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70岁,退休工人。1980年7月26日应诊。神志昏蒙一天,有时似清,对答不切,傻笑乱言,四肢肌肉瞤动,起坐欲擗地之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胖紫气,舌苔厚腻,脉虚浮带数。中医诊断:癫证。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病理机制为阴阳两虚,脾肾阳虚为主,水浊凌心扰肝,心神失守,虚风蠢动。治法:温阳泄浊,益气敛阳。选方:真武汤加味。处方:茯苓15g,制附子5g,干姜3g,生白术15克,白芍30g,党参15克,远志10g,天竺黄10g,龙骨30g,牡蛎30g。水煎服,日2次,每次150ml,天的连服3天。
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考虑老年久病,阳气衰惫,浊阴滞留不化,治疗加重温阳泄浊,益气敛神。真武汤为基础,再配资寿解语汤化裁,处方:①党参30g,制附子10g,干姜3g,茯苓30g,生牡蛎(先下)30g,生龙骨(先下)30g,生甘草5g,大黄10g,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3案始剂。②羚羊角粉0.6g,肉桂末0.6g,和匀调服,每日2次,连服3天。③附子15g,大黄15g,牡蛎60g,芒硝15g(先将前3味药浓煎至150ml,冲入芒硝,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3次)。
再3日后复诊,神志似清若蒙,坐起时昏眩摇曳不已。续取原意,再普进5剂。处方:制附子10g,干姜3g,党参30g,炙甘草3g,大黄10g,茯苓30g,石菖蒲5g,肉桂片5g,熟地15g,仙灵脾15g,远志10g,龙骨、少开牡蛎(各)30g。病情稳定,带上方7剂出院续服,数天后家属述病向愈,血神清症安。
按:出本例神迷、癫狂的治疗特点,在于不断加强温肾益脑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泄浊、导浊法,获得神清症安之效。这是不同于一般治疗原则的变法。尤其是在用药一周后,病情没有发生明显转归时,往往会转变治疗法则,临证中奚老时常强调,一旦辨证准确,坚持守方是非常重要的。摘自:解海宁。奚凤霖“上病下治”经验介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7,(3):1.《经方治验精神神经疾病》