,上盛下虚而发生类中。运用满则泄之、虚则补之治则,明显提高疗效。

▲张沛霖,全国名中医,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即要左右、上下、前后平衡。身体大多是对称的,故针灸治病,必切诊左右脉搏,左右脉象总以持平为度。临床上凡左右气血偏胜的患者,脉象就会出现左右不平衡的情况,用一侧的脉作为正常的脉与另一侧做对照比较,不平衡的一侧来定性。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1月14日第五版,段晓荣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何梅光 云南中医药大学】


阅读1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